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家庭人口结构生命周期与宅基地退出意愿

本文利用163个江苏省淮安市、常州市农户家庭的调研数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了家庭人口结构对于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根据关键的家庭人口结构特征划分了家庭生命周期并检验了其对于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解释作用;探究了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差异。结果表明家庭人口结构指标中,家庭代际数量大对于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有着较强的负向作用,而被供养的子女数量、被赡养的老人数量则正向影响着农户意愿;根据家庭人口结构特征划分的家庭生命周期对于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具备一定的解释力,其中处于主干Ⅰ期和空巢Ⅰ期的家庭明显倾向于不退出宅基地;主干Ⅰ期和空巢Ⅰ期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有较大不同,但均能通过其家庭人口结构特点做出合理解释。最后从差异化的宅基地退出方案制定、宅基地置换住房规划设计、空巢老年农户养老观念和帮扶、城镇保障房供给、农户产权认知与退出内涵理解角度分别给出政策启示。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引言 3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4
(一)数据来源 4
(二)研究方法 4
1.家庭人口结构变量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模型 5
2.家庭生命周期的检验模型 6
3.主要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模型 7
二、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7
(一)家庭人口结构变量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 7
(二)农户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与检验 9
1.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 9
2.家庭生命周期的检验 10
(三)主要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对比 11
三、结论与政策启示 12
(一)结论 12
(二)政策启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3
表1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特征 5
表2家庭人口结构指标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模型的估计结果 7
表3农户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划分 9
表4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模型的估计结果 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0
表5主要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模型估计结果 11
图1家庭生命周期历程图 9
农户家庭人口结构、生命周期与宅基地退出意愿
引言
引言 为了满足城市发展对于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国家实施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耕地占补平衡”等一系列盘活农村建设用地的政策。宅基地作为农村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用地主要的供给点之一。而随着农村就业的非农化和劳动力转移,农村宅基地出现实际利用效率低下甚至闲置的现象。对此,合理引导农户退出宅基地,对维持城市建设用地供给至关重要;退出是否顺利和合理更与政府、农村集体、农户家庭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农户福祉息息相关。在此背景下,已有许多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因素进行了探究,为提高农户退出意愿以及农村宅基地退出事业的有序推进,进而为有效保障建设用地储备提供思路。王兆林(2015)与彭长生(2013)从农户认知角度分别验证了宅基地退出风险认知与宅基地产权认知对于农户意愿的影响[12];杨玉珍(2015)结合行为经济学中的禀赋效应、现状偏见等五个概念理论来分析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认知与决策的影响因素[3];还有学者从农户分化角度入手,根据经济、职业、人口分化探究农户宅基地退出的意愿差异[4]与功能诉求[5]。对于农户意愿,学者们多针对户主单个主体,基于其个人认知判断与特征进行分析。但宅基地承载的是农户的整个家庭,户主还需要在权衡所有家庭成员现状和需求的基础上产生退或不退出宅基地的倾向。虽然目前相关研究中,学者们已经证明家庭兼业程度[4]、赡养的老人数[6],家庭劳动供养率[7、8]、家庭人口数量[7、9]等家庭人口结构指标对于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但多是根据研究角度的需要来选取个别家庭人口结构变量进行讨论的。那么到底哪些家庭人口结构要素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的意愿?
而实际上农户家庭同时具备着多个人口结构特征,单纯通过分散的家庭人口结构指标影响难以针对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户提出切实建议。而家庭生命周期是家庭人力资源禀赋特征的综合体现[10],在家庭人口相关研究中被广泛应用。Glick(1947)第一次提出了清晰且相对完整的家庭生命周期,其以子女出生、子女结婚或者子女离家为主要事件,将家庭生命周期划分为形成、扩展、扩展完成、收缩、收缩完成和解体六个阶段[11]。在家庭规模小型化、晚婚和离婚率上升的背景下,Murphy 等(1979)将家庭经历的过程划分为年轻单身阶段、年轻已婚但无子女、年轻阶段其他情况、中年阶段和老年阶段,并对各阶段进行了具体的划分,形成了更符合现代特征的家庭生命周期[12]。我国的于洪彦(2007)则根据中国与美国人口统计和文化上的差异,依据家庭成员中最小年龄者的年龄和孩子的入学状态以及家庭组成两个维度将家庭划分为11个阶段类型[13]。此外,国外多位学者对住房消费与家庭生命周期的关系进行了探究[1416];国内学者则验证和探讨了家庭生命周期与居民家庭消费储蓄行为[17]以及农户贫困[18]、农户消费行为[19]、劳动力非农转移[20]、土地规模经营[10、21]、住房需求[22]等的联系。宅基地退出同样牵涉到农户的消费能力和行为、就业非农化与住房条件的改变,那么农户对于宅基地退出的意愿是否存在着生命周期性?在这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中的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以及影响因素又存在怎样的差异?为探究以上三个问题,本文利用江苏省常州市和淮安市农村的实地调研数据,借助Logit模型首先分析家庭人口结构指标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并引入家庭生命周期,依据包含家庭人口结构特征的家庭生命周期区分农户家庭群体,对比家庭生命周期主要阶段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的异同,以期精准识别农户家庭群体,揭示不同家庭人口结构下推动和阻碍农户形成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关键因素,为相关部门基于农户家庭特点针对性地引导农户家庭有序退出宅基地提供参考。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 “农村土地市场发展与现状”调研,样本分布于江苏省常州市的武进区以及淮安市的金湖县和洪泽县。共回收面向农户的问卷170份,经过对不合格问卷的筛选和剔除,获取有效问卷163份,有效率95.88%。总体而言,多数样本农户表示愿意退出宅基地,共计99位,占总数的60.74%;另有64位农户表示目前并不愿意将宅基地退出,占总数的39.26%。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zyyhj/35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