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环境下社区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研究
Web环境下社区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研究[20191212165725]
摘 要
虚拟社区已经成为Web环境下知识交流的一种新形势,而用户的参与是虚拟社区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知识生态系统理论角度研究知识共享行为。对知识生态系统下的知识生产、知识消费和知识分解三种共享行为,分别从用户知识结构、激励机制、权威人员行为、用户认可、种群用户活动等因素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关假设。通过网上和实体调查,回收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在进行信度、效度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因子分析,验证相关假设。结果表明,用户知识结构和种群用户的活动对三种用户行为都有显著影响;荣誉激励和情感激励只对知识生产和知识消费有显著影响,而对知识分解行为无显著影响;其他用户的认可对知识生产和知识分解行为有显著影响,而权威人员的知识行为对知识消费行为有显著影响。本研究有助于为企业或组织对虚拟社区建立基于用户行为的共享机制提供参考。
摘要 ………………………………………………………………………...I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Web环境;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用户行为
目 录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 2
1.3研究意义 2
1.4 研究现状 2
第2章 知识生态系统下的知识共享行为 5
2.1知识生态系统的概念 5
2.2知识生态系统下的共享行为 5
第3章 知识生态系统下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7
3.1虚拟社区用户自身的知识结构 7
3.2激励因素 7
3.2.1荣誉激励 7
3.2.2情感激励 8
3.2.3利益激励 8
3.3其他权威人员的知识行为 9
3.4其他用户对自己的认可 9
3.5整个种群用户的活动行为 9
3.6知识生态系统下用户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10
3.6.1知识生态系统下用户知识生产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10
3.6.2知识生态系统下用户知识消费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11
3.6.3知识生态系统下用户知识分解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11
第4章 知识生态系统下用户知识共享行为实证分析 12
4.1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12
4.1.1问卷设计 12
4.1.2数据收集 12
4.2问卷信度及效度分析 12
4.2.1信度分析 12
4.2.2效度分析 14
4.3知识行为影响因子的确定-------因子分析 15
4.3.1知识生产行为的因子分析 15
4.3.2知识消费行为的因子分析 17
4.3.3知识分解行为的因子分析 18
第5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20
5.1研究结果 20
5.2研究总结与展望 20
参考文献 21
附录 23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己经逐渐成为了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平台。越来越多的人依赖于互联网的信息提供,参与网络信息交流。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正是网民分享信息与知识的重要平台,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新的工作方式,甚至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它的出现为原本混沌的互联网世界带来了社会化的现象,这种社会性极大地影响了个体行为,产生出一种新的社会化现象和网络行为。关于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的定义最早是由瑞格尔德(Rheingole)提出的,即“一群主要藉由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他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对待朋友般彼此关怀,从而所形成的团体。”[1]
近几年国内虚拟社区成长非常迅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而通过微博、论坛/bbs和博客进行沟通交流的网民占所有网民的比重分别达到54.7%、66.1%、26.8%。网络虚拟社区的数量也相当庞大,仅bbs、网络论坛的数量就达到150万之多。而微博、博客、贴吧的数量更是多到无法准确统计。网络虚拟社区的飞速发展,为当今缺乏人与人沟通交流的社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同时,党和政府可以通过网络虚拟社区来了解百姓生活、汇集全民智慧。
知识共享是在共有制度如法律、道德规范、行为规则、习惯等框架下人与人之间的自愿交互,参与者之间交互的主题就是知识,而这种交互本身就是知识共享。[2]知识共享定义高度强调社会交互的作用,而社会交互正是虚拟社区的本质特征,研究己证明知识共享对组织创新能力[3]及组织创新绩效[4]等方面起促进作用,知识共享可以使组织内的知识达到加乘的效果,因此知识共享一直是当今知识管理研究的重要主题。知识共享是虚拟社区永恒的主题,无论从系统构成,还是从知识主体、知识客体及知识传递渠道而言,虚拟社区提供了个人知识管理及知识共享所需元素的集合。
1.2研究目的
虚拟社区强调社区成员之间关系的建立和互动,就知识共享层面来说,虚拟社区为 知识共享提供所需要环境。从生态系统理论来讲,将知识共享行为分为知识生产、知识消费和知识分解行为。就目前的研究现状,研究虚拟社区用户行为对公司或者组织运用虚拟社区进行知识管理有很重要的作用。研究用户知识生产、消费和分解三种知识共享行为,从其影响因素入手,分析三种知识共享行为的不同影响因素并做比较研究。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对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从影响因素角度分析知识共享行为,为企业或组织对虚拟社区建立基于用户行为的共享机制提供参考。
1.3研究意义
就理论层次而言,首先,通过本研究来探讨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针对知识共享的三种不同行为:知识生产、知识消费和知识分解,分别建立其影响因素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这将能进一步细化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拓展知识共享行为的理论基础;其次,本研究能为公司或其他组织利用虚拟社区进行知识管理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就现实层次而言,对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的分析和研究有利于企业认识并利用虚拟社区进行公司内部知识管理。其次,研究过程中对网络服务网站的分析也会对其了解用户行为提供一定的帮助。特别是针对三种不同知识共享行为(知识生产、知识消费和知识分解)的影响因素分析,有助于企业或者组织更清晰的了解用户行为的驱动因素,为其制定合理的知识共享机制提供依据。
1.4 研究现状
自从互联网出现的那一刻便吸引了各个领域的大批学者对其开展研究。而随着虚拟社区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对用户行为的研究。对于虚拟社区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的研究,大部分学者选择从影响用户在知识共享的因素入手,而选择的角度却不尽相同。
(1)需求动机理论角度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Romm[5]等就对知识共享行为因素做了相关研究,将影响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的因素归纳为以下四种:动机因素、技术因素、任务因素和环境因素,而其中动机因素是基础性的。Alexande[6]等研究发现,社区成员在知识生产和共享中的动机和积极性是决定虚拟社区成败的关键因素。王子喜和杜荣[7]从虚拟社区参与和社区知识共享的动因出发,来探索虚拟社区成员人际信任和自我效能的影响,经过研究表明,社区成员情感信任和自我效能有利于虚拟社区社区参与和知识共享水平的提高。张鼐[8]等经过实证研究表明,个人动机对虚拟社区成员的知识共享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社会资本理论角度
周涛和鲁耀斌[9]通过结构维、认知维、关系维三个维度以及社会交互连接、共同愿景、共同语言、信任、互惠规则、认同6个因素来研究用户参与和共享行为,研究发现,关系维中的信任、认同感和认知维中的共同愿景对社区用户参与和共享行为的影响尤为显著。
(3)社会认知理论角度
仲秋雁[10]等人研究发现,满意度、期望确认等因素对社区用户的持续参与和共享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张岌秋[11]研究发现:感知信息获取有用、自我效能、认同对信息获取意愿有、信息获取行为和信息共享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信息共享意愿、信息获取行为对信息共享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谢宗谕[12]研究发现:知识共享者个人的结果预期、成就价值、内隐价值、效用性以及成本代价对知识共享行为有显著影响。林姿伶[13]通过对虚拟社区成员的知识共享意愿的研究发现,成员感知自我效能、感知回报、其他成员的信任、社会认同和预期积极的情绪通过共享信息的满意度对知识共享意愿有显著影响。王伟军[14]等在学术博客知识交流用户行为研究中发现,乐于助人和人际信任能够促进科研人员的知识交流和共享行为;私欲促使人不愿意与其他用户进行知识交流与共享;人际信任对私欲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4)技术接受模型角度
黄静[15]从消费型虚拟社区用户行为特征出发,对虚拟社区用户的结构和互动关系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他成员对用户所需信息的熟悉程度及用户的社区归属感成为主要因素,因为趋向一致的共同好评才能促使他们的购买欲望,而用户获取信息并不意味着用户会听取社区成员的意见来购买产品,这还取决于用户的信任程度、在社区中的互动程度、成员归属感等,用户会考虑各种因素而不是简单的趋从。傅振瑞[16]从组织和个人两个层面对共享知识的意愿进行的研究表明:个人的组织归属感是影响知识共享的重要因素,而基于组织的自尊、利他主义都是影响知识共享的重要因素。
(5)计划行为理论角度
周涛[17]等人基于社会影响分析了顺从、认同、内化对用户行为的作用。顺从是通过主观规范来体现的;认同是通过社会认可来体现的,并包括认知维、情感维和评价维三个维度;内化是通过团体规范来体现的。研究结果表明,体现顺从过程的主观规范对用户知识共享行为没有显著作用,而体现认同过程的社会认可和体现内化过程的团体规范对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的作用显著。
综合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对虚拟社区用户行为的研究中,主要采用的研究角度是需求动机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技术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等,而从知识生态系统角度解释用户共享行为的文献较少。本文将从生态系统理论角度入手,细化虚拟社区用户知识共享行为,并通过知识个体、知识生态系统内部外部环境等对不同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来具体分析用户知识共享行为。
第2章 知识生态系统下的知识共享行为
2.1知识生态系统的概念
自然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在科学研究中应用广泛,一个系统中只要有生命体的存在,就可以称作是一个生态系统。据此,陈清硕[18]提出了知识生态系统是由人和知识客体复合而成的系统。田庆锋等[19]将组织看做是一个知识生态系统,知识作为一种生存资源,组织内拥有目标相同、知识能力相当,并会去共享生存资源的成员组成的知识种群。孙振领[20]等从生态系统理论和知识共享特性研究,总结出知识生态系统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知识资源、知识服务活动、知识创新活动以及他们的交流和协作环境所组成的,借助于知识流动、价值流动、物质流动等功能而形成的开放、动态的知识系统。叶培华[21]等研究认为,人作为知识主体,与外部知识环境通过能量和物质的交换,构成一个相互交流、相互依赖、共同成长的整体。将知识主体与外部知识环境所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系统称作知识生态系统。
综上所述,知识生态系统可以归纳为由人、知识、文化和外部知识环境等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而在这个系统中,知识作为一种资源,被作为知识主体的人所以生产、消费和分解。
2.2知识生态系统下的共享行为
在知识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知识种群在系统内彼此互动并相互影响,构成组织的知识群落,即组织的知识环境。在这个知识环境中,人作为知识个体,具备知识生产、消费和分解的能力。所以,知识生态系统下的共享行为可以分为知识生产行为、知识消费行为和知识分解行为。
知识生产是指指知识个体创建知识模块的过程,是知识活动的起点。包括知识编辑、知识上传、知识修改等知识活动;知识消费是指知识个体对感兴趣的知识个体进行阅读、评价、交流、分享和抽取等知识活动;知识分解活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知识个体按照一定的分解机制,对知识进行清理、去冗,二是根据知识个体的活动,将知识进行的整合,形成对自身更有用的知识。而在知识生态系统知识分享过程中,还伴随着知识创新行为,知识个体在进行知识生产、消费和分解的知识活动过程中,产生新知识,并将此不断地应用到实践过程。
知识创新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环节,而常常是知识生产、知识消费、知识分解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将用户分为知识生产者、知识消费者和知识分解者,而且每个用户都具有三者的特点,三种知识共享行为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如图2.1。
摘 要
虚拟社区已经成为Web环境下知识交流的一种新形势,而用户的参与是虚拟社区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知识生态系统理论角度研究知识共享行为。对知识生态系统下的知识生产、知识消费和知识分解三种共享行为,分别从用户知识结构、激励机制、权威人员行为、用户认可、种群用户活动等因素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关假设。通过网上和实体调查,回收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在进行信度、效度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因子分析,验证相关假设。结果表明,用户知识结构和种群用户的活动对三种用户行为都有显著影响;荣誉激励和情感激励只对知识生产和知识消费有显著影响,而对知识分解行为无显著影响;其他用户的认可对知识生产和知识分解行为有显著影响,而权威人员的知识行为对知识消费行为有显著影响。本研究有助于为企业或组织对虚拟社区建立基于用户行为的共享机制提供参考。
摘要 ………………………………………………………………………...I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Web环境;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用户行为
目 录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 2
1.3研究意义 2
1.4 研究现状 2
第2章 知识生态系统下的知识共享行为 5
2.1知识生态系统的概念 5
2.2知识生态系统下的共享行为 5
第3章 知识生态系统下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7
3.1虚拟社区用户自身的知识结构 7
3.2激励因素 7
3.2.1荣誉激励 7
3.2.2情感激励 8
3.2.3利益激励 8
3.3其他权威人员的知识行为 9
3.4其他用户对自己的认可 9
3.5整个种群用户的活动行为 9
3.6知识生态系统下用户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10
3.6.1知识生态系统下用户知识生产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10
3.6.2知识生态系统下用户知识消费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11
3.6.3知识生态系统下用户知识分解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11
第4章 知识生态系统下用户知识共享行为实证分析 12
4.1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12
4.1.1问卷设计 12
4.1.2数据收集 12
4.2问卷信度及效度分析 12
4.2.1信度分析 12
4.2.2效度分析 14
4.3知识行为影响因子的确定-------因子分析 15
4.3.1知识生产行为的因子分析 15
4.3.2知识消费行为的因子分析 17
4.3.3知识分解行为的因子分析 18
第5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20
5.1研究结果 20
5.2研究总结与展望 20
参考文献 21
附录 23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己经逐渐成为了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平台。越来越多的人依赖于互联网的信息提供,参与网络信息交流。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正是网民分享信息与知识的重要平台,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新的工作方式,甚至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它的出现为原本混沌的互联网世界带来了社会化的现象,这种社会性极大地影响了个体行为,产生出一种新的社会化现象和网络行为。关于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的定义最早是由瑞格尔德(Rheingole)提出的,即“一群主要藉由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他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对待朋友般彼此关怀,从而所形成的团体。”[1]
近几年国内虚拟社区成长非常迅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而通过微博、论坛/bbs和博客进行沟通交流的网民占所有网民的比重分别达到54.7%、66.1%、26.8%。网络虚拟社区的数量也相当庞大,仅bbs、网络论坛的数量就达到150万之多。而微博、博客、贴吧的数量更是多到无法准确统计。网络虚拟社区的飞速发展,为当今缺乏人与人沟通交流的社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同时,党和政府可以通过网络虚拟社区来了解百姓生活、汇集全民智慧。
知识共享是在共有制度如法律、道德规范、行为规则、习惯等框架下人与人之间的自愿交互,参与者之间交互的主题就是知识,而这种交互本身就是知识共享。[2]知识共享定义高度强调社会交互的作用,而社会交互正是虚拟社区的本质特征,研究己证明知识共享对组织创新能力[3]及组织创新绩效[4]等方面起促进作用,知识共享可以使组织内的知识达到加乘的效果,因此知识共享一直是当今知识管理研究的重要主题。知识共享是虚拟社区永恒的主题,无论从系统构成,还是从知识主体、知识客体及知识传递渠道而言,虚拟社区提供了个人知识管理及知识共享所需元素的集合。
1.2研究目的
虚拟社区强调社区成员之间关系的建立和互动,就知识共享层面来说,虚拟社区为 知识共享提供所需要环境。从生态系统理论来讲,将知识共享行为分为知识生产、知识消费和知识分解行为。就目前的研究现状,研究虚拟社区用户行为对公司或者组织运用虚拟社区进行知识管理有很重要的作用。研究用户知识生产、消费和分解三种知识共享行为,从其影响因素入手,分析三种知识共享行为的不同影响因素并做比较研究。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对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从影响因素角度分析知识共享行为,为企业或组织对虚拟社区建立基于用户行为的共享机制提供参考。
1.3研究意义
就理论层次而言,首先,通过本研究来探讨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针对知识共享的三种不同行为:知识生产、知识消费和知识分解,分别建立其影响因素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这将能进一步细化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拓展知识共享行为的理论基础;其次,本研究能为公司或其他组织利用虚拟社区进行知识管理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就现实层次而言,对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的分析和研究有利于企业认识并利用虚拟社区进行公司内部知识管理。其次,研究过程中对网络服务网站的分析也会对其了解用户行为提供一定的帮助。特别是针对三种不同知识共享行为(知识生产、知识消费和知识分解)的影响因素分析,有助于企业或者组织更清晰的了解用户行为的驱动因素,为其制定合理的知识共享机制提供依据。
1.4 研究现状
自从互联网出现的那一刻便吸引了各个领域的大批学者对其开展研究。而随着虚拟社区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对用户行为的研究。对于虚拟社区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的研究,大部分学者选择从影响用户在知识共享的因素入手,而选择的角度却不尽相同。
(1)需求动机理论角度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Romm[5]等就对知识共享行为因素做了相关研究,将影响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的因素归纳为以下四种:动机因素、技术因素、任务因素和环境因素,而其中动机因素是基础性的。Alexande[6]等研究发现,社区成员在知识生产和共享中的动机和积极性是决定虚拟社区成败的关键因素。王子喜和杜荣[7]从虚拟社区参与和社区知识共享的动因出发,来探索虚拟社区成员人际信任和自我效能的影响,经过研究表明,社区成员情感信任和自我效能有利于虚拟社区社区参与和知识共享水平的提高。张鼐[8]等经过实证研究表明,个人动机对虚拟社区成员的知识共享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社会资本理论角度
周涛和鲁耀斌[9]通过结构维、认知维、关系维三个维度以及社会交互连接、共同愿景、共同语言、信任、互惠规则、认同6个因素来研究用户参与和共享行为,研究发现,关系维中的信任、认同感和认知维中的共同愿景对社区用户参与和共享行为的影响尤为显著。
(3)社会认知理论角度
仲秋雁[10]等人研究发现,满意度、期望确认等因素对社区用户的持续参与和共享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张岌秋[11]研究发现:感知信息获取有用、自我效能、认同对信息获取意愿有、信息获取行为和信息共享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信息共享意愿、信息获取行为对信息共享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谢宗谕[12]研究发现:知识共享者个人的结果预期、成就价值、内隐价值、效用性以及成本代价对知识共享行为有显著影响。林姿伶[13]通过对虚拟社区成员的知识共享意愿的研究发现,成员感知自我效能、感知回报、其他成员的信任、社会认同和预期积极的情绪通过共享信息的满意度对知识共享意愿有显著影响。王伟军[14]等在学术博客知识交流用户行为研究中发现,乐于助人和人际信任能够促进科研人员的知识交流和共享行为;私欲促使人不愿意与其他用户进行知识交流与共享;人际信任对私欲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4)技术接受模型角度
黄静[15]从消费型虚拟社区用户行为特征出发,对虚拟社区用户的结构和互动关系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他成员对用户所需信息的熟悉程度及用户的社区归属感成为主要因素,因为趋向一致的共同好评才能促使他们的购买欲望,而用户获取信息并不意味着用户会听取社区成员的意见来购买产品,这还取决于用户的信任程度、在社区中的互动程度、成员归属感等,用户会考虑各种因素而不是简单的趋从。傅振瑞[16]从组织和个人两个层面对共享知识的意愿进行的研究表明:个人的组织归属感是影响知识共享的重要因素,而基于组织的自尊、利他主义都是影响知识共享的重要因素。
(5)计划行为理论角度
周涛[17]等人基于社会影响分析了顺从、认同、内化对用户行为的作用。顺从是通过主观规范来体现的;认同是通过社会认可来体现的,并包括认知维、情感维和评价维三个维度;内化是通过团体规范来体现的。研究结果表明,体现顺从过程的主观规范对用户知识共享行为没有显著作用,而体现认同过程的社会认可和体现内化过程的团体规范对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的作用显著。
综合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对虚拟社区用户行为的研究中,主要采用的研究角度是需求动机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技术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等,而从知识生态系统角度解释用户共享行为的文献较少。本文将从生态系统理论角度入手,细化虚拟社区用户知识共享行为,并通过知识个体、知识生态系统内部外部环境等对不同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来具体分析用户知识共享行为。
第2章 知识生态系统下的知识共享行为
2.1知识生态系统的概念
自然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在科学研究中应用广泛,一个系统中只要有生命体的存在,就可以称作是一个生态系统。据此,陈清硕[18]提出了知识生态系统是由人和知识客体复合而成的系统。田庆锋等[19]将组织看做是一个知识生态系统,知识作为一种生存资源,组织内拥有目标相同、知识能力相当,并会去共享生存资源的成员组成的知识种群。孙振领[20]等从生态系统理论和知识共享特性研究,总结出知识生态系统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知识资源、知识服务活动、知识创新活动以及他们的交流和协作环境所组成的,借助于知识流动、价值流动、物质流动等功能而形成的开放、动态的知识系统。叶培华[21]等研究认为,人作为知识主体,与外部知识环境通过能量和物质的交换,构成一个相互交流、相互依赖、共同成长的整体。将知识主体与外部知识环境所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系统称作知识生态系统。
综上所述,知识生态系统可以归纳为由人、知识、文化和外部知识环境等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而在这个系统中,知识作为一种资源,被作为知识主体的人所以生产、消费和分解。
2.2知识生态系统下的共享行为
在知识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知识种群在系统内彼此互动并相互影响,构成组织的知识群落,即组织的知识环境。在这个知识环境中,人作为知识个体,具备知识生产、消费和分解的能力。所以,知识生态系统下的共享行为可以分为知识生产行为、知识消费行为和知识分解行为。
知识生产是指指知识个体创建知识模块的过程,是知识活动的起点。包括知识编辑、知识上传、知识修改等知识活动;知识消费是指知识个体对感兴趣的知识个体进行阅读、评价、交流、分享和抽取等知识活动;知识分解活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知识个体按照一定的分解机制,对知识进行清理、去冗,二是根据知识个体的活动,将知识进行的整合,形成对自身更有用的知识。而在知识生态系统知识分享过程中,还伴随着知识创新行为,知识个体在进行知识生产、消费和分解的知识活动过程中,产生新知识,并将此不断地应用到实践过程。
知识创新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环节,而常常是知识生产、知识消费、知识分解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将用户分为知识生产者、知识消费者和知识分解者,而且每个用户都具有三者的特点,三种知识共享行为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如图2.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xxaq/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