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管理的公务员创新能力研究

本科毕业设计[20191212165341]
摘 要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公务员是国家实施行政管理的执行者,其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政府政绩水平的高低。在我国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的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本文通过对公务员创新能力现状的分析,基于知识管理提出促进公务员创新行为的理论模型。
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依次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及其意义,并对相关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建立公务员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而后根据指标设计问卷,对回收数据进行SPSS聚类分析,最后提出对策,建立提高公务员创新行为的理论模型。
根据本文的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以政府知识管理建设为主,创新激励、创新保护为辅,构成两翼一体,改善公务员创新能力现状。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知识管理;公务员;创新能力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1
1.1.1选题背景 1
1.1.2选题意义 1
1.2相关研究现状.........................................................................................................2
1.3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
1.3.1研究内容 3
1.3.2研究方法 3
1.4论文的创新点 4
第二章 政府知识管理与公务员创新能力理论基础研究 5
2.1知识管理的介绍 5
2.2政府知识管理 5
2.2.1政府知识管理的涵义 5
2.2.2公务员特点分析 6
2.3政府知识管理的实施 7
2.3.1推行政府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7
2.3.2政府实行知识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7
2.4公务员知识创新能力涵义及提高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7
2.4.1公务员创新能力涵义 7
2.4.2加强公务员创新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8
2.5知识管理与公务员创新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8
第三章 某单位公务员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9
3.1影响公务员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 9
3.2指标体系的建立 11
3.3调查研究 12
3.3.1问卷设计 12
3.3.2 SPSS数据分析 12
3.4原因分析 17
第四章 基于知识管理改善公务员创新能力模型构建 19
4.1基于知识管理的公务员创新能力建设对策 19
4.2基于知识管理改善公务员创新能力模型构建 21
第五章 结论 22
参考文献 23
附录 25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1.1.1选题背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经济时代已经成熟并发展到一定阶段,随之而来的是知识经济的到来。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管理被运用到越来越多的企业之中,据2000年全球著名的咨询公司KPMG对欧美426个大型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已有68%的企业导入知识管理,距今2012跨越12年间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创新管理范式,同样适用于公共部门,以达到通过知识管理提升公务员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其工作能力的目标。所以,政府部门引进知识管理即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也是政府发展、国家综合国力提高的必由之路。
北爱尔兰的Rodney McAdam和Renee Reid从四个维度比较了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在知识管理方面的区别。他们认为,公共部门在知识管理的知识构建维度方面做得比私营部门好[2]。吴岱儒和朱斌妤对公共部门和私立部门的知识管理模式进行了比较。他们认为,政府若能提高政府知识管理,将有助于提升国家竞争力[3]。张润彤、朱晓敏提出政府知识管理相关问题。他们认为,政府作为一个组织,同样也存在知识管理的问题[4]。在这些观点背景下,本文立足于政府知识管理模式,探讨公务员创新模式。
1.1.2选题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新世纪发展的口号,是中华民族腾飞的力翼。政府部门是国家执行各项事务的办事处,公务员的工作能力也直接影响到国家执行的力度和效率。而现如今针对政府管理模式下公务员创新能力的研究并不多。如何提高公务员的创新能力?如何基于知识管理改善公务员的创新模式?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及其意义。
1.2相关研究现状
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要构建新型服务性政府,公务员创新能力建设已然提上议程,公务员是政府职能的具体执行者,在政府政管理中起着决策、组织、协调和控制等重要作用,深人开展公务员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公务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能力,对于推进构建服务型政府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许多学者纷纷就此提出了很多观点。姚荣、冯伟指出当前我国公务员创新能力建设中还存在制度障碍、思想障碍等问题,并提出在善治理念(善治指良好的治理,善治是公民与政府对公共生活合作管理)指导下的公务员创新能力建设的路径。具体包括:1、政府培训的制度创新;2、政府培训的理念创新;3、政府培训的技术创新[5]。
龚桢志、吴瑕指出,要提高公务员的创新能力,除了自身因素外,构建良好的组织环境同样十分重要[6]。组织环境是指直接或潜在影响组织运行、绩效的因素,环境是组织生存的土壤,既促进了创新的产生,而又通过创新优化了环境,形成一种“互动效应”。公务员从周围环境中获取技术、知识和创新的动力,如富有挑战的工作在客观上要求公务员不断的的学习,创新思维,提出新的解决方法。这样,环境的影响激发了公务员的创新性行为,而另一方面,公务员的创新行为又改善、优化、创造了周围的环境。
周伟在公务员创新能力建设中指出公务员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具体为:1、公务员创新意识不强,缺乏主动创新的意愿和动力;2、公务员的创新思维不够,不懂得如何去进行创新;3、公务员的创新精神不足,不敢挑战权威和勇于创新[7]。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培植利于公务员创新的文化环境,建立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强化公务员创新能力的教育培训。
1.3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探讨了政府知识管理的必然趋势,以及通过知识管理视角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的创新模型。目前我国公务员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本文围绕知识管理应用与公务员创新能力提高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企图找到提高公务员创新能力的新路径。本文主要包括个部分:
(1)对本文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其中涉及到政府知识管理的涵义,知识管理在政府部门的应用,知识管理与公务员创新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2)实证研究,以芒市国土资源局为例分析了我国公务员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3)紧紧围绕与当代中国公务员创新能力息息相关的政府知识管理进行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构建新型模型。
1.3.2研究方法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文献调查法:通过校内图书馆几一些期刊资源网,对国内外关于政府知识管理和公务员创新能力的论文进行搜集、参考、分析,获得相关理论基础并结合自身理解,最终形成新的研究成果。
(2)问卷调查法与半结构化访谈法:对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国土资源局公务员创新能力进行调查问卷随后又对部分领导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
(3)资料的整理法:将收集到的理论知识及数据按照调查目的进行审核、汇总和初步加工并以相对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总体的过程。将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并通过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4)资料分析法:原始的数据和资料常常是尚未用文字表现出来的调查对象的问题属性,通过科学的推断及应用SPSS软件对公务员创新能力现状进行分析。
(5)模型建立法:通过数据研究,进行原因分析,基于知识管理提出解决对策,从而建立挺高公务员创新能力理论模型。
1.4论文的创新点
1、选题的创新
目前国内对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颇多,虽已有学者对政府知识管理研究,但更多集中于对其涵义、特征、要素、模型、障碍和策略等6个方面,在研究手段方面,主要是对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的借鉴与对政府管理理论的演绎,在其研究性质方面,主要是一种理论想想,对于实际运用的实质贡献较少。本文以政府知识管理为理论依据,以此为基础提出加强公务员创新能力建设的策略。
2、研究方法的创新
运用多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公务员创新能力。具体来说,表现在:通过指标体系建立,采用用问卷调查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进行实证研究。再用统计学的知识对问卷反馈情况进行整理,并用SPSS软件将所得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汇总找出原因。
第二章 政府知识管理与公务员创新能力理论基础研究
2.1知识管理的介绍
当前,对于知识管理这一概念有很多定义,大家众说纷纭,以下给出了几个对知识管理较为经典的几个定义:
资深知识管理专家经济学博士YogeshMath-otra认为“知识管理是在日益加剧的不连续的环境情况下服务于组织适应、生存和能力等关键问题的活动[9]。其实质在于信息技术处理数据与信息的能力以及人们创造和创新的能力有机配合的组织过程”。Karl.E.Sverby从认识论的角度对知识管理进行定义,认为知识管理是“利用知识的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艺术”[9]。
我国学者庞娟认为知识管理师信息管理的进一步发展。第一代信息化管理的是数据;第二代信息化管理的是信息;而知识管理是第三代信息化管理,管理的对象是知识[11]。邱均平认为知识管理是对知识以及知识的取得、整理、存放、创造、运用的管理[12]。
综合以上国内外学者对知识管理的定义,从知识管理的目标出发,本文认为,知识管理就是为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提供新的途径,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2.2政府知识管理
2.2.1政府知识管理的涵义
对于政府知识管理2个有代表性的涵义:
(1)熊枫认为,政府知识管理是政府有意识地利用内外部网络,实现对政府组织集体知识的创造、传播、共享和利用最大化,最大程度地带动政府的创新服务,提升执政能力、竞争力和知识资本价值的过程[13]。
(2)邱均平指出,政府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加快政府内部知识的创新、流动和利用,其目的是增强政府的活力和凝聚力,激活政府的创新能力,提高政府办事的效率、决策能力以及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建设一个功能齐全、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精简高效、具有竞争力的学习型知识政府[14]。
2.2.2公务员特点分析
为了更好的理解政府知识管理的涵义,我们必须对政府主体——公务员这一对象的特点进行分析。在传统的政府管理下,公务员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图 2.1公务员的一般特点
在引进知识管理的政府管理下,公务除了具有以上4个一般特点,还应具备以下3个全新的特点:
创新的 高效的
工作方法 业务处理
全新的
学习理念
图2.2知识管理模式下得公务员新特点
图上这三个特点呈现出一个持续循环的过程,可见知识学习、创新、工作效率三个方面息息相关,循环往复。抽象的来看,知识管理的在政府部门中的应用是基础,创新的思维能力是手段,工作效率的提高是目标。
2.3政府知识管理的实施
2.3.1推行政府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作为政府主体的公务员,都是通过层层考试选拔上来的优秀人员,他们拥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知识,因此,政府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密集型组织,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同时, 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些知识,挖掘知识的最大潜力成为一大挑战。而另一方面个人、企业和社会对获取政府有关政策法规和各类统计信息的快捷、透明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服务水平等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政府实行知识管理不仅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同时也带动了政府内外部信息知识资源的高速流动,政府成为社会信息知识流的重要枢纽,显著的促进了政府服务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xxaq/113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