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的现状与发展建议(附件)【字数:7276】
近两年,新能源汽车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这意味着动力电池的装机量也呈现出同步快速增长的趋势,带动了动力电池行业新兴发展,随着动力电池数量的增长,报废年限的到来,最大考验是动力电池的回收,回收成本高、设备不完善、回收体系不健全等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查阅与实地调研阐释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与梯次利用的现状,以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剖析企业动力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的发展瓶颈,进一步提出了健全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提高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效率等发展建议。
目录
引言 2
一、汽车动力电池 2
(一)汽车动力电池 2
(二)电池的经济价值与危害 2
二、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体系 2
(一)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体系 2
(二)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的政策支持 3
(三)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现状 4
三、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现状分析 6
(一)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背景 6
(二)企业运营模式 10
(三)动力电池回收发展瓶颈 11
1、多数回收利用企业对动力电池行业仍处于观望阶段 11
2、动力电池市场缺乏“统一性”、回收技术存在“专业性” 11
3、动力电池行业利润相对微薄 12
4、动力电池行业资质“难求” 12
5、消费者在处理动力电池时的回报尚无答案 12
四、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的发展建议 12
(一)回收利用企业应尽早进军动力电池行业 12
(二)建立完善的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统一性标准” 13
(三)提高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利润 13
(四)严格把控行业资质“门槛” 13
(五)制定消费者处理废旧动力电池相关规定 13
五、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现状分析 13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引言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至2019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数额已达381万辆,占全国汽车数量的1.46%,与2018年数据相比,新增数量120万辆,增长了46.05%。新能源汽车增长数量连续两年超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过100万辆,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这就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的装机量也随着新能源汽车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动力电池的产能将大幅度的扩张。目前锂电池行业整体的发展迅速,而动力电池是锂电池行业发展最大的支柱,所以目前电池行业呈现出向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方向发展的趋势。但是随着动力电池年限到来等问题,电池的回收已迫在眉睫,若是任由废旧的动力电池不加以回收利用,进入环境,电池中的重金属元素和碳材会对环境造成大量的污染,并且这些重金属和碳材并非是用之不竭的,若是不加以循环利用,这些元素等终有一天会被用竭,所以对废旧动力电池进行回收利用刻不容缓。目前虽已有动力电池回收体系,但是该体系存在着回收成本高、回收利用率低、体系不完整等问题,所以该体系仍需要去改进、完善。
一、汽车动力电池
(一)汽车动力电池
汽车的动力电池是为汽车提供动力来源的电源,主要是由电池盖、正极、负极、有机电解液、隔膜、电池壳等部分构成。拥有高能量密度、高倍率部分荷电状态下(HRPSOC)的循环使用等特点,工作温度范围约为(30~65摄氏度),使用寿命约为510年,安全可靠。
(二)电池的经济价值与危害
汽车动力电池的寿命一般是5~8年。在2014年时,电动汽车开始大量生产,这就意味着近几年将是汽车的动力电池大规模报废的时期。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预测,再结合汽车动力电池自身各个因素,至2020年,全国报废动力电池积累量将达到12~20万,至2025年报废量将达35万。若仍由将来几十万的动力电池报废而不采取行动,将会造成极其严重的环境污染。再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规模将在2020年达到65亿元左右,到2025年,市场规模或达150亿元左右。动力电池回收体系不仅将会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间接也会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所以不论是从环保角度还是经济角度来看,建立建全动力电池回收体系都显得尤为重要。
二、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体系
(一)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体系
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体系是指位于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再生利用的中间环节(如图1),该体系通过对汽车使用过后的废旧动力电池进行拆解、检测和分类后的二次使用,来实现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从而达到降低动力电池成本、节约资源等目的。
/
图1
(二)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的政策支持
政策名称
相关内容
颁布部门及时间
《废电池污染防止技术政策》
下列单位应当承担回收废充电电池和废扣式电池的责任:充电电池和扣式电池的制造商等
原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改委等五个部门;2003年
《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
第十五条 新能源汽车(含混合动力汽车等)生产企业要负责回收、处理其销售的新能源汽车的蓄电池
发改委、科技部、环保总局联合发布;2006年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建立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回收管理体系;引导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加强对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电池回收利用企业:严格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的准入条件
国务院;2012年
《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15年版)
指导企业合理开展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设计、生产及回收利用工作,建立上下游企业联动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落实生产责任延伸制度:国家在现有资金渠道内对梯次利用企业和再生利用企业的技术研发、设备进口等方面给予支持
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商务部、质检总局;2016年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
建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应负责建立废旧电池回收网络,利用售后服务网络回收废旧电池,统计并发布回收信息,确保废旧电池规范回收利用和安全
目录
引言 2
一、汽车动力电池 2
(一)汽车动力电池 2
(二)电池的经济价值与危害 2
二、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体系 2
(一)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体系 2
(二)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的政策支持 3
(三)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现状 4
三、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现状分析 6
(一)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背景 6
(二)企业运营模式 10
(三)动力电池回收发展瓶颈 11
1、多数回收利用企业对动力电池行业仍处于观望阶段 11
2、动力电池市场缺乏“统一性”、回收技术存在“专业性” 11
3、动力电池行业利润相对微薄 12
4、动力电池行业资质“难求” 12
5、消费者在处理动力电池时的回报尚无答案 12
四、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的发展建议 12
(一)回收利用企业应尽早进军动力电池行业 12
(二)建立完善的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统一性标准” 13
(三)提高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利润 13
(四)严格把控行业资质“门槛” 13
(五)制定消费者处理废旧动力电池相关规定 13
五、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现状分析 13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引言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至2019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数额已达381万辆,占全国汽车数量的1.46%,与2018年数据相比,新增数量120万辆,增长了46.05%。新能源汽车增长数量连续两年超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过100万辆,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这就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的装机量也随着新能源汽车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动力电池的产能将大幅度的扩张。目前锂电池行业整体的发展迅速,而动力电池是锂电池行业发展最大的支柱,所以目前电池行业呈现出向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方向发展的趋势。但是随着动力电池年限到来等问题,电池的回收已迫在眉睫,若是任由废旧的动力电池不加以回收利用,进入环境,电池中的重金属元素和碳材会对环境造成大量的污染,并且这些重金属和碳材并非是用之不竭的,若是不加以循环利用,这些元素等终有一天会被用竭,所以对废旧动力电池进行回收利用刻不容缓。目前虽已有动力电池回收体系,但是该体系存在着回收成本高、回收利用率低、体系不完整等问题,所以该体系仍需要去改进、完善。
一、汽车动力电池
(一)汽车动力电池
汽车的动力电池是为汽车提供动力来源的电源,主要是由电池盖、正极、负极、有机电解液、隔膜、电池壳等部分构成。拥有高能量密度、高倍率部分荷电状态下(HRPSOC)的循环使用等特点,工作温度范围约为(30~65摄氏度),使用寿命约为510年,安全可靠。
(二)电池的经济价值与危害
汽车动力电池的寿命一般是5~8年。在2014年时,电动汽车开始大量生产,这就意味着近几年将是汽车的动力电池大规模报废的时期。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预测,再结合汽车动力电池自身各个因素,至2020年,全国报废动力电池积累量将达到12~20万,至2025年报废量将达35万。若仍由将来几十万的动力电池报废而不采取行动,将会造成极其严重的环境污染。再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规模将在2020年达到65亿元左右,到2025年,市场规模或达150亿元左右。动力电池回收体系不仅将会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间接也会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所以不论是从环保角度还是经济角度来看,建立建全动力电池回收体系都显得尤为重要。
二、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体系
(一)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体系
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体系是指位于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再生利用的中间环节(如图1),该体系通过对汽车使用过后的废旧动力电池进行拆解、检测和分类后的二次使用,来实现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从而达到降低动力电池成本、节约资源等目的。
/
图1
(二)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的政策支持
政策名称
相关内容
颁布部门及时间
《废电池污染防止技术政策》
下列单位应当承担回收废充电电池和废扣式电池的责任:充电电池和扣式电池的制造商等
原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改委等五个部门;2003年
《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
第十五条 新能源汽车(含混合动力汽车等)生产企业要负责回收、处理其销售的新能源汽车的蓄电池
发改委、科技部、环保总局联合发布;2006年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建立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回收管理体系;引导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加强对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电池回收利用企业:严格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的准入条件
国务院;2012年
《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15年版)
指导企业合理开展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设计、生产及回收利用工作,建立上下游企业联动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落实生产责任延伸制度:国家在现有资金渠道内对梯次利用企业和再生利用企业的技术研发、设备进口等方面给予支持
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商务部、质检总局;2016年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
建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应负责建立废旧电池回收网络,利用售后服务网络回收废旧电池,统计并发布回收信息,确保废旧电池规范回收利用和安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qcgc/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