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时尚灯具设计
多功能时尚灯具设计[20191213133319]
摘 要
照明是自人类诞生以来,一个活动空间必不可少的人造元素。在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表现出对照明灯具多功能化和环境协调化的诉求。本文将就这个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并设计更符合人们需求的灯具。
首先,本文通过市场调查发现,随着室内装修行业在国内的火热与发展,人们的家居环境越来越追求现代主义简约而时尚的风格,相应在选用营造氛围的灯具上显得格外重要,市场上对于造型上的时尚和使用上的多功能的照明产品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但实际上,高品质的产品还是极小部分。
然后,本文将现代都市白领人群设定为研究对象,在对这种小资人群观察和深入访谈的基础上了解其生活方式。通过研究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以及用户的日常生活方式与灯具之间的交互关系,分析用户对照明产品使用功能的需求,以及不同的照明产品对其心理和生理的潜在影响。
最后,本文将结合研究分析结果提出草图提案,根据概念灯具设计的前瞻性进一步修改方案,最终得出符合用户需求的设计方案。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灯具设计;多功能;系列化ABSTRACT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录 III
第1章 绪论 1
1.1 课题背景及分析 1
1.1.1 课题背景 1
1.1.2 课题的分析 1
1.2 课题研究目的 2
第2章 灯具基本理论研究 3
2.1 灯具的发展研究 3
2.1.1 灯具的概述 3
2.1.2 古代灯具研究 5
2.1.3 现代灯具研究 6
2.1.4 灯具的发展趋势 7
2.2 灯具的现状研究 9
2.2.1 国内灯具研究 9
2.2.2 国外灯具研究 11
2.2.3 国内灯具存在的问题 16
第3章 时尚灯具的用户需求调查 18
3.1 用户需求调查 18
3.2 用户需求研究分析 20
第4章 多功能时尚灯具的设计与实现 21
4.1 灯具设计要素设定 21
4.1.1 灯具基本功能的设定及定位 21
4.1.2 灯具色温的设定 22
4.1.3 灯具光源的设定 23
4.2 灯具设计与实现 24
4.2.1 灵感来源 24
4.2.2 方案草图展示 28
4.2.3 方案的选定及三维渲染 35
4.2.4 方案的情境分析 37
4.2.5 方案模型的制作流程 38
第5章 总结 43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分析
1.1.1 课题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中国照明产品市场也跟着火热起来。革命初期的时候,人民的生活水平还不是很富裕,家居生活还是保持在一室一灯状态而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以一室多灯来满足家居生活对不同照明的需求;原来受到科技水平开发的限制,只能实现一只灯泡照明,而现在的逐渐成为多叉等繁复的装饰。
同样的,在新时代里人们对灯具的功能需求也在不断革新,原来单一功能的灯具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了,以前只满足单纯照明的生理需求,而现在人们追求着不同环境的不同灯照氛围,人们的消费观念已经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
二十年前在小平同志英明的指导下,成功实现改革开放,灯具电器行业的发展水平在整个照明产品行业中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的发展水平很多。特别是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国际化大都市的现代城市化建设、小康社会人们家居环境质量的提高、城市景观照明设计的广泛运用都为我国的照明产品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前景不容小觑。据了解,目前全国灯具生产企业约占照明电器行业总生产企业数量的60%,年产值和年出口额约占到行业总产值和总出口额的70%。灯具行业中民营企业占到了90%以上[1]。
1.1.2 课题的分析
人类大多数信息通过视觉来收集,照明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成功的灯具设计能够带给人们安逸感和满足感,使得工作效率提高,生活品质提高。如何运用设计哲学来进行灯具设计, 使得灯具在满足人们对于合理照明的基础上,还能实现人们对于其他功能或者氛围的营造的一种诉求,是设计师需要集中考虑的热点话题。
现代设计的灯具不仅要追求优秀内在品质,而且在外观设计上也需要迎合艺术发展的潮流,要求简洁、大方、有趣,满足人们对于工作、学习、生活和文化娱乐等不同行为活动的要求,营造出人们所需要的最为理想的视觉照明环境。照明设计现在已经在空间设计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在室内外设计中,灯具照明的设计需要全方位地考虑到环境整体的色彩和格调等种种因素。
本次课题研究的是在时尚的生活社会里实现多功能的灯具设计,而努力找到良好的功能,简洁时尚的外形和灯具的灵魂设计三者完美的结合是本次设计课题要做的。
1.2 课题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市场上较为流行的灯具品牌及其代表产品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包括造型、色彩、功能、价格、欢迎度、互动性等等,同时对用户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从消费者的角度了解市场真正需要和期望的设计,真正具有市场效应和使用价值的多功能时尚灯具。在完成设计课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了解更多关于产品的设计到制作加工整个产业结构的工作流程,为以后进入工作积累更多经验。
1.3 课题主要工作
本次课题设计通过常规性产品设计流程,即产品概念学习,市场调研与用户分析,设计草图提案,最终方案的确定的步骤来完成本次毕业设计课题。
图1-1 设计流程
第2章 灯具基本理论研究
2
2.1 灯具的发展研究
2.1.1 灯具的概述
灯具,是指能对光源散发的光进行透射、改变和重新分布的器具,包括除光源外其他用于保护灯源以及装饰产品外形的各种结构、零部件等等,以及与电源相连接的导线及其线路附件。原始的灯具,类似陶制的盛放食材容器的“豆”。下盘下座,中间以柱相连,造型简单但是却为中国古代油灯创立了最原始的形态。千百年发展下来,灯的功能也逐渐由最初单一的实用性变为使用和装饰性相结合。
灯具的种类繁多,除了有室内灯具、室外灯具还有各种节日灯链和功能性灯具等等。室内环境灯具主要由装饰类灯具和工程结构类灯具;室外环境灯具包括道路、庭院、草坪、埋地、泛光、投光等;功能性灯具包括应急、防爆、防水防尘、船用、影视舞台、航空、机场、高空障碍等各类灯具[1]。在国内灯具行业市场中销量最大的是室内灯具和室外灯具,使用也是最为普遍的,而在出口国外灯具市场中,室内灯具、室外灯具以及节日用灯占有的配额较大。国际照明学会按照在空间上半球和下半球的光通量的分布将灯具分为以下几类:
表2-1 灯具的分类
1. 直接型灯具 主体上半球占0% ~ 10%的光通量,下半球占90%~100%。 优点:此类灯具效率极高,普遍达80%以上,设备投资和维护的费用较小。 缺点:照明范围小,阴影浓重,易形成眩光,顶棚暗,单目标多光源易形成重叠阴影。
续表2-1 灯具的分类
2. 半直接型 此类灯具下半球光通量达60%~90%,而下半球光通量占10%~40%,阴影部分较淡,同时顶棚较亮,改善了室内照明分布。
3. 扩散型 这类灯具上下半球占的光通量大致相当,各占40%~60%左右,室内光照亮度分布均匀,能有效的避免眩光。
4. 半间接型 半间接型灯具上半球光通量比例占60%~90%,顶棚为主要照射面,能极大地增加室内环境的光反射比例,使房间光线更加柔和,在正常视角下视线不会和光源形成直接接触。
5. 间接型灯 此类灯具上半球光通量高达90%~100%,所以下半球光通量不到10%,光线扩散性良好,室内基本无阴影,完全不会造成正常视线的眩光,光线柔和。 缺点:光通量利用率低,投资普遍高昂。
2.2.2 古代灯具研究
古代灯具都是只有单一功能的灯具,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传承至今,在战国时代前还是没有出现被称作“灯”的实物记载,商代的甲骨文书中也没有出现类似的字样,到了西周的时候才首次出现了“烛”之类的照明用具的记载。中国现存的灯具也能追溯到战国时期,在《楚辞·招魂》中有记载到“兰膏明烛,华镫错些”的词段,说明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镫”这样的称呼了。
战国时期的灯具都比较具象,造型类似多树枝灯外,大致还可分为仿日常用器形灯和人俑灯两大类。多枝灯,别名树形灯,实物较为罕见,大多为青铜制,一般较为大型,形似一颗繁茂的大树,一枝一灯,错落有致。人俑灯是战国时期灯具代表性的青铜器物,银首人俑灯、人骑驼铜灯、铜人擎双灯和跽坐人漆绘灯等,这些人俑有男有女,多为婢奴,也反应了当时封建社会当地的文化气息。仿日用器灯多为一些生活实用器具的演变和仿制,主要为仿豆、鼎和簋等较为常见的器皿。在没有电气的时代,灯具的光源都是一次性燃料,关于战国时期到秦朝所使用的燃料,由于没有出土实物,尚不确定。所谓的“烛”,在当时只是一种易燃烧的苇作心,加以油质物质含量较高的树皮或竹捆绑成束作为火把罢了。后来有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的记载,人们开始注意到动物油脂具有较强的燃烧性。到了两汉时期,灯具制造的工艺有了质的飞跃,相当大的出土实物数量表明,这段时期的灯具数量上不仅很大,而且材质和样式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这说明灯具在当时已经是普及程度较大。从材质上出现了新的陶制灯具,并且成为了那时期的主流,还有铁灯和石灯的出现;样式上出现了动物形的的俑灯;从功能上看,还出现了行灯和吊灯。
明清两代不仅是家具发展的巅峰时期,也是灯具发展最辉煌的时期,集中表现在烛台和地灯的材质和种类更加丰富多元。材质上除了常见的陶瓷、金属和玉石外,还出现了琉璃和珐琅等新的材料的灯具。后来作为历史教科书,种类繁多的宫灯的兴起,更是掀开了中国古代灯具设计新的篇章。
图2-1 长信宫灯
宫灯,望文生义就能明白为中国古代皇室宫廷里御用的灯具,在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中也是独树一帜的臻品之一,以富丽堂皇、充满宫庭气派而闻名于世。制作时工艺复杂,一般先以细木为骨架,做成八角、六角或四角型,然后在骨架之间镶以绢纱和玻璃,并外绘各种图案,一般形制较大,悬挂在厅堂梁上[2]。因为是针对于皇室宫廷的灯具设计,所以除了满足基本的照明功能外,还要配上精细复杂的装饰,来昭示出皇帝的显赫和富贵。宫灯基本代表了明清时期灯具设计的最高水平。如图的长信宫灯就是传世的杰作,造型考究,装饰丰富,反应了当时上流社会的审美时尚。而在民间也不乏情趣设计的灯,只是它们往往做工朴实,用材廉价,但是造型上有时也颇有一点闪光之处,表现出普通群众对于生活用品的功能需求和审美偏好。
2.2.3 现代灯具研究
现代灯具设计,科学技术是最大的改变根源。 灯具设计过程中,首先会对其适用环境进行分析,采用计算机辅助计算,对需要照明的场所进行光照曲线分析和重分布,然后再进行结构分析设计,通过机构和造型来最大限度发挥光源的性能和最佳的照明体验。
图2-2 现代灯具设计
现代灯具以追求另类,简约和功能化为设计特点,通常采用人工合成材料和金属,造型简约时尚,无过多非功能装饰。在“形式追随功能”的现代主义中,灯具也在满足不同照明要求之后也趋向更多丰富功能化,例如便携式,趣味系列设计等等。
2.2.4 灯具的发展趋势
一盏灯,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从一个的古代灯具,就可以了解到当时朝代的科技水平,制造水准,文化习俗以及审美喜好等等,对于现代设计的研究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参考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
而随着电气时代的到来,灯具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电气驱动的人造光源代替了燃烧的光源,下表是现代灯具和古代灯具的进步与对比:
表2-2现代灯具和古代灯具的进步与对比
光源 油脂燃烧产生光 通过电阻发热使钨丝发亮
材质 主要使用金属铸造,纸和木,玻璃等 更多的人造合成材料,具有更高的可塑性,低成本易加工
造型 古代灯具大多讲究繁复的装饰与纹路,表现当时社会风俗和传统 现代灯具造型简洁而考究,注重细节的设计,追求环境协调和亮眼的外观
续表2-2现代灯具和古代灯具的进步与对比
功能 只是注重环境的装饰作用和最基本的照明 可以自由调节亮度,照明范围和角度,有的设计具备更多其他功能
由于时代科技技术的限制,古代灯具在光源方面进行设计的部分很少,而主要注重在灯具造型的工艺和传统文化的运用,最终以装饰环境为目的。而现代的灯具则很大不同,除了在光源的可调性增强很多之外,灯具的造型趋向简洁化,而灯具的材质具有更高的可塑性也使得功能化成为一大趋势。
2.3 灯具的现状研究
2.3.1 国内灯具研究
改革开放20年,工业设计也在国内成长了20年,不仅是照明产品行业,其他产品行业也在发生着改变,各大公司相应成立的设计部,开始逐渐明白设计对于市场争夺的重要性。迄今为止,照明产品行业基本形成了合资、独资、股份制、国有等各类企业共同发展,百花齐放的局面,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股份制和私营企业在市场占有率中拥有较大份额。全国灯具企业从原来的几十家逐渐发展到现在的几十万家,全国各地遍地开花,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的“灯具加工制造工厂”。灯具的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粤、浙、苏、沪等几个省市,四省市的灯具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4]。
摘 要
照明是自人类诞生以来,一个活动空间必不可少的人造元素。在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表现出对照明灯具多功能化和环境协调化的诉求。本文将就这个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并设计更符合人们需求的灯具。
首先,本文通过市场调查发现,随着室内装修行业在国内的火热与发展,人们的家居环境越来越追求现代主义简约而时尚的风格,相应在选用营造氛围的灯具上显得格外重要,市场上对于造型上的时尚和使用上的多功能的照明产品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但实际上,高品质的产品还是极小部分。
然后,本文将现代都市白领人群设定为研究对象,在对这种小资人群观察和深入访谈的基础上了解其生活方式。通过研究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以及用户的日常生活方式与灯具之间的交互关系,分析用户对照明产品使用功能的需求,以及不同的照明产品对其心理和生理的潜在影响。
最后,本文将结合研究分析结果提出草图提案,根据概念灯具设计的前瞻性进一步修改方案,最终得出符合用户需求的设计方案。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灯具设计;多功能;系列化ABSTRACT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录 III
第1章 绪论 1
1.1 课题背景及分析 1
1.1.1 课题背景 1
1.1.2 课题的分析 1
1.2 课题研究目的 2
第2章 灯具基本理论研究 3
2.1 灯具的发展研究 3
2.1.1 灯具的概述 3
2.1.2 古代灯具研究 5
2.1.3 现代灯具研究 6
2.1.4 灯具的发展趋势 7
2.2 灯具的现状研究 9
2.2.1 国内灯具研究 9
2.2.2 国外灯具研究 11
2.2.3 国内灯具存在的问题 16
第3章 时尚灯具的用户需求调查 18
3.1 用户需求调查 18
3.2 用户需求研究分析 20
第4章 多功能时尚灯具的设计与实现 21
4.1 灯具设计要素设定 21
4.1.1 灯具基本功能的设定及定位 21
4.1.2 灯具色温的设定 22
4.1.3 灯具光源的设定 23
4.2 灯具设计与实现 24
4.2.1 灵感来源 24
4.2.2 方案草图展示 28
4.2.3 方案的选定及三维渲染 35
4.2.4 方案的情境分析 37
4.2.5 方案模型的制作流程 38
第5章 总结 43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分析
1.1.1 课题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中国照明产品市场也跟着火热起来。革命初期的时候,人民的生活水平还不是很富裕,家居生活还是保持在一室一灯状态而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以一室多灯来满足家居生活对不同照明的需求;原来受到科技水平开发的限制,只能实现一只灯泡照明,而现在的逐渐成为多叉等繁复的装饰。
同样的,在新时代里人们对灯具的功能需求也在不断革新,原来单一功能的灯具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了,以前只满足单纯照明的生理需求,而现在人们追求着不同环境的不同灯照氛围,人们的消费观念已经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
二十年前在小平同志英明的指导下,成功实现改革开放,灯具电器行业的发展水平在整个照明产品行业中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的发展水平很多。特别是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国际化大都市的现代城市化建设、小康社会人们家居环境质量的提高、城市景观照明设计的广泛运用都为我国的照明产品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前景不容小觑。据了解,目前全国灯具生产企业约占照明电器行业总生产企业数量的60%,年产值和年出口额约占到行业总产值和总出口额的70%。灯具行业中民营企业占到了90%以上[1]。
1.1.2 课题的分析
人类大多数信息通过视觉来收集,照明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成功的灯具设计能够带给人们安逸感和满足感,使得工作效率提高,生活品质提高。如何运用设计哲学来进行灯具设计, 使得灯具在满足人们对于合理照明的基础上,还能实现人们对于其他功能或者氛围的营造的一种诉求,是设计师需要集中考虑的热点话题。
现代设计的灯具不仅要追求优秀内在品质,而且在外观设计上也需要迎合艺术发展的潮流,要求简洁、大方、有趣,满足人们对于工作、学习、生活和文化娱乐等不同行为活动的要求,营造出人们所需要的最为理想的视觉照明环境。照明设计现在已经在空间设计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在室内外设计中,灯具照明的设计需要全方位地考虑到环境整体的色彩和格调等种种因素。
本次课题研究的是在时尚的生活社会里实现多功能的灯具设计,而努力找到良好的功能,简洁时尚的外形和灯具的灵魂设计三者完美的结合是本次设计课题要做的。
1.2 课题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市场上较为流行的灯具品牌及其代表产品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包括造型、色彩、功能、价格、欢迎度、互动性等等,同时对用户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从消费者的角度了解市场真正需要和期望的设计,真正具有市场效应和使用价值的多功能时尚灯具。在完成设计课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了解更多关于产品的设计到制作加工整个产业结构的工作流程,为以后进入工作积累更多经验。
1.3 课题主要工作
本次课题设计通过常规性产品设计流程,即产品概念学习,市场调研与用户分析,设计草图提案,最终方案的确定的步骤来完成本次毕业设计课题。
图1-1 设计流程
第2章 灯具基本理论研究
2
2.1 灯具的发展研究
2.1.1 灯具的概述
灯具,是指能对光源散发的光进行透射、改变和重新分布的器具,包括除光源外其他用于保护灯源以及装饰产品外形的各种结构、零部件等等,以及与电源相连接的导线及其线路附件。原始的灯具,类似陶制的盛放食材容器的“豆”。下盘下座,中间以柱相连,造型简单但是却为中国古代油灯创立了最原始的形态。千百年发展下来,灯的功能也逐渐由最初单一的实用性变为使用和装饰性相结合。
灯具的种类繁多,除了有室内灯具、室外灯具还有各种节日灯链和功能性灯具等等。室内环境灯具主要由装饰类灯具和工程结构类灯具;室外环境灯具包括道路、庭院、草坪、埋地、泛光、投光等;功能性灯具包括应急、防爆、防水防尘、船用、影视舞台、航空、机场、高空障碍等各类灯具[1]。在国内灯具行业市场中销量最大的是室内灯具和室外灯具,使用也是最为普遍的,而在出口国外灯具市场中,室内灯具、室外灯具以及节日用灯占有的配额较大。国际照明学会按照在空间上半球和下半球的光通量的分布将灯具分为以下几类:
表2-1 灯具的分类
1. 直接型灯具 主体上半球占0% ~ 10%的光通量,下半球占90%~100%。 优点:此类灯具效率极高,普遍达80%以上,设备投资和维护的费用较小。 缺点:照明范围小,阴影浓重,易形成眩光,顶棚暗,单目标多光源易形成重叠阴影。
续表2-1 灯具的分类
2. 半直接型 此类灯具下半球光通量达60%~90%,而下半球光通量占10%~40%,阴影部分较淡,同时顶棚较亮,改善了室内照明分布。
3. 扩散型 这类灯具上下半球占的光通量大致相当,各占40%~60%左右,室内光照亮度分布均匀,能有效的避免眩光。
4. 半间接型 半间接型灯具上半球光通量比例占60%~90%,顶棚为主要照射面,能极大地增加室内环境的光反射比例,使房间光线更加柔和,在正常视角下视线不会和光源形成直接接触。
5. 间接型灯 此类灯具上半球光通量高达90%~100%,所以下半球光通量不到10%,光线扩散性良好,室内基本无阴影,完全不会造成正常视线的眩光,光线柔和。 缺点:光通量利用率低,投资普遍高昂。
2.2.2 古代灯具研究
古代灯具都是只有单一功能的灯具,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传承至今,在战国时代前还是没有出现被称作“灯”的实物记载,商代的甲骨文书中也没有出现类似的字样,到了西周的时候才首次出现了“烛”之类的照明用具的记载。中国现存的灯具也能追溯到战国时期,在《楚辞·招魂》中有记载到“兰膏明烛,华镫错些”的词段,说明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镫”这样的称呼了。
战国时期的灯具都比较具象,造型类似多树枝灯外,大致还可分为仿日常用器形灯和人俑灯两大类。多枝灯,别名树形灯,实物较为罕见,大多为青铜制,一般较为大型,形似一颗繁茂的大树,一枝一灯,错落有致。人俑灯是战国时期灯具代表性的青铜器物,银首人俑灯、人骑驼铜灯、铜人擎双灯和跽坐人漆绘灯等,这些人俑有男有女,多为婢奴,也反应了当时封建社会当地的文化气息。仿日用器灯多为一些生活实用器具的演变和仿制,主要为仿豆、鼎和簋等较为常见的器皿。在没有电气的时代,灯具的光源都是一次性燃料,关于战国时期到秦朝所使用的燃料,由于没有出土实物,尚不确定。所谓的“烛”,在当时只是一种易燃烧的苇作心,加以油质物质含量较高的树皮或竹捆绑成束作为火把罢了。后来有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的记载,人们开始注意到动物油脂具有较强的燃烧性。到了两汉时期,灯具制造的工艺有了质的飞跃,相当大的出土实物数量表明,这段时期的灯具数量上不仅很大,而且材质和样式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这说明灯具在当时已经是普及程度较大。从材质上出现了新的陶制灯具,并且成为了那时期的主流,还有铁灯和石灯的出现;样式上出现了动物形的的俑灯;从功能上看,还出现了行灯和吊灯。
明清两代不仅是家具发展的巅峰时期,也是灯具发展最辉煌的时期,集中表现在烛台和地灯的材质和种类更加丰富多元。材质上除了常见的陶瓷、金属和玉石外,还出现了琉璃和珐琅等新的材料的灯具。后来作为历史教科书,种类繁多的宫灯的兴起,更是掀开了中国古代灯具设计新的篇章。
图2-1 长信宫灯
宫灯,望文生义就能明白为中国古代皇室宫廷里御用的灯具,在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中也是独树一帜的臻品之一,以富丽堂皇、充满宫庭气派而闻名于世。制作时工艺复杂,一般先以细木为骨架,做成八角、六角或四角型,然后在骨架之间镶以绢纱和玻璃,并外绘各种图案,一般形制较大,悬挂在厅堂梁上[2]。因为是针对于皇室宫廷的灯具设计,所以除了满足基本的照明功能外,还要配上精细复杂的装饰,来昭示出皇帝的显赫和富贵。宫灯基本代表了明清时期灯具设计的最高水平。如图的长信宫灯就是传世的杰作,造型考究,装饰丰富,反应了当时上流社会的审美时尚。而在民间也不乏情趣设计的灯,只是它们往往做工朴实,用材廉价,但是造型上有时也颇有一点闪光之处,表现出普通群众对于生活用品的功能需求和审美偏好。
2.2.3 现代灯具研究
现代灯具设计,科学技术是最大的改变根源。 灯具设计过程中,首先会对其适用环境进行分析,采用计算机辅助计算,对需要照明的场所进行光照曲线分析和重分布,然后再进行结构分析设计,通过机构和造型来最大限度发挥光源的性能和最佳的照明体验。
图2-2 现代灯具设计
现代灯具以追求另类,简约和功能化为设计特点,通常采用人工合成材料和金属,造型简约时尚,无过多非功能装饰。在“形式追随功能”的现代主义中,灯具也在满足不同照明要求之后也趋向更多丰富功能化,例如便携式,趣味系列设计等等。
2.2.4 灯具的发展趋势
一盏灯,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从一个的古代灯具,就可以了解到当时朝代的科技水平,制造水准,文化习俗以及审美喜好等等,对于现代设计的研究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参考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
而随着电气时代的到来,灯具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电气驱动的人造光源代替了燃烧的光源,下表是现代灯具和古代灯具的进步与对比:
表2-2现代灯具和古代灯具的进步与对比
光源 油脂燃烧产生光 通过电阻发热使钨丝发亮
材质 主要使用金属铸造,纸和木,玻璃等 更多的人造合成材料,具有更高的可塑性,低成本易加工
造型 古代灯具大多讲究繁复的装饰与纹路,表现当时社会风俗和传统 现代灯具造型简洁而考究,注重细节的设计,追求环境协调和亮眼的外观
续表2-2现代灯具和古代灯具的进步与对比
功能 只是注重环境的装饰作用和最基本的照明 可以自由调节亮度,照明范围和角度,有的设计具备更多其他功能
由于时代科技技术的限制,古代灯具在光源方面进行设计的部分很少,而主要注重在灯具造型的工艺和传统文化的运用,最终以装饰环境为目的。而现代的灯具则很大不同,除了在光源的可调性增强很多之外,灯具的造型趋向简洁化,而灯具的材质具有更高的可塑性也使得功能化成为一大趋势。
2.3 灯具的现状研究
2.3.1 国内灯具研究
改革开放20年,工业设计也在国内成长了20年,不仅是照明产品行业,其他产品行业也在发生着改变,各大公司相应成立的设计部,开始逐渐明白设计对于市场争夺的重要性。迄今为止,照明产品行业基本形成了合资、独资、股份制、国有等各类企业共同发展,百花齐放的局面,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股份制和私营企业在市场占有率中拥有较大份额。全国灯具企业从原来的几十家逐渐发展到现在的几十万家,全国各地遍地开花,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的“灯具加工制造工厂”。灯具的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粤、浙、苏、沪等几个省市,四省市的灯具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gysj/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