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论在小型超市供销库存管理上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日常生活中,“排队”这一话题,不断地被我们提起。本课题主要研究排队论在小型超市供销库存管理方面的应用。本文首先阐述了排队论在库存管理上的研究背景以及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介绍库存管理的相关概念以及排队论的应用原理,进而在这一框架下,将排队论求解最优库存模型应用于一家小型超市,确定这家超市的最优存货量,最后进一步指出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把贮存论和排队论结合起来,根据随机库存模型,确定需求与供应的管理与控制,减少库存耗用的资金,为超市的经营取得最大效益。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第一章 绪论 3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3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
1.3 论文思路和框架 4
第二章 基本理论 4
2.1 库存的相关概念 4
2.1.1 库存 4
2.1.2 存储模型 5
2.2 排队论 5
2.2.1 排队论概述 5
2.2.2 排队系统的组成 5
2.2.3 排队模型的分类 6
第三章 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7
3.1 问题描述 7
3.2 数据处理 8
3.2.1 顾客的输入 8
3.2.2 顾客的输出 9
3.2.3 其它数据 9
3.3 建立模型与求解 9
3.3.1 模型的假设 9
3.3.2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10
3.4 误差分析 11
第四章 结论 11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附录 13
排队论在小型超市供销库存管理上的应用
引言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在日常生活中,“排队”这一话题,不断地被我们提起。拥挤的城市交通和大卖场,公交车站拥挤的站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漫长的等候队伍,繁忙的购物中心等,都会让我们进入短期的不安和烦躁状态。对于任何一家超市来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仅要考虑顾客的感受和需求,还要考虑用价格战来控制成本,以求生存和发展。这其中,库存成本就是一家超市运营成本的重要一部分。库存成本、库存数量、库存管理费,以及因为库存缺失而造成的不能及时补货的损失,都极大地降低了超市的盈利。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调研,建立适当的模型得到一家超市运营的最佳库存量,而排队论就是一个非常适合研究这个课题的数学工具。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徐亮在他的硕士论文中讨论了工业工程技术,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大型超市的模型中,主要探讨了提高服务质量的工业工程方法,优化工艺流程,降低库存成本等[1]。通过比较研究和层次分析法(AHP),Trappey和Lai等人仔细比较了超市购物和市场购物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超市顾客满意度的影响模型[6]。冯强等人先后探讨了工业工程方法的应用,例如在超市收银员流程优化和货架布局与显示等其他方面的应用,工业工程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提高超市的运行效率发挥积极作用[2][3]。山东大学的张硕明在他的硕士论文的研究中,重点研究了精益思想在超市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应用。他以银座超市为例,解构了银座超市的商品流通过程。通过流程优化,提出了商品流通的优化策略,从而实现银座超市经营水平的全面提高[4]。运用多层ABC分析法,Chen和Li等人建立了库存管理模型,并通过案例研究验证了模型的先进性[7]。
1.3 论文思路和框架
本论文第一章介绍了排队论在小型超市供销库存管理上的应用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然后概述了超市库存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分别对库存和排队论的理论知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库存部分介绍了库存成本以及库存模型;排队论介绍了排队系统的组成和排队模型的分类。
第三章通过某小型超市的真实数据,描述了超市库存管理的成本优化问题,建立符合该超市实际情况的排队模型,并求解了最优化库存量。
第四章总结了排队论在小型超市供销库存管理上的应用,并提出展望。
基本理论
2.1 库存的相关概念
2.1.1 库存
所谓库存,意味着它还没有被使用,但它可能会在未来使用。因此,为了将来的目的,暂时存储资源,并将其闲置,以备用于将来[11]。
在库存管理的理论中,我们根据库存决策,可以将库存分为三种类型:安全库存、在途库存和周转库存。在途库存,又称为中转库存,指的是还没有到达目的地,正处于运输的状态或者是等待运输的状态,而储备在运输工具中的库存。在途库存的数量大小取决于需求与生产的配送周期。所谓安全库存,指的是为了解决某些不确定因素所造成的缺货等问题,企业为此而准备的库存数量。一般来讲,安全库存量与提前期变化方差、需求变化方差以及安全库存系数即客户服务水平三方面因素成正比。因为生产或订货以每次一批的方式进行,因此而形成的周期性库存称之为周转库存。
库存成本的存在,使得库存能够成为如今管理研究的热点。对企业的整体运作来说,是否能够合理控制库存成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库存成本包含以下的三个组成部分:
(1) 缺货成本:因为缺货而造成的销售量降低或者生产量减少,从而带来的利益、信誉等方面的损失。
(2) 订购成本:购买货物时除货物本身的价值外所产生的费用。一般包括订单成本(手续费、人工成本等)、采购成本(装卸、运输等)、检验费用等。
(3) 持有成本:主要是仓储成本和维持费,以及因其企业不使用资金而造成潜在利润损失的资金成本。
2.1.2 存储模型
库存已成为当今管理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多长时间库存补充一次、每一次补给的数量是多少,以及如何选择和采用这种方法称为存储策略。
在选择存储策略时,要考虑到备货时间和提前期的限制。所谓提前期,是指生产的产品或生产产品时所需的零件,在各工艺阶段投入的时间比最后完工出产的时间所提前的周期或时间段。提前期也就是为了能够及时补充库存,提前进行订货的提前时间。我们称从订货开始到货物进入仓库的这段时间为备货时间。准备货物的这段时间可以是确定的,也可以是随机的,可以长一点也可以短一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jsjkxyjs/161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