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桑叶的近红外光谱分析(附件)【字数:11965】
摘 要摘 要近红外光谱技术(NIR)是一种间接的分析技术。它可以通过建立校正模型来定性或定量分析未知样本[1]。在我国种植栽培桑树历史悠久。本课题提出了一种使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桑树品种进行快速无损鉴别的新方法。先采集3种不同品种的桑树叶片,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选取全波段光谱( 900~1700 nm),获得3个不同品种桑树的270个样本光谱数据。利用MATLAB软件,先从 270个样本中随机抽取180个样本作为校正集,剩下的90个样本作为预测集,后经过数据预处理,建立了桑树品种的偏最小二乘判别 ( P
土壤微生物对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化感物质的降解(附件)【字数:15573】
本实验通过吸附层析的方法提取紫茎泽兰茎叶中的化感物质,进而利用提取到的化感物质作为碳源培养菌种3号菌(Rhizobium sp.)和8号菌(Novosphingobium sp.),通过降解试验来研究这两个菌种在培养2d、4d、8d的条件下对化感物质的降解情况。实验结果表明,DTD(9-氧-10,11-去氧泽兰酮)和HHO(9β-羟基泽兰酮)这两种化感物质可促进白菜种子的萌发,3号菌与DTD、HHO起拮抗作用,8号菌与DTD、HHO起协同作用。在无机盐培养基中不添加菌种的情况下,化感物质自身可发生一定的降
土壤铅胁迫下生物炭对桑树的渗透调节和抗氧化的影响(附件)【字数:17036】
摘 要摘 要随着我国工农业的快速发展,重金属铅污染日趋严重,植物修复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修复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物炭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吸附能力强,作为土壤改良剂应用广泛。为了探究外源生物炭对桑树植物重金属修复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考察了不同铅胁迫下桑树的渗透和抗氧化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铅浓度的增加,桑树的生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胁迫,桑树通过提高不同种类的抗氧化酶活性、积累不同的渗透调节物和次生代谢物来提高对土壤铅的适应能力。在轻度铅胁迫(铅浓度为200mg/kg)下,外源生物炭对桑叶中过氧化
家蚕滞育关联基因bgibmga000777和bgibmga002919的表达特性分析(附件)【字数:14703】
摘 要摘 要 滞育是由遗传控制的,呼吸代谢速率缓慢的一种动态过程。能使昆虫在不利的环境下存活,并使它的生活周期的活动阶段与可利用的食物来源相互协调。滞育在昆虫种的延续和种群繁衍中具有重要作用,家蚕又是典型的卵滞育型昆虫,所以深入了解家蚕滞育机理在蚕业生产以及农业害虫治理中非常必要。 本实验用秋丰越年活化3蛾蚕卵,采用蛾区半分法,分别用25℃明催青(滞育诱导)和17℃暗催青(非滞育诱导),孵化后25-26℃新鲜桑叶饲养。在实验前期对胚胎期滞育诱导和非滞育诱导条件的家蚕蛹期3d卵巢组织进行转录
松材线虫活动域与单线培养特性研究(附件)【字数:14618】
松材线虫病是林业上最危险的林业病害之一,已在中国大面积扩散蔓延,并且尚无有效的控制方法。松材线虫病致病机制是学界对该病的研究重点,松材线虫与其伴生细菌协同致病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论文对松材线虫行为与带菌状况的关系作了粗略研究,结果如下分别对1300头单个线虫进行相邻培养,观察跨越空间能力和带菌状况,结果表明单个培养线虫的早期不带菌,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相邻线虫可跨越培养基的空隙,并繁殖和带菌。(2)分别对一千对线虫进行相邻培养,分2批检验,各培养时期松材线虫体可以大量繁殖和带菌。关键词松材线虫;活动域;
某制药厂废水处理工艺设计(附件)【字数:16873】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镇江某制药厂的生产废水,该制药厂以抗生素原料药为主,产生的污染源主要为庆大霉素及小诺霉素等抗生素废水。针对该企业废水的特点,设计采用“格栅一水解酸化一 SBR 工艺”,格栅作为废水的预处理工艺,再经过 SBR 法作为处理制药废水的主体工艺,消毒池对废水进行最后处理,出水 COD 浓度小于200mg/L,BOD 浓度小于 100mg/L,SS 浓度小于 100mg/L。结果表明,采用该组合工艺,不仅设备运行非常稳定,而且对制药废水的处理也非常有效,完全满足《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桑叶品种与叶位对桑叶红茶品质的影响(附件)【字数:19180】
桑叶是药食两用的珍贵资源,含有GABA、多酚、氨基酸、黄酮、可溶性糖、生物碱、甾类等多种化学物质。为了进一步开发桑叶的食用价值,本实验通过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的加工工艺,将不同品种和不同叶位的桑叶制成桑叶红茶,测定其中的有效成分和感官评定,选出适宜开发的桑树品种和合适的桑叶叶位。测定不同品种桑叶(A、B、C、D、E)中的各项指标,GABA含量最高的是C,含量为2.00mg/g,并且C(2.00)>A(1.93)>B(1.92)>D(1.90)>E(1.88);多酚含量最高的是D,含量为21.72
萎凋与干燥工艺对桑叶红茶品质的影响(附件)【字数:17188】
摘 要摘 要 桑叶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桑叶的开发利用已经受到人们的关注。桑叶红茶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桑叶保健食品。本实验通过对桑叶萎凋工艺、桑叶发酵工艺以及桑叶干燥工艺的优化来提高桑叶红茶的品质,包括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提高和桑叶红茶感官方面的升级。萎凋工艺对桑叶红茶品质的影响分别采用了谷氨酸钠浸泡、冷冻、日晒、做青等工艺来摸索出桑叶红茶最佳的萎凋方式,结果显示谷氨酸钠浸泡后进行冷冻萎凋的方式是最佳的萎凋方式。该样品中GABA含量达到了0.152%,同时口感香气也较为出色。发酵与干燥工艺对
酵母转化脱脂蚕蛹的蛋白降解及产油代谢途径分析(附件)【字数:24403】
摘 要摘 要蚕蛹是蚕茧抽丝后剩余的主要副产品,产量巨大。蚕蛹营养价值丰富,蛋白含量约为60%,含有人体必需的8 种氨基酸,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资源。然而,目前蚕蛹并未得到很好地利用,造成了优质蛋白资源的极大浪费。将蚕蛹蛋白酶解为寡肽培养产油酵母,是扩大其使用途径的好方法。因此,本文研究了酵母转化脱脂蚕蛹的蛋白降解及产油代谢途径分析。主要结果如下从多酶水解体系中酶的选择、酶量、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4个方面,对微波辅助酶解脱脂蚕蛹的水解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选择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为1:1(w/w),总酶量为
不同品系紫菜叶状体光合色素比较【字数:9115】
摘 要本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十六种由江苏省相关科研机构提供的不同品系紫菜藻胆蛋白和叶绿素a的吸收光谱,从而分析其藻胆蛋白、叶绿素a的含量和比值。结果表明不同品系紫菜藻胆蛋白和叶绿素a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但是具有相同的吸收峰。表明不同紫菜具有相同的色素种类,但是其具体含量有所差异,由此分别计算出不同品系紫菜的藻胆蛋白和叶绿素a的含量以及它们之间对比值。得出Y06DD丝、Y-0602果、YH001、9904、2017-LHX的藻胆蛋白明显高于生产对照,Y0601、绿果孢F1(突变型)、海安栽培
人工养殖条件下加洲鲈个体生长差异分析【字数:8738】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了人工养殖对加州鲈个体生长差异的影响。以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下加州鲈在各月间的体长、体重、生长速度和整齐度为依据,通过数据分析,对混合养殖及分级养殖的加州鲈进行对比实验,探究分级养殖对加州鲈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后期尤其是12月水温降低时,各规格增重率仍高于20%,较混合养殖的8.3%,生长速度明显提高,证明分级养殖对加州鲈的生长速度有显著提高作用。在8月、10月、12月中,小规格鱼苗的增重率61.02%、69.08%、26.47%,较大规格的59.16%、57.01%、23.59%,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