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环境下大信息素养测评研究(附件)

信息素养是大学生进行学习和科研的基本条件,也是终身学习的能力基础,对信息素养测评体系和工具的研究能为当前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参考依据,从而顺应现代社会信息环境的变化。本文首先采用文献调研法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的数字环境建立了以信息意识、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利用、信息创新和交流、信息伦理和安全为一级指标的信息素养指标体系。然后以此为依据设计出了普遍适用于各类大学生群体、题型多样的信息素养测评问卷,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调研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最后利用EXCEL、SPSS等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出结论,旨在为高等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与改进提供参考。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2
一、文献综述 2
二、信息素养测评工具设计 3
(一)信息素养指标体系设计 3
1.构建原则 3
2.国内外较权威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 3
3.信息素养指标体系框架 4
(二)分值设计 5
三、问卷发放与回收 6
四、数据分析 7
(一)信度与效度分析 7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7
1.大学生信息素养整体情况 7
2.各类题型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8
(三)信息素养各一级指标的相关分析 10
(四)交叉分析 11
1.年级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交叉分析 11
3.信息素养教育背景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交叉分析 13
五、研究结论及建议 15
(一)结论 15
(二)建议 16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附录 18
图1 对12道单选题正确率的描述性统计 9
图2 大学生筛选、评价文献最常选择的指标 10
图3 大学生对符合需求的新信息的使用方式 10
图4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总分 12
图6 参加过或未参加过信息素养类课程的大学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各项得分对比 14
图8 不同信息素养背景的大学生对“使用CNKI等进行检索时,下列哪种方式不可以提高检全率”一题的回答 15
表1 国内外较权威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 3
表2 信息素养指标体系 4
表3 样本分布特征 6
表4 对各题项平均分及各一级指标平均得分的描述性统计 7
表5 对12道五级量表题选项分布结果的描述性统计 9
表6 六个信息素养一级指标间的相关系数 11
数字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测评研究
引言
引言
信息素养是指能够认可信息价值,明确信息需求,进行信息创新,合理有效地查找、评价、利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1]。它已经成为个体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进行学习和科研的必备条件,也是终身学习的能力基础,因此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成为近年来教育界和图书情报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信息素养测评体系的建立能够指导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设置,同时帮助检测教育效果,以了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改进依据[2]。
随着互联网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等移动产品的普及,人们的信息环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以数字化方式呈现的网络信息成为主要信息来源,信息的内容越来越碎片化,信息发布的时间和地点越来越零散化,此外,新时代下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使得信息量呈指数级增长,而信息的价值密度却大幅度降低[3]。这些变化使得信息素养教育不能再局限于检索知识、数据库使用等单方面的理论学习,而应该拓展到包括建立信息意识、鼓励信息创新在内的整个过程,尤其是要注重海量繁杂信息的辨别和整合、信息道德与安全等问题,因此,本研究以国内外权威标准为基础,结合当前信息环境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出的新要求建立起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普遍适用于各类大学生群体、题型多样的信息素养测评问卷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进行调查,旨在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及信息素养评测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一、文献综述
我国对信息素养评价的相关研究开始的较晚,且大多由专家或学者个人进行,以国外相应标准为依据,结合我国国情及个性化背景分别开展。
总结以上研究发现,我国对信息素养评价和测评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在建立信息素养评价体系时较少考虑到当前信息环境的变化,且大部分研究只建立出了评价指标体系,未能转化为实际的测评题项;二是已有的测评工具大多采用简单量表题的形式,过于片面和简单,且各项测评有不同的个性化适用范围,普遍性有待增强。
二、信息素养测评工具设计
(一)信息素养指标体系设计
1.构建原则
信息素养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该遵循整体性、独立性、层次性、可测性的原则。整体性是指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应该能够全面地反映信息素养的各个方面,不遗漏任何相关的指标。独立性是指体系中各一级指标或细分指标之间是尽可能独立的,不存在重复、模糊等问题,在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共同组成描述信息素养能力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层次性是指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群体、或同一群体不同时间的信息素养水平差异,使指标体系能够起到鉴别不同信息素养水平、引导被测者信息素养能力提升的作用。可测性是指体系所选择的指标应该尽可能详细和具体,以便于将指标转化为可实际测量的问题或任务。
2.国内外较权威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
信息素养测评研究的基础是建立权威的、通用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它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重视。信息素养研究首先在国外兴起,因此许多国外高等教育部门或权威机构已经制定并发布了较为成熟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体系,并将目光从标准的研制延伸到了标准的实施[5]。国内虽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大多是由个人开展,但也已有可参考的范例。以下(表1)列出了一些在国内外影响较大的较为正式的标准体系以供参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xxaq/51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