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新北小区201栋住宅楼设计(附件)
毕业设计说明(论文)书中文毕业设计说明(论文)书中文我本次毕设的题目是如皋市新北小区201栋住宅楼设计。该楼位于南通如皋市,建筑面积约为4000m2,为五层三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中首层层高为3.6m,其余各层层高为3.4m。抗震设防烈度7度(0.10g),地震分组第一组。该场地土属于Ⅱ类场地土。根据住宅楼设计的相关规范以及其它相关的一些标准和设计任务的要求、提供的地质资料等来设计的。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筑设计总说明、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图设计说明,结构的平面布置以及计算简图确定、荷载计算、内力计算、内力组合、主梁的截面设计和配筋的计算、框架的柱截面设计和配筋计算、次梁截面设计配筋计算、楼板和屋面设计、楼梯设计,基础设计等。里面列出了纵向和横向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弯矩、剪力和轴力图;恒荷载以及活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弯矩、剪力和轴力图以及梁柱的内力组合表。计算书中的设计计算都使用现行的规范为设计的依据。结构计算采用了手算和结构软件PKPM计算相结合,以手算为基本,机算校核。关键词 框架结构 荷载及弯矩计算 配筋计算目 录
1 引言 1
2 建筑设计说明 1
2.1 工程概况 1
2.2 建筑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2
2.3 平面设计 4
2.4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 4
2.5 剖面设计 5
3 结构计算说明书 5
3.1 建筑设计资料 6
3.2 结构布置及结构选型 6
3.3 结构计算 8
3.4 横向框架内力计算 19
3.5 活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计算 26
3.6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的位移、内力计算 31
3.7 地震作用下框架的内力计算 35
4 框架内力组合 42
4.1 荷载组合 42
4.2 弯矩调幅 44
5 框架梁、柱截面设计 58
5.1 框架梁截面设计 58
5.2 框架柱截面设计 58
5.3 材料选择 58
6 楼梯结构设计计算 75
6.1 楼梯板计算 7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力计算 35
4 框架内力组合 42
4.1 荷载组合 42
4.2 弯矩调幅 44
5 框架梁、柱截面设计 58
5.1 框架梁截面设计 58
5.2 框架柱截面设计 58
5.3 材料选择 58
6 楼梯结构设计计算 75
6.1 楼梯板计算 75
6.2 休息平台板计算 76
6.3 梯段梁TL1计算 77
7 现浇楼面板设计 78
7.1 跨中最大弯矩 79
7.2 支座中点最大弯矩 79
7.3 A区格计算 80
7.4 E区格计算 81
8 基础设计 83
8.1 荷载计算 83
8.2 确定基底面积 84
8.3 基础结构设计 87
9 电算部分 90
结 论 135
致 谢 136
参 考 文 献 137
1 引言
毕业设计是我们大学教育的最后一门课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我本次毕设的题目是如皋市新北小区201栋住宅楼设计,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独立自主的完成一项工程的设计,明白工程设计的一般步骤,熟悉相关设计规范、手册、标准图以及工程实践中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把所学的知识还有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有机合理的联系起来。他巩固了我所学基础和专业知识,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
我这次毕设主要可以分为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两个部分。
建筑设计包括建筑平面设计,建筑立面设计、建筑构造设计等。
结构设计包括上部结构设计、基础设计以及楼梯、楼板设计。结构设计计算根据建筑设计选择可行的结构方案,进行结构计算及构件设计、结构布置及构造设计等。本工程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框架结构用于多层和高层建筑,是当今住宅楼中较为合理的结构方案。在本结构计算书中详细列出了结构外荷载的计算、内力的计算、地震作用计算、内力组合、框架截面的配筋计算、板的配筋计算、楼梯及基础的设计等。
本次的结构设计部分除了通过手算部分外,还采用了PKPM软件进行电算的复核,用电算得出的结果和手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并进行分析,得出较为精确的结论。
框架结构设计的计算工作量较大、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在计算过程中以手算为主,辅以一些计算软件的校正,由于自己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妥和疏忽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2 建筑设计说明
2.1 工程概况
我这次的毕业设计的题目是如皋市新北小区201栋住宅楼设计,项目设计约面积4000.00平米,为五层三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中首层层高为3.6m,其余各层层高为3.4m。室内外高差0.150m。
要求建筑物的设计体型型美观、新颖,功能要求满足各项使用,合理的功能区组合;结构设计要求布置合理,设计经济合理的构件。
本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① 基本风压:。
② 基本雪压:。
③ 主导风向:东南风(可不考虑风荷载)。
④ 楼面活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采用。
⑤ 抗震设防烈度: 7度(0.10g),地震分组第一组;
⑥ 工程地质资料:
该场地土属于Ⅱ类场地土。主要分为三层:
第一层:自然地表以下1.0m内,杂填土;第二层:填土下层为4.6m厚的砂质粘土,可作持力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230kPa;第三层:砾石层,其允许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300-400kPa。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以下4m左右,地下水水质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本建筑结构设计安全等级是二级,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2.2 建筑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2.2.1 建筑的概念
衣、食、住、行是最基本的人们所需要的,而为了解决人们“住”的问题就诞生了建筑这样的产物。也就是说,古今中外大部分的建筑,都是为了满足人类居住的需要而建造的。而剩下的一部分也是为了其他一些基本的需求提供地方,所以说建筑在我们身边是十分重要的东西。
建筑是以有组织的空间环境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等各种社会活动服务的。“空间是一切生产和一切人类活动所需要的要素”这是马克思先生所说的一句话。很清楚,只有在适当的空间下,我们所进行的一些社会活动和一些社会过程,才能比较完整的进行下去。
由此可知,建筑是根据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要求,为了社会过程中满足(包括生产、生活、文化等)的需要,所建造的有组织的一种空间环境。
2.2.2 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
早在奴隶社会,古罗马有位建筑家名叫维特鲁威,他写了一本书叫《建筑十书》,在书中他第一次提出了“适用、坚固、美观”的建筑原理。后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现在的所谓“建筑三要素”——即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建筑功能,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和建筑形象。
不同时代的建筑有不同的建筑形象,例如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形象就不一样。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建筑也会产生不同的建
1 引言 1
2 建筑设计说明 1
2.1 工程概况 1
2.2 建筑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2
2.3 平面设计 4
2.4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 4
2.5 剖面设计 5
3 结构计算说明书 5
3.1 建筑设计资料 6
3.2 结构布置及结构选型 6
3.3 结构计算 8
3.4 横向框架内力计算 19
3.5 活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计算 26
3.6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的位移、内力计算 31
3.7 地震作用下框架的内力计算 35
4 框架内力组合 42
4.1 荷载组合 42
4.2 弯矩调幅 44
5 框架梁、柱截面设计 58
5.1 框架梁截面设计 58
5.2 框架柱截面设计 58
5.3 材料选择 58
6 楼梯结构设计计算 75
6.1 楼梯板计算 7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力计算 35
4 框架内力组合 42
4.1 荷载组合 42
4.2 弯矩调幅 44
5 框架梁、柱截面设计 58
5.1 框架梁截面设计 58
5.2 框架柱截面设计 58
5.3 材料选择 58
6 楼梯结构设计计算 75
6.1 楼梯板计算 75
6.2 休息平台板计算 76
6.3 梯段梁TL1计算 77
7 现浇楼面板设计 78
7.1 跨中最大弯矩 79
7.2 支座中点最大弯矩 79
7.3 A区格计算 80
7.4 E区格计算 81
8 基础设计 83
8.1 荷载计算 83
8.2 确定基底面积 84
8.3 基础结构设计 87
9 电算部分 90
结 论 135
致 谢 136
参 考 文 献 137
1 引言
毕业设计是我们大学教育的最后一门课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我本次毕设的题目是如皋市新北小区201栋住宅楼设计,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独立自主的完成一项工程的设计,明白工程设计的一般步骤,熟悉相关设计规范、手册、标准图以及工程实践中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把所学的知识还有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有机合理的联系起来。他巩固了我所学基础和专业知识,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
我这次毕设主要可以分为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两个部分。
建筑设计包括建筑平面设计,建筑立面设计、建筑构造设计等。
结构设计包括上部结构设计、基础设计以及楼梯、楼板设计。结构设计计算根据建筑设计选择可行的结构方案,进行结构计算及构件设计、结构布置及构造设计等。本工程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框架结构用于多层和高层建筑,是当今住宅楼中较为合理的结构方案。在本结构计算书中详细列出了结构外荷载的计算、内力的计算、地震作用计算、内力组合、框架截面的配筋计算、板的配筋计算、楼梯及基础的设计等。
本次的结构设计部分除了通过手算部分外,还采用了PKPM软件进行电算的复核,用电算得出的结果和手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并进行分析,得出较为精确的结论。
框架结构设计的计算工作量较大、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在计算过程中以手算为主,辅以一些计算软件的校正,由于自己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妥和疏忽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2 建筑设计说明
2.1 工程概况
我这次的毕业设计的题目是如皋市新北小区201栋住宅楼设计,项目设计约面积4000.00平米,为五层三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中首层层高为3.6m,其余各层层高为3.4m。室内外高差0.150m。
要求建筑物的设计体型型美观、新颖,功能要求满足各项使用,合理的功能区组合;结构设计要求布置合理,设计经济合理的构件。
本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① 基本风压:。
② 基本雪压:。
③ 主导风向:东南风(可不考虑风荷载)。
④ 楼面活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采用。
⑤ 抗震设防烈度: 7度(0.10g),地震分组第一组;
⑥ 工程地质资料:
该场地土属于Ⅱ类场地土。主要分为三层:
第一层:自然地表以下1.0m内,杂填土;第二层:填土下层为4.6m厚的砂质粘土,可作持力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230kPa;第三层:砾石层,其允许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300-400kPa。地下水位在天然地面以下4m左右,地下水水质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本建筑结构设计安全等级是二级,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2.2 建筑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2.2.1 建筑的概念
衣、食、住、行是最基本的人们所需要的,而为了解决人们“住”的问题就诞生了建筑这样的产物。也就是说,古今中外大部分的建筑,都是为了满足人类居住的需要而建造的。而剩下的一部分也是为了其他一些基本的需求提供地方,所以说建筑在我们身边是十分重要的东西。
建筑是以有组织的空间环境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等各种社会活动服务的。“空间是一切生产和一切人类活动所需要的要素”这是马克思先生所说的一句话。很清楚,只有在适当的空间下,我们所进行的一些社会活动和一些社会过程,才能比较完整的进行下去。
由此可知,建筑是根据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要求,为了社会过程中满足(包括生产、生活、文化等)的需要,所建造的有组织的一种空间环境。
2.2.2 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
早在奴隶社会,古罗马有位建筑家名叫维特鲁威,他写了一本书叫《建筑十书》,在书中他第一次提出了“适用、坚固、美观”的建筑原理。后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现在的所谓“建筑三要素”——即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建筑功能,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和建筑形象。
不同时代的建筑有不同的建筑形象,例如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形象就不一样。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建筑也会产生不同的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tmgc/1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