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磷虾油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影响
摘要:南极磷磷虾油含有Omega-3必需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其不饱和脂肪酸是自然界中唯一以磷脂型态结合ω-3(EPA、DHA)分子结构。南极磷虾油有很强的抗氧化性,但核桃油的多不饱和脂肪酸高,容易氧化。本实验将对添加了南极磷虾油的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进行研究,同时比较分析了不同抗氧化剂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南极磷虾油对核桃油确实具有抗氧化性,并且加入到核桃油的南极磷虾油浓度越高抗氧化性越强;通过与加入其它抗氧化剂的对照组相比较,可以发现1.5%南极磷虾油
品种部位对盐水鸭食用品质的影响
摘要:本文研究了鸭肉的品种部位对盐水鸭品质的影响。选取市场占有率大的樱桃谷鸭、肉麻鸭和淘汰蛋鸭,取其胸肉、腿肉分别制成盐水鸭,测定理化、肉色、游离氨基酸含量、感官评定等指标,比较分析鸭肉品种和部位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淘汰蛋鸭胸肉水分含量以及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樱桃谷鸭和肉麻鸭,剪切力值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樱桃谷鸭腿肉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淘汰蛋鸭和肉麻鸭,总氨基酸含量腿肉显著低于胸肉,樱桃谷鸭腿肉感官评定各项指标分值高。综合感官评定的结果,樱桃谷鸭胸肉和腿肉最适于加工制作盐水鸭,肉麻鸭胸肉和腿肉次之,淘
响应曲面优化索氏提取制备南极磷虾的工艺研究
摘要:采用索氏提取法从南极磷虾中提取脂肪,分别考察提取溶剂、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溶剂体积比对南极磷虾油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进行工艺优化,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80℃;提取溶剂比:正己烷-无水乙醇(3.5:1,v/v);提取时间:5.4h。在此条件下,南极磷虾脂肪提取率为12.32%。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南极磷虾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标明,虾脂肪中主要含有棕榈酸(C16:0,28.86%)、EPA(C20:5n3,15.48%)、油酸(C18:1n9c,12.71%)和D
响应曲面优化蛋白酶酶解制备南极磷虾油工艺研究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酶解法提取南极磷虾油,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酶的种类、酶添加量、酶解时间以及酶解温度对南极磷虾油提取率的影响,得出复合蛋白酶酶解效果最好。选择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为主要因素,采用响应曲面法进行工艺优化,最后得出最佳酶解条件为:酶添加量0.14%,酶解时间2.9h,酶解温度44.9℃,此条件下南极磷虾油提取率可达到85.13%。所得南极磷虾油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36.9%。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3.1%,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占40.7%,多不饱和脂肪酸占59.3%;EPA含量为15.69
土壤宏基因组文库中四环素耐药基因的筛选
摘要: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可以有效杀灭和抑制致病微生物。土壤中复杂的微生物群和它抗生素所产生的高浓度的细菌使它有可能成为对多种抗生素的有耐药性决定因素。土壤细菌是最重要的耐药基因储存库。除了细菌本身的因素,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耐药基因能分解抗生素使之失效,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基因的水平转移又是耐药性传播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在细菌之前获得耐药基因。本文主要探讨一个不受干扰的土壤环境中培养的细菌的四环素(Tet)抗性基因,我们对偏远的珠穆朗玛峰土壤进行了功
天然低共熔溶剂对微生物的保护作用
摘要:乳酸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常常用作发酵剂及益生菌制品。冷冻干燥保藏是制备高效发酵剂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但是冻干过程不可避免地会造成部分乳酸菌损伤,甚至死亡。多年来,如何提高乳酸菌冷冻干燥后的活力,一直是乳酸菌冷冻干燥研究的重点。天然低共熔溶剂(NADES)是低共熔溶剂的一种,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溶剂,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基于此,本文以嗜热链球菌和干酪乳杆菌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的NADES中和在不同的保藏条件下的菌体存活率。结果表明:对于嗜热链球菌,冷冻保藏24h和1个月,50%的CC/
宏基因组文库中新型酯酶功能的筛选及鉴定分析
摘要:在本研究中,本实验室采集来源于我国云南栗树林地区的土壤样品,并成功构建了一个高质量的宏基因组科斯质粒文库。通过利用该文库进行功能筛选,我们发现了新型酯酶EstGX3。多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预测蛋白酶是微生物脂类水解酶第Ⅳ家族的新成员。聚丙烯酰胺蛋白胶分析表明纯化后的EstGX3几乎显示为一条带,它的分子量大小与预测的分子量40kDa相一致。随后,本实验对纯化酯酶EstGX3的生化特性进行分析,处理的相关酶学特性包括最适pH、最适温度以及该酶对有机溶剂和金属离子的耐受性等。
宏基因组文库中耐药阳性克隆的筛选
摘要:构建土壤环境微生物宏基因组文库,筛选土壤微生物中的新型耐药基因,测序后与已知耐药基因进行比对和分析并用MIC法测得最小抑菌浓度。用四环素在24孔板上初步筛选出宏基因组文库中疑似耐药阳性菌,将其涂布与含有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和四环素的平板上进一步筛选,过夜培养后,在平板上挑取单菌落在含有三抗的LB培养基中培养。对筛选到的疑似阳性克隆菌提取质粒并进行部分酶切,回收3-5K的DNA片段与载体连接,脱盐后电转化导入感受态大肠杆菌中构建亚克隆,涂布于含有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的LB平板上,过夜培养后,对平板上符合大
平菇液态发酵豆渣制备膳食纤维条件优化研究
摘要:用液态发酵的方式制备膳食纤维时,不同的条件会有不同的影响。如金属离子,无机盐、发酵条件。本文选用的生物发酵菌种是平菇。实验结果显示,上述条件不仅对平菇液态发酵后产生的SDF含量有明显影响还影响膳食纤维的品质。KH2PO4、FeSO4和VB1的添加量对SDF含量及膳食纤维品质的影响趋势相似,都随各物质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发酵时的温度的变化、时间的长短和接种量也有相似的影响趋势。因此,以平菇作为液态菌种液态发酵豆渣制备膳食纤维的最适培养基组成为3%豆渣处理液中添加浓度分别为8 g/L
微生物发酵法制备功能性膳食纤维的研究
摘要:为提高小米糠的附加值,采用纳豆芽孢杆菌发酵小米糠制备功能性膳食纤维。以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和不可溶膳食纤维(IDF)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小米糠细度、添加量、基础培养基的接种量、pH、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条件进行研究,并对影响其发酵的关键因素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发酵过程最优条件为:小米糠添加量为10g/100mL、接种量为3%、发酵温度为37℃、发酵时间为48h、初始培养基pH值为8、小米糠细度为200目。采样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对以上单因素进行筛选,得出对发酵过程影响的
拮抗菌挥发物质处理对草莓储藏品质的影响
摘要:草莓营养价值高,但皮薄质软,采后贮运过程中易损伤和腐烂变质,常温货架期极短。本实验研究了不同成熟度以及不同采收时间“红颜”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草莓成熟度增加,果实色泽降低、红度增加,pH值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增加;由于天气的影响,气温和光强不同,草莓果实品质指标值也随之变化。实验重点研究了葡萄有孢汉逊酵母的挥发性气体对不同成熟度草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挥发性气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草莓成熟衰老,降低失重率和腐烂率,提高商品率,延缓草莓色泽的降低和红度的增加,抑制果实有机物质的消耗,保持果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