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性再生混凝土研制及性能研究方案(2)
现如今城市里的地面慢慢的被建筑物和砼等不透水的材料给覆盖,致使城市地表的水无法快速地流入地下,所以造成了城市热岛效应,同时也给城市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透水性混凝土是一种比普通混凝土更具有环保的材料,这种材料是由粗骨料、水泥和水构成的,因为没有细骨料所以中间有孔隙。这种透水混凝土不仅具有普通混凝土的强度,同时也具备了透水性,是一种很好的替换材料。对于这种环保的材料的利用铺设,可以减少城市中的雨洪灾害,大大减少了雨天在城市中车辆的行驶安全问题,同时也降低了城市的热岛效应。本文主要针对透水性混凝土材料的制备、配合比选择、抗压强度、劈裂性、耐磨性以及透水性等开展了研究和讨论。根据透水混凝土的构造特点用了相应的试验模具,通过将不同的混凝土试块进行分组来探讨研究透水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其次就是研究再生骨料的替换对于其性能变化的研究。根据所选的配合比、水灰比和骨料替换比例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也进行了讨论研究,我此次试验中所选用的水灰比为0.3,所选骨料的颗粒级配范围为5-13mm这个范围。由于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和更新的加快,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废弃混凝土,而对于这些垃圾并没有一个合适的方式处理。经过研究发现,这些废弃的混凝土可以经过粉碎加工生产出再生粗骨料,重新利用,变废为宝,这就是再生混凝土的来源。再生混合骨料顾名思义就是再生产物,也就是将曾用过的废弃混凝土经过再次加工利用。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耐磨性,透水性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的意义和背景 2
1.2 国内外透水性再生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 4
1.3 透水混凝土的用途 6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7
2 试验的原材料和试验的方法 7
2.1 试验的原材料 7
2.2 试验的过程方法 11
2.3 性能测试 12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17
3.1 基本介绍 17
4 透水性再生混凝土的拓展运用 28
4.1 概述 28
4.2 透水性再生混凝土在国内外的实际应用 28
4.4 透水混凝土的破坏形式 30
4.5 透水混凝土的维护 3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11
2.3 性能测试 12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17
3.1 基本介绍 17
4 透水性再生混凝土的拓展运用 28
4.1 概述 28
4.2 透水性再生混凝土在国内外的实际应用 28
4.4 透水混凝土的破坏形式 30
4.5 透水混凝土的维护 30
4.6 本章小结 31
5 展望 31
结 论 32
致谢 33
参考文献 34
1 绪论
1.1 研究的意义和背景
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日益繁荣,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建设是这个阶段所必须的,但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很明显的,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系统被破坏。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急迫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更好的建设城市,才能有更好的生活环境。
城市中高楼林立,路面不再是以前的泥土路,逐渐被水泥沥青等路面所代替,城市的地表渐渐被混凝土等阻水材料覆盖。虽然交通便捷,人们出行方便了,同时不透水路面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当雨季来临时,城市的排水系统往往无法迅速排掉积水,大量积水会造成交通瘫痪,更严重的可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由于不透水路面带来的弊端很多,透水路面的应用便自然受到重视。与不透水路面相比,透水路面的优点有很多。例如:在环境保护上,雨水经过透水路面渗透到地下,在透水混凝土的净化后,用作地下水,节约了水资源;透水路面具有孔隙,所以地上和地下可以很好的进行水分热量的传递,这样有利于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图1.1 城市热岛效应图示
在上个世纪60年代,人们从气象卫星的红外线影像中意外发现世界各大城市地区的气温明显高于周围地区,从气温线看来城市部分就好像在周围地区的一个浮岛,于是,人们将城市地区的气温无论在早上还是日落都异常高于周围的地区性气候现象称为热岛效应。
引发热岛效应的原因,科研人员将其归纳为树木和裸地减少,降雨渗透地面减少,进而蒸发或蒸散量减少;大气污染,大气吸收的太阳热量增加;被低反照率的柏油和混凝土覆盖,地表吸收太阳热量增加;产业活动和汽车、空调设备等的人工废热;建筑物影响风的流动等,并且根据这些点对降低热岛效应进行科学研究。
水是气温稳定的首要因素,城市中的河流、水池、雨水蒸汽、城市排水及土壤和植物中的水分都将影响城市的温、湿度,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大,升温不易,降温也不易。所以水在蒸发时将吸收大量的热量。水体对改善城市的温、湿度及形成局部的地方风都有明显的作用。透水性硬化地面由于自身一系列与外部空气及下部透水垫层相连通的多孔构造,雨过天晴以后,透水性地面下垫层土壤中丰富的毛细水通过自然蒸发和太阳辐射作用下的蒸腾作用使地表的温度降低,从而有效地缓解了“热岛现象”。
透水路面在降低热岛效应和降噪方面的作用很显著,因为其结构为多孔结构,当噪声声波经过会被吸收减弱,优化了城市居民的生活;透水路面因为表面粗糙,所以具有更大的摩擦力,有利于防止雨天路面湿滑造成交通危险的发生,同时减少路面的反光,让交通更加安全。
图1.2 3种透水混凝土路面示意图
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步加强,在建设城市过程中开始使用透水混凝土材料。欧美等发达国家很早就对透水性混凝土开始了研究与应用,由于透水混凝土材料的强度还相对比较低,所以目前大多用于对强度要求不太高的地方,如人行道、广场、慢车道、停车场等。我们国家对透水混凝土的研究起步较晚,对透水混凝土的研究应用还有很大空间。
城市的建设使得大量建筑废弃物的产生,混凝土材料的使用给环境带来了很多的负面的影响。因为砂石骨料等来源广泛,价格便宜使得被大量开采。透水性再生混凝土属于绿色环保材料,是由再生骨料、水泥和水拌制而成的一种具有连续孔径的混凝土,可以在城市建设中大量应用。
1.2 国内外透水性再生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
图1.3 透水性混凝土用于停车场
国内的许多机构便开始了对透水混凝土的研宄,同时做了大量的试验,但由于透水混凝土的强度不高以及耐久性不太好,在使用几年之后就会出现破碎。所以透水混凝土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北京作为首都历年之久,有许多的文物以及年岁大的树木,越来越多的混凝土路面影响了古树的生存,在世纪七八十年代,北京市园林局为了给古树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研究制造了一些透水混凝土砲块,透水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多出透气透水性,这很有利于树木的生存,后来并将透水混凝土延伸应用在北京市皇家园林附近的广场和道路。在这次应用中,得到了一些科研数据资料,但最终透水混凝土依然没有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应用。到目前为止,我国对透水性混凝土配合比的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试验选出的最优配合比可以兼顾到强度和透水性,但是还依旧存在很多缺陷,不能像普通馄凝土的应用那么成熟化。
图1.4 透水性混凝土用于人行道
透水混凝土由欧美、日本等国家针对原城市道路的路面的缺陷,开发使用的一种能让雨水流入地下,有效补充地下水,缓解城市的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等等的一些城市环境问题。并能有效的消除地面上的油类化合物等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同时,是保护地下水、维护生态平衡、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优良的铺装材料;其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良性发展及城市雨水管理与水污染防治等工作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在国内目前的应用主要是一些公园的一些人行道,停车场。
透水混凝土在美国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研究和应用,不少国家都在大量推广,如德国预期要在短期内将90%的道路改造成透水混凝土,改变过去破坏城市
1 绪论 1
1.1 研究的意义和背景 2
1.2 国内外透水性再生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 4
1.3 透水混凝土的用途 6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7
2 试验的原材料和试验的方法 7
2.1 试验的原材料 7
2.2 试验的过程方法 11
2.3 性能测试 12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17
3.1 基本介绍 17
4 透水性再生混凝土的拓展运用 28
4.1 概述 28
4.2 透水性再生混凝土在国内外的实际应用 28
4.4 透水混凝土的破坏形式 30
4.5 透水混凝土的维护 3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11
2.3 性能测试 12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17
3.1 基本介绍 17
4 透水性再生混凝土的拓展运用 28
4.1 概述 28
4.2 透水性再生混凝土在国内外的实际应用 28
4.4 透水混凝土的破坏形式 30
4.5 透水混凝土的维护 30
4.6 本章小结 31
5 展望 31
结 论 32
致谢 33
参考文献 34
1 绪论
1.1 研究的意义和背景
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日益繁荣,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建设是这个阶段所必须的,但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很明显的,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系统被破坏。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急迫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更好的建设城市,才能有更好的生活环境。
城市中高楼林立,路面不再是以前的泥土路,逐渐被水泥沥青等路面所代替,城市的地表渐渐被混凝土等阻水材料覆盖。虽然交通便捷,人们出行方便了,同时不透水路面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当雨季来临时,城市的排水系统往往无法迅速排掉积水,大量积水会造成交通瘫痪,更严重的可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由于不透水路面带来的弊端很多,透水路面的应用便自然受到重视。与不透水路面相比,透水路面的优点有很多。例如:在环境保护上,雨水经过透水路面渗透到地下,在透水混凝土的净化后,用作地下水,节约了水资源;透水路面具有孔隙,所以地上和地下可以很好的进行水分热量的传递,这样有利于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图1.1 城市热岛效应图示
在上个世纪60年代,人们从气象卫星的红外线影像中意外发现世界各大城市地区的气温明显高于周围地区,从气温线看来城市部分就好像在周围地区的一个浮岛,于是,人们将城市地区的气温无论在早上还是日落都异常高于周围的地区性气候现象称为热岛效应。
引发热岛效应的原因,科研人员将其归纳为树木和裸地减少,降雨渗透地面减少,进而蒸发或蒸散量减少;大气污染,大气吸收的太阳热量增加;被低反照率的柏油和混凝土覆盖,地表吸收太阳热量增加;产业活动和汽车、空调设备等的人工废热;建筑物影响风的流动等,并且根据这些点对降低热岛效应进行科学研究。
水是气温稳定的首要因素,城市中的河流、水池、雨水蒸汽、城市排水及土壤和植物中的水分都将影响城市的温、湿度,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大,升温不易,降温也不易。所以水在蒸发时将吸收大量的热量。水体对改善城市的温、湿度及形成局部的地方风都有明显的作用。透水性硬化地面由于自身一系列与外部空气及下部透水垫层相连通的多孔构造,雨过天晴以后,透水性地面下垫层土壤中丰富的毛细水通过自然蒸发和太阳辐射作用下的蒸腾作用使地表的温度降低,从而有效地缓解了“热岛现象”。
透水路面在降低热岛效应和降噪方面的作用很显著,因为其结构为多孔结构,当噪声声波经过会被吸收减弱,优化了城市居民的生活;透水路面因为表面粗糙,所以具有更大的摩擦力,有利于防止雨天路面湿滑造成交通危险的发生,同时减少路面的反光,让交通更加安全。
图1.2 3种透水混凝土路面示意图
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步加强,在建设城市过程中开始使用透水混凝土材料。欧美等发达国家很早就对透水性混凝土开始了研究与应用,由于透水混凝土材料的强度还相对比较低,所以目前大多用于对强度要求不太高的地方,如人行道、广场、慢车道、停车场等。我们国家对透水混凝土的研究起步较晚,对透水混凝土的研究应用还有很大空间。
城市的建设使得大量建筑废弃物的产生,混凝土材料的使用给环境带来了很多的负面的影响。因为砂石骨料等来源广泛,价格便宜使得被大量开采。透水性再生混凝土属于绿色环保材料,是由再生骨料、水泥和水拌制而成的一种具有连续孔径的混凝土,可以在城市建设中大量应用。
1.2 国内外透水性再生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
图1.3 透水性混凝土用于停车场
国内的许多机构便开始了对透水混凝土的研宄,同时做了大量的试验,但由于透水混凝土的强度不高以及耐久性不太好,在使用几年之后就会出现破碎。所以透水混凝土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北京作为首都历年之久,有许多的文物以及年岁大的树木,越来越多的混凝土路面影响了古树的生存,在世纪七八十年代,北京市园林局为了给古树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研究制造了一些透水混凝土砲块,透水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多出透气透水性,这很有利于树木的生存,后来并将透水混凝土延伸应用在北京市皇家园林附近的广场和道路。在这次应用中,得到了一些科研数据资料,但最终透水混凝土依然没有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应用。到目前为止,我国对透水性混凝土配合比的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试验选出的最优配合比可以兼顾到强度和透水性,但是还依旧存在很多缺陷,不能像普通馄凝土的应用那么成熟化。
图1.4 透水性混凝土用于人行道
透水混凝土由欧美、日本等国家针对原城市道路的路面的缺陷,开发使用的一种能让雨水流入地下,有效补充地下水,缓解城市的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等等的一些城市环境问题。并能有效的消除地面上的油类化合物等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同时,是保护地下水、维护生态平衡、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优良的铺装材料;其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良性发展及城市雨水管理与水污染防治等工作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在国内目前的应用主要是一些公园的一些人行道,停车场。
透水混凝土在美国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研究和应用,不少国家都在大量推广,如德国预期要在短期内将90%的道路改造成透水混凝土,改变过去破坏城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tmgc/1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