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本公益协会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附件)【字数:9936】

摘 要摘 要作业本公益协会成立于2013年,在由社会慈善人士大藏布先生在新浪微博发起的一项公益活动后成立的。随着协会的不断发展,公益项目的管理变得日益繁重,伴随着大量的手工重复劳动,信息化进程缓慢,在此需求基础上,本文着重围绕作业本公益协会公益项目展开该协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论文从业务的角度,采用访谈、问卷、实践观察的调查方法,对该公益协会各项工作的现状进行了了解、梳理和分析,针对各类用户角色的业务需求,进行了需求建模,描述了业务流程及相应的数据处理流程。同时,对该系统进行了系统设计,给出了相应四个功能模块的功能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最后,论文对系统开发的几种可选方案做了对比分析,给出了最终开发方案的选择和建议。关键字信息系统;公益;系统分析与设计
目 录
1 绪论 1
1.1本文研究背景 1
1.1.1互联网时代公益特点 1
1.1.2互联网时代公益变革 2
1.2 公益组织管理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4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4
1.5 论文框架 4
2 作业本公益协会运作实践调查 6
2.1 作业本公益协会概述 6
2.2 作业本公益协会工作模式 6
2.2.1 作业本公益协会运行管理 6
2.2.2 作业本公益协会运行流程 7
2.3 作业本公益协会信息化现状 9
3 作业本公益协会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13
3.1系统建设目标 13
3.2系统业务主体 13
3.3系统业务管理功能性需求分析 13
3.3.1 功能需求 13
3.3.2 用户权限分析 17
3.3.3 系统用例图 18
3.3.4 数据流程分析 18
3.4 系统信息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22
3.4.1 认助者信息管理 22
3.4.2 志愿者信息管理 23
4 作业本公益协会管理系统架构与功能设计 25
4.1 系统业务架构 25
4.2 系统模块设计概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5
4.3 用户管理模块设计 27
4.4 作业本计划管理模块设计 27
4.4.1 求助管理 28
4.4.2 认助管理 28
4.4.3 项目公示 29
4.4.4 爱心分享 29
4.5 海子计划管理模块设计 29
4.5.1 支教管理 30
4.5.2 志愿者管理 30
4.5.3 项目公示 30
4.6 魔盒心愿管理模块设计 30
4.6.1 心愿发布管理 31
4.6.2 心愿认领管理 31
4.6.3 项目公示 31
4.6.4 心愿分享 31
4.7 数据库设计 32
5 作业本公益协会管理系统实施管理 38
5.1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平台 38
5.1.1 面向管理员 38
5.1.2 面向用户 38
5.2 系统实施管理 39
6 总结与展望 40
致 谢 41
参考文献 42
作业本公益协会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1 绪论
1.1本文研究背景
1.1.1互联网时代公益特点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对公益事业领域影响深远。移动互联网平台深度介入公众生活,草根公益组织借助平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公民自主选择公益项目、是否参与及参与形式,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公益力量。
1)以“人”为中心的公益设计
(1)公众自主参与
中国传统募捐以定向募捐为主,定向募捐是指向特定人群募集善款,比如企事业单位员工、公务员、在校师生。与传统募捐方式相比,互联网公益以个人为主,公众决定自己是否参与,如果参与是如何参与的,捐款也行,在个人社交媒体转发也行,或者兼而有之,把传统的组织领导、随大流捐款变成了自主决定是否捐款,个人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
(2)注重用户个体体验
互联网公益重视个人体验。首先,捐赠无门槛,捐1元和捐100元都是在做公益,打破了传统的“没钱不做公益”的观念。其次,捐赠内容不限,用户既可以选择捐款也可以选择捐物,甚至可以选择捐赠技能,成为公益组织的志愿者或公益项目的执行者。此外,公益项目资金透明,公众可以随时查看跟踪公益款项的去向,赋予每个参与者真正的监督权力。
(3)方便的捐款方式
互联网公益为民众提供了便捷的捐款方式,用户既可以选择微信、微博转账,也可以通过网银快速支付,符合用户使用习惯。在捐助金上,更安全,更透明。
(4)多样化公益项目
草根公益组织依托互联网平台可以发起形式多样的公益项目,打破了捐款在传统公益行动中的主导地位。公众在个人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每一次转发都是一次参与。
2)注重公益信任
互联网公益平台,每一个参与者都成为监督者。首先项目真实性需要他人证明,项目由爱心团成员证明,爱心团主要由各地志愿者组成,项目需要得到爱心团每一个成员的认可才可以上线发布。此外公益组织还可以把项目推送给公募机构,公募机构有一套自己的公益项目核实体系,当通过公募机构的认证之后才可以募集善款。从项目开始到项目结束,每一个环节都由参与者实施监督权力,再加上公益信息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快速传播,有利于保障参与者快速识别虚假项目,最大限度保证公益项目的真实性。
1.1.2互联网时代公益变革
1)行政公益转向全民公益
传统公益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公益模式呈现为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式,此模式参与者基数较大,但参与者多属于被动型参与,个人自主性较小,无法选择参与形式及参与内容,且行政公益往往呈现出阶段性和任务式。互联网平台提供了一种新的公益传播和参与方式。在公益平台,用户可以拥有多种公益角色:关注者、发起人、捐款人、监督者、转发者等,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互联网的介入让公益事业真正走向全民公益[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xxaq/21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