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篮球解说中语言样态的变革(附件)

摘 要众所周知,篮球是1891年12月21日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詹姆斯?奈史密斯创造的,而第一场篮球赛是在1898年美国新泽西州特伦顿开打。中间相隔不到8年。由于篮球比赛场面激烈刺激,吸引人的目光,所以篮球很显然的成为了一种商业性质的运动,而与之相关的工作也都相应的发展起来,这就是笔者今天要论述的篮球比赛解说员出现的原因。
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现状分析 1
(三)研究方法 1
二、以史为鉴:篮球解说初期语言样态 3
(一)源起——追溯成因:初期风格的奠定 3
(二)现象——具体分析:张卫平初期解说风格 4
(三)影响——受及观众:初期解说面面观 4
三、与时俱进:篮球解说新时期语言样态 6
(一)源起——追溯成因:新时期风格的奠定 6
(二)现象——具体分析:王猛、苏群新时期解说风格 6
(三)影响——受及观众:新时期解说面面观 7
四、立足当下:篮球解说语言样态的总体变化 9
(一)萌芽——保守陈规:初期语言样态概述 9
(二)成熟——谋求创新:新时期语言样态概述 9
(三)果实——多元化:语言样态发展现状 9
五、展望未来:篮球解说员应具素养 11
(一)行业——观发展:篮球解说行业现状 11
(二)求职——择未来:篮球解说择业需求 11
(三)职业——懂规则:篮球解说职业素养 11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篮球是当前世界上最流行的体育项目之一,最早起源于美国,在1891年由詹姆斯奈史密斯创造,之后迅速的风靡世界,当前不仅有美国的NBA等大型篮球赛事组织,同时也是奥运会的重要体育项目。但由于篮球比赛的专业性,以及在比赛过程中各种的激烈碰撞,也需要专业的比赛解说人员对赛事活动进行解说,使得观众可以更好的了解赛事进程,同时也在关键时刻有效的调动观众情绪。而这种赛事解说也随着篮球运动的流行不断发展,当前对于解说员的解说风格、语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言特点以及解说技巧等的要求也都越来越专业。
(二)研究现状分析
1958年6月19日,央视在北京体育馆直播了“八一”篮球队与北京篮球队的友谊比赛,正式开启了国内关于篮球赛事直播的序幕。之后,中央电视台又专门设立体育频道,专门负责对大型篮球比赛等活动的直播。自此观看篮球比赛的直播和转播正式成为大众娱乐的一种常规方式。篮球比赛解说员便从那个时代开始出现,一直发展至今。
目前国内的篮球解说员刚刚进入“换代期”,以张卫平等解说员为代表的老一代篮球解说员逐渐退役,以王猛,苏群为代表的新一代解说员逐渐进入人民的视线。篮球比赛的直播和转播逐渐变得火热,直播和转播的媒介和方式发生巨大改变,解说员的语言样态也明显具有时代的风格。
作为播音与主持专业的一个分支,篮球解说员的从业人数近年来逐渐提高,解说员的语言风格和语言样态有了巨大的改变,但是笔者注意到,现阶段关于篮球解说员语言样态分析的论文很少见,甚至可以说基本没有,所以笔者决定以此为命题,浅析篮球解说员语言样态的变革。
关于这篇论文我将以以篮球直播、转播节目的特点为本篇论文论题的切入点,深入解析新几辈篮球解说员语言样态的真实情况,然后对其进行原因分析,科学的解读目前的篮球直播、转播节目解说员的解说风格及语言规范性等几个问题,最后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方面关于篮球解说员的职业发展做出前瞻。
(三)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通过搜集和解读各式各样的现存的关于“篮球解说员语言应用、语言样态”的文献资料。从中选取有利内容运用。
2.个案研究法
本文将在撰写过程中,试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寻找典型人物并对其进行具体分析研究。
3.阶段分析法
本文的课题跨越时代,因此本文要采取纵向地,分阶段的分析方法。
4.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特定时代的典型人物的具体分析,得出特定时代解说员的语言样态分析。
二、以史为鉴:篮球解说初期语言样态
(一)源起——追溯成因:初期风格的奠定
众所周知,篮球是1891年12月21日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詹姆斯奈史密斯创造的,而第一场篮球赛是在1898年美国新泽西州特伦顿开打。中间相隔不到8年。由于篮球比赛场面激烈刺激,吸引人的目光,所以篮球很显然的成为了一种商业性质的运动,而与之相关的工作也都相应的发展起来,这就是笔者今天要论述的篮球比赛解说员出现的原因。
篮球比赛解说员,也叫篮球解说员,随着篮球比赛的蓬勃发展应运而生。最初的篮球比赛是不配备解说员的,都是观众自行从球场上获得信息,这无疑给刚刚看球的球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正是由于看到了其中的机遇,在以后的日子里,篮球解说慢慢产生。
中国第一位篮球解说员是中国体育记者马友于。1946年9月,马友于在上海市体育馆(现在为上海市卢湾体育馆)举行的菲律宾华侨群声与华联篮球队的篮球赛中,马友于承担了面向全国的实况广播任务。这意味着体育解说员的作用逐渐被中国人所认识,他们的本身具有的经济意义,社会意义逐渐的被开发出来。解放前的中国篮球解说还处于初步的启蒙阶段,马友于也只是客串出任篮球解说员的工作,从本质上看,这是我国篮球解说的一个尝试,但是解说员还并没有达到专业的标准。在以后的日子里,随着篮球比赛数量的不断增多,和篮球解说设备,工作环境的不断进步,篮球解说事业又有了长足的发展。
陈述先生与张之先生不仅是新中国成立后首场篮球比赛的解说员,他还是中国篮球解说事业的领路人和奠基人。1951 年,前苏联男篮队来到我国上海参加比赛,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首支赴华参赛的国外球队,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当时邀请了陈述先生和张之先生进行了现场的广播解说,这次精彩的解说真正成为了我国篮球解说历史的开山巨作,也正是这样,这场解说在中国的解说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恢弘一笔。随后,在1953 年,张之先生加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为了篮球解说员,张之老师的解说风格主要以解说语言扎实、声音清脆悦耳、幽默机智为主。同时代的篮球解说员还有来自天津的王兆德。
这一阶段我国的篮球解说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由于受到当时设备和技术的影响,以及这一阶段电视还没有普及的现状,篮球赛事的解说更多还是在广播中呈现,这一阶段的篮球解说奠定了以后体育解说的语言方式,尤其是张之先生的解说为未来的中国体育解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管是语音语貌,还是篮球赛事场面的描述技巧都深深地影响着未来的篮球解说,甚至对如今的篮球解说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c/19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