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分析法的人才挖掘研究
摘要:文献计量学方法作为一种定量分析方法的典范,在科研评价研究尤其是科研人才评价研究中的地位愈加重要。社会网络分析法将个体看做网络中的节点,通过测度和分析网络结构和属性,来认识网络整体属性和其中的个体属性,它虽是社会学领域中比较成熟的方法,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学科交叉与融合显现越来越普遍,社会网络分析法随之被应用于多个领域。本文选择农业科技人才为研究对象,将文献计量学指标与社会网络分析法相结合,把学者看做合著网络中的节点,通过对合著网络的中心性分析,确定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学者,综合分析后进行人才挖掘,筛选出优秀的农业科学人才,同时验证社会网络分析法在科研人才评价研究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一、 相关研究 4
(一)研究概述 4
(二)文献计量法在人才评价研究中的应用 4
(三)社会网络分析法在人才评价研究中的应用 5
二、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5
(一)数据来源 5
(二)研究方法 6
1.构建学者合著矩阵 6
2.特征值的选择与计算 6
三、 结果与分析 7
(一)合著矩阵的中心度分析 7
1.点度中心度分析 7
2.中间中心度分析 8
3.接近中心度分析 11
4.综合分析 13
(二)挖掘结果与验证 13
1.人才挖掘结果 13
2.将挖掘结果与ESI中Scientist列表数据对比 14
四、 结论 16
(一)多个计量学指标的互补使用可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全面性 16
(二)将社会网络分析法用于科研人才挖掘具有一定可行性 16
(三)不足与展望 17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7
目录
表 1 部分学者文献计量学指标 6
表 2 学者点度中心度计算结果 8
表 3 学者中间中心度计算结果 10
表 4学者中心度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算结果 12
表 5 人才挖掘标准 13
表 6 农学人才挖掘结果 14
表 7本文挖掘结果与ESI排名对比表 15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人才挖掘研究
引言
引言
然而,随着信息科学技术与网络水平急速发展,科学研究的复杂性、综合性和学科交叉融合等特性愈益明显,学科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对某一特定领域的科研评价研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前任对于科研人才评价已做了无数研究,同行评议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文献计量法等方法也纷纷被用于人才评价中,但依旧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后续研究者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与此同时,萌生于社会学研究中的社会网络分析法近些年被越来越多的学者用于其他领域,如图书情报领域的一些学者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在知识管理、引文分析、科研人员合著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研究。
农业科学作为一门内涵丰富门类庞杂的学科,就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典型代表,为此,本研究试图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挖掘那些优秀的农业科学人才,并期望通过我们的研究使人才挖掘的方法和结果更准确、更有效。
一、 相关研究
(一)研究概述
人才评价是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对社会各类人才的知识水平、能力及其倾向、工作技能还有发展潜力实施测量和评价的人事管理活动。[1]由于人才评价研究涉及诸多方面和环节,根据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不同,存在多种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的选择。即使针对同一评价对象、评价内容,也可能由于评价主体、评价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同。因而,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对传统评价方法的创新是人才评价的关键。目前,科研评价的主要方法有文献计量学方法、同行评议方法、基于知识网络的评价方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每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通过其互相补充与完善,使得对科研人才的评价更加准确。
(二)文献计量法在人才评价研究中的应用
文献计量法是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统计学等的计量方法,评价和预测科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图书情报学分支学科,[2] 即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包含战略情报的相关文献特征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用数据来描述或解释文献的数据特征和变化规律,从而达到情报研究的目的。
引文分析是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进行科研人才评价最早、最常用的方法。钟旭[3],高晓强等[4]以及章娟等[5]采用引文频次分布规律或类型来评价科研人员的相关研究,为人才的评价和挖掘提供了一种更全面的视角,也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但是该方法所需样本较大,且需要一些计算机及统计学知识作为支撑,计算量过大且评价分析过程过于繁琐,不易掌握。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引文分析法在引用性质差异、引文数据库存在缺陷以及“马太”效应等多方面存在缺陷逐渐暴露。为了克服单纯使用计量方法进行人才测评的片面性,大多数学者选择将计量方法与其他分析方法结合使用,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宋艳辉[6]从定量的角度,探讨了引文分析方法、成本方法、预期收入方法、能力方法等知识计量学中重要的特征研究方法在人才测评中的重要应用,引证了计量方法在人才评价中的广泛应用价值。
在文献计量方法领域,仅使用被引次数作为衡量学者科研水平的标准,会存在单方面过于侧重于学者的科研成果数量或影响力的情况,因此,在引文分析出现之后,许多学者试图提出各种量化指标进行改进,这其中以h指数最为有效。H指数由美国物理学家Hirsch[7]于2005年提出,它将论文的数量与论文的质量相结合,拥有操作简单、统计快速、便于掌握以及不易受自引现象影响等诸多优点。但其具有完全忽视h核内论文及低被引论文被引频次的变化[8],对低影响力学者区分度不高[9],易受论文数据库源及论文学科领域影响[10]等缺点。为了解决h指数的一个或某几个缺点,众多学者们在研究中提出了h指数的衍生指数,例如g指数[11],r指数[12]等。王志军、郑德俊[13]以图书情报领域49位专家为例,对比分析了h指数及类h指数等文献计量学指标,论证了将h指数及其衍生指数用于学者评价是有效地,且p指数更具合理性。将计量方法用于人力资源挖掘研究中,虽然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其片面性的缺陷也不容忽视。
(三)社会网络分析法在人才评价研究中的应用
社会网络分析法是一种典型的定量分析的方法,社会网络指社会关系所构成的结构,社会网络分析则指通过研究网络关系或结构关系,进而分析个体间的关系,并能将微观的网络与宏观的社会结构结合起来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社会网络分析萌芽于20世纪30年代,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领域,在图书情报领域,也已有学者将社会网络分析应用于合著和引文网络研究、知识管理、竞争情报、图书馆资源配置等研究方向。
二、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一、 相关研究 4
(一)研究概述 4
(二)文献计量法在人才评价研究中的应用 4
(三)社会网络分析法在人才评价研究中的应用 5
二、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5
(一)数据来源 5
(二)研究方法 6
1.构建学者合著矩阵 6
2.特征值的选择与计算 6
三、 结果与分析 7
(一)合著矩阵的中心度分析 7
1.点度中心度分析 7
2.中间中心度分析 8
3.接近中心度分析 11
4.综合分析 13
(二)挖掘结果与验证 13
1.人才挖掘结果 13
2.将挖掘结果与ESI中Scientist列表数据对比 14
四、 结论 16
(一)多个计量学指标的互补使用可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全面性 16
(二)将社会网络分析法用于科研人才挖掘具有一定可行性 16
(三)不足与展望 17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7
目录
表 1 部分学者文献计量学指标 6
表 2 学者点度中心度计算结果 8
表 3 学者中间中心度计算结果 10
表 4学者中心度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算结果 12
表 5 人才挖掘标准 13
表 6 农学人才挖掘结果 14
表 7本文挖掘结果与ESI排名对比表 15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人才挖掘研究
引言
引言
然而,随着信息科学技术与网络水平急速发展,科学研究的复杂性、综合性和学科交叉融合等特性愈益明显,学科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对某一特定领域的科研评价研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前任对于科研人才评价已做了无数研究,同行评议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文献计量法等方法也纷纷被用于人才评价中,但依旧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后续研究者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与此同时,萌生于社会学研究中的社会网络分析法近些年被越来越多的学者用于其他领域,如图书情报领域的一些学者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在知识管理、引文分析、科研人员合著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研究。
农业科学作为一门内涵丰富门类庞杂的学科,就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典型代表,为此,本研究试图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挖掘那些优秀的农业科学人才,并期望通过我们的研究使人才挖掘的方法和结果更准确、更有效。
一、 相关研究
(一)研究概述
人才评价是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对社会各类人才的知识水平、能力及其倾向、工作技能还有发展潜力实施测量和评价的人事管理活动。[1]由于人才评价研究涉及诸多方面和环节,根据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不同,存在多种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的选择。即使针对同一评价对象、评价内容,也可能由于评价主体、评价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同。因而,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对传统评价方法的创新是人才评价的关键。目前,科研评价的主要方法有文献计量学方法、同行评议方法、基于知识网络的评价方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每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通过其互相补充与完善,使得对科研人才的评价更加准确。
(二)文献计量法在人才评价研究中的应用
文献计量法是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统计学等的计量方法,评价和预测科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图书情报学分支学科,[2] 即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包含战略情报的相关文献特征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用数据来描述或解释文献的数据特征和变化规律,从而达到情报研究的目的。
引文分析是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进行科研人才评价最早、最常用的方法。钟旭[3],高晓强等[4]以及章娟等[5]采用引文频次分布规律或类型来评价科研人员的相关研究,为人才的评价和挖掘提供了一种更全面的视角,也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但是该方法所需样本较大,且需要一些计算机及统计学知识作为支撑,计算量过大且评价分析过程过于繁琐,不易掌握。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引文分析法在引用性质差异、引文数据库存在缺陷以及“马太”效应等多方面存在缺陷逐渐暴露。为了克服单纯使用计量方法进行人才测评的片面性,大多数学者选择将计量方法与其他分析方法结合使用,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宋艳辉[6]从定量的角度,探讨了引文分析方法、成本方法、预期收入方法、能力方法等知识计量学中重要的特征研究方法在人才测评中的重要应用,引证了计量方法在人才评价中的广泛应用价值。
在文献计量方法领域,仅使用被引次数作为衡量学者科研水平的标准,会存在单方面过于侧重于学者的科研成果数量或影响力的情况,因此,在引文分析出现之后,许多学者试图提出各种量化指标进行改进,这其中以h指数最为有效。H指数由美国物理学家Hirsch[7]于2005年提出,它将论文的数量与论文的质量相结合,拥有操作简单、统计快速、便于掌握以及不易受自引现象影响等诸多优点。但其具有完全忽视h核内论文及低被引论文被引频次的变化[8],对低影响力学者区分度不高[9],易受论文数据库源及论文学科领域影响[10]等缺点。为了解决h指数的一个或某几个缺点,众多学者们在研究中提出了h指数的衍生指数,例如g指数[11],r指数[12]等。王志军、郑德俊[13]以图书情报领域49位专家为例,对比分析了h指数及类h指数等文献计量学指标,论证了将h指数及其衍生指数用于学者评价是有效地,且p指数更具合理性。将计量方法用于人力资源挖掘研究中,虽然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其片面性的缺陷也不容忽视。
(三)社会网络分析法在人才评价研究中的应用
社会网络分析法是一种典型的定量分析的方法,社会网络指社会关系所构成的结构,社会网络分析则指通过研究网络关系或结构关系,进而分析个体间的关系,并能将微观的网络与宏观的社会结构结合起来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社会网络分析萌芽于20世纪30年代,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领域,在图书情报领域,也已有学者将社会网络分析应用于合著和引文网络研究、知识管理、竞争情报、图书馆资源配置等研究方向。
二、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xxaq/1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