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水灾害应急能力评价研究
近年来我国水灾害事件频频发生,对我国造成了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了我国水利设施的诸多问题,需要加强水利建设。同时建立合适的突发水灾害应急能力评价体系也迫在眉睫。本文在参考城市灾害应急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大量水灾害的文献确定了各个评价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建立了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在参考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本文的评价模型模拟评价了江苏省突发水灾害应急能力。并对之后的应急能力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2国内外应急评价研究综述 1
1.2.1国内应急能力评价研究现状 2
1.2.2国外应急能力评价研究 3
第二章 突发水灾害应急能力概述 5
2.1突发水灾害事件概述 5
2.2突发水灾害事件应急管理中参与主体的确定 5
2.2.1政府组织 5
2.2.2非政府组织 6
2.2.3企业 6
2.2.4公众 6
第三章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7
3.1.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原则 7
3.2指标体系功能 7
3.3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8
3.4评价指标选取 9
3.5评价指标说明 10
3.6指标体系的修改 12
第四章 突发水灾害应急能力评价 14
4.1 AHP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14
4.2指标权重计算 17
4.2.1一级指标权重计算 18
4.2.2二级指标权重计算 19
4.3权重结果分析 21
4.4突发水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模型 22
4.5实例分析 22
第五章 结语 25
参考文献 26
附录1突发水灾害应急能力指标权重打分问卷 27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有关资料表明,在每年发生的自然灾害中,与水有关的灾害,例如台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泥石流以及洪水等,所占比例远远超过4/5。科学家曾预言,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气候不断改变,厄尔尼诺越来越普遍,使得水灾害的发生更加频繁,强度不断增加。我国地域非常辽阔,覆盖面积非常广,洪涝灾害层出不穷,从不完全统计资料来看,从公元前206 年到建国时期的这两千多年间,强度较大的水灾超过一千次,平均每五六年,就会爆发一次大型水灾,死亡人数超过一万,到目前为止,这种局面还未得到显著性改善。最近几年,全球气候不断变暖,我国旱涝灾害频繁爆发,呈现加剧趋势。2010年8月,在舟曲爆发的特大山洪泥石流使得一千多名群众丢失性命,失踪人口超过三百。到2011年时,水灾、旱灾在我国不同地方同时发生,旱涝交替,有些地区出现阶段性干旱,极度缺水,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所有自然灾害损失中所占比例接近1/3,我国受洪涝灾害影响的省市多大三十一个,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突破一千亿元。现阶段,受到全球气候的影响,我国水灾非常严重,很多因素都会诱使水灾发生,形式多种多样,极具破坏性,和以往其他时期相比,水灾非常活跃,逐渐朝着常态趋势发展。在我国,水灾已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国务院于2006年颁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应急预案》,特别指出,在各项突发公共事件中,应将水灾、旱灾放在首位;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客观存在的,突发水灾害事件的预警、处置、救援等应急管理工作也十分必要和迫切。改革发展的决定》文件的出台,我国水利问题引起重视。
1.2国内外应急评价研究综述
就全球范围而言,最先评价应急能力的国家非美国莫属,其评价体系非常完善,在美国的五十多个地区中的实施效果非常明显,已成为其他国家、地区纷纷效仿的典范。我国在评价应急能力时,适当参照美国所制定的评价体系,制定出与我国发展实情相符的评价体系。
1.2.1国内应急能力评价研究现状
我国意识到水灾害应急管理的重要性较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才开始展开相关研究工作。经过几十年研究,已初步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从水利工程、水文学等视角出发来处理水灾时间,目前还停留在微观层面,可细分为以下两类:其一,在监测、评估水灾害事件时,引进一些先进技术,除了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之外,还包括遥感技术Rs等。许健(1999)、魏一鸣(2002)等经过长期研究,将这几类先进技术用于水灾害事件的评估、预警,加强管理,不断改进;李纪人(2003)等在遥感与空间展布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经济数据库,实时监测洪涝灾害,加强评估。其二,在研究水灾害的应急调度问题时,借鉴数学方式,构建水文模型。王本德(1994)为了更好地优化调度方式,将数学理论和水文资源进行有机结合;谢柳青、易淑珍(2002)对澧水流域的水库群防洪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建立河道洪水演进方程,将其与多目标离散微分进行有机结合,最终得到最优调度模型;陈守煜(2003)等运用神经网络方法解决决策模型时,将遗传算法融入其中,以智能化模式优选松花江流域蓄滞洪区方案。最近几年,一些突发水灾害事件如特大洪涝灾害、环境污染等层出不穷,若继续依靠传统工程方法很难迅速解决复杂水灾害事件,无法妥善解决,应适当借鉴、引入非工程方式,来有效处理水灾害应急问题。从这个层面出发,很多学者和专家纷纷致力于水灾害应急问题的研究,取得一些研究成果。程晓陶(2007)、邱瑞田(2007)大量收集我国水灾害事件的应急管理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汪洁、潘泊(2007)对长江流域特大污染事件进行研究时,从水行政管理视角出发来挖掘内涵,制定应急机制。王慧敏(2008,2009)的研究结果表明,为了有效预防和解决水灾害事件,公众、市场和政府部门等应该加强管理,提高应急处理能力。除此之外,应尽快成立水灾害应急处理机构,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成立显得非常重要。应制定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在颁布《重大水污染事件报告暂行办法》(2000)之后,继续出台《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2006),不断修改,不断完善。
1.2.2国外应急能力评价研究
纵观全球评价应急能力的各个国家,日本、美国所制定的评级体系最具代表性。
(l)美国应急能力评价
美国所开展的应急能力评估工作覆盖五十六个州、海岛和地方,迄今为止,是全球首个实现政府应急能力评价的国家。早在上世纪末,在美国,紧急管理协会和联邦紧急管理局就联合在一起,率先提出地方政府、州政府应急能力评价体系,当地方、州出现自然灾害时,美国财政单位以此为依据来发放紧急救援金,该体系覆盖了所有地方政府、州的应急能力评价。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2国内外应急评价研究综述 1
1.2.1国内应急能力评价研究现状 2
1.2.2国外应急能力评价研究 3
第二章 突发水灾害应急能力概述 5
2.1突发水灾害事件概述 5
2.2突发水灾害事件应急管理中参与主体的确定 5
2.2.1政府组织 5
2.2.2非政府组织 6
2.2.3企业 6
2.2.4公众 6
第三章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7
3.1.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原则 7
3.2指标体系功能 7
3.3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8
3.4评价指标选取 9
3.5评价指标说明 10
3.6指标体系的修改 12
第四章 突发水灾害应急能力评价 14
4.1 AHP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14
4.2指标权重计算 17
4.2.1一级指标权重计算 18
4.2.2二级指标权重计算 19
4.3权重结果分析 21
4.4突发水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模型 22
4.5实例分析 22
第五章 结语 25
参考文献 26
附录1突发水灾害应急能力指标权重打分问卷 27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有关资料表明,在每年发生的自然灾害中,与水有关的灾害,例如台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泥石流以及洪水等,所占比例远远超过4/5。科学家曾预言,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气候不断改变,厄尔尼诺越来越普遍,使得水灾害的发生更加频繁,强度不断增加。我国地域非常辽阔,覆盖面积非常广,洪涝灾害层出不穷,从不完全统计资料来看,从公元前206 年到建国时期的这两千多年间,强度较大的水灾超过一千次,平均每五六年,就会爆发一次大型水灾,死亡人数超过一万,到目前为止,这种局面还未得到显著性改善。最近几年,全球气候不断变暖,我国旱涝灾害频繁爆发,呈现加剧趋势。2010年8月,在舟曲爆发的特大山洪泥石流使得一千多名群众丢失性命,失踪人口超过三百。到2011年时,水灾、旱灾在我国不同地方同时发生,旱涝交替,有些地区出现阶段性干旱,极度缺水,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所有自然灾害损失中所占比例接近1/3,我国受洪涝灾害影响的省市多大三十一个,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突破一千亿元。现阶段,受到全球气候的影响,我国水灾非常严重,很多因素都会诱使水灾发生,形式多种多样,极具破坏性,和以往其他时期相比,水灾非常活跃,逐渐朝着常态趋势发展。在我国,水灾已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国务院于2006年颁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应急预案》,特别指出,在各项突发公共事件中,应将水灾、旱灾放在首位;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客观存在的,突发水灾害事件的预警、处置、救援等应急管理工作也十分必要和迫切。改革发展的决定》文件的出台,我国水利问题引起重视。
1.2国内外应急评价研究综述
就全球范围而言,最先评价应急能力的国家非美国莫属,其评价体系非常完善,在美国的五十多个地区中的实施效果非常明显,已成为其他国家、地区纷纷效仿的典范。我国在评价应急能力时,适当参照美国所制定的评价体系,制定出与我国发展实情相符的评价体系。
1.2.1国内应急能力评价研究现状
我国意识到水灾害应急管理的重要性较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才开始展开相关研究工作。经过几十年研究,已初步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从水利工程、水文学等视角出发来处理水灾时间,目前还停留在微观层面,可细分为以下两类:其一,在监测、评估水灾害事件时,引进一些先进技术,除了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之外,还包括遥感技术Rs等。许健(1999)、魏一鸣(2002)等经过长期研究,将这几类先进技术用于水灾害事件的评估、预警,加强管理,不断改进;李纪人(2003)等在遥感与空间展布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经济数据库,实时监测洪涝灾害,加强评估。其二,在研究水灾害的应急调度问题时,借鉴数学方式,构建水文模型。王本德(1994)为了更好地优化调度方式,将数学理论和水文资源进行有机结合;谢柳青、易淑珍(2002)对澧水流域的水库群防洪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建立河道洪水演进方程,将其与多目标离散微分进行有机结合,最终得到最优调度模型;陈守煜(2003)等运用神经网络方法解决决策模型时,将遗传算法融入其中,以智能化模式优选松花江流域蓄滞洪区方案。最近几年,一些突发水灾害事件如特大洪涝灾害、环境污染等层出不穷,若继续依靠传统工程方法很难迅速解决复杂水灾害事件,无法妥善解决,应适当借鉴、引入非工程方式,来有效处理水灾害应急问题。从这个层面出发,很多学者和专家纷纷致力于水灾害应急问题的研究,取得一些研究成果。程晓陶(2007)、邱瑞田(2007)大量收集我国水灾害事件的应急管理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汪洁、潘泊(2007)对长江流域特大污染事件进行研究时,从水行政管理视角出发来挖掘内涵,制定应急机制。王慧敏(2008,2009)的研究结果表明,为了有效预防和解决水灾害事件,公众、市场和政府部门等应该加强管理,提高应急处理能力。除此之外,应尽快成立水灾害应急处理机构,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成立显得非常重要。应制定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在颁布《重大水污染事件报告暂行办法》(2000)之后,继续出台《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2006),不断修改,不断完善。
1.2.2国外应急能力评价研究
纵观全球评价应急能力的各个国家,日本、美国所制定的评级体系最具代表性。
(l)美国应急能力评价
美国所开展的应急能力评估工作覆盖五十六个州、海岛和地方,迄今为止,是全球首个实现政府应急能力评价的国家。早在上世纪末,在美国,紧急管理协会和联邦紧急管理局就联合在一起,率先提出地方政府、州政府应急能力评价体系,当地方、州出现自然灾害时,美国财政单位以此为依据来发放紧急救援金,该体系覆盖了所有地方政府、州的应急能力评价。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xxaq/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