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旨在研究影响农村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将影响因素分为五大类,分别是个人基本特征、家庭资源禀赋、经济收入,法规政策认知与退出预期。通过对调研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之后,研究发现,个人基本特征中,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越愿意退出宅基地;家庭资源禀赋中,家庭总人口数越多、劳动力数量越多、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越高、没有牲畜与农业机械、拥有耐用资产、拥有宅基地数量越多、通过无偿取得、占地面积越大、建筑结构老旧、房屋条件破旧的农户越愿意退出宅基地;经济收入中,家庭总收入越多、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越低的农户越愿意退出宅基地;法规政策认知中,听说过《土地管理法》并且越是了解有关政策的农户越愿意退出宅基地;退出预期中,认为退出宅基地能够受益、提高生活水平、改善居住条件、获得城镇户口、让子女获得更好教育的农户越愿意退出宅基地。本文最后从增加就业岗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退出和法律宣传方面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二、文献综述2
三、研究区域概况与样本选择3
(一)研究区域概况3
(二)数据来源3
(三)样本基本特征4
四、描述性统计分析4
(一)因素分类4
(二)农户个人特征与宅基地退出意愿4
(三)农户家庭资源禀赋与宅基地退出意愿5
(四)农户经济收入与宅基地退出意愿8
(五)农户法规政策认知与宅基地退出意愿8
(六)农户宅基地退出预期与宅基地退出意愿9
五、结论与政策性建议9
(一)结论9
(二)政策性建议10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农村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引言
引言
宅基地是农村村民个人经依法批准,用于建造住宅(住房、厨房、厕所、庭院、禽畜圈养等)的用地,是农村村民个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一系列宅基地使用和管理制度的实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政策效果,但与此同时,这样的管理制度极大地限制了本村宅基地向外流转,由于缺乏系统的宅基地退出机制,导致宅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基地的使用难以适应农村新型规模经济经营模式,使得土地并不能得到集约高效的可持续利用。宅基地的潜在价值虽然不断上升, 但却出现制度缺失、使用效率低、权利缺乏保障、非法交易等普遍问题。由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的宅基地因青壮年的外出打工而闲置,浪费严重,产生了宅基地居住零散、面积大、低效利用、层数低、独家独户,部分家庭一户多宅等问题。由于宅基地的闲置导致农村出现空巢、空心村等现象,宅基地只增不减加剧了城镇化进程中耕地保护的压力,拆旧建新现象日益严重。而随着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张,18亿亩耕地红线标准日益逼近,“耕地占补平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于宅基地的治理也迫在眉睫。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发现实行宅基地退出是对宅基地治理的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有效方法:宅基地的退出能够有效缓解现阶段宅基地主要矛盾,有效引导宅基地的退出也是土地资源配置和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需要。宅基地退出能够引导农村村民向城市迁移,获得在基础设施、医疗设备等方面更高的生活条件。自愿退出还可以获得城市购房补贴资助和现金补贴。同时也能够有效平衡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和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我国面临人多地少的现状,耕地资源稀缺,而城市化的发展又迫切需要占用耕地,通过宅基地的退出复垦、还林、还耕,保持耕地总面积不下降。
经过不断的探索,发现由于宅基地收回制度不健全,缺乏可操作性以及宅基地无偿无限期使用和限制流转,造成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动力完全丧失(欧阳安蛟,2009)。所以建立集约机制和约束机制为核心的宅基地退出机制是解决目前宅基地问题的主要途径和手段。而建立宅基地退出机制最为关键的是需要明确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和作用的机理,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宅基地退出机制建立问题。
我国现行的宅基地退出政策一部分是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农民退出宅基地并且获得相应补偿,另一部分是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耕地占补平衡等政策对农村土地进行综合治理。而不论是对宅基地进行何种方式的管理,农户退出宅基地是首要条件,研究农户退出宅基地意愿的影响因素就显得非常必要。现有研究主要是基于农户收益最大化原则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因此,研究农户退出宅基地意愿的影响因素就显得非常必要,通过研究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能够为宅基地退出政策献言献策。
本文通过对被调查农户的个人特征、家庭资源禀赋、经济收入、法规政策认知与退出预期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尝试分析不同的要素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现有研究主要基于计量模型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基于农户利益最大化理论,通过假定农户为理性经济人视角,考察了影响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因素。就现状而言,吕军书(2015)等发现现在的农户宅基地占用存在很多违规违法行为,闲置浪费非常严重。而郭晓鸣(2016)等发现现有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保持需求持续高速增加,而宅基地闲置率也在不断攀升,农民退出意愿也在不断增强。
1、个人基本特征
王敏等(2016)认为户主的教育年限正向促进农户宅基地退出。孙旭海(2015)等认为农户的性别等个人及家庭特征是影响农户退出宅基地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吴云青(2017)等发现农户个体及家庭特征显著影响农户退出意愿。侯懿珊(2017)等发现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最高文化程度显著相关。
2、家庭资源禀赋
(1)人力资本
杨璐璐(2016)等认为家庭人口数量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有负向影响,对于那些子女数量较多或子女不能进城落户的农民来说,宅基地是这些农民未来为子女提供住房的基本条件,因此,他们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就相对较弱。彭长生(2013)认为家庭常住人口越多,农户越不愿意退出宅基地。杨玉珍(2015)等认为农户年龄负向阻碍宅基地退出意愿。夏敏(2016)和杨玉珍(2015)等认为受教育程度越高,农户越愿意退出宅基地,能够理解和接受政府政策,自身文化修养和明晰事理的能力强,具有长远的眼光,所以教育程度高,促进宅基地的退出。陈霄(2012)发现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正向促进宅基地退出意愿。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zyyhj/34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