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数据的转基因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近年来转基因技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以知识产权网网站上公开的信息为数据来源,通过一系列计量学的相关方法对我国已授权的转基因专利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专利权人的一些情况和专利分类号(IPC)进行一些分析。得出专利权人合作网络图,专利分类号(IPC)共现网络图和一些相关的图表,通过这些图表总结出从1997年-2014年我国已授权的转基因专利的合作、竞争发展情况和一些相关现状。最后,通过对现状的总结分析针对我国转基因技术得出一些有效的建议和结论。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 3引言(或绪论)4
研究现状4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5
研究内容5
数据来源5
分析方法5
1.专利数据的描述性分析5
2.社会网络分析5
3.技术共现网络分析法5
我国转基因专利的外部特征分析6
时间及申请地地区分布 6
1.我国转基因专利时间分布6
2.我国转基因专利地区分布6
(1)我国转基因专利的地区分布情况6
(2)其他国家地区拥有我国转基因专利数量与时间关系分析7
专利权人分析8
1.专利权人基本分析8
(1)专利权人基本分类情况8
(2)各类专利权人参与专利情况8
(3)主要专利权人分析8
2.专利权人间合作情况分析 10
(1)合作专利的数量分析 10
(2)专利权人合作情况分析 10
专利分类号(IPC)分析 12
1.专利分类号基本情况分析 12
2.专利分类号(IPC)共现 13
从我国转基因专利现状分析我国转基因技术发展趋势 15
结束语 16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6
图一 我国转基因专利的时间分布 6
图二 其他国家专利占当年总专利的百分比图 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图三 各类专利权人参与专利情况图 8
图四 专利权人合作关系矩阵 10
图五 专利人合作关系图11
图六 专利人合作关系图部分图11
图七 专利合作关系图部分图二11图八 分类号在转基因专利中出现情况图13
图九 转基因专利(IPC) 共现的关系图14
表一 我国转基因专利申请人地区分布情况6
表二 其他国家地区拥有专利数量与时间关系7
表三 拥有专利数前20名的机构及专利内容8
表四 专利合作情况数量表10
表五 转基因专利涉及到的专利号及其含义表13
表六 转基因专利(IPC)共现矩阵14
基于专利数据的转基因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引言
引言
一、研究现状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世界上90% 95%的发明能在专利文献中查到,且有近80%未在其他文献中出现,仅能在专利文献中查到[1]。
由于专利信息资源内容丰富,如何有效开发利用专利信息,引起了业界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专利信息计量研究也因此应运而生。1949年,Seidel 最早提出了专利引文分析的概念[2]。在当时并未引起足够的关注。1994年, Narin
发表了题为“Patents Bibliomatrics”( 专利文献计量学)的论文,并且提出了“专利计量学”的概念,最早把专利信息计量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的研究[3]近年,在国内外学者Narin、Verbeek、陈达仁等的持续推进下,专利计量学相关研究不断扩展和深入[4]。随着世界科技竞争和经济竞争的加剧,专利信息计量研究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科技领域、产业领域、公司企业和研究者们的重视,应用范围日益广泛。而在我国,专利信息计量研究起步较晚,始于 20 世纪80年代,虽然研究还不成熟,但已经引起了国内图书情报信息、科技管理和法学领域学者的高度关注。邱均平、李慧等曾对国内外专利计量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5]。黄庆、曹津燕、刘洋、高继平、陈琼娣等对专利指标、专利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6]。我国不少学者研究了专利信息计量在技术创新、技术贸易、专利保护、专利制度、专利战略、知识转移、技术行业领域和公司企业竞争等方面应用[7]。专利信息计量研究已经在专利定量分析指标、方法和专利价值评估指标与方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专利计量工具是专利信息计量研究的基础,国内外已经开发出了一批实用的专利信息计量软件和工具。现如今专利涉及范围越来越广,有效的专利计量会带给我们更多高质量的有用信息。因此专利信息计量研究对发明人当代社会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1974年,科恩(Cohen)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质粒上的抗青霉素基因转到大肠杆菌体内,揭开了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序幕 。到现在转基因技术已经发展了40年整,转基因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都广受专注,现如今的转基因技术应用食品、医疗等相关领域。在我国转基因技术引起广泛论战,转基因产物一直备受争议。转基因技术的相关专利作为该技术科技资产中核心价值的部分,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也在某种程度反映出某一国家或地区对转基因技术的掌控能力和创新能力[8]。通过转基因专利分析可以比较好的了解在我国转基因技术领域的竞争态势,有助于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应用的技术创新和保护策略。在我国也有许多学者在转基因专利方面进行了研究。任欣欣等人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统计了转基因小麦的年度申请变化、法律状态、申请人以及技术领域等方面的内容[9]。刘贺等通过检索和统计转基因作物育种领域的中国专利申请,分析专利申请的分布状况和发展趋势[10]。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关于转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方面。尽管关于转基因的争论不曾停止,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开发一直是我政府扶持和资助的重点项目[11]。正是因为这样的矛盾存在,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在我国成为热点研究领域。由于一些原因,对转基因的有效检测并不能全面实现。与其他所有领域一样,随着不断的发展会有一定数量的相关论文和专利产生。转基因技术越来越受关注,而专利有承载着丰富的技术信息,因此对转基因专利的研究可以的出我国现在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研究内容
转基因技术在中国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以我转基因专利为研究对象对转基因专利的公开时间、地点、专利权人、专利分类号(IPC)进行分析,希望得出转基因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态势。
数据来源
本文转基因专利数据来自专利信息来源于中国知识产权网网站公开的信息,使用表格检索选择已授权的专利,限定关键词为“转基因”,共检索到3271条2014年12月31日公开的专利数据。选择“申请号”、“申请日期”、“公开号”、“公开日期”、“专利权人”、“专利分类号(IPC)”等可能用到的信息下载到excel中。下载后对得到数据进行整理,经过整理共得到3271有效数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xxaq/102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