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设计终是良人难错过(附件)【字数:7600】

内容1引言2设计背景3故事梗概人物设计设计思路情节构思4素材搜集4作品介绍5(一) 偶遇(二) 相会(三) 棒打鸳鸯(四) 红娘牵绳(五) 幽会相逢(六) 金榜题名(七) 喜结连理(八) 花好月圆四、 绘画流程11(一) 草图绘制与修改(二) 定稿勾线(三) 选择配色(四) 细节勾画(五) 添加背景(六) 添加整体光影五、细节展示 14六、小结 15谢辞 16参考文献 17附录 18 内容插画绘制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插画师画风也各有差异。目前插画已应用在设计、动漫、影视、游戏行业等各个行业。对于绘画从业者来说,形成自己独特的画风是必不可少的,即画风可以不必出类拔萃,但是要与众不同。例如视频剪辑是用各种片段拼接片段形成完整的故事,既有荡气回肠的武侠画卷,又有优美流畅的绝美诗篇。插画也不例外,凌厉者有之,可爱者有之,甜蜜者有之,深刻者有之,画风各异。你画你的民族风采,我画我的爱情故事;你画你的生活烟火,我画我的玄幻科技。在这样的发展下,插画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本次毕业设计我所选择的课题是插画设计。插画是用手绘、板绘等方式表现出人物、场景和情感等,也可以简单理解为“突出的是故事性”。一般是作为书本的配图,所以表现出所要的故事性是非常重要的。
目 录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艺术形式呈现百花齐放式发展,传统文化慢慢地也融进了我们的生活,一些民间传说也重新进入我们的视野。此次毕业设计,我把民间传说《大西厢》作为切入点进行作品再设计。作品中融入了传统文化的因素,如:戏曲元素,传统纹样等。
一些人在提到传统文化时,想到的是“老旧”、“拘束”这些与当代生活格格不入的词。其实不然,传统文化元素可以是无拘无束的,它可以出现在生活中的各个地方,可以融合在妆容、服饰等之中。民间小说也可以有不一样的一面,它可以换一种形式呈现,可以是排练成一出戏,可以是画成一组画。
如今,在一些青年演员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优秀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试着了解它们。我相信民族的传统文化一直是有魅力的,需要我们去传承、去发扬。
设计背景
(一)故事梗概
我的此次毕业设计是《终是良人难错过》。用Sai2和Photoshop软件绘制具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一定故事情节的系列插画。以崔莺莺、小红娘、张生等为角色原型,对《莺莺传》进行改编,共绘制八幅插画。绘制人物时也融入了一些戏曲的传统元素,参照了戏曲中的人物动态和面部妆容等。试图让读者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次作品角色设计的灵感绝大部分是来自《西厢记》和《莺莺传》。说的是在普救寺中发生的故事,男主人公是张生,女主人公是崔莺莺,两个人普救寺花园相遇。崔莺莺住在西厢房,在花园内观景时偶遇张生,俩人一眼定情。此后才子日思夜想,二人都对彼此念念不忘,期盼月儿圆人成双。但是崔莺莺的母亲看不上百无一用的书生,对二人进行阻拦,最后提出张生需要考取功名才能迎娶自己女儿。崔小姐让红娘捎书送信,晚上约好张生跳墙来相见,之后便是送别张生进京赶考,后来张生得取功名,再是红妆相配,可谓终是良人难错过,金榜题名定终身。
《西厢记》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现实主义爱情故事,它的前身是唐朝元稹所写的小说《莺莺传》。在原故事中崔莺莺原本是与郑尚书家有婚约在身的,算是一门门当户对的婚事。而张生在普救寺时一见钟情崔莺莺,二人后有私会并且私定终身甚至也与小红娘有染,在种情况下对于莺莺来说是非常不友好的一旦被发现,在当时的情况下可以说的一场灾难。书中的莺莺是非常貌美的,我认为张生是见色起意,对莺莺根本没有过多的爱意,而崔莺莺也是背叛了即将成婚的未婚夫婿,违背了伦理道德。在故事的结局张生考取了功名之后,将崔莺莺比喻为妖孽与妲己、褒姒作比较,称自己驾驭不了这样的女子,另娶他人。
我在故事中将崔莺莺未婚夫婿这一角色删去,小红娘也只是充当红娘的角色,想使这段感情没有伦理道德的违背问题可以纯粹一点。在张生进京赶考时本是崔莺莺和小红娘二人送别,我将这一段改成了老夫人陪同崔莺莺一起,体现了老夫人为了女儿提前作出让步,希望塑造一个用心良苦的母亲形象。故事的结尾张生荣归故里与崔莺莺喜结连理,做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人物设计
崔莺莺是一个琴棋书画都精通的相府小姐,她在封建意识和封建制度的压迫下,内心还存在着对自由情感向往的小火苗。而张生就是出现的火种,把她内心的小火苗变成火焰,更加坚定的坚持自己的内心。小红娘在故事中是崔莺莺的贴身丫头,是一个相对较为活泼的女孩子,和崔莺莺的更像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所以在性格方面也是比较娇俏开朗的,在衣着方面也是相对比较华丽的。故事中还有一个人物就是老夫人,她是一个深受当时封建思想影响的一位母亲,作为母亲她也是希望自己女儿能够幸福的,最后还是遂了自己女儿的心愿做出了让步。
原故事中张生、崔莺莺、小红娘的人物形象多多少少存在一些争议,老夫人对待的态度也比较强硬,我希望通过一些改编使故事表达的东西可以变得不同,希望带给大家的都是一些正能量的东西。只希望传递出两个适龄男女为追求幸福努力争取,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戏剧资料图片见图1、2)
图1 图2
二、设计思路
情节构思
作品的选题经过我自己的反复筛选,并结合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建议,最终选定的是《莺莺传》为原型进行角色再创作。因为本人很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最喜欢的戏曲节目就是《红娘》,最喜欢的相声笑剧是《大西厢》,所以想看一下传统戏曲和传统民间小说的碰撞,看看能不能碰出新的火花。结合几个西厢记的经典片段以及自己对戏曲文化和故事情节的理解,把一段爱情故事用绘画的手法呈现出来。我平时喜欢传统戏曲,故而这次人物角色在设计时也有意融入了一些戏曲元素,如京剧中的服饰、动作等。背景设计也融进具有苏州园林的江南特征。设计中借用了《莺莺传》中的一些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如小姐与书生的姻缘有份,小红娘的娇俏性格。作出改编展现一幅“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画卷,也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人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故事。
素材搜集
众所周知,在大部分的封建婚姻中,是没有自由恋爱的。所谓的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让两个陌生的,素未谋面的男女走到一起。行过礼,拜了天地就要过一辈子。素不相识的男女,就这样被拉进一个叫做“家庭”的“枷锁”中,充满了戏剧化。
张生与催莺莺二人则是在这样封建社会背景下,与社会风气进行抗争,为了他们的爱情奋力争取,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借此也想表达出封建婚姻制度的弊端和古时候男女对自由爱情的向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szmt/24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