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微博和非学术微博的微博信息传播指标与生命周期研究(附件)
网络的大量普及使得信息不再成为稀缺资源,反而是以指数性的增长出现在日常生活之中。过多的信息势必会造成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冗余迟缓现象的出现,如何对这部分冗余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成为了学者们研究与讨论的新课题。本文对于近年来有关微博信息传播问题的研究作以简要回顾并主要从学术和非学术两个角度对于微博进行分类,分别针对研究指标及生命周期进行分析研究。非学术微博选取体育微博,娱乐微博以及时事微博并辅以名人微博进行比较,选取点赞数,评论数以及转发数为评价指标。学术微博选取中国科学网中的数据,并以点击数和评论数以及推荐数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最后对不同类型、不同方向的微博的传播的不同给予一定的解释。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2
一、相关研究 2
(一)微博与信息的生命周期 2
(二)微博信息传播研究的指标选取 2
(三)微博信息传播研究的研究内容 2
1.研究方法的选择 2
2.传播衰减测度研究 3
3.微博衰减与传播的关联 3
4.微博信息衰减老化的影响因素 3
二、研究方法与思路 4
(一)研究假设 4
(二)研究思路与步骤 4
1.评价指标的选择 4
2.研究样本的选择 4
3.数据收集与处理 4
三、结果与讨论 5
(一)学术微博的传播与衰老分析 5
1.评论数与推荐数分析 5
2.相关性分析 5
3.生命周期分析 7
(二)非学术微博的传播与衰老分析 8
1.总体概况及统计指标分析 8
2.生命周期分析 13
四、结论与不足 15
(一)结论 16
1.研究假设成立,微博生命周期一般小于24小时 16
2.微博的评论数和转发数之间存在相关性 16
3.微博生命周期与名人效应相关,而与评论数无关 16
(二)不足 16
五、致谢 1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参考文献 17
图 1 学术微博评论数,推荐数及其分布及其关系 6
图 2学术微博生命周期曲线 7
图 3各条微博评论数曲线 7
图 4娱乐微博评论数、转发数分布及其关系 9
图 5体育微博评论数、转发数分布及其关系 10
图 6时事微博评论数、转发数分布及其关系 11
图 7娱乐微博生命周期曲线 13
图 8体育微博生命周期曲线 13
图 9时事微博生命周期曲线 14
表 1 960条学术微博的统计指标分布 5
表 2非学术微博的统计指标分布 12
表 3非学术微博在24小时内的评论数分布及占比 12
表 4姚晨微博评论数指标 15
表 5孙杨微博评论数指标 15
基于学术微博和非学术微博的微博信息传播指标与生命周期研究
引言
引言:网络水平的不断发展,社会生存压力的增加及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让人们在工作中难以得到喘息的机会,而如果存在一个大众平台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意愿想法,发泄内心积攒的情绪的话,不但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完成工作,享受生活。继2006年在美国出现Twitter并造成广泛关注后,2009年新浪微博应运而生并迅速获得欢迎,这也拉开了微博在我国应用的序幕。微博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既便利又迅速的将自己的想法表示出来。但近年来微信的出现使得微博的用户使用率逐年减少,研究文献数量增长缓慢甚至出现减少,这都说明了专家和大众对于微博逐渐失去了兴趣。而且微博本身即为一种网络信息,这使人意识到微博是否也像文献和网络信息一样在传播过程中会有逐渐老化衰减的现象,这自然便引出了微博传播生命周期的研究。
本文选取学术微博和非学术微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两者的对比探究两者的指标量以及生命周期的差异,并针对不同类型的非学术微博进行具体研究,从而来探究与验证微博的传播特点以及与传统文献与网络信息的不同之处。
一、相关研究
(一)微博与信息的生命周期
微博生命周期,也可以称为微博的寿命,是用来衡量微博存在时间长短的指标。过往国内外研究中已有学者提到了“微博寿命”的概念,但没有对其严格进行定义。而刘晓娟等将其定义为: 最后一次被评论时间和微博发出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根据结果得出超过九成的微博寿命不足1天的结论[1]。微博寿命的离散程度与传统文献相比同样较大。
王真真和杨艳认为微博资源在传播中衰减原因有三:(1)在兴起初期,关于微博的文献数量增长迅速,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微博文献周期是相对较短的。(2)竞争对手微信的出现使微博吸引力减弱。(3)每时每刻的更新,不断加快的更新速度进一步加剧了微博信息资源的传播衰减速度[2]。
(二)微博信息传播研究的指标选取
微博方面国外的研究都表现出共同之处,即或是依据Twitter强有力的社会传播力度来进行传播方面的研究,或是在Twitter上搜集研究相关信息进行研究[3]。在分析指标选取方面国外学者均只用到转发数,这是由于国外研究的数据源Twitter中并没有提供名义上快捷方便的评论功能,有些评论甚至需要同微博发布者联系,评论数的统计不如国内微博方便。与之不同的是,以新浪为首的国内微博平台克服了这一弊端,具有极其强大的评论功能,故国内微博的研究通常以转发数与评论数两者结合进行研究[1]。
(三)微博信息传播研究的研究内容
1.研究方法的选择
王真真和杨艳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微博的使用率和微博文献的数量,并在新浪微博平台选取两部热门影片作为研究对象,对于二者在上映当天和上映2周后的微博话题讨论量进行对比验证,运用SPSS软件回归性分析中的同时回归法得出符合负指数老化模型。最后得出微博在网络应用中的传播衰减事实上是用户微博使用率降低以及相关研究文献数量逐渐减少所造成的结论[2]。为了得到转发数时间曲线,孙娜等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微博样本的传播情况进行了归纳和研究,并针对不同曲线所反映的生命周期特征归纳出单点、接力和病毒三种传播规律[4]。杨子龙等总结了微博信息转发过程中信息传播特征,即在传播过程中其价值基本服从幂律规律而递减。并将其应用在传播病动力学中,将网络SIR模型给予改正与完善[5]。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2
一、相关研究 2
(一)微博与信息的生命周期 2
(二)微博信息传播研究的指标选取 2
(三)微博信息传播研究的研究内容 2
1.研究方法的选择 2
2.传播衰减测度研究 3
3.微博衰减与传播的关联 3
4.微博信息衰减老化的影响因素 3
二、研究方法与思路 4
(一)研究假设 4
(二)研究思路与步骤 4
1.评价指标的选择 4
2.研究样本的选择 4
3.数据收集与处理 4
三、结果与讨论 5
(一)学术微博的传播与衰老分析 5
1.评论数与推荐数分析 5
2.相关性分析 5
3.生命周期分析 7
(二)非学术微博的传播与衰老分析 8
1.总体概况及统计指标分析 8
2.生命周期分析 13
四、结论与不足 15
(一)结论 16
1.研究假设成立,微博生命周期一般小于24小时 16
2.微博的评论数和转发数之间存在相关性 16
3.微博生命周期与名人效应相关,而与评论数无关 16
(二)不足 16
五、致谢 1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参考文献 17
图 1 学术微博评论数,推荐数及其分布及其关系 6
图 2学术微博生命周期曲线 7
图 3各条微博评论数曲线 7
图 4娱乐微博评论数、转发数分布及其关系 9
图 5体育微博评论数、转发数分布及其关系 10
图 6时事微博评论数、转发数分布及其关系 11
图 7娱乐微博生命周期曲线 13
图 8体育微博生命周期曲线 13
图 9时事微博生命周期曲线 14
表 1 960条学术微博的统计指标分布 5
表 2非学术微博的统计指标分布 12
表 3非学术微博在24小时内的评论数分布及占比 12
表 4姚晨微博评论数指标 15
表 5孙杨微博评论数指标 15
基于学术微博和非学术微博的微博信息传播指标与生命周期研究
引言
引言:网络水平的不断发展,社会生存压力的增加及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让人们在工作中难以得到喘息的机会,而如果存在一个大众平台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意愿想法,发泄内心积攒的情绪的话,不但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完成工作,享受生活。继2006年在美国出现Twitter并造成广泛关注后,2009年新浪微博应运而生并迅速获得欢迎,这也拉开了微博在我国应用的序幕。微博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既便利又迅速的将自己的想法表示出来。但近年来微信的出现使得微博的用户使用率逐年减少,研究文献数量增长缓慢甚至出现减少,这都说明了专家和大众对于微博逐渐失去了兴趣。而且微博本身即为一种网络信息,这使人意识到微博是否也像文献和网络信息一样在传播过程中会有逐渐老化衰减的现象,这自然便引出了微博传播生命周期的研究。
本文选取学术微博和非学术微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两者的对比探究两者的指标量以及生命周期的差异,并针对不同类型的非学术微博进行具体研究,从而来探究与验证微博的传播特点以及与传统文献与网络信息的不同之处。
一、相关研究
(一)微博与信息的生命周期
微博生命周期,也可以称为微博的寿命,是用来衡量微博存在时间长短的指标。过往国内外研究中已有学者提到了“微博寿命”的概念,但没有对其严格进行定义。而刘晓娟等将其定义为: 最后一次被评论时间和微博发出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根据结果得出超过九成的微博寿命不足1天的结论[1]。微博寿命的离散程度与传统文献相比同样较大。
王真真和杨艳认为微博资源在传播中衰减原因有三:(1)在兴起初期,关于微博的文献数量增长迅速,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微博文献周期是相对较短的。(2)竞争对手微信的出现使微博吸引力减弱。(3)每时每刻的更新,不断加快的更新速度进一步加剧了微博信息资源的传播衰减速度[2]。
(二)微博信息传播研究的指标选取
微博方面国外的研究都表现出共同之处,即或是依据Twitter强有力的社会传播力度来进行传播方面的研究,或是在Twitter上搜集研究相关信息进行研究[3]。在分析指标选取方面国外学者均只用到转发数,这是由于国外研究的数据源Twitter中并没有提供名义上快捷方便的评论功能,有些评论甚至需要同微博发布者联系,评论数的统计不如国内微博方便。与之不同的是,以新浪为首的国内微博平台克服了这一弊端,具有极其强大的评论功能,故国内微博的研究通常以转发数与评论数两者结合进行研究[1]。
(三)微博信息传播研究的研究内容
1.研究方法的选择
王真真和杨艳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微博的使用率和微博文献的数量,并在新浪微博平台选取两部热门影片作为研究对象,对于二者在上映当天和上映2周后的微博话题讨论量进行对比验证,运用SPSS软件回归性分析中的同时回归法得出符合负指数老化模型。最后得出微博在网络应用中的传播衰减事实上是用户微博使用率降低以及相关研究文献数量逐渐减少所造成的结论[2]。为了得到转发数时间曲线,孙娜等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微博样本的传播情况进行了归纳和研究,并针对不同曲线所反映的生命周期特征归纳出单点、接力和病毒三种传播规律[4]。杨子龙等总结了微博信息转发过程中信息传播特征,即在传播过程中其价值基本服从幂律规律而递减。并将其应用在传播病动力学中,将网络SIR模型给予改正与完善[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xxaq/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