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理工海安校区3号教学楼设计(附件)
本次毕业设计,老师给我定的课题是南通理工学院海安校区3号教学楼设计,本教学楼是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大约为3000m2,本工程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类别为II类场地。本毕业设计,在讲究创意、追求合理的思想指导下,运用正确的设计手法,综合考虑该项目的使用功能、经济性、节能与环保等方面,以工程实例为依托,使该设计方案具有相当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寒假开始,我们就开始了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首先是查阅了许多有关书籍、典范,依据任务书编制了开题报告,并初步对自己所要做的任务初步规划。前期,我们不仅查阅了相关资料,还做了外文翻译以及初步的建筑草图设计。中间部分,主要做了建筑图细化和结构设计。建筑设计所用的途径是CAD画图,结构设计对照徐秀丽版的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做结构设计的手算部分,然后再用PKPM计算其余电算部分。最后将手算部分和电算部分进行比较,从中吸取经验和增长知识,加强对结构设计的掌握能力。结构设计中,主要内容有确定梁柱的截面尺寸、计算框架的内力(分别为恒载作用下、活载作用下以及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并通过控制截面的最不利组合算出梁柱的配筋,并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之后,确定了楼梯、板、基础的尺寸,为楼梯、板和基础进行了配筋。在做PKPM电算部分的时候,首先是模型的建立、PK文件的形成,之后就是根据梁、柱、板、楼梯、基础的尺寸,进行计算配筋,并导出平法施工图,最后比较了手算和电算的设计结果差异。关键词 梁,板,柱,框架结构
目 录
1 引言 1
2 方案设计 1
2.1 设计概况 1
2.2 工程设计依据 2
2.3 平面设计 2
2.4 剖面设计 3
2.5 立面设计 3
2.6 构造和建筑设计措施 4
3 结构设计说明 6
3.1 结构体系的选择 6
3.2 构件初估 7
3.3 基本假定与计算简图 8
3.4 内力计算及组合 9
3.5 施工材料 9
4 结构计算书 9
4.1 结构布置 10
4.2 重力荷载计算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0
4.3 恒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 19
4.4 活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 27
4.5 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计算 42
4.6 内力组合 50
5 框架梁柱截面设计 60
5.1 横向框架梁的截面计算 60
6 楼梯结构计算设计 77
6.1 梯段板计算 77
6.2 休息平台板计算 78
6.3 平台梁计算 79
7 现浇楼面板设计 80
7.1 双向板肋形楼盖 80
7.2 求支座中点最大弯矩 80
7.3 B区 81
7.4 D区格 81
8 基础设计 84
8.1 荷载计算 84
8.2 确定基础底面积 85
8.3 抗震验算 85
8.4 基础结构设计 86
9 电算部分 88
结 论 133
致 谢 135
参 考 文 献 136
1 引言
在土木工程的本科学习阶段,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就是做出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毕业设计及其论文,当然这也与其他的学习环节有极大的区别。
做任何事情都有实际意义,而此次的毕业设计的主要意义在于这么几个方面:第一,土木本科在读四年以来,学习了很多基础的理论知识,还有非常多的专业性的知识,而毕业设计就起到了一个串联综合以及应用的作用,他不但让我们更加全面、更加整体的认识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而且让我们在专业的掌握程度上有了质的提升,也加深了对土木工程的理解。第二,完成本次毕设,我们不仅需要运用自身所学,还要辅助查询大量的资料、建筑规范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把需要完成工程的建筑设计和结构选型、布置、计算,另外还有施工图纸的描绘与制作完成好。进一步巩固并且加深我们掌握以及运用所学基础内容以及专业知识的能力。
在这个天天都在变化着、前进着的社会中生活,大学校园作为人才哺育以及社会文化普及的“梦工厂”,而大学的教学楼在某种程度上,又是学校独特的文化的原始积累以及综合发展、空间延伸的载体,拥有着一个舒适的、美丽的,且极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楼,将对身在其中学习的同学产生积极的影响。恰好,本次我尊敬的导师给我拟定的毕业设计课题——南通理工学院海安校区教学楼,让我可以运用所学、所看、所想,来设计建造一个传统特色与现代风格相交融的,却也能做到绿色环保的具有地标性的主教学楼。
我把此次教学楼的设计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教学楼建筑部分的设计,经过严谨的分析思考,该部分设计内容有:教学楼的详细施工说明书,教学楼的设计平、剖、立面图,教学楼设计的门窗表,最后还有该教学楼的构造上的详细图纸;第二,教学楼结构方面的设计,用我们学过的基础知识——AutoCAD工具来绘制此次教学楼中的基础平面图和配筋图,当然还要绘画的内容很多,比如,教学楼的结构平面所需要的布置图,该教学楼的框架梁、框架柱、以及楼梯所要用到的配筋图,还有节点的详细图等等,最后还是运用所学基础复核工具——PKPM来进行验证。
在此次教学楼的详细设计过程中,我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和图书,尽最大可能设计出一个别具风格的教学楼,但由于时间十分的紧迫,以及其他各种不可控因素,设计从内容上、专业上来看肯定不是那么完美,计算书上也有一些不严谨的地方,还望导师点明并给出权威的建议。
2 方案设计
2.1 设计概况
本次设计的课题是南通理工学院海安校区3号教学楼设计,拟建建筑主体工程拟采用4层,约3000平方米,结构形式采用框架结构。
2.1.1 工程设计依据
(1)雪荷载:基本雪压
(2)风荷载: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基本风压
(3)抗震设防列度:七度设防,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10g,所属的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4)水文地质资料:场地类别为2类场地,特征周期为0.4s,地质条件如下:
场地地形平坦,土层分布稳定,无不良地质现象。水质对混凝土没有侵蚀作用。场地类别II类,中等硬度。勘察报告建议采用浅基础,主要土层分布如下:
序号
名称
厚度(m)
fak(kPa)
1
杂填土
目 录
1 引言 1
2 方案设计 1
2.1 设计概况 1
2.2 工程设计依据 2
2.3 平面设计 2
2.4 剖面设计 3
2.5 立面设计 3
2.6 构造和建筑设计措施 4
3 结构设计说明 6
3.1 结构体系的选择 6
3.2 构件初估 7
3.3 基本假定与计算简图 8
3.4 内力计算及组合 9
3.5 施工材料 9
4 结构计算书 9
4.1 结构布置 10
4.2 重力荷载计算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0
4.3 恒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 19
4.4 活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 27
4.5 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计算 42
4.6 内力组合 50
5 框架梁柱截面设计 60
5.1 横向框架梁的截面计算 60
6 楼梯结构计算设计 77
6.1 梯段板计算 77
6.2 休息平台板计算 78
6.3 平台梁计算 79
7 现浇楼面板设计 80
7.1 双向板肋形楼盖 80
7.2 求支座中点最大弯矩 80
7.3 B区 81
7.4 D区格 81
8 基础设计 84
8.1 荷载计算 84
8.2 确定基础底面积 85
8.3 抗震验算 85
8.4 基础结构设计 86
9 电算部分 88
结 论 133
致 谢 135
参 考 文 献 136
1 引言
在土木工程的本科学习阶段,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就是做出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毕业设计及其论文,当然这也与其他的学习环节有极大的区别。
做任何事情都有实际意义,而此次的毕业设计的主要意义在于这么几个方面:第一,土木本科在读四年以来,学习了很多基础的理论知识,还有非常多的专业性的知识,而毕业设计就起到了一个串联综合以及应用的作用,他不但让我们更加全面、更加整体的认识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而且让我们在专业的掌握程度上有了质的提升,也加深了对土木工程的理解。第二,完成本次毕设,我们不仅需要运用自身所学,还要辅助查询大量的资料、建筑规范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把需要完成工程的建筑设计和结构选型、布置、计算,另外还有施工图纸的描绘与制作完成好。进一步巩固并且加深我们掌握以及运用所学基础内容以及专业知识的能力。
在这个天天都在变化着、前进着的社会中生活,大学校园作为人才哺育以及社会文化普及的“梦工厂”,而大学的教学楼在某种程度上,又是学校独特的文化的原始积累以及综合发展、空间延伸的载体,拥有着一个舒适的、美丽的,且极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楼,将对身在其中学习的同学产生积极的影响。恰好,本次我尊敬的导师给我拟定的毕业设计课题——南通理工学院海安校区教学楼,让我可以运用所学、所看、所想,来设计建造一个传统特色与现代风格相交融的,却也能做到绿色环保的具有地标性的主教学楼。
我把此次教学楼的设计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教学楼建筑部分的设计,经过严谨的分析思考,该部分设计内容有:教学楼的详细施工说明书,教学楼的设计平、剖、立面图,教学楼设计的门窗表,最后还有该教学楼的构造上的详细图纸;第二,教学楼结构方面的设计,用我们学过的基础知识——AutoCAD工具来绘制此次教学楼中的基础平面图和配筋图,当然还要绘画的内容很多,比如,教学楼的结构平面所需要的布置图,该教学楼的框架梁、框架柱、以及楼梯所要用到的配筋图,还有节点的详细图等等,最后还是运用所学基础复核工具——PKPM来进行验证。
在此次教学楼的详细设计过程中,我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和图书,尽最大可能设计出一个别具风格的教学楼,但由于时间十分的紧迫,以及其他各种不可控因素,设计从内容上、专业上来看肯定不是那么完美,计算书上也有一些不严谨的地方,还望导师点明并给出权威的建议。
2 方案设计
2.1 设计概况
本次设计的课题是南通理工学院海安校区3号教学楼设计,拟建建筑主体工程拟采用4层,约3000平方米,结构形式采用框架结构。
2.1.1 工程设计依据
(1)雪荷载:基本雪压
(2)风荷载: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基本风压
(3)抗震设防列度:七度设防,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10g,所属的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4)水文地质资料:场地类别为2类场地,特征周期为0.4s,地质条件如下:
场地地形平坦,土层分布稳定,无不良地质现象。水质对混凝土没有侵蚀作用。场地类别II类,中等硬度。勘察报告建议采用浅基础,主要土层分布如下:
序号
名称
厚度(m)
fak(kPa)
1
杂填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tmgc/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