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纠偏常用方法及其应用【字数:10466】
摘 要在房屋建筑学中,建筑物发生沉降、裂缝等损害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即是正常现象。但随着不均匀沉降或裂缝宽纵深度加剧等的进一步发生,当倾斜量达到一定数值后,轻则影响建筑物美观,严重时还会使主要的承重构件发生开裂,最终造成建筑物局部或整体倒塌。此外,房屋开始倾斜时的倾斜量和倾斜速率并不大,但若没有及时发现或进行整治,使倾斜不断加剧,危险程度日益加大,其修复工程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就更大,修复工程也会更艰巨。当建筑物的倾斜值达到危房标准后,就必须进行纠偏处理、结构补强等工程,再或只能拆除重建。因此,选择合理的方法对倾斜楼房进行纠偏比拆除重建成为更加优先考虑的可行方案。举例来说,在地下工程的常见问题中,地下室上浮是较严重、返修难度也较大的一种。它是指地下室主题结构因为地下水的浮力作用而产生向上移动。此类工程的基础形式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箱型基础或梁板式筏型基础,使得地下水包围部分形成封闭的空间。鉴于地下室主体结构的竖向抗侧刚度不均匀,一旦地下室发生上浮,基本上都属于非均匀上浮,从而在地下室主体结构构件(严重时影响范围可能会继续上浮)中产生附加应力,例如柱的轴力、梁端弯矩和剪力等。此类工程鉴定工作主演包括对地下室主体结构中的梁、板、柱等构件的变形、裂缝损伤进行全面检查、测量;综合现场检查、检测结果,依据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和研究成果,对地下室的主体结构安全性进行分析、鉴定,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需要强调的是,地下室上浮问题的关键在于其不均匀上浮,因此在现场检查过程中,必须准确地得到底板、顶板的多点标高。此外,在提出具体处理措施时,在不影响房屋的使用功能前提下,应控制相邻构件的附加变形在允许范围内。建筑物的纠偏,不应只关注于出现问题后,进行事后控制。应当在事前、事中、事后各个阶段进行预测、检查和及时修复,相互渗透,相互贯穿。并且选择纠偏方案时,应根据建筑物的基础类型、地基土质情况以及周围相邻建筑的具体情况来综合考虑,选取合理的方案。除单独采用某种纠偏方法外,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采用多种纠偏方法配合使用,因地制宜,优化方案,从而达到减小经济损失、恢复建筑物正常使用的目的。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建筑物纠偏的措施 2
2.1 组织措施 2
2.2 技术措施 3
2.2.1 顶升法 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2.2.2 迫降法 4
2.3 管理措施 6
2.4 经济措施 7
第三章 工程中纠偏施工的实例 8
3.1案例介绍 8
3.2结构损伤调查与检测 9
3.2.1地下室结构损伤 9
3.2.2地下室底板标高差 12
3.3处理结果 12
第四章 建筑纠偏技术展望 14
结束语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章 绪 论
在建筑学上,若地基土体土质不良,或是由于勘察、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勘察不充分、不完整等原因,会使得地基土在附加应力作用下发生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建筑物的倾斜或开裂。
国家规范对各级建筑物的倾斜量都有规定,超过规范规定的建筑物就要设法纠偏或拆除。但一栋建筑物从修正或重新建造到再次投入使用,势必要消耗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既会造成经济损失,同时拆除掉的建筑物废弃物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负担。为使建筑物恢复正常使用功能,同时又将损失减小到最低,建筑纠偏可以作为优先选择方案。近年来,随着各项工程不断扩建,不良地基如人工填土地基等不利于施工的地基使用率在提升,同样也使得建筑物发生倾斜、开裂的几率越来越大。建筑纠偏是指在不破坏原有建筑物整体结构的前提下利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增加建筑物沉降较小那一侧地基土的沉降量,或是抬高建筑物沉降较大那一侧的基础底面;同时经过不断地观测和计算,控制沉降量,从而达到减小建筑物倾斜或能够使其恢复原有面貌的目的。因此,纠偏对于工程止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同类型的地基、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物发生倾斜或开裂的原因也不尽相同,进行纠偏方案的选择时,应针对不同的情况,优化选择纠偏方案,合理选用有效的纠偏方法,一次性达到目的,这对保护国家利益或个人财富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此,本文将以实际数据与案例,来分析建筑物发生偏移的危害以及重点介绍纠偏的方法。
第二章 建筑物纠偏的措施
当项目目标失控时,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采取什么技术措施,而忽略了工程项目作为整体应进行各个方面的综合跟进。项目目标动态控制措施即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经济措施,虽然技术措施是纠偏工作的核心也是实施重点,但其他方面也要进行充分考虑,提高纠偏工作的效率达到损失最小化的目的。下面对各措施的常见过程进行一一介绍:
2.1组织措施
该措施的要点在于,分析由于组织的原因而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项目组织结构、任务分工、管理职能分工、工作流程组织和项目管理班子人员等。
调整的内容
施工的内容包括:工程量、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工作关系、资源供应等。调整施工进度计划采用的原理、方法与施工进度计划的优化相同。
调整进度计划的步骤
分析进度计划检查结果,分析进度偏差的影响并确定调整的对象和日标,选择适当的调整方法,编制调整方案,对调整方案进行评价和决策,确定调整后付诸实施的新工程进度计划。
事前进度控制检查
(1)项目的划分是否合理,有无重项和漏项;分期施工是否满足分批动用的需要和要求。
(2)施工顺序的安排是否符合合同中规定的工期要求或是否与项目总进度计划中施工进度目标要求一致,是否符合安全规定。
(3)全工地性材料物资供应的均衡性是否满足要求,劳动力、材料、构配件、设备及施工机具、水、电等生产要素的供应计划是否能够实现计划供应。
(4)对业主负责提供的施工条件(施工图纸、施工场地、采购的物资等)在进度计划中安排是否明确、合理。
(5)进度计划与建设单位提供资金的能力是否一致。
为了检查现场情况,监理工程师应参加由业主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工地会议。同时,还应完成法律及财务方面的手续,以便能及时向承包单位支付工程预付款,还要按合同规定为监理工程师提供各种条件。
事中进度控制实施
施工单位及时进行纠偏工作的修整,采取必要且有效的技术措施。对于工程的延误,若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延长的时间,应纳入合同工期,作为合同工期的一部分。如果承包单位得到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工期延期,不仅可以不赔偿由于工期延长而支付的延期损失费,而且还要由业主承担由于工期延长所增加的费用。
事后进度控制处理
(1)签署工程竣工报验单,提交质量评估报告。当单位工程修整完毕达到竣工验收条件后,承包单位在自行预检的基础上提交工程竣工报检单,申请竣工验收。
(2)处理工程索赔。
(3)整理工程进度资料。
(4)工程移交。监理工程师督促承包单位办理工程移交手续,颁发工程移交证书。在工程移交后的保修期内,还要处理验收后质量问题的原因及责任等争议问题,并督促责任单位及时修理。当保修结束且再无争议时,建筑工程纠偏施工任务才算完成。
2.2技术措施
分析由于技术的原因而造成目标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对项目进行修复处理。由于技术措施作为实施重点,因此着重介绍纠偏处理的工艺和方法。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建筑物纠偏的措施 2
2.1 组织措施 2
2.2 技术措施 3
2.2.1 顶升法 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2.2.2 迫降法 4
2.3 管理措施 6
2.4 经济措施 7
第三章 工程中纠偏施工的实例 8
3.1案例介绍 8
3.2结构损伤调查与检测 9
3.2.1地下室结构损伤 9
3.2.2地下室底板标高差 12
3.3处理结果 12
第四章 建筑纠偏技术展望 14
结束语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章 绪 论
在建筑学上,若地基土体土质不良,或是由于勘察、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勘察不充分、不完整等原因,会使得地基土在附加应力作用下发生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建筑物的倾斜或开裂。
国家规范对各级建筑物的倾斜量都有规定,超过规范规定的建筑物就要设法纠偏或拆除。但一栋建筑物从修正或重新建造到再次投入使用,势必要消耗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既会造成经济损失,同时拆除掉的建筑物废弃物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负担。为使建筑物恢复正常使用功能,同时又将损失减小到最低,建筑纠偏可以作为优先选择方案。近年来,随着各项工程不断扩建,不良地基如人工填土地基等不利于施工的地基使用率在提升,同样也使得建筑物发生倾斜、开裂的几率越来越大。建筑纠偏是指在不破坏原有建筑物整体结构的前提下利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增加建筑物沉降较小那一侧地基土的沉降量,或是抬高建筑物沉降较大那一侧的基础底面;同时经过不断地观测和计算,控制沉降量,从而达到减小建筑物倾斜或能够使其恢复原有面貌的目的。因此,纠偏对于工程止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同类型的地基、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物发生倾斜或开裂的原因也不尽相同,进行纠偏方案的选择时,应针对不同的情况,优化选择纠偏方案,合理选用有效的纠偏方法,一次性达到目的,这对保护国家利益或个人财富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此,本文将以实际数据与案例,来分析建筑物发生偏移的危害以及重点介绍纠偏的方法。
第二章 建筑物纠偏的措施
当项目目标失控时,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采取什么技术措施,而忽略了工程项目作为整体应进行各个方面的综合跟进。项目目标动态控制措施即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经济措施,虽然技术措施是纠偏工作的核心也是实施重点,但其他方面也要进行充分考虑,提高纠偏工作的效率达到损失最小化的目的。下面对各措施的常见过程进行一一介绍:
2.1组织措施
该措施的要点在于,分析由于组织的原因而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项目组织结构、任务分工、管理职能分工、工作流程组织和项目管理班子人员等。
调整的内容
施工的内容包括:工程量、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工作关系、资源供应等。调整施工进度计划采用的原理、方法与施工进度计划的优化相同。
调整进度计划的步骤
分析进度计划检查结果,分析进度偏差的影响并确定调整的对象和日标,选择适当的调整方法,编制调整方案,对调整方案进行评价和决策,确定调整后付诸实施的新工程进度计划。
事前进度控制检查
(1)项目的划分是否合理,有无重项和漏项;分期施工是否满足分批动用的需要和要求。
(2)施工顺序的安排是否符合合同中规定的工期要求或是否与项目总进度计划中施工进度目标要求一致,是否符合安全规定。
(3)全工地性材料物资供应的均衡性是否满足要求,劳动力、材料、构配件、设备及施工机具、水、电等生产要素的供应计划是否能够实现计划供应。
(4)对业主负责提供的施工条件(施工图纸、施工场地、采购的物资等)在进度计划中安排是否明确、合理。
(5)进度计划与建设单位提供资金的能力是否一致。
为了检查现场情况,监理工程师应参加由业主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工地会议。同时,还应完成法律及财务方面的手续,以便能及时向承包单位支付工程预付款,还要按合同规定为监理工程师提供各种条件。
事中进度控制实施
施工单位及时进行纠偏工作的修整,采取必要且有效的技术措施。对于工程的延误,若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延长的时间,应纳入合同工期,作为合同工期的一部分。如果承包单位得到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工期延期,不仅可以不赔偿由于工期延长而支付的延期损失费,而且还要由业主承担由于工期延长所增加的费用。
事后进度控制处理
(1)签署工程竣工报验单,提交质量评估报告。当单位工程修整完毕达到竣工验收条件后,承包单位在自行预检的基础上提交工程竣工报检单,申请竣工验收。
(2)处理工程索赔。
(3)整理工程进度资料。
(4)工程移交。监理工程师督促承包单位办理工程移交手续,颁发工程移交证书。在工程移交后的保修期内,还要处理验收后质量问题的原因及责任等争议问题,并督促责任单位及时修理。当保修结束且再无争议时,建筑工程纠偏施工任务才算完成。
2.2技术措施
分析由于技术的原因而造成目标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对项目进行修复处理。由于技术措施作为实施重点,因此着重介绍纠偏处理的工艺和方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tmgc/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