babyrun幼儿教育app策划与动画(附件)【字数:4750】
摘 要我们这次毕业设计的课题是一款关于儿童教育的APP,我们给它取名为《Baby Run》,是专门针对于学龄前3-6岁的儿童制作。前期,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基本锁定了我们APP的主要面向人群,筛选出最受家长和孩子们欢迎的教育类APP形式。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我们最终确定了APP的五大模块——认识物品、有声读物、儿歌、兴趣、游戏。我们的APP整体设计风格也迎合了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们,他们单纯而可爱,所以APP的整体色调和形式还是偏向于童话世界的,梦幻而美丽。
目 录
1 课题简介
选题背景1
选题意义1
2 课题调研
2.1 调研内容2
2.2 调研结论2
3 设计理念
3.1 设计准备3
3.2 设计构思及创意3
4 设计过程
4.1 设计步骤6
4.2 设计形式6
设计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1 课题简介
《Baby Run》是一款专门针对于学龄前36岁儿童制作的儿童教育类APP。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和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人们逐渐习惯了使用APP客户端上网的方式,目前国内各大电商均拥有自己的APP客户端,标志着APP客户端的商业使用早已锋芒毕露。于是我们顺应当代社会发展的潮流,基于前期的调查问卷,专门开发这款儿童教育类APP,希望它能在这个孩子普遍压力山大的时代伴随孩子快乐成长。
1.1 选题背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的普及,手机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市场上各类APP也是层出不穷。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使得拥有二孩的家庭数量持续上升。在新世纪新政策的带领下,人们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儿童的教育问题。
1.2 选题意义
以二维动画、绘本、视频教程的方式为孩子提供一个多元化的学习平台。我们的AP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P采用“寓学于乐”的宗旨,从小朋友的角度出发,通过“认识物品”、“有声读物”、“儿歌”、“兴趣”和“游戏”五大模块为孩子打造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在这里,孩子可以选择任意一个模块进行学习:通过认识物品来学习掌握生活中的一切小事物、通过有声读物来探索童话世界的奥秘、通过儿歌来享受一场视听结合的盛宴、通过兴趣自己动手制作喜欢的小物件、通过游戏放松一下长时间学习紧绷的神经。
2 课题调研
2.1 调研内容
我们的毕业作品内容分为五大模块:“认识物品”、“有声读物”、“儿歌”、’“兴趣”和“游戏”。我主要负责“认识物品”和“儿歌”两块,以及内容之外的整个APP的框架搭建。
APP中的两大模块主要表现形式是二维动画。为了使输出结果更加贴近孩子的视角与感受,通过多家幼儿园进行实地考察,从幼儿园的装修风格以及幼儿书籍中获取灵感来源,并且体验了多个关于幼儿教育的经典网站和APP:如“六一儿童网”、“贝瓦儿歌”、“儿童学习乐园”等等。通过体验总结动画的主流风格与色彩,学习他们的精彩之处,并感知他们的瑕疵进行完善。
APP框架搭建知识涉及较广,需要负责网络环境里的网络整体设计,技术架构选型,以及功能模块设计和对外接口设计。经过不断比对,最终我选择了“墨刀”进行制作,那是一款产品原型制作的软件,上手快,很容易就能输出成果。
2.2 调研结论
动画制作方面通过观察生活以及优秀作品参考,最终决定以矢量卡通图的形式表现,选择可爱的主角人物配上明亮的扁平化背景图,让人感觉心情愉悦,自然轻松。此外,在动画制作过程中,分镜占主导作用,一个好的视角和场景的跳转能够让平淡无奇的动画变得更加出彩。画面镜头等部分参考国内知名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
框架搭建方面则是先经过组内讨论,根据模块的定义以及每个模块的子界面画出思维脑图,理清逻辑关系与出场顺序,等整体框架搭建成功再慢慢完善丰富内容。
3 设计理念
3.1 设计准备
明确分工后,每人进行自己负责模块的市场调研。我负责的两个模块——“认识物品”和“儿歌”主要表现形式为动画。首先进行生活的观察与体会,通过自己的经验及调查结果确定动画的画面风格与基本色调。然后选择一部经典的国产动画作为参考,学习其表现手法以及镜头跳转方式,筛选儿歌以及认识物品的种类。接着就是漫长的制作过程,选择Flash,Adobe After Effects两个专业必修的软件进行动画制作,再以Premiere整合添加配音,导出视频。
框架搭建首先选择一款简单易上手的工具,通过学习与反复操作明白其运行原理。确定输出设备和尺寸大小,确定端口和投放平台,进行脑图初步绘制,理清页面结构顺序。
3.2 设计构思及创造
我们的毕业作品《Baby Run》整个APP都是围绕星球背景做延伸的。主界面由五颗星球组成,每个星球又是一个独立的世界,里面记录了各个生活在这个星球里的小动物们的生活:小兔子一家,小猴子等等。我所负责的两颗星球——“认识物品”和“儿歌”,则分别描述了小兔子一家(如图31)以及小猴子(如图32)的故事。“小兔子乖乖”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儿歌了,通过二维动画的形式讲述了兔子妈妈出去找食走后大灰狼假扮白兔想要进屋吃掉宝宝,却被兔宝宝识破诡计的故事(如图31)。从而告诫小朋友们独自在家陌生人敲门千万不要开门,起到了一定的教育意义。“大风车”则是讲述了一群快乐的小伙伴一起玩耍的经历,主要是为了歌颂童年的乐趣(如图32)。“认识物品”是通过简单明了的方式直接用对话的形式对儿童进行教学(如图33)。小朋友的世界都是单纯又美好的,以上三项综合了间接教育、直接教学以及单纯娱乐三种方式,既能让小朋友体会到童年的乐趣,又能委婉地告诉小朋友们这世间的险恶,更有利于小朋友的身心健康与快乐成长。
目 录
1 课题简介
选题背景1
选题意义1
2 课题调研
2.1 调研内容2
2.2 调研结论2
3 设计理念
3.1 设计准备3
3.2 设计构思及创意3
4 设计过程
4.1 设计步骤6
4.2 设计形式6
设计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1 课题简介
《Baby Run》是一款专门针对于学龄前36岁儿童制作的儿童教育类APP。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和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人们逐渐习惯了使用APP客户端上网的方式,目前国内各大电商均拥有自己的APP客户端,标志着APP客户端的商业使用早已锋芒毕露。于是我们顺应当代社会发展的潮流,基于前期的调查问卷,专门开发这款儿童教育类APP,希望它能在这个孩子普遍压力山大的时代伴随孩子快乐成长。
1.1 选题背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的普及,手机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市场上各类APP也是层出不穷。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使得拥有二孩的家庭数量持续上升。在新世纪新政策的带领下,人们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儿童的教育问题。
1.2 选题意义
以二维动画、绘本、视频教程的方式为孩子提供一个多元化的学习平台。我们的AP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P采用“寓学于乐”的宗旨,从小朋友的角度出发,通过“认识物品”、“有声读物”、“儿歌”、“兴趣”和“游戏”五大模块为孩子打造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在这里,孩子可以选择任意一个模块进行学习:通过认识物品来学习掌握生活中的一切小事物、通过有声读物来探索童话世界的奥秘、通过儿歌来享受一场视听结合的盛宴、通过兴趣自己动手制作喜欢的小物件、通过游戏放松一下长时间学习紧绷的神经。
2 课题调研
2.1 调研内容
我们的毕业作品内容分为五大模块:“认识物品”、“有声读物”、“儿歌”、’“兴趣”和“游戏”。我主要负责“认识物品”和“儿歌”两块,以及内容之外的整个APP的框架搭建。
APP中的两大模块主要表现形式是二维动画。为了使输出结果更加贴近孩子的视角与感受,通过多家幼儿园进行实地考察,从幼儿园的装修风格以及幼儿书籍中获取灵感来源,并且体验了多个关于幼儿教育的经典网站和APP:如“六一儿童网”、“贝瓦儿歌”、“儿童学习乐园”等等。通过体验总结动画的主流风格与色彩,学习他们的精彩之处,并感知他们的瑕疵进行完善。
APP框架搭建知识涉及较广,需要负责网络环境里的网络整体设计,技术架构选型,以及功能模块设计和对外接口设计。经过不断比对,最终我选择了“墨刀”进行制作,那是一款产品原型制作的软件,上手快,很容易就能输出成果。
2.2 调研结论
动画制作方面通过观察生活以及优秀作品参考,最终决定以矢量卡通图的形式表现,选择可爱的主角人物配上明亮的扁平化背景图,让人感觉心情愉悦,自然轻松。此外,在动画制作过程中,分镜占主导作用,一个好的视角和场景的跳转能够让平淡无奇的动画变得更加出彩。画面镜头等部分参考国内知名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
框架搭建方面则是先经过组内讨论,根据模块的定义以及每个模块的子界面画出思维脑图,理清逻辑关系与出场顺序,等整体框架搭建成功再慢慢完善丰富内容。
3 设计理念
3.1 设计准备
明确分工后,每人进行自己负责模块的市场调研。我负责的两个模块——“认识物品”和“儿歌”主要表现形式为动画。首先进行生活的观察与体会,通过自己的经验及调查结果确定动画的画面风格与基本色调。然后选择一部经典的国产动画作为参考,学习其表现手法以及镜头跳转方式,筛选儿歌以及认识物品的种类。接着就是漫长的制作过程,选择Flash,Adobe After Effects两个专业必修的软件进行动画制作,再以Premiere整合添加配音,导出视频。
框架搭建首先选择一款简单易上手的工具,通过学习与反复操作明白其运行原理。确定输出设备和尺寸大小,确定端口和投放平台,进行脑图初步绘制,理清页面结构顺序。
3.2 设计构思及创造
我们的毕业作品《Baby Run》整个APP都是围绕星球背景做延伸的。主界面由五颗星球组成,每个星球又是一个独立的世界,里面记录了各个生活在这个星球里的小动物们的生活:小兔子一家,小猴子等等。我所负责的两颗星球——“认识物品”和“儿歌”,则分别描述了小兔子一家(如图31)以及小猴子(如图32)的故事。“小兔子乖乖”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儿歌了,通过二维动画的形式讲述了兔子妈妈出去找食走后大灰狼假扮白兔想要进屋吃掉宝宝,却被兔宝宝识破诡计的故事(如图31)。从而告诫小朋友们独自在家陌生人敲门千万不要开门,起到了一定的教育意义。“大风车”则是讲述了一群快乐的小伙伴一起玩耍的经历,主要是为了歌颂童年的乐趣(如图32)。“认识物品”是通过简单明了的方式直接用对话的形式对儿童进行教学(如图33)。小朋友的世界都是单纯又美好的,以上三项综合了间接教育、直接教学以及单纯娱乐三种方式,既能让小朋友体会到童年的乐趣,又能委婉地告诉小朋友们这世间的险恶,更有利于小朋友的身心健康与快乐成长。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szmt/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