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中心建筑设计二
会议中心建筑设计二
每当听到“会议中心”这四个字时,心想那是个严肃的地方,充满着学术霸气,一想到这心底不免生出几分“畏惧”,也就不愿去这些场所了。有时在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也许是自己搞不懂学术,所以懂不了那种乐趣吧。其实,这并不关乎建筑本身,只是这个建筑定义为了“会议中心”而已。如今,面对本次设计,我想做暂时抛开“会议中心”这四个字,将目光专注到空间场所的设计上。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把更多精力放到空间场所的营造上。所以,我的本次会议中心设计尽力营造出别样的精神。在本地块中,有一个湖泊,它是本次建筑构思设计最初的源泉。在对湖泊与基地以及建筑的关系的探索中,我提取了“滴水”这个元素。因为水具有他们所共有的属性,大地承载万物,建筑容纳空间,水亦可以承载万物,也可以包容万物。在建筑的具体设计中,主要从三方面体现“水滴”的设计概念。一、将基地南面湖泊引入到建筑空间中;二、建筑的整体设计中围绕着“水滴”这个形象展开;三、在空间上尽力营造出灵活的特性。
关键词 水,灵动,会议中心
1 项目简介 5
2 设计依据 5
3 设计构思 5
4 方案设计说明 5
4.1 总平面设计 5
4.2 平面布局 6
4.3 交通、绿化设计 6
5 立面构思 6
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7
结论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1、“会议中心”的概念
与“会议中心”相关的词主要有:会议酒店,会议中心,会展中心以及展览中心等。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还没有对这些概念形成统一的认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行业协会对此会有自己的解释。我们国家也一样,还没有权威机构对会议及会议场所相关的概念进行界定。
我们国家被称为“会议中心”的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专业的接待会议团队的设施或者建筑,主要包括会议设施、餐饮设施、住宿设施,或者再带有一定的展览空间,如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等;二是会议功能比较强的酒店、度假村,如九华山庄、中信国安第一城等;三是酒店内专业接待会议的设施、建筑,如北京国际饭店的国际会议中心、温都水城的会议中心等;四是大学等单位内部的会议室或会议室群;五是新建的类似于美国convention center(会展中心)的建筑或建筑群,既有很强的会议功能,展览设施也很过硬,如国家会议中心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会议酒店”、“会议中心”、“会展中心”的概念需要进行更详细、更准确的界定。
2、现状分析
我国会议市场进入较快的发展时期已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会议中心(含会议酒店、度假村以及会议功能较强的会展中心等,以下简称“会议中心”)的建设与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我国会议产业发展的过程。
我国会议中心、会议酒店建设、改扩建的高潮大约起始于2004-2005年,2007-2009年是各地会议中心、会议酒店投入市场的高峰期。这其中有几种现象值得关注:
一是新建的专业会议中心数量多。除了有代表性的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之外,全国二线城市还建了很多专业的会议中心、会议酒店,其中拥有一千间以上客房、具有较
1 项目简介
广州某大学为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拟在校园内兴建一栋综合性会议中心设施,它为与校园景观湖边,与图书馆毗邻。它的建成将会大大提升校园文化交流气氛,完善校园内的配套建筑设施。
2 设计依据
a、毕业设计任务书。
b、《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年版)江苏省建设厅
c、《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GB50180-93
《住宅设计规范》(2003年版)GB50096-1999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GB50045-95
《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J10822-2006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20067-97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3 设计构思
在本地块中,有一个湖泊,它是本次建筑构思设计最初的源泉。在对湖泊与基地以及建筑的关系的探索中,我提取了“滴水”这个元素。因为水具有他们所共有的属性,大地承载万物,建筑容纳空间,水亦可以承载万物,也可以包容万物。在建筑的具体设计中,主要从三方面体现“水滴”的设计概念。一、将基地南面湖泊引入到建筑空间中;二、建筑的整体设计中围绕着“水滴”这个形象展开;三、在空间上尽力营造出灵活的特性。
4 方案设计说明
4.1 总平面设计
根据会议功能要求,将各功能区划分在三个相对独立的区内,根据各功能的特点和特殊要求,将这三个区域进行合里的分割。
其中,800平方米的多功能报告厅放置在底层,有直接对外的出入口,以满足疏散要求。餐饮自成一区,位于南边,
视野比较好,符合就餐,休息放松的环境要求。展厅位于主入口旁边,在建筑内部用一个引入进来的水池将餐饮区与展隔
开。该水池连通南边的湖泊,将自然的生气带人到建筑内,给建筑增加了许多灵气。
会议区位于北边一区的三层、四层,有足够的安静环境。
4.2 平面布局
建筑平面采用8.1米*8.1米的柱网,空间灵活变通。在展区设置了一个直通两层单跑楼梯,从而将二层的展区结合到一起。从二层开始为连通三到五层双跑楼梯。在餐饮区内部设置了一个从一层到三层屋顶的楼梯,从而将从一层,二层的中餐厅到三层的咖啡厅、茶室等相同功能有效的串联起来。
4.3 交通、绿化设计
本案中,在基地环境上进行了人车分流,围绕着建筑的人流线的基地要比车流线高出一个台阶,从而将人流、车流明确的分隔开来。此外基地设置了两个出入口,位于北边的人口与东边的图书馆相结合,形成一个广场。在西边靠近餐饮区设置一个次入口,主要供后期服务使用。
基地的总体环境设计遵循结合基地周围环境,尤其与南面湖泊相结合。在南面设置了一个近水平台,从而成为该基地主要室外活动场所。该地区也将成为这个湖泊主要景观观赏区。
5 立面构思
在立面上主要采用虚实相结合的手法。建筑主入口处采用玻璃幕墙,增加建筑的通透性;在东立面的处理上,采用竖向的玻璃窗,并且与实墙交错布置,产生一种别样的秩序感。
每当听到“会议中心”这四个字时,心想那是个严肃的地方,充满着学术霸气,一想到这心底不免生出几分“畏惧”,也就不愿去这些场所了。有时在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也许是自己搞不懂学术,所以懂不了那种乐趣吧。其实,这并不关乎建筑本身,只是这个建筑定义为了“会议中心”而已。如今,面对本次设计,我想做暂时抛开“会议中心”这四个字,将目光专注到空间场所的设计上。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把更多精力放到空间场所的营造上。所以,我的本次会议中心设计尽力营造出别样的精神。在本地块中,有一个湖泊,它是本次建筑构思设计最初的源泉。在对湖泊与基地以及建筑的关系的探索中,我提取了“滴水”这个元素。因为水具有他们所共有的属性,大地承载万物,建筑容纳空间,水亦可以承载万物,也可以包容万物。在建筑的具体设计中,主要从三方面体现“水滴”的设计概念。一、将基地南面湖泊引入到建筑空间中;二、建筑的整体设计中围绕着“水滴”这个形象展开;三、在空间上尽力营造出灵活的特性。
关键词 水,灵动,会议中心
1 项目简介 5
2 设计依据 5
3 设计构思 5
4 方案设计说明 5
4.1 总平面设计 5
4.2 平面布局 6
4.3 交通、绿化设计 6
5 立面构思 6
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7
结论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1、“会议中心”的概念
与“会议中心”相关的词主要有:会议酒店,会议中心,会展中心以及展览中心等。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还没有对这些概念形成统一的认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行业协会对此会有自己的解释。我们国家也一样,还没有权威机构对会议及会议场所相关的概念进行界定。
我们国家被称为“会议中心”的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专业的接待会议团队的设施或者建筑,主要包括会议设施、餐饮设施、住宿设施,或者再带有一定的展览空间,如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等;二是会议功能比较强的酒店、度假村,如九华山庄、中信国安第一城等;三是酒店内专业接待会议的设施、建筑,如北京国际饭店的国际会议中心、温都水城的会议中心等;四是大学等单位内部的会议室或会议室群;五是新建的类似于美国convention center(会展中心)的建筑或建筑群,既有很强的会议功能,展览设施也很过硬,如国家会议中心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会议酒店”、“会议中心”、“会展中心”的概念需要进行更详细、更准确的界定。
2、现状分析
我国会议市场进入较快的发展时期已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会议中心(含会议酒店、度假村以及会议功能较强的会展中心等,以下简称“会议中心”)的建设与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我国会议产业发展的过程。
我国会议中心、会议酒店建设、改扩建的高潮大约起始于2004-2005年,2007-2009年是各地会议中心、会议酒店投入市场的高峰期。这其中有几种现象值得关注:
一是新建的专业会议中心数量多。除了有代表性的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之外,全国二线城市还建了很多专业的会议中心、会议酒店,其中拥有一千间以上客房、具有较
1 项目简介
广州某大学为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拟在校园内兴建一栋综合性会议中心设施,它为与校园景观湖边,与图书馆毗邻。它的建成将会大大提升校园文化交流气氛,完善校园内的配套建筑设施。
2 设计依据
a、毕业设计任务书。
b、《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年版)江苏省建设厅
c、《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GB50180-93
《住宅设计规范》(2003年版)GB50096-1999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GB50045-95
《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J10822-2006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20067-97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3 设计构思
在本地块中,有一个湖泊,它是本次建筑构思设计最初的源泉。在对湖泊与基地以及建筑的关系的探索中,我提取了“滴水”这个元素。因为水具有他们所共有的属性,大地承载万物,建筑容纳空间,水亦可以承载万物,也可以包容万物。在建筑的具体设计中,主要从三方面体现“水滴”的设计概念。一、将基地南面湖泊引入到建筑空间中;二、建筑的整体设计中围绕着“水滴”这个形象展开;三、在空间上尽力营造出灵活的特性。
4 方案设计说明
4.1 总平面设计
根据会议功能要求,将各功能区划分在三个相对独立的区内,根据各功能的特点和特殊要求,将这三个区域进行合里的分割。
其中,800平方米的多功能报告厅放置在底层,有直接对外的出入口,以满足疏散要求。餐饮自成一区,位于南边,
视野比较好,符合就餐,休息放松的环境要求。展厅位于主入口旁边,在建筑内部用一个引入进来的水池将餐饮区与展隔
开。该水池连通南边的湖泊,将自然的生气带人到建筑内,给建筑增加了许多灵气。
会议区位于北边一区的三层、四层,有足够的安静环境。
4.2 平面布局
建筑平面采用8.1米*8.1米的柱网,空间灵活变通。在展区设置了一个直通两层单跑楼梯,从而将二层的展区结合到一起。从二层开始为连通三到五层双跑楼梯。在餐饮区内部设置了一个从一层到三层屋顶的楼梯,从而将从一层,二层的中餐厅到三层的咖啡厅、茶室等相同功能有效的串联起来。
4.3 交通、绿化设计
本案中,在基地环境上进行了人车分流,围绕着建筑的人流线的基地要比车流线高出一个台阶,从而将人流、车流明确的分隔开来。此外基地设置了两个出入口,位于北边的人口与东边的图书馆相结合,形成一个广场。在西边靠近餐饮区设置一个次入口,主要供后期服务使用。
基地的总体环境设计遵循结合基地周围环境,尤其与南面湖泊相结合。在南面设置了一个近水平台,从而成为该基地主要室外活动场所。该地区也将成为这个湖泊主要景观观赏区。
5 立面构思
在立面上主要采用虚实相结合的手法。建筑主入口处采用玻璃幕墙,增加建筑的通透性;在东立面的处理上,采用竖向的玻璃窗,并且与实墙交错布置,产生一种别样的秩序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jzx/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