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孔机壳拉深件的冷冲模设计

目录
引言 1
一.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2
(一)材料分析 3
(二)结构分析 3
(三)精度分析 3
(四)工艺方案的确定 3
二.零件拉深工艺计算 3
(一)确定零件修边余量 3
(二)确定胚料尺寸D 3
(三)判断是否使用压边圈 3
(四)确定拉深系数 5
(五)确定拉深工序直径 5
(六)拉深模圆角半径的确定 5
三.拉深复合模工艺计算 5
(一)落料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 5
(二)拉深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6
(三)排样设计与计算 6
(四)力的计算 8
四.冲孔切边复合模工艺计算 8
(一)冲孔凸、凹模尺寸计算 9
(二)力的计算 9
五.冲压设备的选用 9
六.模具零部件结构的确定总体结构设计 9
附录 13
总结 22
谢词 23
参考文献 24
引言
冲压,是在和室内温度相似的条件下,通过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以压力让材料变形,获得零件的方法。所以,想要完成冲压过程,必须选择合理的压力机并设计出相应的模具。所以,想要完成冲压过程,必须选择合理的压力机并设计出相应的模具。
时间匆匆溜走,科技发展的也越来越迅速了,冲压技术也跟着迅速发展起来。人类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冲压模具来完成,例如常见的落料冲孔件、筒形件、弯曲件等等。由于需要设计的东西类型也变的多了起来,从而也促进冲压模的发展,所以它会变得越来越高级,越来越方便人们的生活。科技随着时间不断提升,也使人们的需求随之提升,让更多人们需求的产品出现在了人们视野里。为了促进制造业的发展,更好的冲裁摸需要被设计出来。
经过了半年的实习生活,我明白了制件的精度才能体现制造业的发达,这都这都需要拥有一副很好的模具。由于工业的需求,人们要生产许多细微的零件以及精密的设备,为了把握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型也变的多了起来,从而也促进冲压模的发展,所以它会变得越来越高级,越来越方便人们的生活。科技随着时间不断提升,也使人们的需求随之提升,让更多人们需求的产品出现在了人们视野里。为了促进制造业的发展,更好的冲裁摸需要被设计出来。
经过了半年的实习生活,我明白了制件的精度才能体现制造业的发达,这都这都需要拥有一副很好的模具。由于工业的需求,人们要生产许多细微的零件以及精密的设备,为了把握尺寸的严格要求就必须使用高精度的模具来实现。
一.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如下图1—1所示,该工件是筒形拉深件在其上面带有方孔,工件材料属于08F钢,板材厚为1mm,可以大批量生产。

图1—1拉深件图
冲压技术要求:
1.材料:08F
2.材料厚度:1mm
3.生产批量:大批量
4.未注公差按IT14级确定。
工艺性分析如下:
(一)材料分析
翻阅了相关的理论书籍知识,我们了解到了08F钢是属于优质碳素结构钢,是拉深性能特别好的那种类型钢,比较适合拉深成形,属于一种很好的拉深材料。
(二)结构分析
该零件是筒形件在其上面带有方孔,它的构造相对简单,底部的圆角半径R=2mm,这类拉深件半径与料厚符合要求。这类拉伸过的空心工件,侧壁与孔边的距离也比较靠近,该凹模还应该满足所需的强度。我们需要将工序件口部向上,用定位圈5对其进行定位。该冲件的孔能被一次性的全部冲出。所以该零件的冲压性能好。
(三)精度分析
如图1-1所示,工件的那个尺寸不仅标注了公差,而且还是冲孔的尺寸公差,普通冲裁为了达到零件的精度要求需要满足公差等级属于IT14级,我们根据公差表知道此公差等级属IT14级,故该冲裁满足。
(四)工艺方案确定
零件的生产工序通常包括落料、拉深、冲孔等,在工序上采用复合的方法可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由于该工件是一个筒形拉深件,若先冲孔后拉深则会导致孔变形,所以本题中采用落料拉深—冲孔的加工工艺路线,由落料拉深复合模和导柱式冲孔模两副模具完成。
二.零件拉深工艺计算
零件的材料厚度为1㎜,在计算过程中通常把中径作为基准。
(一)确定零件修边余量
零件的相对高度h/d=31.5/(79-1)=0.40,经参考文献查表得修边余量△h=2㎜,所以,修正后拉深件的总高度为h =(31.5+2)㎜=33.5㎜。
(二)确定胚料尺寸D
由无凸缘筒形拉深件胚料尺寸计算公式得
D=√d2+4dh-1.72dr-0.56r2
=√782+4X78X33.5-1.72X78X2.5-0.56X2.52
≈125㎜
(三)判断是否使用压边圈
零件的相对厚度t/D×100%=1/125×100%=0.8%,如图2-1所示,根据表查表可知判断是否使用压边圈 压边圈属于可用可不用,通常人们选择压边圈是因为它可以保障零件的质量,减少所需拉深的次数。
1.采用压边圈的条件
在拉深过程中要首先保持坯料稳定状态,坯料相对厚t/D是影响其稳定程度主要因素。把拉深系数的大小算入在内可以把准确性提高。
在拉深时人们常常采用压边圈的方法来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起皱现象。根据表2-1人们可以判断出是否采用压边圈。
表2-1 压边圈使用条件
拉伸方法
第一次拉伸
第二次拉伸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mjsk/130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