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mooc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自2012年以来受到媒体、教育届、政府、大众的关注,已发展成全球通用的在线教育形式。MOOC这个新型教育平台,不仅提供了大量的高质量的学习资源,还延伸了教学和学习方式上的发展。但近几年MOOC在国内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形式,意在了解当前阶段南京高校大学生们当前对 MOOC 的认知程度及具体需求情况,探究MOOC对大学生学习方式及信息素养的影响,将其更好地发展与普及提出建议,旨在发展高校在线学习方式。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Key words 2
一、 MOOC发展现状 3
(一)MOOC的发展历程 3
(二)国内MOOC研究综述 3
二、 问卷设计与调查 4
(一)问卷的设计 4
(二)问卷编制过程 4
(三)编制依据 4
(四)调查的具体实施 4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5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5
(二)学生对MOOC的了解情况 5
(三)MOOC课程的特点与障碍 6
(四)MOOC的影响 8
四、 结论与讨论 9
(一)调查结论 9
1.大学生普遍对MOOC了解甚少 9
2.MOOCMOOC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 9
(二)关于在高校开展MOOC的讨论 10
1.MOOC在高校开展的机遇 10
2.MOOC在高校开展的挑战 10
3.对MOOC发展的建议 10
(三)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 10
五、 结语 11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附录 13
图2 对MOOC的了解程度及了解方式 6
图3 学习MOOC的原因 7
图4 MOOC的优点和缺点 7
图5 MOOC学习过程中的阻碍 7
图6 MOOC对所学者的帮助 9
表1 关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于MOOC平台的学习体验的描述 8
对南京大学生MOOC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
引言
自2012年以来,MOOC开始广受全球教育界的关注,显而易见,MOOC给学习者们提供了学习的新型方式,即强调知识的共享;另一方面,MOOC需要所学者自主学习的形式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塑造大学生的对新的信息能够追求利用的意识,提升其所需的信息技能。本研究通过调查当前南京高校大学生们的MOOC学习情况以及对MOOC的学习体验的评价,旨在研究MOOC对大学生学习方式及学习效果的影响。
MOOC发展现状
(一)MOOC的发展历程
斯坦福大学的两位学者Peter Norvig与Sebastian Thrun于2011年开设了免费课《人工智能导论》,这门课约有将近200个国家的16万人注册学习,引发轰动。MOOC此后便受到了教育界、政府、大众的强烈关注,MOOC真正井喷。2012 年,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合作推出 edX网络在线教学计划,第一批课程的学生人数突破37万,全球有上百家知名高校申请加入[2]。2012年因此被誉为“MOOC”元年。
自2013年以来,大众、媒体对MOOC 的关注度下降,最初对于MOOC狂热追捧或质疑反对的情绪都逐渐沉静下来,目前阶段各方面对于MOOC的态度趋向理性务实。MOOC平台的发展并没有停滞,MOOC的发展趋向本地化,多样化,商业化。
(二)国内MOOC研究综述
以“MOOC”或“慕课”为检索主题,在CNKI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检索,共检索得到2012—2016年7099篇相关文献,具体时间分布为2012年(3篇)、2013年(116篇)、2014年(1139篇)、2015年(2604篇)、2016年(3237篇)。结合CNKI的相关分析可以得出,与MOOC相关的中文学术文献的前五个高频关键词为:MOOCs (2374)、慕课(737)、翻转课堂(413)、教学模式(307)、教学改革(248)。根据发文年度来看,2012年以及之前发表的文章很少,MOOC有关的中文文献主要在2013年之后数量迅速增长。这可以归结于2013年以来各大中文MOOC平台的发展,对MOOC的学术研究也趋向热门。近 3 年来,MOOC的中文学术文献数目以可观的速度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充分说明MOOC的迅速发展吸引了国内更多人的关注。
以“MOOC”或“慕课”为关键词在 CNKI 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对教育类核心期刊进行检索:《教育研究》(6篇)、《中国电化教育》(75篇)、《开放教育研究》(54篇),得到与 MOOC 相关的高质量学术文献。对这些文献的研究主题进行总结发现,当前国内对MOOC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MOOC的影响的研究。国内文献资料中研究MOOC 的影响的文章较多,黄忠华、杜雪君[3]在对浙江3所高校学生的调研的基础上,分别从学习者及大学教学两个角度探讨总结了MOOC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对于所学者来说,MOOC拓宽了大学生课程学习的选择范围,学生被动接收知识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转变;MOOC同时也冲击着大学教学的功能和市场,重构大学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
第二,对MOOC不同平台模式的研究。杨九民[4]对Coursera、edX 和 Udacity 三大平台在课程建设方法、学习资源设计、学习互动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经验进行了梳理,结合对中国MOOC精品课程建设现状的分析,认为中国的MOOC 也应建立统一开放的课程平台,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第三,MOOC 与其他形式的在线课程的比较,如微课、翻转课堂等。陈维维[7]对MOOC、SPOC、微课、翻转课堂四类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概念辨析。在他看来,SPOC是小型、限制型(或私有)在线课程,即“私慕课”;翻转课堂则是一种先观看录制好的视频,再进行师生交流和作业练习的教学形式。
根据以上文献调研结果来看,国内目前对MOOC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线上教学模式推广的层面,可以看到,研究深度和广度略有不足,和国外研究现状具有一定差距。相对地,关于MOOC的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研究较少,比如细致地说,作业管理、学生互评、学分认证等问题,这与国内MOOC平台实践时间较短有关,各大学的MOOC平台运作方式都还显得初级,研究还没有很细致,缺乏一定的研究模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xxaq/56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