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货车液力缓速器设计(附件)【字数:8944】
摘 要 重型车辆在行驶时是很容易出现事故的,所以还需在重型车上安装上辅助制动系统,以此出行安全。辅助制动器一般有液力缓速器和电涡流缓速器两种。然而液力缓速器在相同体积下,较电涡流缓速器的制动效能更高。因此外国的大型车辆的辅助制动器均采用液力缓速器。我国以前对辅助制动器的研究主要在电涡流缓速器方面,所以液力缓速器方面明显落后。本次设计的内容是关于液力缓速器的设计以及其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国外研究现状 1
1.2.2国内研究现状 2
1.3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 3
1.4应用前景 3
第二章 液力缓速器概述 4
2.1液力缓速器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 4
2.2液力缓速器工作模式 4
2.3液力缓速器的优缺点 5
2.4液力缓速器的分类 6
第三章 液力缓速器的总体设计与分析 8
3.1液力缓速器设计方法 8
3.2液力缓速器的参数设计 8
第四章 液力缓速器制动效能的影响因素 11
4.1充液率不同对制动力矩的影响 11
4.2液力缓速器起效时间与液力缓速器性能的关系 11
4.3热交换器的不同对液力缓速器的影响 12
4.4循环圆形状因素对液力缓速器制动效能的影响 12
第五章 液压控制系统设计 13
5.1液压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13
5.2液压控制系统优缺点 13
5.3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 13
第六章 液力缓速器安装设计 15
6.1缓速器安装位置的确定 15
6.2缓速器位置的固定 15
结束语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第一章 绪论
1.1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车辆行驶的安全是通过制动系统来保障的,然而以功能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划分,制动系统可以分为驻车,行车和辅助三大类。我们今天研究的液力缓速器则属于第三类的辅助制动系统,辅助制动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在车辆下长坡时,是的车辆以一稳定的车速恒速驶动。
我国由于疆域广阔,所以地形多样,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会经常遇到一些长下坡等容易出现交通事故的地方。而在长下坡或山路时,货车由于连续使用摩擦制动器,使其性能发生热衰退,从而产生特大的交通事故的现象很常见。
根据相关的测试数据表明,货车在下长坡是摩擦制动器的温度会升到800℃左右,这会使得摩擦制动器的摩擦因素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在突发情况下货车司机很难制动,使得交通事故常发。所以许多国家对于重型货车都有了硬性规定,就是必须安装辅助制动器。
一般辅助制动器分为电涡流和液力缓速器。由于液力缓速器叶轮工作产生的扭矩与工作液体的一次方、与泵轮转速的平方和循环圆有效直径五次方成正[1] 。在体积相同时,跟电涡流缓速器相比,液力缓速器能够提供更高的制动扭矩。与此同时,液力缓速器并不会与元件直接接触,从而减少了机械的损耗,使得货车能够以一定的速度稳速下坡。
我国以前由于价格和相关政策的影响,货车等重型车辆偏向于使用电涡流缓速器,对于液力缓速器使用很少,然而随着一些规定的发布,国外的液力缓速器迅速抢占国内的辅助制动器的市场,所以我国有必要研究属于自己国家的液力缓速器,不能一直依靠于外国品牌。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的液力缓速器的技术已经远远超过我国一大截,在1999年,就福伊特公司一家,就有20万台液力缓速器安装在各国的重型车上,现在外国主要有德国福伊特和采埃孚,美国的艾里逊公司等少数公司生产液力缓速器。
福伊特公司在上个世界中叶就已经开始对液力缓速器进行研究,于1968研究出第一台安装在大客车上的液力缓速器。现在福伊特公司已成为生产液力缓速器最著名的厂商。
1.2.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液力缓速器研究起步较晚,研发能力差、产品种类单一、应用范围窄,总体研究水平和国外仍然有着较大的差距。但是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国家、企业、科研院所等对液力缓速器的重视,我国液力缓速器的研发水平也在大幅提高。张胜宾等人通过试验给出了液力缓速器对车辆的制动减速度综合方程,为液力缓速器恒速制动功能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1]。刘程程女士发表了法士特液力缓速器在重卡上的使用和作用[2]。黄俊刚,张胜宾,张晶晶分析了循环圆形状对液力缓速器制动效能的影响,以此可以优化液力缓速器定转子叶轮[3]。魏巍,李双双等人分析了液力缓速器低充液率工况扰流柱起效条件判定方法,以此给扰流机构的设计提供依据[4]。陈芳芳等人提出液力缓速器匹配车辆的整车参数配置要点,使得液力缓速器与整车更好的匹配[5]。陈俊宇,刘朋成证明了立式热交换器的缓速器较采用卧式热交换器更优秀[6]。黄俊刚,孙伟等人的研究为液力缓速器降空损设计提供技术思路与计算方法[7]。刘朋成等人分析了缓速器使用有区别的原因以及装备缓速器的注意事项[8]。杨洋,张云飞分析了缓速器常见故障,以及设计液力缓速器的注意事项 [9]。宁波华盛推出了四种新型液力缓速器让我清楚的认识到市场对于液力缓速器的要求[10]。李雪松等人分析了液压缓凝剂流动状态,并通过实验验证,大大有助于设计液压减速器和优化结构[11]。林彩霞等人分析了一种液力缓速器的传热情况,指出了产生热量的原因,并分析了传热的影响因素[12]。图1就是陕西法士特公司自主研究的FH400B液力缓速器。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国外研究现状 1
1.2.2国内研究现状 2
1.3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 3
1.4应用前景 3
第二章 液力缓速器概述 4
2.1液力缓速器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 4
2.2液力缓速器工作模式 4
2.3液力缓速器的优缺点 5
2.4液力缓速器的分类 6
第三章 液力缓速器的总体设计与分析 8
3.1液力缓速器设计方法 8
3.2液力缓速器的参数设计 8
第四章 液力缓速器制动效能的影响因素 11
4.1充液率不同对制动力矩的影响 11
4.2液力缓速器起效时间与液力缓速器性能的关系 11
4.3热交换器的不同对液力缓速器的影响 12
4.4循环圆形状因素对液力缓速器制动效能的影响 12
第五章 液压控制系统设计 13
5.1液压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13
5.2液压控制系统优缺点 13
5.3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 13
第六章 液力缓速器安装设计 15
6.1缓速器安装位置的确定 15
6.2缓速器位置的固定 15
结束语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第一章 绪论
1.1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车辆行驶的安全是通过制动系统来保障的,然而以功能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划分,制动系统可以分为驻车,行车和辅助三大类。我们今天研究的液力缓速器则属于第三类的辅助制动系统,辅助制动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在车辆下长坡时,是的车辆以一稳定的车速恒速驶动。
我国由于疆域广阔,所以地形多样,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会经常遇到一些长下坡等容易出现交通事故的地方。而在长下坡或山路时,货车由于连续使用摩擦制动器,使其性能发生热衰退,从而产生特大的交通事故的现象很常见。
根据相关的测试数据表明,货车在下长坡是摩擦制动器的温度会升到800℃左右,这会使得摩擦制动器的摩擦因素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在突发情况下货车司机很难制动,使得交通事故常发。所以许多国家对于重型货车都有了硬性规定,就是必须安装辅助制动器。
一般辅助制动器分为电涡流和液力缓速器。由于液力缓速器叶轮工作产生的扭矩与工作液体的一次方、与泵轮转速的平方和循环圆有效直径五次方成正[1] 。在体积相同时,跟电涡流缓速器相比,液力缓速器能够提供更高的制动扭矩。与此同时,液力缓速器并不会与元件直接接触,从而减少了机械的损耗,使得货车能够以一定的速度稳速下坡。
我国以前由于价格和相关政策的影响,货车等重型车辆偏向于使用电涡流缓速器,对于液力缓速器使用很少,然而随着一些规定的发布,国外的液力缓速器迅速抢占国内的辅助制动器的市场,所以我国有必要研究属于自己国家的液力缓速器,不能一直依靠于外国品牌。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的液力缓速器的技术已经远远超过我国一大截,在1999年,就福伊特公司一家,就有20万台液力缓速器安装在各国的重型车上,现在外国主要有德国福伊特和采埃孚,美国的艾里逊公司等少数公司生产液力缓速器。
福伊特公司在上个世界中叶就已经开始对液力缓速器进行研究,于1968研究出第一台安装在大客车上的液力缓速器。现在福伊特公司已成为生产液力缓速器最著名的厂商。
1.2.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液力缓速器研究起步较晚,研发能力差、产品种类单一、应用范围窄,总体研究水平和国外仍然有着较大的差距。但是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国家、企业、科研院所等对液力缓速器的重视,我国液力缓速器的研发水平也在大幅提高。张胜宾等人通过试验给出了液力缓速器对车辆的制动减速度综合方程,为液力缓速器恒速制动功能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1]。刘程程女士发表了法士特液力缓速器在重卡上的使用和作用[2]。黄俊刚,张胜宾,张晶晶分析了循环圆形状对液力缓速器制动效能的影响,以此可以优化液力缓速器定转子叶轮[3]。魏巍,李双双等人分析了液力缓速器低充液率工况扰流柱起效条件判定方法,以此给扰流机构的设计提供依据[4]。陈芳芳等人提出液力缓速器匹配车辆的整车参数配置要点,使得液力缓速器与整车更好的匹配[5]。陈俊宇,刘朋成证明了立式热交换器的缓速器较采用卧式热交换器更优秀[6]。黄俊刚,孙伟等人的研究为液力缓速器降空损设计提供技术思路与计算方法[7]。刘朋成等人分析了缓速器使用有区别的原因以及装备缓速器的注意事项[8]。杨洋,张云飞分析了缓速器常见故障,以及设计液力缓速器的注意事项 [9]。宁波华盛推出了四种新型液力缓速器让我清楚的认识到市场对于液力缓速器的要求[10]。李雪松等人分析了液压缓凝剂流动状态,并通过实验验证,大大有助于设计液压减速器和优化结构[11]。林彩霞等人分析了一种液力缓速器的传热情况,指出了产生热量的原因,并分析了传热的影响因素[12]。图1就是陕西法士特公司自主研究的FH400B液力缓速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qcgc/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