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充电桩设计(附件)

目 录
1 引言2
1.1 课题来源2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2
2 调研资料2
2.1 市场现状2
2.2 同类产品调查3
3 设计流程5
3.1 设计定位5
3.2 设计方法5
3.3 设计思路6
3.4 设计草图7
3.5 方案细化9
3.6 尺寸图12
3.7 细节展示13
3.8 模型制作13
3.9 展板14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1 引言
1.1 课题来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已成为高质量生活的符号和象征,汽车需求量由此增加,随之而来的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发展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既能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
充电桩是电力转换装置,是电动汽车的能量来源,也是电动汽车产业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同时还应充分兼顾充电设施的建设,因此对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设计及规划的研究十分有必要。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自国家发展混合动力汽车以来,相关扶持政策不断被推出,电动汽车产业飞速发展,如何合理规划和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次课题在充分对汽车充电桩进行充分前期调研的基础上,了解汽车充电桩的市场现状、产品基本特征,研究使用者的需求,并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在对现有汽车充电桩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外观设计要求突破传统的束缚,更加具有现代化、人性化,与使用环境更和谐。这次设计的目的是以充电桩作为实际设计项目,综合运用大学四年所学的:工业设计方法学、造型设计、设计心理学等专业知识进行创造性设计,通过毕业设计进一步巩固、深化、扩展四年中所学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解决人们生活中新需求的能力。
2 调研资料
2.1 市场现状
充电桩是电力转换装置,为电动力车提供电力,其功能和工作形式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人性化,与使用环境更和谐。这次设计的目的是以充电桩作为实际设计项目,综合运用大学四年所学的:工业设计方法学、造型设计、设计心理学等专业知识进行创造性设计,通过毕业设计进一步巩固、深化、扩展四年中所学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解决人们生活中新需求的能力。
2 调研资料
2.1 市场现状
充电桩是电力转换装置,为电动力车提供电力,其功能和工作形式与汽车加油机类似。每个电动汽车充电桩都配备充电插头,可以设置不同的电压等级,以适应不同生产厂家的电动汽车的需求。电动汽车充电桩有交流供电方式和直流供电方式,在使用充电桩时,先用特制的充电卡启动系统,根据系统提示自主操作充电桩开始计费。一个充电桩至多可同时为两辆汽车充电,充电时间最慢为6至8小时,最快的半小时。充电桩一般每次充电可行驶200-300公里,除少数可以在自家车库进行慢速充电外,一般都要通过专用充电站(桩)进行充电,因此加快建设电动力车的充电站(桩)很有必要。
图2.1.1一般充电桩的外观结构
2.2 同类产品调查
中国电动汽车业发展起初,国家电网这类能源巨头推出自己的充电设备,如图2.2所示,且垄断电力充换电设备有一段时间。
 
图2.2.1 国家电网充电桩
随着政府相关推广政策出台后,除了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石化等能源巨头外,很多汽车品牌企业和电气生产企业都相应号召。像比亚迪、北汽这类汽车企业早已开始建设通用充电桩,许继电气、西门子这类行业内企业也已开始开发或投资充电站的建设。
 
图2.2.1 西门子系列充电桩
图2.2.1所示,是宝马推出的为i系列电动汽车充电的壁挂式充电桩“i wallbox”充电墙盒。用户只需提供一面墙,即可在家中方便迅速地给“i系列”纯电力汽车充电。充电墙盒外观设计简约时尚,具有科技感,与“i系列”车辆相得益彰,而且其充电的速度比标配充电电缆快。

图2.2.1 宝马充电墙盒
随着充电站(桩)市场的开放,像国家电网这类能源巨头逐渐退出资源垄断地位,各种民资企业也抓住机会紧跟潮流,共同建设充换电设施,由此产生了充电桩市场“百花争鸣”的美好景象。此种现象是我国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设计创新不断发展的产物,但也出现了一些像标准化这样的问题,建立面向大众的通用化的充换电设备迫在眉睫。
 
图2.2.3
3 设计流程
3.1 设计定位
1、使用定位:电动汽车使用者,个人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小区或停车场而不是政府统一规划的充电站中的大型机器;
3、功能定位:在国家标准指导下,争取适用于各种电动汽车;
4、风格定位:体现科技感,现代感,人机合理,实用人性化;
5、造型定位:整体简洁大气,色彩搭配和谐。
3.2 设计方法
通过对汽车充电桩的研究及汽车充电桩发展的趋势,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汽车充电桩进行创新:
1、吸取目前市面上的汽车充电桩造型的优势,外观设计更为的现代化、人性化、合理化。
2、改良操作界面以及使用方式,力求在操作的过程更为简洁便捷,符合人性。
3、通过造型设计使汽车充电桩与使用环境更为融合和谐,满足多方面场景的需求,不再是单一的使用环境。
4、符合人机工程学要求,产品舒适、实用、人性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gysj/32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