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能力差异化分析
摘 要现今,科技创新能力对任何一个国家、地区、城市的发展来说,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苏南地区的经济综合实力一直处在中国前列,近年来科技成果也不断创造新高。然而,苏南的各个城市科技创新实力在各方面表现不尽相同,因此,通过对苏南地区(五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差异化研究,可发现苏南地区在整体科技创新实力上的问题,从而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并且整体提高苏南科技创新实力。本文首先深刻了解了一些基本含义,比如,什么是科技创新等;接着,在参考了多个城市和区域科技创新指标体系,参照了《中国创新指标体系及指数编制方法》中的评价体系和方法,从环境、投入、产出成效三个方面出发,有选择的建立了适合本文的评价体系;同时,收集来自苏南地区各市政府网站上公布的统计数据,并以2013年的相关数据为基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SPSS20.0软件工具对苏南地区(五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来研究它们之间的科技创新能力差异化程度。实证结果显示,苏南五市在科技创新环境、投入和产出中均存在差异,其中苏州与无锡科技创新发展相对较好,而镇江则在各方面均有待加强,同时在本文的最后,根据相关研究新发现和结论,提出对应建议,并进行了进一步地总结和展望。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
1.2相关文献综述 2
1.2.1国外关于科技创新能力及其评价的研究 2
1.2.2国内关于科技创新能力及其评价的研究 2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3
1.3.1 研究内容 3
1.3.2 研究方法 3
第2章 苏南地区科技创新发展现状概述 4
2.1 苏南地区经济基础 4
2.2 苏南地理区位 4
2.3 苏南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现状 5
第3章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9
3.1科技创新能力的界定 9
3.1.1 创新的含义 9
3.1.2 科技创新能力的含义 9
3.2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选择 10
3.2.1 建立评价体系原则 10
3.2.2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指标体系 10
3.2.3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 12
第4章 苏南五市科技创新能力实证分析 13
4.1 数据的收集与样本选择 13
4.2 数据处理与分析 14
4.3 数据结果 17
第5章 苏南五市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19
5.1 改善科技创新环境 19
5.2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20
5.3 增加科技创新产出成果 21
5.4 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22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23
6.1 结论 23
6.2 展望 23
参考文献 24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当代,科技创新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而言,都成为了保持其竞争力与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创新指数可以看到,从2009到2013年的创新指数分别为125.5%,131.8%,139.6%,148.2%,152.8%(以2005年的创新指数为100%),其中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数分别为112%,117.8%,119.7%,120.8%,122.9%,由此可见,在中国的创新指数逐年平稳上升,创新实力逐渐增强,科技进步贡献不断增加的形势下,科技创新对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江苏省历年来都是中国的经济大省,但它不仅在经济发展是遥遥领先,而且在科技创新等方面也遥遥领先与国内许多省市,近年来,江苏省已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科技评价体系。而苏南五市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成长模式更是代表了江苏发展的最高水平。在最近一次全省各市综合性科技进步监测中显示,苏南五市包揽了前五名,遥遥领先于苏中,苏北地区。
1.1.2 研究意义
近些年来,苏南政府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各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且都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创新体系。然而,这五个城市的创新具体到各个方面都不尽相同,发展速度和模式都呈现一定的差异化。通过对苏南五市科技创新能力差异化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导致他们科技创新能力不同的原因,找出各个城市在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上的优势与劣势,探寻解决各自劣势的方法,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升各自的科技创新能力,总体提高苏南地区整体的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苏南经济稳定、持续、科学发展。
1.2相关文献综述
1.2.1国外关于科技创新能力及其评价的研究
从20世纪开始,国外学者就较早的展开了对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的研究,比如,“创新”这一词的概念最早由奥地利政治经济学J.A.Shumpeter(1912)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1];Christopher.Freeman(1973)首次提出技术创新是一种能带来新市场,并且能使新技术商业化的过程[2]等等。随后,国外学者,尤其是在美国,又热烈地展开了关于区域和城市方面的科技创新能力讨论。作为处于研究科技创新能力热潮中的先驱国家,美国率先向世界提出了科技竞争评价指标。
Stern、Porter和Furman (2000)认为,在一个地区生产科技新产品的潜在可能就是区域科技创新能力[3]。Fritsch(2002) 在研究分析了欧洲的11个区域的创新能力,通过运用知识生产函数方法,发现不同区域的R&D活动存在差异[4]。激进政策研究组织(2001)主要从人员投入、资金投入、科技产出、经济产出四个方面出发,评价了美国 114个大城市的区域创新能力[5]。
1.2.2国内关于科技创新能力及其评价的研究
相对于国外而言,国内对科技创新的研究相对要晚得多,但研究进度和成果却不容小觑:方旋等人(2000)对区域科技创新起源与发展的研究上,深刻挖掘出区域科技创新的3大意义、5个构成要素以及6个基本能力[6]。李宗璋和林学军(2002)从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科技投入和科技创新产出这几个角度,选择了16个指标,选取了25个省自治区的统计数据,对科技创新指标体系构建和科技创新评价展开了探讨[7]。沈菊华(2005)从建设指标体系原则出发,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FA)对连云港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纵向分析,对十三个江苏省地级城市进行横向比较[8]。杨艳萍(2007)从科技投入、科技进步基础、科技产出和科技促进社会发展4个方面出发,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的方法,对9个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性地比较分析[9]。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⑴苏南地区科技创新现状概述。阐述了苏南地区经济基础历史发展情况、苏南地理区位优势状况以及该地区科技创新现状特点。
⑵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阐述了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含义,考虑各方面特殊原因后,制定了本文所需的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与评价模型。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
1.2相关文献综述 2
1.2.1国外关于科技创新能力及其评价的研究 2
1.2.2国内关于科技创新能力及其评价的研究 2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3
1.3.1 研究内容 3
1.3.2 研究方法 3
第2章 苏南地区科技创新发展现状概述 4
2.1 苏南地区经济基础 4
2.2 苏南地理区位 4
2.3 苏南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现状 5
第3章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9
3.1科技创新能力的界定 9
3.1.1 创新的含义 9
3.1.2 科技创新能力的含义 9
3.2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选择 10
3.2.1 建立评价体系原则 10
3.2.2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指标体系 10
3.2.3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 12
第4章 苏南五市科技创新能力实证分析 13
4.1 数据的收集与样本选择 13
4.2 数据处理与分析 14
4.3 数据结果 17
第5章 苏南五市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19
5.1 改善科技创新环境 19
5.2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20
5.3 增加科技创新产出成果 21
5.4 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22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23
6.1 结论 23
6.2 展望 23
参考文献 24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当代,科技创新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而言,都成为了保持其竞争力与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创新指数可以看到,从2009到2013年的创新指数分别为125.5%,131.8%,139.6%,148.2%,152.8%(以2005年的创新指数为100%),其中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数分别为112%,117.8%,119.7%,120.8%,122.9%,由此可见,在中国的创新指数逐年平稳上升,创新实力逐渐增强,科技进步贡献不断增加的形势下,科技创新对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江苏省历年来都是中国的经济大省,但它不仅在经济发展是遥遥领先,而且在科技创新等方面也遥遥领先与国内许多省市,近年来,江苏省已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科技评价体系。而苏南五市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成长模式更是代表了江苏发展的最高水平。在最近一次全省各市综合性科技进步监测中显示,苏南五市包揽了前五名,遥遥领先于苏中,苏北地区。
1.1.2 研究意义
近些年来,苏南政府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各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且都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创新体系。然而,这五个城市的创新具体到各个方面都不尽相同,发展速度和模式都呈现一定的差异化。通过对苏南五市科技创新能力差异化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导致他们科技创新能力不同的原因,找出各个城市在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上的优势与劣势,探寻解决各自劣势的方法,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升各自的科技创新能力,总体提高苏南地区整体的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苏南经济稳定、持续、科学发展。
1.2相关文献综述
1.2.1国外关于科技创新能力及其评价的研究
从20世纪开始,国外学者就较早的展开了对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的研究,比如,“创新”这一词的概念最早由奥地利政治经济学J.A.Shumpeter(1912)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1];Christopher.Freeman(1973)首次提出技术创新是一种能带来新市场,并且能使新技术商业化的过程[2]等等。随后,国外学者,尤其是在美国,又热烈地展开了关于区域和城市方面的科技创新能力讨论。作为处于研究科技创新能力热潮中的先驱国家,美国率先向世界提出了科技竞争评价指标。
Stern、Porter和Furman (2000)认为,在一个地区生产科技新产品的潜在可能就是区域科技创新能力[3]。Fritsch(2002) 在研究分析了欧洲的11个区域的创新能力,通过运用知识生产函数方法,发现不同区域的R&D活动存在差异[4]。激进政策研究组织(2001)主要从人员投入、资金投入、科技产出、经济产出四个方面出发,评价了美国 114个大城市的区域创新能力[5]。
1.2.2国内关于科技创新能力及其评价的研究
相对于国外而言,国内对科技创新的研究相对要晚得多,但研究进度和成果却不容小觑:方旋等人(2000)对区域科技创新起源与发展的研究上,深刻挖掘出区域科技创新的3大意义、5个构成要素以及6个基本能力[6]。李宗璋和林学军(2002)从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科技投入和科技创新产出这几个角度,选择了16个指标,选取了25个省自治区的统计数据,对科技创新指标体系构建和科技创新评价展开了探讨[7]。沈菊华(2005)从建设指标体系原则出发,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FA)对连云港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纵向分析,对十三个江苏省地级城市进行横向比较[8]。杨艳萍(2007)从科技投入、科技进步基础、科技产出和科技促进社会发展4个方面出发,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的方法,对9个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性地比较分析[9]。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⑴苏南地区科技创新现状概述。阐述了苏南地区经济基础历史发展情况、苏南地理区位优势状况以及该地区科技创新现状特点。
⑵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阐述了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含义,考虑各方面特殊原因后,制定了本文所需的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与评价模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xxaq/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