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二--教学与行政综合楼

高级中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二--教学与行政综合楼
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教育的组织机构,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它是为学子的成长和未来事业奠定良好品德及文化科学知识的第一基础阵地。改
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初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基
本齐全的教育体系。教育投资是开发智力、发展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现代化建设成败的一个关键。目前,中国九年制义务教育
基本普及,对新建、扩建学校有着刚性的需求。本文对中学建筑设计的要点进行
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设计 平面布置 设计要点、
1 引言  1
2 项目概况  1
3 设计依据  1
4 设计理念  2
 4.1 “以人为本”的总设计理念 2
 4.2 凸显现代气息  2
 4.3 生态性与可持续性相结合  2
5 建筑设计说明  2
 5.1 平面布局 2
 5.2 建筑设计 3
 5.3 交通组织 3
 5.4 绿化景观  3
 5.5 立面设计  3
 5.6 生态环保设计 4
 5.7 无障碍设计 4
 5.8 经济技术指标 4
结论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1 引言
学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校建筑是公共建筑中最常见的设计任务之
一。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为宿迁洋河高级中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二——教学与
行政综合楼,其目的是通过一个完整的建筑方案设计来检验学生所学过的基础理论和
专业知识,并且在设计过程中锻炼学生运用理论实践知识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工
程实际问题的水平,熟悉建筑方案设计的内容和程序,强化建筑设计及表达能力。
近些年来,我国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因此,大批学校建筑
应运而生,这就大大提高了相关人员对学校建筑设计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
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学校建筑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建筑形式存在
于建筑行业。因此,一个好的学校建筑,不仅能代表一个时代的象征,更能代表着未
来的希望。为此,作为从事建筑行业的我们,有义务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这个行
业而努力。
2 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宿迁市洋河高级中学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项目地址位于宿迁市新区
发展大道东北侧,经十二路东南侧,经十一路西北侧,纬五路西南侧。项目占地 73423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38572 平方米。为三轨制、45 班规模的高级中学。项目为多层框
架结构。包含教学楼、行政楼、实验综合楼、科技综合楼、食堂体育馆、大报告厅、
学生宿舍及室外体育场地、校园绿化等设施。是一座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学校建筑。
3 设计依据
 1 涂慧君.大学校园整体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张伶伶、孟浩. 场地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 严建伟,王笑寒. 生长中的大学校园规划[J],建筑学报,2005
 4 王文卿.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5 张泽蕙,曹丹庭,张荔.中小学校建筑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
 6 许美琪.中小学校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指导丛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7.7
 7 张宗尧、李志民.建筑设计指导丛书--中小学建筑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 2000.6
 8 张宗尧.中小学建筑实录集萃,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9
 9 全国获奖教育建筑设计作品集编委会编,全国获奖教育建筑设计作品集,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
10 罗伯特.鲍威尔.学校建筑-新一代校园,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10
11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1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4 设计理念
4.1 “以人为本”的总设计理念
学校以学生的学习生活为主要服务内容,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因此提供一个和
谐的环境必然使得学生学习效率事半功倍,本次设计的主体思路就是以人为本,本着
为学生服务的指导思想进行构思创作。从建筑风格、功能布置,立面装饰、校园景观
等各方面来提供一个和谐完美的校园环境。不仅从视觉上满足学生的要求,更能深入
学生的内心,给他们认同感,和谐感。
4.2 凸显中式情结
学校建筑从古至今,走过了悠久的岁月。古人于草堂之中发奋学习,而今,校园
建筑风格更是极具现代特色,尤其受到欧式建筑风格的影响,使得中式传统校园的特
色一再丢失。因此,本次设计,我们采用新中式风格,白墙灰瓦,亭台连廊,细水竹
林,运用这一些继承传统的新中式元素来进行设计,探讨我们心中深处的中式情结。
4.3 生态性与可持续性相结合
当代,无论何种类型的建筑,无不注重生态性和可持续发展,把建筑当作一个活
的生命来对待,维护它、保护它、发展它、更新它。因此,本次设计,我们积极采用
新型绿化方式,屋顶绿化,悬挂式绿化,庭院式绿化,节能材料等等。争取设计出一
个生态和谐的新中式校园。
5 建筑设计说明
5.1 平面布局
 平面布局,东侧规划为体育场地,西侧布置教学区建筑群。教学区包括教学楼、
实验综合楼、行政楼、图书馆大报告厅组成,同样采用半院落式围合空间的处理手法。
建筑群中部的南北向开敞广场是建筑群的中心轴。建筑群的主入口位于中心轴西南
侧,面向入口广场。行政楼位于中心轴西北侧,由连廊连至教学楼及实验综合楼,形
成四个半围合式院落。科研综合楼位于中心轴东南侧,包括辅助用房及风雨操场,并
与室外运动场地相结合。生活区位于中心轴东北侧尽端,由宿舍楼及食堂组成,食堂
及宿舍楼也形成对称布局,而宿舍楼也采用院落式围合布局,体现中式特色。
5.2 建筑设计
 教学楼主体为 5 层,层高均为 3.9 米。每栋楼每层设置 3 间普通教室,共计 45
间普通教室,并每层布置办公室,楼层西侧设置厕所及清洁室。行政办公楼主体 5 层,
局部 2 层,作为校史展示厅。实验楼为 5 层,培训综合楼为 6 层,图书馆为 2 层,层
高均为 3.9 米,三者巧妙相连。报告厅为挑高设计,层高 7.2 米,可容纳 400 名学生。
女生宿舍楼为 5 层,分普通宿舍及套间两种,层高均为 3.9 米。男生宿舍楼为 6 层,
层高均为 3.9 米。食堂为 3 层,首层为学生超市,二三层为学生教师用餐,层高均为
3.9 米。科研综合楼,辅助用房部分为两层,层高均为 3.9 米,科研中心为 6 层,层
高均为 3.9 米,风雨操场 1 层,层高 9 米。各建筑内的楼梯、出入口经设计计算,其
疏散距离及宽度均满足防火要求。建筑结构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为主,体育馆
因内部空间需要,考虑采用大跨度钢结构屋面。其他用房根据需要设计合理的柱网尺
寸。
5.3 交通组织
 学校主入口位于基地西南侧,东本侧设置车行入口,并作为后勤出入口,车行道
路不进入校园内部,有效的限制了人车流线交叉。围绕建筑群设置一条外环车行道,
车行道环绕于各个建筑单体之外,环形车道解决了交通问题及消防问题。
5.4 绿化景观
 校园沿西南向东北设置三条贯通校园的景观中心轴,沿轴两侧布置绿化景观小品。
位于景观轴两侧均有景观节点布置,并在景观轴尽段设计水景相连,使整体景观得到
较好的呼应。结合建筑立面造型,在走廊栏杆处设置多处悬挂式花池,搭配种植绿化
职务,形成层层见绿,处处有景的校园空间。
5.5 立面设计
 建筑立面设计蕴含中式园林人文特色,立面采用现代中式风格,强调建筑与环
境的融合和共生。南方地区传统的坡屋顶能够较好的解决排水问题,热功能性也得到
良好的体现。平屋顶的使用显示了与当代环境的融合,体现现代感。建筑屋面采用传
统的坡屋顶建筑形式,同时搭配部分平屋面进行处理,丰富了第五立面,使建筑起伏
抑扬,形体变化丰富,配以大面积的富有变化的窗洞,形成极富韵律的外立面形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jzx/61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