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玉石场发展现状及经营策略分析

摘 要西安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拥有着优秀的历史文化传承,然而深入西安玉石市场调研发现西安玉石市场整体低迷,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产品同质化;第二,营销手段单一化。究其深层原因,主要在于文化缺失。本文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把陕西本土传统文化与玉石作品的设计、加工、和营销相结合,以文化推动西安玉石市场良性发展的经营理念,并针对不同目标群体制定了针对性经营策略。
目 录
1 绪论 1
2 玉石文化及作用 3
2.1 玉石文化对玉石市场的影响 3
2.2 玉石文化的市场作用 4
3 西安地区玉石市场发展现状 6
3.1 玉石种类 6
3.2 从业人员及市场发展空间 7
3.3 市场规模 8
3.4 市场特点 9
4 区域文化对西安地区玉石市场的影响 10
4.1 区域文化 10
4.2 西安区域文化 10
4.3 西安区域发展与文化产业 10
4.4 区域文化现代化对西安玉石市场的影响 11
5 西安地区玉石市场的优劣势分析 12
5.1 优势 12
5.2 劣势 12
6 西安地区玉石市场经营策略分析 14
6.1 提升产品创意与产品多样化 14
6.2 发展工艺传承与创新 17
6.3 专业人才培养与营销策略拓展 18
结 论 21
参考文献 22
致 谢 24
附 录 25
1 绪论
玉石文化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有着非常独特的历史意义,它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一种,是多种文化的载体,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扬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历史时期,玉石作品的形制各异。例如在内蒙古自治区的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红山文化时期的玉龙,造型古朴厚重,是迄今为止已知最早的玉龙,有“中华第一龙”的美称。
图1.1中华第一龙
作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西安具有十分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气息,几经朝代更替,其主流的历史及文化特色一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体现,玉石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文化便是其中一种。古人常以玉石作为君子的一种象征,“谦谦君子,温润如玉”[1]。《礼记聘义》有云“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2],与玉石来形容男子温润、高尚的情操。
西安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其玉石文化的发展传承于古人之乐,旅游业是其重要的支柱产业。旅游业所带来的重要影响在玉石市场上体现在玉石市场自身的发展及产品自身特色。除个别玉石市场外,像西安这种历史文化名城受文化影响下促成的消费多以旅游业的带动而形成市场,其出现的问题也较为明显。玉石市场上的商品质量问题,商品的实际价值、价格乱象及商品特色问题是现在市场上常见的自身问题。而其他问题主要由外因引起,如从业人员自身较低的专业素养,专业知识的匮乏就是其重要的深层原因。
传统玉石行业潜藏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具有很大的设计改善空间[3]。以文化为核心、为城市标志的古城西安,应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扩大文化影响力,以文化创造出更多的附加价值,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让文化与环境相结合,让文化与商品相结合,以文化输出为导向,强化文化之间的联系,以此提高玉石市场在西安的发展状态,解决玉石行业存在的问题。经营策略的变革会推动西安玉石市场的发展渐趋完善。
表 1.1论文工作量
内容
工作量
基本信息搜集
市场调研、问卷调查、翻阅资料等
图片搜索
百科、自己走访拍照
文献查找
阅读文献40篇,引用27篇
实地调研
西安大唐西市、书院门等玉石市场
2 玉石文化及作用
2.1 玉石文化对玉石市场的影响
玉石文化源远流长,是传承数千年的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玉文化是中国璀璨的历史文化瑰宝。玉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与旧石器时代相对简陋的石器相比,新石器时代的玉器经过了打磨、穿孔,既保留了玉器本身的实用价值,又赋予了其一定的审美价值。这说明在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人已经有了追求美的意识,这也成为古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玉石除了具有使用价值与观赏价值以外,因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而赋予其神奇的力量,它又往往与神话传说相关联。早期的玉石寄托了当时人们对神明的敬畏,带着一种精神力量。现代人不仅仅关注玉石本身具有的美观、耐久、稀少的物质属性,更多的承载了美的属性。人们对玉石的审美需求使玉石更多的成为一种精神产品,代表了时下人们对美的追求,表现了人们对精神享受的追求。
玉器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占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地位。中国拥有悠久的葬玉文化。远从商周时期开始,玉器就开始作为重要的殉葬用品。从殷墟妇好墓考古出土的文物来看,玉器的出土量占到三分之一以上。当时的玉器多以动物和人物题材为主,同时还有许多象征美好、彰显地位的玉器题材,如龙凤题材,四神兽,仿青铜器题材等。当时的玉器材质多以软玉为主。在当时社会生产力并不是很高的情况下,能生产出这么多现在看来实用价值并不大的玉器说明了当时玉器所形成的宗教观念对当时的社会影响力有多大。
图2.1 妇好及妇好墓出土的玉羊
中国玉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仁义”、“中庸”、“德治”等思想使玉石成为高尚情操的表征[4],其象征意义给人们以信念上的支撑。从商周的宗教色彩到春秋儒家的德玉之说,再到汉朝玉石所代表的阶级地位,从古至今,玉石都是一种权力和身份的象征。玉石具有的温顺、儒雅、学识、修养等象征意义为其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令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当代人们著有大量的关于玉器的历史、文化、工艺等方面的论著、论文[5],对玉石的研究提升到了较高的理论高度。
2.2 玉石文化的市场作用
在中国古代,玉器的佩戴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在古代的阶级分化当中,在森严的封建统治之下,玉器是作为权力分化的工具存在的。玉石文化有着深刻的时代性、多样性、普同性的特征[6]。现代考古发掘出土的玉器大多与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相符合。在《周礼春官》中记载:“周制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7]。秦朝开始皇帝采用以玉为玺的制度,这一制度一直延续至清朝结束。唐代也有严格的玉带制度。程大昌《演繁露》中载:“唐制五品以上,皆金带,至三品则兼金玉带。本朝玉带虽出特赐,须得合门关子许服,方敢用以朝谒”[8]。到宋朝,玉带制度有所改变。《宋史舆服志五》载:“太平兴国七年正月,翰林学士承旨李昉等奏曰:‘奉诏详定车服制度,请从三品以上服玉带,四品以上服金带。’”[9]明朝逐渐演变,《明史舆服志二、三》中有“明代惟亲王及一品文官用玉带”[10]。清代吴荣光《吾学录制度》中有言“惟特赐及一品用衔玉版带”[1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gfzcl/27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