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cb21.1t弹性体的加工工艺分析


目 录
引言 1
一、工艺分析 2
(一)零件分析 2
(二)工艺流程 3
二、加工准备 4
(一)机床的选用 4
(二)夹具的选用与设计 4
(三)刀具的选用 6
三、编制工艺 7
(一)工序一:备料 7
(二)工序二:加工正面 7
(三)工序三:加工四周 8
(四)工序四:铣底面 11
四、程序编制 12
(一)正面编程 12
(二)铣四周编程 14
(三)反面编程 14
五、实际加工 15
总结 17
参考文献 18
谢辞 19
附录:加工程序 20
引言
HLC称重传感器是一种贸易规模传感器,传感器的精度等级为D1和C3 (OIML)和C6 (OIML R60),防护等级高达IP68。采用6线连接方式,可用于台秤、皮带秤、料斗秤,并具有ATEX防爆型供选择。HLCB1C2/1.1t称重传感器可以降低由于力的变化引起的误差弹性力的条件阻力。因此,零件对称重机的重要性。由于高要求,应设置专用夹具,以保证零件加工精度,以及迅速定位夹紧。
本文根据制定的HLC零件的工艺制定相应的夹具,用来简化加工内容和提高生产效
率。由零件的工艺分析需设计夹具来满足开关零件的加工,在夹具的设计过程需要参考相关的书籍和询问有经验的师傅以更好的完善夹具的设计。完成设计后选用合适的机床完成夹具的加工,并在生产中不断优化夹具的细节,达到简单而多次的目的。
一、工艺分析
(一)零件分析

图11 弹性体图纸
该工件图纸如图11所示,对该弹性体的图纸进行分析。该零件的主体轮廓为长方体,其中五个面均有加工特征。
该零件外形轮廓尺寸为133.4*30.2*30.7mm。以带有U型槽的面为正面。正面有φ21.14mm的通孔,还有宽16mm长32mm的通孔,在左上角有一个φ3mm的通孔,零件背面的待加工特征有一个沉头孔和两个贯通孔,沉头孔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沉头直径φ20.6深14.2mm,下部为M12的螺纹孔,该沉头孔与正面的φ3mm通孔相贯。另外两个通孔直径为φ13mm。零件有侧面加工特征只有一个沉头孔。该沉头孔沉头直径为9.4mm,深9mm。通孔直径为φ4.5mm,深度为12.3mm。该沉头孔与正面U型槽相通,且侧面有一φ3.5mm孔穿透该沉孔,一直贯通到正面φ21.14mm通孔处,该侧的三个孔不同轴。。
该零件各个孔与基准面之间的垂直度平面度等形位公差要求较多,在加工时应满足零件图纸要求。
整理零件待加工特征后得到加工内容表一份,如表11。
表11 加工内容
内容
要求
备注
外形
零件整体外形,76.2*30.7*32.2mm,公差±0.1mm
U型槽
槽宽16mm,公差为0至0.2mm,长32mm深度7mm。
φ21.14通孔
通孔直径φ21.14mm,公差为0至0.1mm,孔壁距离两侧表面距离均为3.63mm±0.02mm。内部粗糙度Ra上限0.8
φ20.6mm沉头孔
沉头直径φ20.6mm,深度14.2mm,沉头内部倒角R0.8mm。下部为M12螺纹孔,孔连接处为C1.5倒角
2*φ13通孔
通孔直径为φ13mm,
φ9.4mm沉头孔
沉头直径为φ9.4mm,公差为0至0.05mm,深度9mm,圆心距离φ13通孔垂直距离为9.2mm,公差为0.1至0mm。通孔直径为φ4.8mm,深度12.3mm,圆心距离φ13通孔垂直距离为9.6mm。
Φ3.5深孔
半通孔直径为3.5,公差±0.05mm
粗糙度
Ra上限值为3.2
其余尺寸
达到三坐标检测程序合格
从图纸中可以知道技术要求为:
1、去毛刺,未注倒角为0.20.3*45°。
2、未注公差按ISO2768mH。
3、工件表面整体点解抛光。
4、热处理工艺见图纸2.0007058.4。
(二)工艺流程
该零件五个面有加工特征,初步考虑分三次加工。第一步加工正面特征;第二步加工四周特征;第三步加工底面特征。
1、备料
根据零件模型和工艺安排,订购135.6*33.2*35mm的毛坯料。
2、铣上表面:
铣平上表面,粗精加工正面φ21.14mm通孔,钻削右上角φ3孔。粗精加工零件四周轮廓。
3、加工四周特征:
使用专用夹具装夹零件,用已加工表面作为底面定位。坐标系原点设置在此工序的正面中心处,便于坐标系的转换。
先加工侧面的三个不同轴的沉孔,在加工背面的两个通孔和沉头的螺纹孔孔,根据零件技术要求对各个锐边进行倒角。
4、加工底面: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mjsk/47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