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用户行为分析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用户行为分析[20191212165334]
摘 要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爆炸式增长,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依托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呈现出一种新的特性。图书馆信息用户的需求也日渐个性化。信息用户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体,用户的信息需求行为是影响和决定图书馆业务活动及信息服务的最重要因素。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是图书馆的当务之急。
提高用户满意度的前提是了解信息用户的信息使用行为、习惯、偏好、特点及用户特定的需求,再对客户反馈的信息进行行为分析、挖掘、处理。在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图书馆用户行为分析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然后,论述和分析了目前图书馆在用户行为分析现状中存在的缺陷,如:文献利用率偏低、时间规律未把握好、对读者类型研究不透彻。接下来,本文以常州校区为例,根据收集整理得到的数据利用SPSS对其进行分析,为更好的提出完善措施做铺垫。最后,深入分析了完善我国图书馆用户行为分析实践应用的具体措施。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网络环境;图书馆;用户行为分析;数据挖掘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
1.2 论文研究内容 1
1.3 论文研究思路 1
第二章 图书馆用户行为分析理论综述 3
2.1 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规律研究 3
2.2 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4
2.3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用户研究 4
第三章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现状 7
3.1 文献利用率 7
3.2 时间规律 7
3.3 读者类型 8
第四章 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行为分析 9
4.1 数据挖掘 9
4.2 聚类分析 10
4.2.1 SPSS 10
4.2.2 聚类分析 10
4.3 图书馆用户行为的分析 12
4.3.1 准备数据 12
4.3.2 分析过程及结论 12
第五章 完善图书馆用户信息服务对策 17
5.1 完善馆藏建设 17
5.2 完善借阅工作 18
5.3 完善读者个性化服务 18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21
6.1 总结 21
6.2 展望 21
参考文献 22
致 谢 24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学校或地区的图书馆是学生和用户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信息环境同样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今,网络化与数字化信息资源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用户对于信息的需求,通常根据个人爱好、工作性质和课题应用对某种特定信息表现出极其强烈的需求。因此,传统的服务模式已经达不到人们对于图书馆信息的需求,如何更大程度的满足广大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信息需求,是目前图书馆信息服务改革的当务之急。
因此,挖掘图书馆馆藏信息统计数据,实现信息的增值与创新,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图书馆进行一定的调整与改进,以满足读者多样的、复杂动态的需求。本文以SPSS软件为平台,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从而帮助用户能够较为方便的获得所需信息。
1.2 论文研究内容
论文整体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介绍用户行为分析在整个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并对网络状况下读者行为进行分析,从而能够更好的提高用户满意度,为后续提出问题奠定基础。论文阐述了国内外各学者在用户行为分析方面的研究,从而引出用户行为分析等相关内容。
(2)针对图书馆用户行为分析现状,提出用户信息需求方面存在的缺陷。
(3)以常州校区图书馆为例,搜集用户行为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并获得一系列结论。
(4)根据分析结果,对图书馆用户信息服务提出个性化的推荐服务。
1.3 论文研究思路
本文以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用户为研究对象,在广泛、深入探讨了图书馆服务用户的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服务方面存在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以SPSS软件为平台,对高校图书馆借阅信息进行挖掘、分析,并对图书馆用户信息服务提出合理建议,为图书馆管理实践提出指导性意见,全文共六章。
第一章绪论
首先介绍了图书馆用户行为分析的研究背景,并对其研究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进行了说明。另外,对论文涉及的研究内容及思路进行了简要描述。
第二章理论文献综述
针对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对图书馆用户行为、用户信息行为、用户动机研究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和评价。
第三章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现状分析
通过对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现状的分析,提出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在文献利用率、时间规律、学科分类、读者类型中的缺陷。
第四章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行为分析
以常州校区图书馆现状为例,利用SPSS软件对高校图书馆的借阅信息进行挖掘与分析,并得到相关结论。
第五章完善图书馆用户信息服务对策
根据分析所获取结论,结合目前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现状,提出网络时代下图书馆用户使用服务的可行性策略与建议,为图书馆的长期发展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结合当前图书馆用户实际需求,提出有待于进一步需要完善和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 图书馆用户行为分析理论综述
图书馆用户行为作为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分支,受到国内外许多专家重视,并通过不同方面进行研究。因此,本章着重对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规律、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的影响因素、学术图书馆用户进行述评,为后续分析研究奠定基础。
2.1 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规律研究
目前有关信息行为规律的研究主要有穆尔斯定律、齐普夫最小努力原则、信息吸收极限定律、马太效应与罗宾汉效应、可近性选择规律等。图书情报的国内外研究者们试图通过对读者获取信息的规律进行分析和探究,以此来寻找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用户行为存在的共性问题,并研究出对图书馆信息服务普遍适用的解决方案如图书馆的可近性、易用性服务的优化策略。
黄清芬通过对读者心理行为进行分析,并运用穆尔斯定律对用户信息行为进行分析,分别对用户行为和优化目标、能够满足大众用户还是对重点用户给予特殊关注进行了思考和阐述 。
1988年卢太宏从信息心理行为的五个法则(无意识法则、最小努力法则、匹配法则、适度满足法则和期望法则)对用户信息行为和信息心理进行分析阐述 。
鲁安民在华东交通大学的图书馆任职多年后,对信息行为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研究发现信息吸收是信息行为的延伸以及进一步升华, 应该将信息吸收与信息行为统一为广义信息行为。他对信息吸收与信息行为的关系进行了建构, 分析出信息、用户主体因素、信息环境对用户信息行为与信息吸收的影响 。
许钟玲指出在用户行为之中始终贯穿着可近性选择规律,其制约着用户的信息选择行为,可近性是影响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就图书馆而言,用户不会仅仅因为馆藏的质量及数量的提高或者是技术设备的先进而被吸引,真正吸引用户的是整个图书馆信息系统的可近性及其程度。因此,图书馆必须以可近性理论依据提高自身的可近性指标并设计和优化图书馆服务系统 。
李书宁在经过对影响网络信息行为的因素的研究,指出易用性和可近性在网络信息行为中仍然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
2.2 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用户在使用图书馆满足信息需求时,其信息行为表现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34,许多研究者对其进行了探索研究。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用户个人因素、信息与信息环境因素及社会与自然环境因素。
Paisley在1968年提出了影响用户信息行为的八种因素:文化体制、政治体制、学会团体、参考团体、正式组织、心理因素、法律/经济因素及信息系统。
Wilson在1981年提出了影响用户信息行为的3种因素:个人特点,包括心理、情感及认知因素;人际关系,包括工作角色、工作参与及参与层次;环境因素,分为工作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治经济环境与物质环境 。
Bouazza在1989年将影响因素归纳为三项:信息的可获取性、信息质量、信息费用及易用性;信息用户的资历、经验、专长、文化程度及对信息的主观感受;研究项目的阶段、物质、社会、政治及经济环境 。
林平忠认为现代用户信息行为的实现受到信息需求的动力因素、用户信息能力的强弱及信息环境的认识程度所影响 ,进而在文献 中从智能和技能两个角度阐述了用户信息获取的障碍因素 。
黄幕萱指出使用者和问题是影响用户行为最明显的两项;资料库、检索系统或检索过程,也会影响用户的信息行为。
严慧英从个性特征、需求、知识与经验等分析了网络信息检索行为的主体影响因素 。研究者通过对用户需求心理、认知心理、防御心理等进行的研究分析发现图书馆应加强用户教育培训,以引导用户正确的信息行为,同时制定并优化服务策略,寻找信息服务的最佳方式。
2.3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用户研究
蒋淑婉提出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有必要通过对虚拟用户的信息进行收集、挖掘,研究他们访问和利用数字资源的规律,使其规律集结成库, 并与图书馆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反馈循环的机制形成螺旋的上升力量推动图书馆建设及用户研究向深层次发展 。
郭家义主要对数字化图书馆进行了分析,从中挖掘出了不同类型用户获取信息方式的特点,并对各种信息获取方式的优缺点。
董小英等对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获取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在网络环境下,学术类用户采用混合型的方法获取信息,一些从传统的文献中,一些从数字化信息中,还有一些采用非正式的人际交流手段。在诸多途径中,互联网搜索引擎工具是最常被使用的,用户高达76.8%,利用各种网页上的链接地址浏览及获取信息的用户也占了20.5%。而这些来自于不同学历和不同的专业的学生们,在参与问卷调查时,都不约而同的把互联网搜索引擎作为获取信息的最好途径 。
王良成调查研究了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信息需求与利用行为,研究表明,大部分大学生信息利用行为的满意程度可以达到60%~80%,大学生利用信息的主要来源是校内的一些信息网和国内的网站,之后,他提出了加强对大学生网上行为的引导的意见和建议 。
缪融分析了国内外高校信息用户在阅读行为方面产生的变化,深刻讨论了高校读者群的读者层次、阅读习惯、文献资源获取方法对阅读行为的影响 。
从目前来看对图书馆用户行为的研究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1)研究过于关注用户已使用的资源和服务,而对用户在网络环境下需要个性化等服务的原因研究较少。一般来说现有的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用户使用了什么类型的资源和服务,而没有关注为什么图书馆用户较少使用个性化等服务 。也就是说,没有深入的研究影响用户使用图书馆服务与产品的行为因素 。但是,用户行为研究的真正意义是将为什么用户使用图书馆作为重点研究问题 。
(2)没有将用户动机与用户行为研究联系在一起。图书馆用户也是顾客,他们会比较各类信息提供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再从中做出选择。企业的竞争环境随着网络化的发展日趋激烈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消费行为和消费者的根本影响因素。像许多企业一样,图书馆同样处于一个竞争的环境中。图书馆仅是众多信息提供商之一,在信息市场中学术图书馆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图书馆不能强迫图书馆用户使用图书馆的服务或产品,图书馆用户可能会选择其他服务或产品。此外,动机是用户行为的三个心理因素之一。正如Marchant于1991年 所说,将图书馆利用与图书馆用户动机链接在一起可能是图书馆用户行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因为简单的图书馆输入和处理过程并没有导致图书馆的使用。因此,从动机的角度对图书馆用户行为进行研究至关重要。
第三章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现状
网络环境日益发展,图书馆用户利用信息的方式及需求也随之产生了巨大变化。本章主要从文献利用率、时间规律和读者类型三个方面来分析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的现状。
3.1 文献利用率
文献利用率主要是指在一定时间的范围内,用户借阅书籍数量占馆藏书籍总数量的百分比。通常可以当作图书馆馆藏资源被用户利用程度的标尺,同样也是评价图书馆服务质量以及读者满意度的重要依据。
通常情况下,对于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而言,印刷版占据绝大多数,而视听类及缩微类只占据少部分。然而,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内部各种参考资料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用户借阅图书的方式也有所改变。由于网络信息覆盖范围极其广泛,而且获取方式比较简单,已经成为了众多用户获取有用资源的重要途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xxaq/112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