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图书馆app的功能质量的感知差异性分析
摘要:移动图书馆APP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最新服务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基于移动图书馆APP平台出发,梳理总结移动图书馆APP服务质量的相关理论,揭示移动图书馆APP功能质量的理论创新与发展现状。通过实证研究,对移动图书馆APP的功能质量进行了感知差异性分析,发现性别、身份、地域、使用频率、使用时间的差异性不显著,高级用户与低级用户之间的差异性比较显著,得出用户级别才是影响移动图书馆APP的功能质量感知差异性的关键性因素。以此为依据,分析评分产生差异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研究背景 2
二、移动图书馆APP的功能质量研究综述 2
(一)移动图书馆APP概述 2
(二)移动图书馆APP的服务质量的内涵及发展现状 3
(三)移动图书馆APP的功能质量 4
三 、移动图书馆APP的功能质量的评价指标 5
四、移动图书馆APP的功能质量的感知差异性分析 5
(一)问卷调查的情况描述 5
(二)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6
(三)差异性分析 7
1.性别差异分析 7
2.身份差异分析 9
3.地域差异分析 11
4.使用频率差异分析 12
5.使用时间差异分析 13
6.高级用户与低级用户间的差异分析 14
7.移动图书馆APP的功能质量的提升策略 15
五、总结 16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6
目录
表1 功能质量的相关维度研究 5
表2 功能质量的测评量表 5
表3 样本特征基本状况 6
表4 性别的分组统计 8
表5 性别差异t检验 9
表6 身份的分组统计 10
表7 身份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11
表8 地域的分组统计 11
表9 地域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12
表10 使用频率的分组统计 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
表13 使用时间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14
表14 用户等级的分类统计 14
表15 用户等级的t检验 15
目录
图1 样本身份情况 6
图2 样本使用频率 7
图3 样本使用时间 7
图4 不同性别用户的感知差异 8
图5 不同身份的用户感知差异 10
图6 不同地域的用户感知差异 11
图7 不同使用频率的用户感知差异 13
表11 使用频率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13
表12使用时间的分组统计 13
图8 不同使用时间的用户感知差异 14
图9 高级用户和低级用户的感知差异 15
移动图书馆APP的功能质量的感知差异性分析
引言
一、研究背景
移动图书馆是移动网络技术下图书馆发展的新方向,它是以访问获取图书馆各种资源为目标,依托移动终端设备来完成的一种新兴的图书馆服务。而现行的移动设备包括:个人电脑、掌上电脑、智能手机、EBook等[1]。
2003年,北京理工大学的SMS服务是国内移动图书馆服务研究的起源,此后四年,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逐步开展了移动图书馆服务,尤其2011年后,移动图书馆服务得到了迅猛发展[2]。根据我们自己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115所211和985高校中有80%的高校已经使用了移动图书馆。虽然,移动图书馆服务已经被很多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使用推广,但是使用移动图书馆的用户数量仍旧不足。以本校为例,我校在校生有1万多人,但移动图书馆的正式注册用户只有2000多人。
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转向移动图书馆,目前国内关于移动图书馆的研究多集中在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模式和实践应用的技术层面上,如:2009年,曾瑞探究了移动图书馆WAP技术方面的问题[3];2011年,高春玲对比了中美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差异性[4];2012年,陈俊杰研究了移动图书馆APP的构建技术与方法[5];2013年,邓珊妮在曾瑞等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如何设计实现移动图书馆的系统[6];同年,梁欣从服务模式的角度研究了其现状及发展趋势[7]。
近年来,依托移动设备的普及以及移动技术的发展,移动设备的应用方式主要以移动APP为主[8] ;在这种移动APP新兴服务的带领下,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也发生了变革,移动图书馆APP应运而生。目前,移动图书馆APP服务已经走向了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与此同时,学者们对其研究也日益升温。梳理文献发现,目前有关于移动图书馆APP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感知有用性、期望确认、感知成本和用户习惯等方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的探讨[9];特别是对于服务质量方面的研究欠缺不少,然而它对于移动图书馆APP的发展与推广至关重要,通过研究表明,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服务质量。因此,分析设计移动图书馆APP的服务质量的结构维度及测度量表,通过实证研究验证量表结构的内部一致性和合理性,可为我国移动图书馆APP的的管理发展提供一个有效的测度工具,从而使得用户在使用移动图书馆APP服务时感到满意并最终选择继续使用移动图书馆APP服务。本文在对已有学者关于移动图书馆APP服务质量相关理论的梳理基础上,将通过实证研究,对移动图书馆APP的服务质量中的功能匹配质量进行差异性分析。
二、移动图书馆APP的功能质量研究综述
(一)移动图书馆APP概述
目前,移动图书馆主要是指借助各种移动设备可随时随地访问各种资源的移动服务技术[1]。王晓军认为,这种服务技术具备即时、传递信息、个性化等特点,满足了人们快捷获取信息资源、访问不受时空约束的意愿[10]。
常见的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有三种,其中最受关注的当属移动图书馆APP服务,它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新兴服务,而短信服务和网站服务是早期开展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目前它们属于基本的服务模式[11]。移动图书馆APP是指以无线网络技术为支撑,通过各种移动设备完成检索资源、阅读资源,查询、预约、到期催还、续借等功能和服务的应用程序服务[12]。经梳理文献发现,移动图书馆APP作为移动设备的主要应用方式,它集各种资源库、社交软件以及各种网站平台等优势,使得用户随时随地使用移动设备访问获取图书馆的资源。与传统的网站服务相比,移动图书馆APP提升了可获取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提供了便捷易用的基础功能以及个性化服务、定制推送等特色功能[8]。然而移动图书馆APP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商业化模式阻滞了APP开发工作的进行,内容缺乏多样性、资源较为单一,数据分析能力不足,融合不够、缺乏与读者的互动等[13];针对这些问题,有学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图书馆多与APP研发公司沟通交流,开发出功能更完善的APP、APP功能的升级强化以及各种平台资源的整合、个性化定制以及推送服务等的开展推广[14]。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研究背景 2
二、移动图书馆APP的功能质量研究综述 2
(一)移动图书馆APP概述 2
(二)移动图书馆APP的服务质量的内涵及发展现状 3
(三)移动图书馆APP的功能质量 4
三 、移动图书馆APP的功能质量的评价指标 5
四、移动图书馆APP的功能质量的感知差异性分析 5
(一)问卷调查的情况描述 5
(二)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6
(三)差异性分析 7
1.性别差异分析 7
2.身份差异分析 9
3.地域差异分析 11
4.使用频率差异分析 12
5.使用时间差异分析 13
6.高级用户与低级用户间的差异分析 14
7.移动图书馆APP的功能质量的提升策略 15
五、总结 16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6
目录
表1 功能质量的相关维度研究 5
表2 功能质量的测评量表 5
表3 样本特征基本状况 6
表4 性别的分组统计 8
表5 性别差异t检验 9
表6 身份的分组统计 10
表7 身份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11
表8 地域的分组统计 11
表9 地域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12
表10 使用频率的分组统计 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
表13 使用时间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14
表14 用户等级的分类统计 14
表15 用户等级的t检验 15
目录
图1 样本身份情况 6
图2 样本使用频率 7
图3 样本使用时间 7
图4 不同性别用户的感知差异 8
图5 不同身份的用户感知差异 10
图6 不同地域的用户感知差异 11
图7 不同使用频率的用户感知差异 13
表11 使用频率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13
表12使用时间的分组统计 13
图8 不同使用时间的用户感知差异 14
图9 高级用户和低级用户的感知差异 15
移动图书馆APP的功能质量的感知差异性分析
引言
一、研究背景
移动图书馆是移动网络技术下图书馆发展的新方向,它是以访问获取图书馆各种资源为目标,依托移动终端设备来完成的一种新兴的图书馆服务。而现行的移动设备包括:个人电脑、掌上电脑、智能手机、EBook等[1]。
2003年,北京理工大学的SMS服务是国内移动图书馆服务研究的起源,此后四年,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逐步开展了移动图书馆服务,尤其2011年后,移动图书馆服务得到了迅猛发展[2]。根据我们自己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115所211和985高校中有80%的高校已经使用了移动图书馆。虽然,移动图书馆服务已经被很多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使用推广,但是使用移动图书馆的用户数量仍旧不足。以本校为例,我校在校生有1万多人,但移动图书馆的正式注册用户只有2000多人。
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转向移动图书馆,目前国内关于移动图书馆的研究多集中在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模式和实践应用的技术层面上,如:2009年,曾瑞探究了移动图书馆WAP技术方面的问题[3];2011年,高春玲对比了中美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差异性[4];2012年,陈俊杰研究了移动图书馆APP的构建技术与方法[5];2013年,邓珊妮在曾瑞等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如何设计实现移动图书馆的系统[6];同年,梁欣从服务模式的角度研究了其现状及发展趋势[7]。
近年来,依托移动设备的普及以及移动技术的发展,移动设备的应用方式主要以移动APP为主[8] ;在这种移动APP新兴服务的带领下,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也发生了变革,移动图书馆APP应运而生。目前,移动图书馆APP服务已经走向了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与此同时,学者们对其研究也日益升温。梳理文献发现,目前有关于移动图书馆APP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感知有用性、期望确认、感知成本和用户习惯等方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的探讨[9];特别是对于服务质量方面的研究欠缺不少,然而它对于移动图书馆APP的发展与推广至关重要,通过研究表明,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服务质量。因此,分析设计移动图书馆APP的服务质量的结构维度及测度量表,通过实证研究验证量表结构的内部一致性和合理性,可为我国移动图书馆APP的的管理发展提供一个有效的测度工具,从而使得用户在使用移动图书馆APP服务时感到满意并最终选择继续使用移动图书馆APP服务。本文在对已有学者关于移动图书馆APP服务质量相关理论的梳理基础上,将通过实证研究,对移动图书馆APP的服务质量中的功能匹配质量进行差异性分析。
二、移动图书馆APP的功能质量研究综述
(一)移动图书馆APP概述
目前,移动图书馆主要是指借助各种移动设备可随时随地访问各种资源的移动服务技术[1]。王晓军认为,这种服务技术具备即时、传递信息、个性化等特点,满足了人们快捷获取信息资源、访问不受时空约束的意愿[10]。
常见的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有三种,其中最受关注的当属移动图书馆APP服务,它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新兴服务,而短信服务和网站服务是早期开展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目前它们属于基本的服务模式[11]。移动图书馆APP是指以无线网络技术为支撑,通过各种移动设备完成检索资源、阅读资源,查询、预约、到期催还、续借等功能和服务的应用程序服务[12]。经梳理文献发现,移动图书馆APP作为移动设备的主要应用方式,它集各种资源库、社交软件以及各种网站平台等优势,使得用户随时随地使用移动设备访问获取图书馆的资源。与传统的网站服务相比,移动图书馆APP提升了可获取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提供了便捷易用的基础功能以及个性化服务、定制推送等特色功能[8]。然而移动图书馆APP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商业化模式阻滞了APP开发工作的进行,内容缺乏多样性、资源较为单一,数据分析能力不足,融合不够、缺乏与读者的互动等[13];针对这些问题,有学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图书馆多与APP研发公司沟通交流,开发出功能更完善的APP、APP功能的升级强化以及各种平台资源的整合、个性化定制以及推送服务等的开展推广[1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xxaq/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