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某地铁站基坑支护及围护结构设计(附件)【字数:20147】
摘 要本文以合肥市丹霞路站基坑支护主体围护结构作为背景工程进行基坑支护设计,结合本工程的工程概况情况、周围环境情况以及开挖深度情况,并对基坑支护类型进行比选,确定采用钻孔灌注桩加内支撑。利用地勘报告的信息进行土压力的计算,力学求解器进行嵌固深度的计算。通过使用理正软件对基坑不同的断面进行建模,通过建模进行计算和分析,进行钢支撑的验算、临时立柱以及格构柱的验算、冠梁及混凝土支撑计算、车站抗浮计算及车站结构的荷载计算,最后绘制相关基坑支护以及结构图纸。
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
1.1车站概况及周边环境 1
1.2规范及规程 5
1.3设计标准 5
第二章 车站基坑计算 7
2.1计算原则、标准、计算方法 7
2.2基坑结构类型及材料拟定 7
2.3车站围护计算 7
2.4钢支撑验算 33
2.5钢围檩验算 37
2.6临时立柱桩及格构柱承载力验算 38
2.7冠梁、混凝土支撑计算 42
2.8钻孔灌注桩配筋计算 43
第三章 车站结构计算 48
3.1计算简图 48
3.2基本组合内力包络图 50
3.3 准永久组合内力包络图 52
3.4墙板配筋计算 53
第四章 车站抗浮计算 58
4.1标准段抗浮计算 58
4.2南端头井抗浮计算 59
4.3北端头井抗浮计算 61
4.4 压顶梁配筋验算 63
第五章 防水方案 65
5.1 基坑降排水要求 65
5.2 基坑降排水原则 65
第六章 监控量测 66
6.1 监测要求 66
6.2 监测项目 66
第七章 整体建模 68
7.1方案的设计 68
7.2网线进行布置 68
7.3支护进行布置 68
7.4內撑布置 69
7.5协同计算 70
结束语 72
致 谢 7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参考文献 74
附 录 75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车站概况及周边环境
1.1.1站址环境
在翡翠路和丹霞路的十字交界处存在着我们的丹霞路站,我们的丹霞路站平行于翡翠路,当然,这是一个十分神奇的风景,我们的丹霞路站是严格沿着翡翠路路中布设的。我们丹霞路站的主体,标准段是地下两层的单柱的双跨,跨度接近11.0m左右的岛式站台式车站,以钢筋混凝土为材料的框架结构。我们丹霞路站南端头井端和北端头井端以盾构法施工,丹霞路站的南端设盾构到达井,丹霞路站北端设盾构始发井。丹霞路站主要采用明挖顺作的施工方法,主体结构标准段的宽度为19.7m左右,而其覆土的厚度主要在2.98m和4.22m之间,其底板的埋深在16.93m和18.02m之间;我们丹霞路站的东西两个端面处均设置端头井,其名曰南端头井和北端头井,我设计出的端头井的宽度大约在23.8m,小里程(即为南端)端头井,其最小覆土厚度我设计在2.67m,本欲取值在整数,可是考虑地勘报告的实际情况,其底板的埋深在17.97m和18.17m之间;大里程(即为北端)端头井,其最小覆土我设计的厚度在3.57m,其底板埋深在19.77m和19.87m之间。我打算用φ1000@1300的钻孔灌注桩作为我丹霞路站主体部分的围护结构。我将下图11作为我地铁站车站的总平面图,即为详图.
车站设有两个风亭组及四个出入口,分布于翡翠路两侧。车站东南侧为蓝色湖小区;东北侧为唐润大厦;西北侧为天使广场商业街;西南侧为合肥工业大学运动场,距离主体结构距离较远;场地环境良好。车站主体基坑影响范围内地下管线主要为:横跨车站的1500×500电力管(埋深约2.05m);西侧有DN500给水管(埋深约1.20~1.40m),距离基坑7.11~13.20m,DN300燃气管(埋深约1.40~1.80m)距离基坑9.19~15.17m;东侧有DN800及DN1350雨水管(埋深约2.10~2.30m)距离基坑4.00m~7.77m,1500*400电力管(埋深约0.4~1.40m)距离基坑9.39~16.70m,DN500污水管(埋深约2.90~4.30m)距离基坑14.81m~21.11m。
/图图11 地铁站总平面图
1.1.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及地层参数
工程地质特性
(1)人工填土层:
1层:主要为杂填土,其颜色为杂色为主,形体十分松散,其湿度在潮湿和稍湿之间,主要是建筑垃圾,其表层土主要是混凝土或者为沥青为主的路面,其内含有大量的渣土、石块。
2层:主要为素填土,其颜色在褐灰色和灰黄色之间,其形体在松散和稍密之间,其湿度正常是潮湿为主,其中主要部分为粉质粘土,其内夹有少量的灰渣土、碎石。
该人工填土层连续分布为主,层底的标高在32.36m和37.56m之间。
(2)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
1层:以黏土为主,其中部分为粉质黏土,颜色在褐黄和黄褐色之间,主要是棕黄色,当然还会含有着高岭土的团块,其中硬塑为主,部分是软塑,夹杂着少量的铁锰结核物,颜色令人有些捉摸不透,部分铁锰结核丰富。其中黏土层具弱~中膨胀潜势。该层连续分布,层底标高在16.73m到21.51m之间。
2层:以黏土为主,少量灰白色分布于棕红色之内,其塑性主要在硬塑到坚硬之间,其内含有少量的钙质结核,主要呈现半固结的状态,本次勘察段中分布相对而言比较宽广,其中的层厚主要为0.9m到4.3m。该层连续分布,层底标高14.85~18.27m。
(3)白垩系上统张桥组:
以泥质砂岩为主,颜色呢,主要是紫红色,状态是泥质胶结,全风化岩石和中风化岩石占据着主要的构成,主要以软岩的状态广泛的分布于沿线。
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
1.1车站概况及周边环境 1
1.2规范及规程 5
1.3设计标准 5
第二章 车站基坑计算 7
2.1计算原则、标准、计算方法 7
2.2基坑结构类型及材料拟定 7
2.3车站围护计算 7
2.4钢支撑验算 33
2.5钢围檩验算 37
2.6临时立柱桩及格构柱承载力验算 38
2.7冠梁、混凝土支撑计算 42
2.8钻孔灌注桩配筋计算 43
第三章 车站结构计算 48
3.1计算简图 48
3.2基本组合内力包络图 50
3.3 准永久组合内力包络图 52
3.4墙板配筋计算 53
第四章 车站抗浮计算 58
4.1标准段抗浮计算 58
4.2南端头井抗浮计算 59
4.3北端头井抗浮计算 61
4.4 压顶梁配筋验算 63
第五章 防水方案 65
5.1 基坑降排水要求 65
5.2 基坑降排水原则 65
第六章 监控量测 66
6.1 监测要求 66
6.2 监测项目 66
第七章 整体建模 68
7.1方案的设计 68
7.2网线进行布置 68
7.3支护进行布置 68
7.4內撑布置 69
7.5协同计算 70
结束语 72
致 谢 7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参考文献 74
附 录 75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车站概况及周边环境
1.1.1站址环境
在翡翠路和丹霞路的十字交界处存在着我们的丹霞路站,我们的丹霞路站平行于翡翠路,当然,这是一个十分神奇的风景,我们的丹霞路站是严格沿着翡翠路路中布设的。我们丹霞路站的主体,标准段是地下两层的单柱的双跨,跨度接近11.0m左右的岛式站台式车站,以钢筋混凝土为材料的框架结构。我们丹霞路站南端头井端和北端头井端以盾构法施工,丹霞路站的南端设盾构到达井,丹霞路站北端设盾构始发井。丹霞路站主要采用明挖顺作的施工方法,主体结构标准段的宽度为19.7m左右,而其覆土的厚度主要在2.98m和4.22m之间,其底板的埋深在16.93m和18.02m之间;我们丹霞路站的东西两个端面处均设置端头井,其名曰南端头井和北端头井,我设计出的端头井的宽度大约在23.8m,小里程(即为南端)端头井,其最小覆土厚度我设计在2.67m,本欲取值在整数,可是考虑地勘报告的实际情况,其底板的埋深在17.97m和18.17m之间;大里程(即为北端)端头井,其最小覆土我设计的厚度在3.57m,其底板埋深在19.77m和19.87m之间。我打算用φ1000@1300的钻孔灌注桩作为我丹霞路站主体部分的围护结构。我将下图11作为我地铁站车站的总平面图,即为详图.
车站设有两个风亭组及四个出入口,分布于翡翠路两侧。车站东南侧为蓝色湖小区;东北侧为唐润大厦;西北侧为天使广场商业街;西南侧为合肥工业大学运动场,距离主体结构距离较远;场地环境良好。车站主体基坑影响范围内地下管线主要为:横跨车站的1500×500电力管(埋深约2.05m);西侧有DN500给水管(埋深约1.20~1.40m),距离基坑7.11~13.20m,DN300燃气管(埋深约1.40~1.80m)距离基坑9.19~15.17m;东侧有DN800及DN1350雨水管(埋深约2.10~2.30m)距离基坑4.00m~7.77m,1500*400电力管(埋深约0.4~1.40m)距离基坑9.39~16.70m,DN500污水管(埋深约2.90~4.30m)距离基坑14.81m~21.11m。
/图图11 地铁站总平面图
1.1.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及地层参数
工程地质特性
(1)人工填土层:
1层:主要为杂填土,其颜色为杂色为主,形体十分松散,其湿度在潮湿和稍湿之间,主要是建筑垃圾,其表层土主要是混凝土或者为沥青为主的路面,其内含有大量的渣土、石块。
2层:主要为素填土,其颜色在褐灰色和灰黄色之间,其形体在松散和稍密之间,其湿度正常是潮湿为主,其中主要部分为粉质粘土,其内夹有少量的灰渣土、碎石。
该人工填土层连续分布为主,层底的标高在32.36m和37.56m之间。
(2)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
1层:以黏土为主,其中部分为粉质黏土,颜色在褐黄和黄褐色之间,主要是棕黄色,当然还会含有着高岭土的团块,其中硬塑为主,部分是软塑,夹杂着少量的铁锰结核物,颜色令人有些捉摸不透,部分铁锰结核丰富。其中黏土层具弱~中膨胀潜势。该层连续分布,层底标高在16.73m到21.51m之间。
2层:以黏土为主,少量灰白色分布于棕红色之内,其塑性主要在硬塑到坚硬之间,其内含有少量的钙质结核,主要呈现半固结的状态,本次勘察段中分布相对而言比较宽广,其中的层厚主要为0.9m到4.3m。该层连续分布,层底标高14.85~18.27m。
(3)白垩系上统张桥组:
以泥质砂岩为主,颜色呢,主要是紫红色,状态是泥质胶结,全风化岩石和中风化岩石占据着主要的构成,主要以软岩的状态广泛的分布于沿线。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tmgc/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