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一中学教学楼设计(附件)
根据学校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和民用建筑通则、混凝土设计规范、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等有关规范来设计本次毕业设计(淮安市第一中学教学楼教学楼)先设计建筑图然后再根据建筑图设计结构图。以规定轴线框架为对象,计算了该榀框架结构荷载(恒载、活载、地震作用),进行内力分析及组合(不考虑活荷载不利位置布置,不对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梁弯矩进行调幅),梁柱截面设计(需根据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对梁柱内力进行相应调整); 然后进行了基础设计、 现浇楼、屋面等结构构件设计和楼梯、雨蓬等结构构件设计。本设计包括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两部分。其中,建筑设计包括平面设计、立面设计和剖面设计。建筑设计中根据综合楼的使用功能、自然条件、建筑造型及建筑艺术和室内布置等各方面要求进行了平面布置和空间组织设计。结构设计包括结构选型、结构布置、结构计算、构造要求、施工图的绘制等内容。 经过一系列的设计和计算,顺利的完成了毕业设计任务。同时,对这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关键词 档案馆,框架结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
目录
1 引言 1
2 建筑设计说明 1
2.1 工程概况 1
2.2 工程设计依据 2
2.3 平面设计 2
2.4 立面设计 3
2.5 剖面设计 4
2.6 构造和建筑设计措施 4
3 结构设计说明 5
3.1 结构体系的选择 5
3.2 构件初估 6
3.3 基本假定与计算简图 7
3.4 内力计算及组合 8
3.5 施工材料 9
4 结构计算书 9
4.1 结构布置 9
4.2 重力荷载计算 9
4.3 恒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 17
4.4 活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 24
4.5 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计算 40
4.6 内力组合 48
5 框架梁柱截面设计 59
5.1 横向框架梁的截面计算 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9
6 楼梯结构计算设计 76
6.1 梯段板计算 76
6.2 休息平台板计算 78
6.3 平台梁计算 78
7 现浇楼面板设计 79
7.1双向板肋形楼盖 79
7.2求支座中点最大弯矩 79
7.3 B区 80
7.4 D区格 81
8 基础设计 83
8.1 荷载计算 83
8.2 确定基础底面积 83
8.3 抗震验算 85
8.4 基础结构设计 86
9 电算部分 89
结 论 111
致 谢 112
参 考 文 献 113
1 引言
此次毕业设计是对大学本科四年学习积累的一次检阅也是一次重要的教学环节,拓展和深化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是全面认识自己的一次机会。
毕业设计题目为淮安市第一中学教学楼设计。设计不仅需要已学专业知识的用运还需要阅读大量国家规范规定以及一些自己未掌握的专业知识,为此我又从新阅览了《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基础工程》等一些现有规范文献。通过这些专业知识首先绘制建筑图纸,最后根据建筑图来设计结构图。
设计时长差不多两个月,中途在老师的帮助及组员的相互讨论下设计过程还算比较顺利。此教学楼设计计算过程没考虑不同方向框架的相互影响,用平面框架代替空间框架。建筑图用天正建筑软件进行绘制,计算过程比较复杂运用Excele来进行计算。结构计算由于只计算一榀框架的内力,配筋。其他结构内力计算及配筋都是用PKPM软件进行计算。PKPM计算过程是以空间框架来计算和手算有出入,尽情谅解。
2 建筑设计说明
2.1 工程概况
本次设计的课题是淮安市第一中学教学楼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要为老师、学生提供教学服务。拟建建筑主体工程拟采用4层,建筑面积约3500平方米,结构形式采用框架结构。
2.1.1 工程设计依据
(1)地区基本风压0.4kN/m2
(2)最大积雪厚度0.32 m,基本雪压S0=0.4kN/m2,土壤最大冻结深度0.09m。
(3)主导风向: 冬季主导风向东北风,平均风速2.6m/s,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平均风速2.6m/s,最大风速23.7m/s。
(4)楼面活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采用。
(5)地质的条件
序号
名称
厚度(m)
fak(kPa)
1
耕土
1.3
/
2
粘土
2.5
180
3
粘土
9.4
200
2.2 建筑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建筑设计在整体工程设计中起着主导和先进的作用,应综合考虑场地的环境,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经济艺术等问题,还应考虑建筑与各种设备等相关的技术的综合协调,以及如何以更少的材料、劳动了、投资和时间来实现各种要求,使建筑物做到适用、经济、坚固、美观。
设计学校的教学楼须满足教学活动的需要,教室设置应分班合理,采光通风良好,同时还要合理安排教室备课,办公、储藏和厕所等行政管理和辅助用房。
2.3 平面设计
种类不同的建筑物,从组成平面的各个部分的使用面积情况,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使用部分,二是交通联系部分。另外,建筑的平面组合、结构体系和维护体系也应包括在内。
(1)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使用部分是由多个房间组合而成的。因为在使用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所以房间又分为主要使用房间和辅助使用房间。
本次设计的是教学楼,其内部房间以教室为主。我是按照房间内的活动人数来确定教室的开间和深度,其进深和开间都符合建筑模数的要求,我设计的教学楼是简单普遍的三跨布局,采用6.6+3+6.6的组合方式,满足要求。
(2)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目录
1 引言 1
2 建筑设计说明 1
2.1 工程概况 1
2.2 工程设计依据 2
2.3 平面设计 2
2.4 立面设计 3
2.5 剖面设计 4
2.6 构造和建筑设计措施 4
3 结构设计说明 5
3.1 结构体系的选择 5
3.2 构件初估 6
3.3 基本假定与计算简图 7
3.4 内力计算及组合 8
3.5 施工材料 9
4 结构计算书 9
4.1 结构布置 9
4.2 重力荷载计算 9
4.3 恒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 17
4.4 活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 24
4.5 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计算 40
4.6 内力组合 48
5 框架梁柱截面设计 59
5.1 横向框架梁的截面计算 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9
6 楼梯结构计算设计 76
6.1 梯段板计算 76
6.2 休息平台板计算 78
6.3 平台梁计算 78
7 现浇楼面板设计 79
7.1双向板肋形楼盖 79
7.2求支座中点最大弯矩 79
7.3 B区 80
7.4 D区格 81
8 基础设计 83
8.1 荷载计算 83
8.2 确定基础底面积 83
8.3 抗震验算 85
8.4 基础结构设计 86
9 电算部分 89
结 论 111
致 谢 112
参 考 文 献 113
1 引言
此次毕业设计是对大学本科四年学习积累的一次检阅也是一次重要的教学环节,拓展和深化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是全面认识自己的一次机会。
毕业设计题目为淮安市第一中学教学楼设计。设计不仅需要已学专业知识的用运还需要阅读大量国家规范规定以及一些自己未掌握的专业知识,为此我又从新阅览了《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基础工程》等一些现有规范文献。通过这些专业知识首先绘制建筑图纸,最后根据建筑图来设计结构图。
设计时长差不多两个月,中途在老师的帮助及组员的相互讨论下设计过程还算比较顺利。此教学楼设计计算过程没考虑不同方向框架的相互影响,用平面框架代替空间框架。建筑图用天正建筑软件进行绘制,计算过程比较复杂运用Excele来进行计算。结构计算由于只计算一榀框架的内力,配筋。其他结构内力计算及配筋都是用PKPM软件进行计算。PKPM计算过程是以空间框架来计算和手算有出入,尽情谅解。
2 建筑设计说明
2.1 工程概况
本次设计的课题是淮安市第一中学教学楼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要为老师、学生提供教学服务。拟建建筑主体工程拟采用4层,建筑面积约3500平方米,结构形式采用框架结构。
2.1.1 工程设计依据
(1)地区基本风压0.4kN/m2
(2)最大积雪厚度0.32 m,基本雪压S0=0.4kN/m2,土壤最大冻结深度0.09m。
(3)主导风向: 冬季主导风向东北风,平均风速2.6m/s,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平均风速2.6m/s,最大风速23.7m/s。
(4)楼面活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采用。
(5)地质的条件
序号
名称
厚度(m)
fak(kPa)
1
耕土
1.3
/
2
粘土
2.5
180
3
粘土
9.4
200
2.2 建筑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建筑设计在整体工程设计中起着主导和先进的作用,应综合考虑场地的环境,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经济艺术等问题,还应考虑建筑与各种设备等相关的技术的综合协调,以及如何以更少的材料、劳动了、投资和时间来实现各种要求,使建筑物做到适用、经济、坚固、美观。
设计学校的教学楼须满足教学活动的需要,教室设置应分班合理,采光通风良好,同时还要合理安排教室备课,办公、储藏和厕所等行政管理和辅助用房。
2.3 平面设计
种类不同的建筑物,从组成平面的各个部分的使用面积情况,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使用部分,二是交通联系部分。另外,建筑的平面组合、结构体系和维护体系也应包括在内。
(1)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使用部分是由多个房间组合而成的。因为在使用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所以房间又分为主要使用房间和辅助使用房间。
本次设计的是教学楼,其内部房间以教室为主。我是按照房间内的活动人数来确定教室的开间和深度,其进深和开间都符合建筑模数的要求,我设计的教学楼是简单普遍的三跨布局,采用6.6+3+6.6的组合方式,满足要求。
(2)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tmgc/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