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计量的中美机构科研能力评价以纳米科学为例

摘要: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借助文献的各种特征的数量,可以测度国与国之间,科研机构与机构之间在科学规模和科研能力方面的差异,评价和预测科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科研评价主要依据来自科研产出情况。科研产出评价工作是科研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基于纳米科学领域选取了中美各20个机构。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分别从论文发表数量,论文被引次数,引用最大绝对差异值等方面对中美科研机构的科研产出能力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我国机构科研产出数量增长迅速,但在科研产出质量上与美国机构差距明显。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一、机构科研能力评价研究综述 4
二、研究方法 5
(一)研究假设 5
(二)研究步骤 5
1. 学科选择 5
2. 研究样本的选择 5
1. 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的选择 6
2. 数据源的选择和数据采集 6
(三)数据处理 7
三、结果分析 7
(一) 机构常规科研指标分析 7
1.机构论文产出分析 7
2. 机构论文被引分析 10
(二) 机构论文引用差异性分析 11
1. 整体呈递减趋势的情况 13
2.整体呈递增趋势的情况 13
3.无法判断趋势的情况 14
(三) 机构科研能力差异性的影响因素 15
1. 机构论文的期刊分布 15
2. 机构论文的主题分布 15
四、结论 16
(一)中美机构的科研产出与科研影响呈现两极化趋势 16
(二)与国家间“论文引用差异值”对比,中美机构对比呈现三种不同趋势 16
(三)“论文引用差异值”可以用来评价机构的科研影响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7
附录 18
图 1 中美10所机构年论文发表数变化趋势 8
图 2 中美10所机构论文年被引次数变化趋势 10
图 3 中美机构总体D值趋势图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2
图 4 清华大学加州大学系统D值趋势图 13
图 5 天津大学哈佛大学D值趋势图 14
图 6 复旦大学威斯康星大学D值趋势图 14
表 1 中美机构纳米科技年论文总发表数比较 8
表 2 中美各机构纳米论文相关数据汇总 9
表 3 2000年中美机构(总)D值计算 12
表 4 D值分布 12
表 5 中美机构纳米科技论文关键词词频统计结果 16
附表 1 中美机构论文年被引次数年份图 18
基于文献计量的中美机构科研能力评价
——以纳米科学为例
引言
如何才能科学的评价机构的科研能力?这一课题一直是中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并随着我国科技体制的不断深化而愈亦受到重视,特别近年来一些评价办法与结果公布于世,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科研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国内科研机构的科研能力也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早在2012年《自然》增刊全球各国科研实力的调查报告中提到:美国领跑全球科学研究领域,中国已具有世界前五的科研实力,中科院也已经跻身到了世界前20大科研机构。那么中国的科研机构与美国的科研机构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就这一问题作者基于纳米科学领域,通过文献计量学的一些评价方法,对中美两国机构的科研能力进行评价分析。
一、机构科研能力评价研究综述
国内外学者围绕科研机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法,从多角度展开大量的研究和有益的探索,但总体上讲, 还处于探索阶段, 并未形成科学完整的体系。目前国内外学者使用较多的均是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来对机构进行科研能力评价。
在早期的机构科研评价中,布劳温(T.Braun)利用文献计量指标,并结合引文分析方法评价国家,地区及科研机构的科研能力水平,绘制了世界科学地理图,在他的研究中,定义了论文数量,学科分布,第一著者数量,论文被引次数,影响因子等12个计量指标;舒伯特(A.Schubert)等人在其研究中采用的文献计量指标与布劳温的差不多,主要包括SCI收录的论文数量,出版所占百分比,论文被引次数,发文指数与引文指数;陈文爱在其研究中将论文主题词,著者单位,h指数也选做了文献计量学统计指标。
Vanraan使用了一种先进的,标准的文献计量方法,提供了评估团队和高校期刊论文的相对指标,如CPP/FCSm等一系列指标来进行研究评价;唐崇敏,官建成在对我国科学论文产出的研究中,以高被引论文数量以及高被引论文学者数量作为评价指标。
马路,刘玉婷在其研究中利用了文献计量学的评价指标对临床医学领域的高校进行了对比研究,对教育部学位中心2012年公布的临床医学排名前10位高校的20102014年科研产出进行分析和评价;张蓉婷在对农业科研机构学术影响力评价的研究中,利用了文献计量学和数理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5所国内外主要农业科研机构基于论文产出的情况进行了评价研究;张徐璞,夏芸在对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与美国,日本等7个国家的核机构的对比研究中,以论文产出量,论文产出质量以及学科影响力作为评价指标。数据来源为SCI、ESI、数据库。
赵华在其对血友病护理的研究中,以文献计量学中的引文分析法为主要方法,通过对国内外血友病护理的发表论文进行引文耦合分析、同被引分析、聚类分析,探究我国血友病护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为我国血友病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苏燕在对生物医学领域文献计量评价的改进研究中,认为现阶段文献计量学评价中,使用期刊影响因子与h指数作为评价指标是不完善的,她提出利用特征因子、影响力二次函数以及“贫困指数”作为评价指标,更加综合,全面的对期刊,个人,机构,国家科研能力进行分析。
浙江大学胡晓军等在对中美两国纳米科学论文产出评价的论文中,引入了“引用最大绝对差异值”这一新的指标来进行科研评价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在进行科研评价时,绝大多数采用的都是一些传统的文献计量学的比较经典的指标,包括:论文发表量,论文被引次数,篇均被引,h指数等指标。胡晓军等学者引入的“引用最大绝对差异值”这一新的评价指标仅是对中美两国进行科研评价,在对机构进行科研评价时还未尝试采用“引用最大绝对差异值”这一指标来进行评价。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假设
作者旨在通过一些文献计量的方法对中国和美国机构的科研产出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并希望对以下的问题进行探究:
1.中美机构的论文产出曲线是怎样的?
2.中美机构论文的引用曲线是怎样的?
3.上文中提到的“引用最大绝对差异值”的方法是否适用于机构与机构间的科研评价呢?
4.哪些影响因素造成了中美机构科研能力的差异?
(二)研究步骤
1. 学科选择
2014年7月27日美国汤森路透公布了2002—2012年之间的“全球高引用科学家2014”,名单根据近11年 (2002—2012年)被SCI收录的全部自然和社会科学领域论文进行排名,基于I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基本科学指标)中的“Highly Cited Papers(高被引论文)”,即发表的论文所属领域中前1%的高引用论文。“2014 年全球高引用科学家”分为21 个学科领域,全球共3215人次入选。中国大陆共110 人(126 人次)入选。其中从事纳米科技研究有22人,占所有学科领域的1/5,远远高于其他领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xxaq/91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