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对大人际交往的影响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和智能手机的发展,网络社交软件逐渐普及。作为其中的代表作,微信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元素,被广泛使用,成为大学生主要的联络工具。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所必须要处理好的关键问题。人际关系是否良好,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微信人际传播圈,对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人际传播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到大学生对于微信的使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信对于大学生扩大人际关系,促进自我认知产生了积极作用。同时微信不是完美的,也给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了一些困扰和挑战,对此本文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使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好微信来进行人际交往。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选题背景 1
1.2研究现状 1
1.3.研究意义 2
第2章 微信 3
2.1微信的发展 3
2.2微信的信息传播机制 3
2.3微信功能体现的人际交往心理 4
2.3.1朋友圈 4
2.3.2摇一摇 4
2.3.3附近的人 5
第3章 微信对大学生影响现状分析 6
3.1调查问卷设计 6
3.1.1调查对象 6
3.1.2问卷内容 6
3.1.3相关假设 6
3.2大学生使用微信现状 6
第4章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积极影响 13
4.1消除交往隔阂 13
4.2巩固人际关系 13
4.3获得情感满足 14
第5章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 15
5.1产生微信依赖 15
5.2淡化亲情关系 15
5.3影响身心健康 16
第6章 建议 17
参考文献 19
附录 20
第1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手机软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以网络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人际交往为目的的各种手机APP层出不穷。微信可以说是这类软件之中的佼佼者。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代表,微信凭借其省流量,兼容性高,独特的信息传播机制等特点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大学生属于社会中走在时代最前沿的群体,每天都会接收各种新鲜事物的熏陶,对于新生事物的好奇感要强于其他人群。微信作为现在最具代表性的社交软件,很好的迎合了大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根据2015年年初的《微信平台数据化研究报告》显示,1825岁的青年为微信的主要用户群体,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校大学生。具体数据如图1.1所示。
图1.1微信用户的职业分布
同时该报告还指出使用微信每月数据流量超过100M的用户突破80%,平均每天打开微信10次以上的用户达到55.2%。这些数据表明了微信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高频率的使用,微信也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2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的学者对于微信的研宄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微信的传播模式。党昊祺在《从传播学角度解构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中就对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进行了研究。他率先提出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然后运用拉斯韦尔的“5W”模型理论分别从控制、内容、媒介、受众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认为新的信息传播媒介的产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1]。另一方面是从微信的功能角度出发。王欢与祝阳在《人际交往视角下微信功能的探讨》中,通过分析“对讲机”、“摇一摇”、“附近的人”和“朋友圈”等微信不同的功能,得出结论,微信仅仅是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人与人的沟通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传统沟通的模式中来[2]。
由于微信在国外的使用率很低,基本没有对微信进行的系统研究,但有与此相关的研究。曼纽尔卡斯特在《网络社会的崛起》中指出,在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由于创新性机制的催化,新技术不断出现,导致了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虽然就技术本身来说并没有对社会变迀起到决定性因素,却体现了社会自我转化的能力[3]。
1.3.研究意义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网络人际交往的需求也日益增高,微信这类社交软件的出现很好的迎合了大学生乃至大多数群体的这种需求。因此成为了当下乃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流行社交软件。
大学生作为微信的主要用户,又正处在学生时代步入社会时代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人际交往对大学生有很多的积极作用,可以为之后步入社会做好铺垫。另一方面,大学时代可以说是一个人社会角色形成的胚胎时期,未来的人际网络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大学时代的人际网络而形成的[4]。由此可见人际交往对于一个大学生的重要性。这不仅关乎微信以后的发展状况,也对社会化进程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第2章 微信
2.1.微信的发展
微信这款社交软件是腾讯公司在2011年1月21日发布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它的主要功能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通过摇一摇,关联手机,扫描二维码等快捷方式添加好友。支持查看所在位置附近使用微信的人。支持视频聊天,实时对讲机功能。同时微信可以帮助用户将自身经历的精彩内容和自己的文字感悟加图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与好友进行交流。
微信自从推出之后,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其用户数量就达到了6亿。是目前亚洲地区拥有用户数量最大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在各大手机应用中心下载排行中,微信也都占据着下载量第一的位置。
通过微信,我们可以跨越运营商和操作系统的障碍,进行语音,文字和图像的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微信凭借其不断创新的功能,引领着通讯软件的潮流。
2.2.微信的信息传播机制
现在的社交软件层出不穷,微信却可以一直保持如此火热受欢迎的程度,很大原因是由于微信独特的信息传播机制。
微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短信、彩信、飞信的融合版。在新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它以用户的手机为基础,借助手机客户端,以增强用户体验为目标,在结合了传统文字图片信息的同时,又融入了语音和视频的功能。微信开辟了这类社交软件的语音功能,大大改进了传统软件的功能并且提升了用户体验。正因为这种独特的功能和用户体验,微信才能后来居上,不断发展至今。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传播信息,发表个人观点。碎片化的时间在如今已经得到深层次的整合。用户通过对微信的体验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它让用户在简单的操作中体会到无穷乐趣。微信将人们的生活圈、社交圈、工作圈等进行了整合,让人们体验了到了以前未曾感受过的便捷性和新鲜感。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微信的传播是以一种点对点的传播方式,传播的范围缩小在用户和用户的好友之间,传播的信息内容对于陌生人是完全屏蔽的,这与其他类似社交软件点对面的传播方式存在一定区别。在这种情况下,微信的传播范围就集中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和微信好友之间,以个人的微信号为圆心,形成了一个封闭的交际圈[5]。用户使用微信时,在朋友圈常常看见好友一个人在状态下面发表言论,那是因为好友回复的那个人并不不是该用户好友,用户完全看不到其回复的内容,只能看见好友一个人在“自言自语”。微信不支持转发朋友圈的状态,即便复制了之后,在粘贴的动态栏中也不会显示原始发状态用户的名称,所以说微信的传播范围始终不会超出微信好友的范围。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选题背景 1
1.2研究现状 1
1.3.研究意义 2
第2章 微信 3
2.1微信的发展 3
2.2微信的信息传播机制 3
2.3微信功能体现的人际交往心理 4
2.3.1朋友圈 4
2.3.2摇一摇 4
2.3.3附近的人 5
第3章 微信对大学生影响现状分析 6
3.1调查问卷设计 6
3.1.1调查对象 6
3.1.2问卷内容 6
3.1.3相关假设 6
3.2大学生使用微信现状 6
第4章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积极影响 13
4.1消除交往隔阂 13
4.2巩固人际关系 13
4.3获得情感满足 14
第5章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 15
5.1产生微信依赖 15
5.2淡化亲情关系 15
5.3影响身心健康 16
第6章 建议 17
参考文献 19
附录 20
第1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手机软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以网络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人际交往为目的的各种手机APP层出不穷。微信可以说是这类软件之中的佼佼者。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代表,微信凭借其省流量,兼容性高,独特的信息传播机制等特点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大学生属于社会中走在时代最前沿的群体,每天都会接收各种新鲜事物的熏陶,对于新生事物的好奇感要强于其他人群。微信作为现在最具代表性的社交软件,很好的迎合了大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根据2015年年初的《微信平台数据化研究报告》显示,1825岁的青年为微信的主要用户群体,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校大学生。具体数据如图1.1所示。
图1.1微信用户的职业分布
同时该报告还指出使用微信每月数据流量超过100M的用户突破80%,平均每天打开微信10次以上的用户达到55.2%。这些数据表明了微信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高频率的使用,微信也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2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的学者对于微信的研宄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微信的传播模式。党昊祺在《从传播学角度解构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中就对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进行了研究。他率先提出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然后运用拉斯韦尔的“5W”模型理论分别从控制、内容、媒介、受众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认为新的信息传播媒介的产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1]。另一方面是从微信的功能角度出发。王欢与祝阳在《人际交往视角下微信功能的探讨》中,通过分析“对讲机”、“摇一摇”、“附近的人”和“朋友圈”等微信不同的功能,得出结论,微信仅仅是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人与人的沟通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传统沟通的模式中来[2]。
由于微信在国外的使用率很低,基本没有对微信进行的系统研究,但有与此相关的研究。曼纽尔卡斯特在《网络社会的崛起》中指出,在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由于创新性机制的催化,新技术不断出现,导致了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虽然就技术本身来说并没有对社会变迀起到决定性因素,却体现了社会自我转化的能力[3]。
1.3.研究意义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网络人际交往的需求也日益增高,微信这类社交软件的出现很好的迎合了大学生乃至大多数群体的这种需求。因此成为了当下乃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流行社交软件。
大学生作为微信的主要用户,又正处在学生时代步入社会时代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人际交往对大学生有很多的积极作用,可以为之后步入社会做好铺垫。另一方面,大学时代可以说是一个人社会角色形成的胚胎时期,未来的人际网络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大学时代的人际网络而形成的[4]。由此可见人际交往对于一个大学生的重要性。这不仅关乎微信以后的发展状况,也对社会化进程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第2章 微信
2.1.微信的发展
微信这款社交软件是腾讯公司在2011年1月21日发布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它的主要功能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通过摇一摇,关联手机,扫描二维码等快捷方式添加好友。支持查看所在位置附近使用微信的人。支持视频聊天,实时对讲机功能。同时微信可以帮助用户将自身经历的精彩内容和自己的文字感悟加图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与好友进行交流。
微信自从推出之后,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其用户数量就达到了6亿。是目前亚洲地区拥有用户数量最大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在各大手机应用中心下载排行中,微信也都占据着下载量第一的位置。
通过微信,我们可以跨越运营商和操作系统的障碍,进行语音,文字和图像的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微信凭借其不断创新的功能,引领着通讯软件的潮流。
2.2.微信的信息传播机制
现在的社交软件层出不穷,微信却可以一直保持如此火热受欢迎的程度,很大原因是由于微信独特的信息传播机制。
微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短信、彩信、飞信的融合版。在新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它以用户的手机为基础,借助手机客户端,以增强用户体验为目标,在结合了传统文字图片信息的同时,又融入了语音和视频的功能。微信开辟了这类社交软件的语音功能,大大改进了传统软件的功能并且提升了用户体验。正因为这种独特的功能和用户体验,微信才能后来居上,不断发展至今。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传播信息,发表个人观点。碎片化的时间在如今已经得到深层次的整合。用户通过对微信的体验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它让用户在简单的操作中体会到无穷乐趣。微信将人们的生活圈、社交圈、工作圈等进行了整合,让人们体验了到了以前未曾感受过的便捷性和新鲜感。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微信的传播是以一种点对点的传播方式,传播的范围缩小在用户和用户的好友之间,传播的信息内容对于陌生人是完全屏蔽的,这与其他类似社交软件点对面的传播方式存在一定区别。在这种情况下,微信的传播范围就集中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和微信好友之间,以个人的微信号为圆心,形成了一个封闭的交际圈[5]。用户使用微信时,在朋友圈常常看见好友一个人在状态下面发表言论,那是因为好友回复的那个人并不不是该用户好友,用户完全看不到其回复的内容,只能看见好友一个人在“自言自语”。微信不支持转发朋友圈的状态,即便复制了之后,在粘贴的动态栏中也不会显示原始发状态用户的名称,所以说微信的传播范围始终不会超出微信好友的范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xxaq/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