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

摘要:网络舆情是网民思想情绪和群众利益需求在网络上的体现,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是网络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网民的需要。有效治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是政府提高执政能力维持公信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网络及和谐社会风气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理论、技术发展和现有政策的情况。再通过信息计量的方法,分析关键词频、互引关系、文献来源等内容研究国内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现状,并采用可视化技术对研究现状进行展示。论文最后提出了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发展的思考。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4
一、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发展现状4
(一)理论发展 4
(二)技术发展现状 4
(三)管理控制情况 4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4
(一)数据来源4
(二)研究方法 5
三、国内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可视化研究 6
(一)年刊文量分析6
(二)著者分析 6
1.核心著者分析7
2.合著者分析8
(三)研究基金分布分析 8
(四)文献来源分析 9
(五)文献引用分析 10
1.文献引用分析 10
2.文献下载频次分析 11
(六)关键词词频分析12
四、研究结论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14
图1 年代分布6
图2 合著率变化图8
表1期刊及学位论文年载文量对比表 6
表2 2005年2009年核心作者列举表 7
表3 2010年2014年核心作者列举表 7
表4 基金分布表8
表5 2005年2009年及2010年2014文献来源分布对比表 10
表6 文献被引频次表 10
表7 2000年2004年被引频次表 11表8 2005年2009年被引频次表 11
表9 2010年2014年被引频次表 11表10 2000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014年下载频次表12
表11 2005年2009年下载频次表12
表12 2000年2014年关键词词频表13
表13 2000年2004年关键词词频表13表14 2005年2009年关键词词频表15
表15 2010年2014年关键词词频表15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
引言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交流已经逐步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第四媒体渠道,也涌现了数量庞大和种类繁多的交流平台。在此平台上,人们可以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意见,无阻碍地进行信息共享和思想交流。借助该网络平台,信息能够快速传播、扩散,进而引起对热点事件大规模的关注,甚至会引发突发事件。
在我国,自古就有“民本论”、“载舟覆舟论”等体现舆情思想传播的理论,舆情思想在我国是重要的政治思想,也是重要的治国理念,在这样的情形下,社会面临更加严峻的舆论挑战,如何在繁杂而多元化的信息中辨明真伪、把握方向、占领阵地和有效治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成为维护政府公信力,提高执政能力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因而研究如何及时发现网络舆情并加以疏通引导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
一、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发展现状
(一)理论发展
1.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相关概念
(1)舆情与舆论的联系与区别
舆论是民众对于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具有影响力的意见, 舆情则是民众关于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政治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舆情为公众表达的意见,而舆论只有在公众意见作用于客体后才会形成,舆论既有公众的声音,也有国家管理者的声音。舆情往往先于舆论出现,只有持有某种观点的舆情超过总数三分之一后舆论才会产生。舆情是分散的易变的,而舆论则是集中的,稳定的。
(2)舆情与网络舆情
王来华认为“舆情”是指民众受中介性社会事项刺激而产生的社会政治态度,网络舆情则主要指使用网络者或俗称网民的社会政治态度。【3】
曾润喜认为网络舆情是由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2】
(3)网络舆情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关系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是指由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以网络为平台,借助电脑辅助沟通工具,围绕即将发生的或已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发布的含有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信息。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只是网络舆情研究对象中的一个子集,其主要研究对象为网络舆情研究中的突发性的社会冲突、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网络公共话题。
国内由于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研究起步较晚。从理论上真正进行研究始于2003年。刘毅、陈月生等作为国内较早且系统研究网络舆情的专家,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舆情基本概念辨析、网络舆情构成要素及分析,网络舆情的影响、网络舆情政府应对策略等方面,而对于网络舆情的核心问题,但是仍然缺少网络舆情演变方面的研究。
(二)技术发展现状
1. 监测、预警技术
曾润喜等人以网络舆情预警为目标构建了一个包含:警源、警兆和警情的三大类共30项网络舆情预警指标。【5】利用专家问卷调查方式,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警源、警兆、警情三类因素和现象的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指标体系。
张一文等以评估网络舆情热度为目标,构建了一个四类四级的网络舆情热度评价指标体系。谈国新等根据用Ispace模型对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和产生根源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网络舆情监测指标体系。该体系由舆情发布者指标、舆情要素指标、舆情受众指标、舆情传播指标以及区域和谐度指标五个指标群构成。兰月新根据评估舆情发展状况的要求制定了一个4级共43个舆情评估指标体系。[11]
郑军结合当前国内外各种相关技术,设计了 Web 舆情监控与上报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和实现了热点发现与跟踪模块,比较了热点发现和事件跟踪算法中所用到的数据挖掘。王青等通过对舆情系统进行 ER分析,构建更为科学系统的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指标体系。
2. 网络舆情分析技术
(1)内容分析法
天津社科院刘毅研究了内容分析法在网络舆情中的作用。内容分析法是形成于二战时期的一种新兴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具有客观、系统和定量的主要特征。可以利用内容分析法描述网络中传播的舆情信息,对网络舆情信息传播主体的意图以及态度和情绪的倾向性进行推论,另外还可以描述和推论网络舆情信息的产生和变化趋势。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xxaq/102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