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玛瑙制品及文化意义研究
摘 要本论文通过文献法、实地走访法及归纳整理法研究了唐朝时期著名的玛瑙制品的特点及文化。唐朝玛瑙制品只要以器皿为主,酒具居多,这反映了唐朝时期社会氛围宽松。同时本文通过研究玛瑙制品的来源发现,其材质主要来源于西域,这说明唐朝与西域交流频繁,反映了大唐盛世,万邦来朝的盛况。通过对唐朝玛瑙制品材质、形状及所代表的文化意义,反映了唐朝的文化特点,具有大国风范,反映泱泱大国的包容之心,对弘扬我国民族文化自信起到一定作用。
目 录
1 引言 1
2 玛瑙 2
2.1玛瑙名字的由来 2
2.2悠久的玛瑙历史 2
2.3玛瑙的基本宝石学及矿物学特征 3
3 唐朝时期玛瑙制品概况 5
3.1品种介绍 5
3.2何家村出土情况介绍 5
3.3何家村出土的著名的玛瑙制品 6
4 唐朝时期玛瑙制品特点与唐朝经济及文化关系 9
4.1玛瑙制品入诗 9
4.2唐朝时期玛瑙的材质文化特点 9
4.3唐朝时期的经济及文化浅析 10
5 唐朝时期玛瑙制品文化意义研究 12
6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1 引言
玛瑙在很早以前就被人们利用,最早发现是在五六千年前的红山文化中,就有发现很多了的玛瑙工具,对于我们而说,玛瑙有非常重要的鉴赏,投资和文化意义,在大家眼中,玛瑙不仅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是珍贵的珠宝,更让人以拥有玛瑙首饰而自豪。在古代,国外的人也是非常喜爱玛瑙的,他们比较注重玛瑙的工艺和天然的花纹。唐朝时期,常常有西域西亚中亚等国家进贡精美的玛瑙制品,对我国玛瑙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重要的影响,但是随着玛瑙矿床的大量被发现和开采以及很多的优化处理,使得现代人对玛瑙并不是很看重,玛瑙的社会地位也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
本文主要以研究归纳唐朝时期玛瑙制品的文化研究,加上当时的历史环境,分析唐朝时期的玛瑙制品,对唐朝时期玛瑙制品到现在变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随着大家对玛瑙制品的认识了解以及对历史的认知,玛瑙也会离大家越来越近,在满足大家日常佩戴的同时,也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文化交流的作用,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大家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提供现实意义的参考和借鉴。2 玛瑙
2.1玛瑙名字的由来
玛瑙这个名字在我们现代社会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精美绝伦,琳琅满目的各类玛瑙饰品,占据着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无法转移自己的目光。可是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玛瑙这个名字的来历,那么问题来了,玛瑙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最早的描述是在东汉末年,曹操和曹丕那个时代,因为曹丕曾写过一首诗《玛瑙勒赋》,诗中详细描述玛瑙这个名字是怎么产生的。
我国最早发现的有关玛瑙的记载大约是在汉代,以前的人总习惯把玛瑙称为“琼”或者“赤琼”,但是自从佛经传入中国后,相关工作人员才把这个名称改为“玛瑙”。
我国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曾写道:“玛瑙有红、白、黑三种,亦有文如缠丝者”。他又说:“玛瑙坚而且脆,刀刮不动,出产有南北,大者如斗,其质坚硬,碾造费工,南马脑产大食等国,色正红而无暇,可做杯盅[1]”。明代的李时珍对于玛瑙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甚至玛瑙在市面上已经可以见到很多,寻常百姓也有拥有的权利了。
2.2悠久的玛瑙历史
在每个人的眼中对玛瑙都有不同的认识,对于很多人来说玛瑙是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宝石,平时在书中,电视上都会常常见到它的身影,自古至今,玛瑙等玉器象征的都是财富和地位,玛瑙独特的魅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在古代,人们还会把玛瑙和珍珠放在一起比较,证明玛瑙当时的地位是很高的。
在中国,根据文字记载,大约西周时期,聪明的中国人已经广泛的使用玛瑙,将玛瑙作为饰品,主要是一些直管状的珠子,此时的加工技术已经十分精湛了,做工很精细,每个饰品上的花纹及雕刻都十分仔细。新时期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甚至两汉魏晋时期都有发现的玛瑙制成的工具,器皿。晋王嘉(大约4世纪)撰写的《拾遗记》曾载:“当皇帝时,玛瑙翁至,尧时犹存,甘露在其中,盈而不竭”[1]。
在外国人眼中,传说中有一个神,熟睡的时候被自己的儿子拿着自己的指甲去玩,不小心掉落凡间变成了一颗美丽的石头,这个就是玛瑙的由来。在日本,也有一个神话,日本的一件著名神器就是一块玛瑙;在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仍珍藏着一件玛瑙玉斧,这些都使玛瑙有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在古代,人们把玛瑙当作一种护身符,他们认为玛瑙可以改善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增加我们的忍耐力,让我们更加诚实,并且拥有勇气,能对抗一些未知的危险。在古代人们经常会把玛瑙当做一种希望,每年都会用玛瑙祈祷,祈祷来年会有好的收成,生活会过的幸福美满。虽然有很多时候都不一定应验,但是这也间接表明了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在中国,玛瑙的使用和制作有很久远的历史了,比如很多年以前人们在辽宁发现了一些玛瑙的使用工具。但是1970年,西安何家村出土了唐代的玛瑙器皿,自此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于玛瑙器具的刻板印象,在唐代以前从来没有发现过玛瑙作为器皿容器产出,所以,对于唐朝时期玛瑙制品,器皿的研究非常重要并且刻不容缓,很值得大家注意和学习。
2.3玛瑙的基本宝石学及矿物学特征
一般的玛瑙呈玻璃至油脂光泽,贝壳状断口,透明度为半透明到不透明,没有全透明的玛瑙,莫氏硬度是7,质地较坚硬并且耐磨,它的品种也有很多,有条纹玛瑙、水草玛瑙、水胆玛瑙等[2]。
纯粹的玛瑙是白色的,由于其中含有其它金属元素(如Fe、Ni等),才出现了黑色、灰色、褐色、红色、蓝色、绿色、翠绿色、粉绿色、黑色等,有时几种颜色互相混合或按条带样式出现。
玛瑙按照它条带条纹的宽窄、色彩和形态分了很多的品种。最常见的按条带主要就是分为缟玛瑙,严格来说,条带就是作为玛瑙的特征,没有条带就不能称玛瑙,只能称玉髓。
玛瑙是一种拥有差别颜色而呈带状布局的玉石,是一种大自然的产物。它在购买的时候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衡量:1.颜色,应尽量的均匀,并且颜色要求越纯正越鲜艳越好;2.特殊的包体及图案:比如条带摆列的规律,可以形成缠丝玛瑙。比如碧玉中形成的风景图案,比如水胆玛瑙中的“水胆”越大,透明度越高它的价值就会越高;3.质地:基本上要求玛瑙的结构均匀细腻、裂隙、杂质包体越少越好。
按照矿物学的标准,玉石是一种硬度比较高的角闪石或辉石,有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原始晶形是三方晶系[3]。因为玛瑙自身的硬度比较高,结构也比较致密加上它多彩的颜色,使得很多的匠人都喜欢用它当原料来制作一些首饰和工具,匠人们的奇思妙想加上宝石本身的特性,表达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目 录
1 引言 1
2 玛瑙 2
2.1玛瑙名字的由来 2
2.2悠久的玛瑙历史 2
2.3玛瑙的基本宝石学及矿物学特征 3
3 唐朝时期玛瑙制品概况 5
3.1品种介绍 5
3.2何家村出土情况介绍 5
3.3何家村出土的著名的玛瑙制品 6
4 唐朝时期玛瑙制品特点与唐朝经济及文化关系 9
4.1玛瑙制品入诗 9
4.2唐朝时期玛瑙的材质文化特点 9
4.3唐朝时期的经济及文化浅析 10
5 唐朝时期玛瑙制品文化意义研究 12
6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1 引言
玛瑙在很早以前就被人们利用,最早发现是在五六千年前的红山文化中,就有发现很多了的玛瑙工具,对于我们而说,玛瑙有非常重要的鉴赏,投资和文化意义,在大家眼中,玛瑙不仅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是珍贵的珠宝,更让人以拥有玛瑙首饰而自豪。在古代,国外的人也是非常喜爱玛瑙的,他们比较注重玛瑙的工艺和天然的花纹。唐朝时期,常常有西域西亚中亚等国家进贡精美的玛瑙制品,对我国玛瑙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重要的影响,但是随着玛瑙矿床的大量被发现和开采以及很多的优化处理,使得现代人对玛瑙并不是很看重,玛瑙的社会地位也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
本文主要以研究归纳唐朝时期玛瑙制品的文化研究,加上当时的历史环境,分析唐朝时期的玛瑙制品,对唐朝时期玛瑙制品到现在变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随着大家对玛瑙制品的认识了解以及对历史的认知,玛瑙也会离大家越来越近,在满足大家日常佩戴的同时,也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文化交流的作用,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大家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提供现实意义的参考和借鉴。2 玛瑙
2.1玛瑙名字的由来
玛瑙这个名字在我们现代社会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精美绝伦,琳琅满目的各类玛瑙饰品,占据着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无法转移自己的目光。可是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玛瑙这个名字的来历,那么问题来了,玛瑙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最早的描述是在东汉末年,曹操和曹丕那个时代,因为曹丕曾写过一首诗《玛瑙勒赋》,诗中详细描述玛瑙这个名字是怎么产生的。
我国最早发现的有关玛瑙的记载大约是在汉代,以前的人总习惯把玛瑙称为“琼”或者“赤琼”,但是自从佛经传入中国后,相关工作人员才把这个名称改为“玛瑙”。
我国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曾写道:“玛瑙有红、白、黑三种,亦有文如缠丝者”。他又说:“玛瑙坚而且脆,刀刮不动,出产有南北,大者如斗,其质坚硬,碾造费工,南马脑产大食等国,色正红而无暇,可做杯盅[1]”。明代的李时珍对于玛瑙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甚至玛瑙在市面上已经可以见到很多,寻常百姓也有拥有的权利了。
2.2悠久的玛瑙历史
在每个人的眼中对玛瑙都有不同的认识,对于很多人来说玛瑙是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宝石,平时在书中,电视上都会常常见到它的身影,自古至今,玛瑙等玉器象征的都是财富和地位,玛瑙独特的魅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在古代,人们还会把玛瑙和珍珠放在一起比较,证明玛瑙当时的地位是很高的。
在中国,根据文字记载,大约西周时期,聪明的中国人已经广泛的使用玛瑙,将玛瑙作为饰品,主要是一些直管状的珠子,此时的加工技术已经十分精湛了,做工很精细,每个饰品上的花纹及雕刻都十分仔细。新时期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甚至两汉魏晋时期都有发现的玛瑙制成的工具,器皿。晋王嘉(大约4世纪)撰写的《拾遗记》曾载:“当皇帝时,玛瑙翁至,尧时犹存,甘露在其中,盈而不竭”[1]。
在外国人眼中,传说中有一个神,熟睡的时候被自己的儿子拿着自己的指甲去玩,不小心掉落凡间变成了一颗美丽的石头,这个就是玛瑙的由来。在日本,也有一个神话,日本的一件著名神器就是一块玛瑙;在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仍珍藏着一件玛瑙玉斧,这些都使玛瑙有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在古代,人们把玛瑙当作一种护身符,他们认为玛瑙可以改善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增加我们的忍耐力,让我们更加诚实,并且拥有勇气,能对抗一些未知的危险。在古代人们经常会把玛瑙当做一种希望,每年都会用玛瑙祈祷,祈祷来年会有好的收成,生活会过的幸福美满。虽然有很多时候都不一定应验,但是这也间接表明了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在中国,玛瑙的使用和制作有很久远的历史了,比如很多年以前人们在辽宁发现了一些玛瑙的使用工具。但是1970年,西安何家村出土了唐代的玛瑙器皿,自此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于玛瑙器具的刻板印象,在唐代以前从来没有发现过玛瑙作为器皿容器产出,所以,对于唐朝时期玛瑙制品,器皿的研究非常重要并且刻不容缓,很值得大家注意和学习。
2.3玛瑙的基本宝石学及矿物学特征
一般的玛瑙呈玻璃至油脂光泽,贝壳状断口,透明度为半透明到不透明,没有全透明的玛瑙,莫氏硬度是7,质地较坚硬并且耐磨,它的品种也有很多,有条纹玛瑙、水草玛瑙、水胆玛瑙等[2]。
纯粹的玛瑙是白色的,由于其中含有其它金属元素(如Fe、Ni等),才出现了黑色、灰色、褐色、红色、蓝色、绿色、翠绿色、粉绿色、黑色等,有时几种颜色互相混合或按条带样式出现。
玛瑙按照它条带条纹的宽窄、色彩和形态分了很多的品种。最常见的按条带主要就是分为缟玛瑙,严格来说,条带就是作为玛瑙的特征,没有条带就不能称玛瑙,只能称玉髓。
玛瑙是一种拥有差别颜色而呈带状布局的玉石,是一种大自然的产物。它在购买的时候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衡量:1.颜色,应尽量的均匀,并且颜色要求越纯正越鲜艳越好;2.特殊的包体及图案:比如条带摆列的规律,可以形成缠丝玛瑙。比如碧玉中形成的风景图案,比如水胆玛瑙中的“水胆”越大,透明度越高它的价值就会越高;3.质地:基本上要求玛瑙的结构均匀细腻、裂隙、杂质包体越少越好。
按照矿物学的标准,玉石是一种硬度比较高的角闪石或辉石,有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原始晶形是三方晶系[3]。因为玛瑙自身的硬度比较高,结构也比较致密加上它多彩的颜色,使得很多的匠人都喜欢用它当原料来制作一些首饰和工具,匠人们的奇思妙想加上宝石本身的特性,表达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gfzcl/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