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产线典型工位的维修与保养

【】本课题主要介绍ABS产线工位的维修与保养。市场决定需求,需求决定生产,ABS订单的增加,产线也随之日夜不停地运转。工作的频繁性,导致工位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技术人员进行维修,而经常出现问题的部位,也要定期的进行保养与更换。基于此,本文从工位的动作原理、组成、常见故障解决与日常保养几个方面介绍其工作,可以让读者与维修人员更清楚的理解工位的工作。
目 录
引言 1
一、绪论 2
(一)ABS的发展历史 2
(二)ABS的原理结构与功能 3
(三)课题来源 4
(四)课题意义 5
二、产线介绍 5
(一)产线组成 6
(二)各工位功能 7
三、典型工位一ST16 8
(一)动作原理分析 8
1. 原理分析 8
2. 员工操作过程 9
3. 工位工作过程 9
(二)ST16组成与常见故障及其解决方法 10
1. 组成部分 10
2. 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 11
(三)工位保养 13
四、典型工位二ST32 14
(一)动作原理分析 14
1. 原理分析 14
2. 员工操作过程 14
3. 工位工作过程 15
(二)ST32组成与常见故障及其解决方法 15
1. 组成部分 15
2. 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 17
(三)工位保养 19
总结 20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引言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对于出行方面要求越来越高,汽车作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随着消费者的大量购买,汽车行业迅速发展并受益颇丰。消费者催生了大量的订单,产线也随之日夜不停地运转。高强度的工作,导致工位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技术人员进行维修,而经常出现问题的部位,也要定期的进行保养与更换。ABS防抱死系统作为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其生产安全更是重中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重。不能让有隐患的产品流入市场,危及人们的生命或财产安全。另一方面为了提高维修与保养时的效率,对于产线工位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整理,以便下次可以尽快的解决。就故障常发的工位做一个详尽的分析和阐述。
本课题对汽车ABS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的工位进行剖析,并分析和整理了常见故障与解决办法,同时给出了周期性的保养工作的方法。
一、绪论
(一)ABS的发展历史
ABS英文全称“Antilock Break System”,中文译为防抱死制动系统(见图11)。放在刹车总泵附近,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在驾驶员在制动时,防止汽车抱死保持汽车具有最大效果的制动力。
图11 丰田凯美瑞ABS
1920年英国人霍纳摩尔研制发明ABS技术并申请专利。
20世纪30年代,ABS技术已应用铁路机车的制动系统。
1936年精于研究汽车电子系统的德国Bosch(博世)公司研发ABS系统。
20世纪40年代末,飞机制动开始采用ABS技术。
20世纪50年代,ABS开始应用于汽车工业。
1966年,第一具ABS原型机现世。
1970年,Teldix GmbH公司与奔驰车厂合作开发出第一具道路汽车的原型机ABS1。
1975年,AEG与Teldix同Bosch公司将ABS技术开发计划完全委托Bosch执行。
1978年,ABS2诞生。区别于ABS1,ABS2加入了微处理器,降低了造价,可靠性增加且运算速度明显加快(见图12)。
图12 雪佛兰车系ABS2
1983年,推出ABS 2S系统,重量从5.5kg减轻到4.3kg,控制组见减少至
70个。
1984年,大陆特威斯(Teves)推出ABS/ASR2U型,具有防抱制动和驱动防滑功能。
1989年,Bosch推出ABS2E型,该型号是第一个由CPU控制的制动系统。
1993年,Bosch推出ABS2E型的改良版:ABS5.0(见图13(a))。几年后研发了5.3和5.7型(见图13(b)与13(c))。
(a) ABS 5.0 (b) ABS 5.3
(c)ABS 5.7 (d) ABS 8.0
图13 93年以及93年后研发的 ABS
2001年,ABS8.0诞生,采用模块化设计,允许各种不同复杂的的控制系统(ABS、TCS、ESP)以及其相似的方式生产。
迄今为止,ABS已经发展到ABS9.0。
(二)ABS的原理结构与功能
ABS系统硬件构成除了机械系统本体(汽车的液压制动系统)以外,主要由轮速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简称ECU)和ABS执行器等组成(见图14)。其中轮速传感器安装在汽车驱动轮上,连续测取车轮的转速,并将这些信号给电子控制单元(ECU),电子控制单元将检测到的轮速信号处理后与预先存储在电子控制单元中的参考值进行比较,如果车轮的角减速度急剧增大,说明车轮即将抱死,ECU指示执行器降低此车轮制动轮缸的制动液压,车轮转动,传感器传递的信号表明车轮又正常制动时,电子控制单元发出指令升高车轮制动轮缸的制动液压,而执行器根据电子控制单元所发指令“降低”、“增大”或“保持”各车轮制动轮缸的制动液压,而后以脉冲形式(每秒4到10次)进行制动压力的调节,将车轮的滑移率始终控制在最佳滑移率(0.1到0.3)范围内,保证在制动过程中车轮与路面之间的地面制动力与侧向力最大, 从而缩短制动距离,最大限度的保证制动时车轮的稳定性,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jdgc/70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