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片式离合器的设计(附件)【字数:18710】
摘 要摘 要 膜片弹簧离合器是比较典型的离合器,在市场上应用的也比较多,特别是家用轿车和轻型的货车上。膜片弹簧的设计有很多优点,而且膜片弹簧离合器不同于其他,有两种作用,一种是压紧作用,一种是分离作用。本文对膜片弹簧离合器的其他零件材料进行选择,针对具体的发动机最大转矩和汽车的最大车速设计出具体的零件尺寸,并根据尺寸使用软件设计出三维图,根据三维图导出二维工程图。以下是对本文的具体思路首先了解离合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膜片弹簧离合器基本概述;然后根据设计要求选择离合器的具体结构;接着完成膜片弹簧离合器的各个部分结构设计;最后根据要求计算出膜片弹簧离合器的基本参数。 本文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设计出不同尺寸的离合器,在实际设计中可以灵活应用,为膜片式离合器发展起到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膜片弹簧;离合器;微型汽车;三维设计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2 膜片弹簧国内外现状 1
1.3 研究的任务和设计要求 2
第二章 离合器简介 3
2.1 离合器的定义 3
2.2 离合器的分类 4
2.3 离合器的原理 7
2.4 典型离合器(膜片式离合器)的概述 9
第三章 离合器结构方案选取 12
3.1 膜片离合器的基本要求 12
3.2 膜片离合器结构设计 12
3.2.1 从动盘的选择 12
3.2.2 膜片式离合器结构形式选择 13
3.2.3 压盘的驱动方式 13
3.3 离合器的散热通风 14
第四章 离合器基本结构参数的设计 16
4.1 摩擦离合器的转矩 16
4.2 后备系数β 17
4.3 单位压力 18
第五章 离合器的主要零件结构设计与计算 22
5.1 从动盘总成的设计要求 22
5.2 从动盘结构介绍 22
5.3 从动片的设计 23
5.4 从动盘毂的设计 24
5.5 摩擦片的材料选取及与从动片的固定方式 27
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6 扭转减震器的设计 28
5.6.1 扭转减振器极限转矩 28
5.6.2 减振弹簧的位置半径 28
5.6.3 单个减振弹簧的工作符合 28
5.7 离合器压盘的设计 29
5.7.1压盘传力方式的选择 29
5.7.2 压盘几何尺寸的确定 30
5.7.3 压盘温升的校核 31
5.8 传动片设计及强度校核 32
5.8.1 传动片结构尺寸的确定 32
5.8.2 传动片强度校核 33
5.9 离合器盖的设计 34
5.10 膜片弹簧的设计 35
5.10.1膜片弹簧的结构特点 35
5.10.2 膜片弹簧的工作情况 36
5.10.3 膜片弹簧变形量和强度校核 37
5.11 操纵机构的设计 38
5.12 铆钉的设计 38
结论 41
致谢 42
参考文献 43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现在离合器的发展很迅速,人们对离合器的需要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满足这些条件,要不断的发展和提高。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人们对汽车的追求从一开始的快捷到现在的实用和舒适,人们不仅想要更快的速度,还需要对汽车使用的享受。这对离合器的要求提高了很多,人们想要离合器更多的使用寿命,想要离合器在维修起来方便,想要离合器使用起来很舒适。对离合器的要求从国内外的发展来看,越来越高。
膜片弹簧离合器是比较典型的离合器,在市场上应用的也比较多,特别是家用轿车和轻型的火车上。它的优点有很多,最主要的就是平衡性好,而且也可以设计出很多离合器满足要求,所以对这种离合器的研究越来越重要。
膜片弹簧起到两种作用,可以作为压紧弹簧,也有分离作用。在外国已经设计出传递转矩在80~2000,最大摩擦片的半径大到420,广泛应用于轿车、客车、轻重型货车。但这种离合器的设计成本会随着摩擦片的不同而不同,目前为止,应用吨数最高的就是三十吨的货车。因此,研究膜片弹簧的力学性能,采用科学的数据设计出使用寿命长,操作方便舒适的离合器已成为发张趋势。
1.2 膜片弹簧国内外研究现状
研究膜片弹簧的力学性能是从20世纪初以来就开始的,离合器在工作时受热情况很严重,在温度较高时研究它的刚度和强度。在1930年,铁摩辛柯假设被提出来,这种假设用能量原理解决稳定性问题,主要研究弹性力学。几年之后也就是1936年,工程师依据铁摩辛柯假设推导出了一些有用的公式,有利于膜片弹簧的研究。这里要提到的一个人就是阿尔曼。我们现在都在研究的AL公式[1]就是这个人依据铁摩辛柯假设推导出来的,他来自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可以说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每个伟大的研究都对后世起到关键作用,服务社会。这个公式对今后的研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都依据这个公式提出更加完善科学的计算公式。比如在1980年,美国人奥兰多就根据AL公式推导,得到更加准确的公式,它的方法是将假设条件作为改动。1982年,德国人利用微分方程式计算出精确地薄壳数值,因为得到的是具体数值,被称为“精确算法”。
近年来,我国对膜片弹簧的研究也取得好的进展,而且也出版出很多关于膜片弹簧的图书期刊。比如重庆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膜片弹簧离合器传递转矩特性仿真与实验研究》,杨万福在2002年编写的《中国膜片弹簧发展报告》对中国膜片弹簧的发展做了具体描述。而且为了满足汽车配套的需要,几个厂家先后从国外引进了膜片弹簧设计与制造技术。这些企业引进工作有力地促进国内汽车离合器行业的发展,为今后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技术与资金的有限,缺乏长期高额投资的能力,形式不容乐观,与国外先进产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1.3 研究的任务和设计要求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2 膜片弹簧国内外现状 1
1.3 研究的任务和设计要求 2
第二章 离合器简介 3
2.1 离合器的定义 3
2.2 离合器的分类 4
2.3 离合器的原理 7
2.4 典型离合器(膜片式离合器)的概述 9
第三章 离合器结构方案选取 12
3.1 膜片离合器的基本要求 12
3.2 膜片离合器结构设计 12
3.2.1 从动盘的选择 12
3.2.2 膜片式离合器结构形式选择 13
3.2.3 压盘的驱动方式 13
3.3 离合器的散热通风 14
第四章 离合器基本结构参数的设计 16
4.1 摩擦离合器的转矩 16
4.2 后备系数β 17
4.3 单位压力 18
第五章 离合器的主要零件结构设计与计算 22
5.1 从动盘总成的设计要求 22
5.2 从动盘结构介绍 22
5.3 从动片的设计 23
5.4 从动盘毂的设计 24
5.5 摩擦片的材料选取及与从动片的固定方式 27
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6 扭转减震器的设计 28
5.6.1 扭转减振器极限转矩 28
5.6.2 减振弹簧的位置半径 28
5.6.3 单个减振弹簧的工作符合 28
5.7 离合器压盘的设计 29
5.7.1压盘传力方式的选择 29
5.7.2 压盘几何尺寸的确定 30
5.7.3 压盘温升的校核 31
5.8 传动片设计及强度校核 32
5.8.1 传动片结构尺寸的确定 32
5.8.2 传动片强度校核 33
5.9 离合器盖的设计 34
5.10 膜片弹簧的设计 35
5.10.1膜片弹簧的结构特点 35
5.10.2 膜片弹簧的工作情况 36
5.10.3 膜片弹簧变形量和强度校核 37
5.11 操纵机构的设计 38
5.12 铆钉的设计 38
结论 41
致谢 42
参考文献 43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现在离合器的发展很迅速,人们对离合器的需要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满足这些条件,要不断的发展和提高。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人们对汽车的追求从一开始的快捷到现在的实用和舒适,人们不仅想要更快的速度,还需要对汽车使用的享受。这对离合器的要求提高了很多,人们想要离合器更多的使用寿命,想要离合器在维修起来方便,想要离合器使用起来很舒适。对离合器的要求从国内外的发展来看,越来越高。
膜片弹簧离合器是比较典型的离合器,在市场上应用的也比较多,特别是家用轿车和轻型的火车上。它的优点有很多,最主要的就是平衡性好,而且也可以设计出很多离合器满足要求,所以对这种离合器的研究越来越重要。
膜片弹簧起到两种作用,可以作为压紧弹簧,也有分离作用。在外国已经设计出传递转矩在80~2000,最大摩擦片的半径大到420,广泛应用于轿车、客车、轻重型货车。但这种离合器的设计成本会随着摩擦片的不同而不同,目前为止,应用吨数最高的就是三十吨的货车。因此,研究膜片弹簧的力学性能,采用科学的数据设计出使用寿命长,操作方便舒适的离合器已成为发张趋势。
1.2 膜片弹簧国内外研究现状
研究膜片弹簧的力学性能是从20世纪初以来就开始的,离合器在工作时受热情况很严重,在温度较高时研究它的刚度和强度。在1930年,铁摩辛柯假设被提出来,这种假设用能量原理解决稳定性问题,主要研究弹性力学。几年之后也就是1936年,工程师依据铁摩辛柯假设推导出了一些有用的公式,有利于膜片弹簧的研究。这里要提到的一个人就是阿尔曼。我们现在都在研究的AL公式[1]就是这个人依据铁摩辛柯假设推导出来的,他来自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可以说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每个伟大的研究都对后世起到关键作用,服务社会。这个公式对今后的研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都依据这个公式提出更加完善科学的计算公式。比如在1980年,美国人奥兰多就根据AL公式推导,得到更加准确的公式,它的方法是将假设条件作为改动。1982年,德国人利用微分方程式计算出精确地薄壳数值,因为得到的是具体数值,被称为“精确算法”。
近年来,我国对膜片弹簧的研究也取得好的进展,而且也出版出很多关于膜片弹簧的图书期刊。比如重庆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膜片弹簧离合器传递转矩特性仿真与实验研究》,杨万福在2002年编写的《中国膜片弹簧发展报告》对中国膜片弹簧的发展做了具体描述。而且为了满足汽车配套的需要,几个厂家先后从国外引进了膜片弹簧设计与制造技术。这些企业引进工作有力地促进国内汽车离合器行业的发展,为今后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技术与资金的有限,缺乏长期高额投资的能力,形式不容乐观,与国外先进产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1.3 研究的任务和设计要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jdgc/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