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色谱法在奶粉中阴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摘要:离子色谱法是无机和有机离子分析中的重要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分析领域。奶粉中所含的多种阴离子对人体有很大影响,分析奶粉中的阴离子具有重大意义。本实验建立了用离子色谱法快速测定乳粉中氟离子、氯离子、亚硝酸根、硫酸根与磷酸根等5种阴离子的方法。样品经纯水振荡、超声提取后,二次离心得到清液,用乙腈作为蛋白沉淀剂,以IonPac AS-19为分析柱,电导检测器检测,以高纯KOH溶液为淋洗液,流速为1 mL/min。试验结果表明,5种离子的检出限(3S/N)为:氟离子0.01 mg/L、氯离子0.02 mg

紫背天葵叶片sod酶基因克隆

摘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能清除逆境条件下细胞内活性氧的关键酶, 与植物的抗逆性密切相关。本实验以紫背天葵(Gynura bicolor D.C)为研究对象,用改良CTAB法提取紫背天葵叶片的总RNA,通过PCR扩增、RACE扩增和克隆测序,得到一条长为924bp的SOD的全长序列。对获得的氨基酸序列在NCBI数据库进行BLAST,结果表明紫背天葵Cu/Zn-SOD与向日葵、薇甘菊、一枝黄花Cu/Zn-SOD有较高的同源性,为87%。通过构建进化树得出紫背天葵与菊科的一枝黄花、向日葵和薇甘菊聚为

红外技术和元素分析对新疆核桃产地溯源研究

摘要:新疆核桃种类繁多,营养价值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资源,其品质和安全性跟原产地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采集新疆和田、喀什、阿克苏地区的核桃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波数在4000-12000 cm-1)、中红外光谱分析(波数在400-4000 cm-1)和元素测定分析等多种技术,结合PLSDA方法和方差分析区分新疆不同产地的核桃,结果表明:近红外区分效果非常好,喀什地区和阿克苏地区的建模集和预测集的区分准确率均为100%,和田地区建模集和预测集的区分准确率高达99%以上;中红外的区分准确率较高,

红江蓠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其理化性质分析

摘要:红江蓠体内充满藻胶,含胶量达30%以上,是制造琼胶的重要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工、农、医业,可以用作细菌、微生物的培养基。沿海群众用其胶煮凉粉食用,也直接炒食。煮水加糖服用,具有清凉、解肠热、养胃滋阴的功效。随着天然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海藻多糖具有抗感染、抗肿瘤、抗凝血、抗辐射、清除氧自由基和延缓衰老的作用。本文将对红江蓠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等方法进行研究。

红茶绿茶减肥效果研究

摘要: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肥胖问题日益突出。社会上肥胖人群也越来越多,因此,寻找安全可靠的减肥产品以成为热点话题。本文选取了红茶和龙井茶两种不同种类的茶叶,通过小白鼠喂养实验,通过十五天的喂养实验,以及粪便采集,得到小白鼠食用专门配制的茶叶饲料后的体重变化情况,以及小白鼠粪便中的脂肪含量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研究茶叶减肥机理和减肥效果,最终初步得出淡红茶和浓龙井茶对体重的控制和减肥有一定的效果的结论。

结合型石榴多酚提取工艺研究

摘要:对石榴中结合型多酚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了最佳酸解条件。 响应曲面法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得到酸解结合酚的最佳提取参数:盐酸浓度6.05 mol/L,酸解温度41.32 ℃,酸解时间2.01 h,液料比20,在此试验条件下,结合酚的含量为30.01±0.055 μmol GAE/g。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石榴中的结合酚提供了参考依据。

绿豆食品原料中植酸降解技术的研究

摘要:为降低绿豆芽菜中抗营养物质植酸含量,探究氯化盐对发芽绿豆植酸降解的影响。本文研究了KCl、NaCl、CaCl2 (2 mmol/L)三种氯化盐处理下发芽绿豆的长势、植酸酶活性及植酸含量的变化,并以植酸酶活性和植酸含量为检测指标,筛选了具有降植酸效果的氯化盐浓度。结果表明:2 mmol/L浓度下,NaCl和CaCl2 (2 mmol/L)能够促进植酸降解同时促进绿豆芽菜生长;1.6 mmol/LNaCl和6 mmol/L CaCl2降植酸效果最佳,且NaCl和CaCl2促进植酸降解作用有叠加效应。响应

肉源性细菌的粘附特性研究

摘要:细菌的粘附性能是引发食品交叉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探索食源性细菌的粘附特性是解除食源性细菌污染威胁的必要过程。本研究利用结晶紫染色法、软琼脂平板扩散法和有机试剂混合法对20种肉源性细菌粘附性、泳动性和疏水性进行探究。研究结果显示在细菌粘附的差异显著性方面,相同科或属的细菌小于不同科或属的细菌;在泳动能力方面,相同菌属的细菌的泳动能力大多数无显著差异;在疏水性方面也表现出了不同菌属间差异显著,相同菌属间无显著差异的特点。只有采用氯仿试剂测得的细菌疏水性能与细菌粘附性能有显著相关性,其余特性与

肉源性腐败菌生物菌膜形成及其胞外分泌物研究

摘要:在肉品加工过程中,肉源性腐败菌生物菌膜会给产品带来极大的污染隐患,研究表明,食品加工器械表面存在的粘附菌体是引起食品交叉污染的重要原因。本研究设计了高浓度短期粘附和低浓度长期粘附两方面试验,并通过低浓度长期粘附试验得出,不同菌株的生物菌膜形成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在8种常见肉源性腐败菌中,费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和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Ⅱ)的初始粘附能力最强,但生物菌膜形成能力较弱;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

肌原纤维蛋白海藻酸钠复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摘要:肌原纤维蛋白是肌肉蛋白中非常重要的蛋白,肌原纤维蛋白是盐溶性蛋白,具有在高盐溶液中溶解,低盐溶液中溶解度低的特性;肌原纤维蛋白是两性物质,在溶液中所带电荷取决于pH,所以其溶解性受到盐浓度和pH的影响。先前有研究表明多糖与肌原纤维蛋白混合后在低盐状态下能形成稳定的复合物。所以本实验采用不同浓度的海藻酸钠与肌原纤维蛋白混合,观察复合物在不同pH条件下的稳定性。发现在pH=5.5时,肌原纤维蛋白浓度与海藻酸钠浓度比为r=10能形成稳定复合物,在pH=6.5时,r=20能形成稳定复合物。

肌原纤维蛋白的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摘要:本实验研究了低盐洗脱法、酸法和碱法三种提取方法从猪肉中得到的肌原纤维蛋白的差别。在0.6 mol/L NaCl、pH 4.5 - 9.5的情况下,碱法提取得到的肌原纤维蛋白的溶解度较之其他两种方法较低。SDS-PAGE结果显示酸法和碱法处理会诱导肌原纤维蛋白的变性,进而导致五条蛋白质碎片产生。动态流变特性的测定进一步展示说明了碱法处理的肌原纤维蛋白的变化。数据表明肌原纤维蛋白在pH 11.0的溶解,导致其变性,从而导致了流变测定中凝胶减弱区域的缺失。当重新调回等电点5.5时,可能是蛋白质的错误折叠和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