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县环龙泉湖道路a1段部分施工图设计(附件)
本设计是盱眙县环龙泉湖道路A1段部分的施工图,该路段位于平原区和微丘区。设计部分的公路全长全长约3.775km,设计车速80km/h,双向两车道。通路本公路工程设计可以更好的发展龙泉湖,使旅游者及周边民众更好的了解龙泉湖,发展周边经济。根据使用性质和任务,确定了公路的等级。查找相应技术规范和以及设计需要的各种参数,结合地形条件在平面图中进行路线方案比选。选择一个最佳方案进行详细技术设计,内容包括路线平、纵、横设计,路基路面设计和排水设计,桥涵设计等等。并完成初步设计阶段应完成的各种图、表和设计说明书。通过本次设计我们完成了规定要求的施工图设计,同时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关键词 二级公路,横断面,纵断面,路基路面,桥涵
目录
1 概述 1
1.1 建设项目背景 1
1.2 工程概况 1
1.2.1 地理概况 1
1.2.2 地形概况 1
1.2.3 地质概况 1
1.2.4 水文概况 2
1.2.5 气象概况 2
1.3 设计标准 3
2.总体设计 3
2.1 设计思路 4
2.2 设计理念 4
3.路线设计 4
3.1 路线设计一般原则 4
3.3 路线设计指标 5
3.4 方案比选 6
3.4.1 方案1 7
3.4.2 方案2 7
3.4.3 方案比选 7
3.5 路线设计指标计算 8
3.6 纬地道路7.0设计指标 11
4 纵断面设计 15
4.1道路纵断面设计基本步骤 15
4.2 设计指标 16
4.3 纬地道路7.0设计指标 17
4.4竖曲线设计 19
5路横断面设计 27
5.1 标准横断面组成 27
5.1.1 路基宽度 27
5.1.2 路拱横坡 27
5.2 纬地道路7.0设计指标 28
5.3 横断面其他组成设计 33
5.4 超高、加宽设计与计算 3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5.4.1 加宽 34
5.4.2 超高 34
5.5 一般横断面设计方法 36
6 土石方的计算和调配 38
6.1横断面面积计算 38
6.2土石方量计算 38
7 路基设计 39
7.1 路基干湿类型 39
7.2路基处理方式 40
7.2.1 一般路基处理方式 40
7.2.2 沟塘段路基处理 40
7.3路基压实 40
7.4 路基防护设计 41
7.4.1 坡面防护 41
8 路面结构设计 41
8.1 HPDS验算路面结构 41
图8.3 方案一其他 49
图8.8 方案二其他 57
8.3 路面结构方案比选 63
9排水设计 63
9.1 路基路面排水 63
10桥涵设计 64
11 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66
11.1 环境保护 66
结 论 68
1 概述
1.1 建设项目背景
盱眙县环龙泉湖道路工程起点位于248省道K5+500处,沿3.5m宽的乡村道路向东延伸,经过古桑乡关帝村,龙泉湖水库大坝,到达龙泉湖景区东大门后,路线折向东南沿老的盱张公路向东延伸,到达穆店乡新老盱张公路连接处,路线再折向南绕龙泉湖一周,终点接上本项目,位于起点向东约K2+800处。实现龙泉湖景区内部与外界路网的沟通。
1.2 工程概况
本次设计盱眙县环龙泉湖道路A1段为龙泉湖东侧道路,路线起点桩号为K0+000,向北延伸至终点桩号K3+774.988,全长约3.775km。工程现状多为农田,局部为沟塘,与四条被交道路搭接,为平面交叉。
1.2.1 地理概况
盱眙县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江苏省淮安市西南部,淮河下游,洪泽湖南岸,江淮平原中东部;东与金湖县、滁州天长市相邻,南、西分别与南京市六合区、滁州市来安县和明光县交界,北至东北与分别泗洪县、洪泽区接壤。全县总面积2497平方公里,介于北纬32°43~33°13、东经118°11~118°54之间。
1.2.2 地形概况
盱眙县境内地势西南高,多丘陵低山;东北低,多平原;呈阶梯状倾斜,高差悬殊220多米。境内有低山、丘岗、平原、河湖圩区等多种地貌,位于仇集镇五座窑旁海拔231米的无名山峰为盱眙境内地貌最高点。
1.2.3 地质概况
盱眙县地质分震旦纪灰岩区、第三纪玄武岩低山和第四纪更生世低岗三种,其特点为断裂构造显著、隆起与凹陷发育。
境内地形总趋势为西南高、东北低,呈阶梯状倾斜。以老子山伏窝一线为界,东部多为岗地、平原,东北部为地势平坦的江淮平原,最低海拔7.5米;西部为低山丘陵,西南为江淮丘陵的一部分,山顶高程50200米,最高海拔231米。北部为洪泽湖。
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盱眙县土壤分为6个土类、9个亚类、24个土属、52个土种。土类有黄棕壤土、石灰岩土、基性岩土、水稻土、潮土、砂姜土,其中以黄棕壤面积最大。土壤肥力较差,结构粘重,一半以上为四、五级标准。
1.2.4 水文概况
盱眙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05毫米,雨量多集中于7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2.4%;由于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年、月际变化很大,1991年降水量高达1787毫米,1932年降水量仅有304毫米,多年来水旱灾害十分频繁。
1.2.5 气象概况
盱眙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域,属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季际、年际变异性突出,春季气温回升快,秋季降温早,春、秋两季光照足,昼夜温差大,夏季较炎热(最高气温37℃~39℃,持续不超过5天),冬季寒冷早(最低气温12℃,持续不超过7天),年总日照时数2056小时,年辐射量每平方厘米480千焦耳,年平均气温15.3℃,无霜期255天,年降水量972毫米。光温资源年内分布呈“双峰”型,境内气候资源分布略有差异。日照,西北高于东南,年相差100小时~120小时;气温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相差0.4℃;降水量在水冲港、龙泉湖(化农水库)一带最大,并形成闭合雨量圈,地域差异120毫米。
目录
1 概述 1
1.1 建设项目背景 1
1.2 工程概况 1
1.2.1 地理概况 1
1.2.2 地形概况 1
1.2.3 地质概况 1
1.2.4 水文概况 2
1.2.5 气象概况 2
1.3 设计标准 3
2.总体设计 3
2.1 设计思路 4
2.2 设计理念 4
3.路线设计 4
3.1 路线设计一般原则 4
3.3 路线设计指标 5
3.4 方案比选 6
3.4.1 方案1 7
3.4.2 方案2 7
3.4.3 方案比选 7
3.5 路线设计指标计算 8
3.6 纬地道路7.0设计指标 11
4 纵断面设计 15
4.1道路纵断面设计基本步骤 15
4.2 设计指标 16
4.3 纬地道路7.0设计指标 17
4.4竖曲线设计 19
5路横断面设计 27
5.1 标准横断面组成 27
5.1.1 路基宽度 27
5.1.2 路拱横坡 27
5.2 纬地道路7.0设计指标 28
5.3 横断面其他组成设计 33
5.4 超高、加宽设计与计算 3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5.4.1 加宽 34
5.4.2 超高 34
5.5 一般横断面设计方法 36
6 土石方的计算和调配 38
6.1横断面面积计算 38
6.2土石方量计算 38
7 路基设计 39
7.1 路基干湿类型 39
7.2路基处理方式 40
7.2.1 一般路基处理方式 40
7.2.2 沟塘段路基处理 40
7.3路基压实 40
7.4 路基防护设计 41
7.4.1 坡面防护 41
8 路面结构设计 41
8.1 HPDS验算路面结构 41
图8.3 方案一其他 49
图8.8 方案二其他 57
8.3 路面结构方案比选 63
9排水设计 63
9.1 路基路面排水 63
10桥涵设计 64
11 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66
11.1 环境保护 66
结 论 68
1 概述
1.1 建设项目背景
盱眙县环龙泉湖道路工程起点位于248省道K5+500处,沿3.5m宽的乡村道路向东延伸,经过古桑乡关帝村,龙泉湖水库大坝,到达龙泉湖景区东大门后,路线折向东南沿老的盱张公路向东延伸,到达穆店乡新老盱张公路连接处,路线再折向南绕龙泉湖一周,终点接上本项目,位于起点向东约K2+800处。实现龙泉湖景区内部与外界路网的沟通。
1.2 工程概况
本次设计盱眙县环龙泉湖道路A1段为龙泉湖东侧道路,路线起点桩号为K0+000,向北延伸至终点桩号K3+774.988,全长约3.775km。工程现状多为农田,局部为沟塘,与四条被交道路搭接,为平面交叉。
1.2.1 地理概况
盱眙县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江苏省淮安市西南部,淮河下游,洪泽湖南岸,江淮平原中东部;东与金湖县、滁州天长市相邻,南、西分别与南京市六合区、滁州市来安县和明光县交界,北至东北与分别泗洪县、洪泽区接壤。全县总面积2497平方公里,介于北纬32°43~33°13、东经118°11~118°54之间。
1.2.2 地形概况
盱眙县境内地势西南高,多丘陵低山;东北低,多平原;呈阶梯状倾斜,高差悬殊220多米。境内有低山、丘岗、平原、河湖圩区等多种地貌,位于仇集镇五座窑旁海拔231米的无名山峰为盱眙境内地貌最高点。
1.2.3 地质概况
盱眙县地质分震旦纪灰岩区、第三纪玄武岩低山和第四纪更生世低岗三种,其特点为断裂构造显著、隆起与凹陷发育。
境内地形总趋势为西南高、东北低,呈阶梯状倾斜。以老子山伏窝一线为界,东部多为岗地、平原,东北部为地势平坦的江淮平原,最低海拔7.5米;西部为低山丘陵,西南为江淮丘陵的一部分,山顶高程50200米,最高海拔231米。北部为洪泽湖。
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盱眙县土壤分为6个土类、9个亚类、24个土属、52个土种。土类有黄棕壤土、石灰岩土、基性岩土、水稻土、潮土、砂姜土,其中以黄棕壤面积最大。土壤肥力较差,结构粘重,一半以上为四、五级标准。
1.2.4 水文概况
盱眙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05毫米,雨量多集中于7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2.4%;由于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年、月际变化很大,1991年降水量高达1787毫米,1932年降水量仅有304毫米,多年来水旱灾害十分频繁。
1.2.5 气象概况
盱眙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域,属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季际、年际变异性突出,春季气温回升快,秋季降温早,春、秋两季光照足,昼夜温差大,夏季较炎热(最高气温37℃~39℃,持续不超过5天),冬季寒冷早(最低气温12℃,持续不超过7天),年总日照时数2056小时,年辐射量每平方厘米480千焦耳,年平均气温15.3℃,无霜期255天,年降水量972毫米。光温资源年内分布呈“双峰”型,境内气候资源分布略有差异。日照,西北高于东南,年相差100小时~120小时;气温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相差0.4℃;降水量在水冲港、龙泉湖(化农水库)一带最大,并形成闭合雨量圈,地域差异120毫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tmgc/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