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联播四代播音员的播音风格(附件)
摘 要《新闻联播》作为一档拥有观众最多的新闻节目,充分展示出了节目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在人们生活中的不可或缺。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电视新闻节目,它更是中国观众日常生活里的一个政治符号,是中国新闻改革的一个风向标,也是地方新闻赖以效仿的“母本”。发展到现在,《新闻联播》的播音风格产生了很大的转变,这种转变的产生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无论是播音员的语言特征还是非语言特征,都是播音员、主持人结合时代发展进行二度创作的结果。时代的迫切需求,使《新闻联播》的主播们紧跟时代发展的势头,把握时代发展的潮流,在不断加强自身素养的同时为观众带来了更及时、新鲜的新闻内容。
目 录
前 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2
一、 播音风格和《新闻联播》概述 3
(一)播音风格概述 3
(二)《新闻联播》栏目概述 4
二、《新闻联播》四代播音员的播音风格分析 6
(一)赵忠祥、李娟时期的播音风格分析 6
(二) 罗京、李瑞英时期的播音风格分析 7
(三)康辉、海霞时期的播音风格分析 8
(四)刚强、欧阳夏丹时期的播音风格分析 9
三、播音风格结合时代特征使得播音主持的生涯更长久 10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前 言
(一)研究背景
每一种艺术风格的形成,都与它所处的时代有着紧密的联系,创作者对于艺术作品的二度创作也都有着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必然性。我们身边所接触到的每一种艺术都是时代的产物,而播音主持艺术便是这万千艺术形式中的一种语言艺术。
《新闻联播》作为中国境内观众最多的新闻节目,以作为党的传声筒为己任,发展至今,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话语结构和播音特色。但是,随着社会的转型、媒介内容的膨胀和受众的需求变化,也使得《新闻联播》播音员的播音风格在不同时期里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新闻联播》1978年正式开播,自开播以来,节目共经历了四代播音员,本文以赵忠祥、李娟;罗京、李瑞英;康辉、海霞;刚强、欧阳夏丹为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浅析这四代播音员新闻播报风格的不同,以及产生不同变化的原因等,总结特点为在以后的播音播报中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受众的需求。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不光有《新闻联播》作为我国中央电视台专门的新闻栏目,世界上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国家的新闻节目。社会环境的不同以及栏目属性的不同使得各个国家的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播音风格也各有不同,比如美国CBS的杂志性新闻节目《六十分钟》,因为节目设置的原因,整档节目不设固定的主持人,主持人和记者并无区别,可以相互替代,这就使得他们的主持人,形成了代入式思考与转述式的播报风格,个性化十足。节目主持人不断更替,从著名记者主播迈克华莱士到丹拉瑟、安德森库珀,每个主持人都极具个人特色,比如迈克华莱士,他辛辣的主持风格和毫不避讳在节目中以抽烟的形象示人都彰显着其鲜明的个性。但是,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在网络上搜集资料发现,国外对于“播音风格”之类的研究少之又少,相比国内,国外没有播音主持专业的此类学科,他们的主持人大都出于新闻学专业或其他学科,并无科班出身一说,对于主持风格来说他们彰显的更多的是个人风格。
转眼到国内,姚喜双教授在《播音主持概论》中提到,播音主持艺术最早是在苏联出现,苏联也是最早提到“播音风格”一词的。并且,书中对于播音风格的特征、构成要素以及播音主持风格的成因都做了详细叙述。除此之外,业内虽然对于播音员播音风格、《新闻联播》播音员的变化早有阐述,但以时间为线索研究《新闻联播》四代播音员播音风格变化的相对来说较少。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分析,能够更直接清晰的展现《新闻联播》从开始至今,播音员播音风格变化的方面和体现,也激励督促未来的播音员、主持人能够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更好的服务于受众。希望通过本次的研究,总结经验,为自己在以后的新闻播报工作中提供良好的借鉴依据。并且,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和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
一、播音风格和《新闻联播》概述
(一)播音风格概述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风格”一词的解释,由于他们所处时代的不同,国家的不同,学科的不同,以及职业的不同等,使得人们对它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诠释。瑞士语言学家巴里认为“风格是说话者个人语言感情的表达特点”,把风格限定在了语言的范围。在我国,“风格”这一词最早于晋朝出现。当时将“风格”用来评析文章、进行文学批评的是刘勰的《文新雕龙》。刘勰在文章中说:“及陆机断议,亦有峰颖,而腴词弗剪,颇累文骨;亦各有美,风格存焉。”[]之后到了唐朝时期,唐朝时期文学艺术蓬勃发展,风格成熟的艺术家和作家逐渐多了起来,谈论风格的人也随之增加,风格的理论研究也日渐精细,风格这一词得到广泛应用,以至扩大到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
广播电视的产生与发展,促进了播音主持艺术这一艺术形式的产生,尽管其历史只有几十年,但当播音主持艺术一出现时,“播音风格”这个词就随之出现了。最早出现播音艺术的是苏联,并且,苏联也是最早提到播音风格的。在我国,1940年人民广播的诞生,形成了我国广播形自身独具特色的风格。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表扬播音员时点出了人民广播播音风格“爱憎分明”的内核。到1961年1月26日,梅益提到,由于人们要求和爱好的不同,所以对播音员提出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播音员不能老是保持一种腔调,必须根据不同的稿件和内容采取不同的播法。除此之外,他还提到,播音需要有更多的表现形式,播音风格也应该更加的多样化。在此以后,“风格”一词在播音界得到广泛应用。
播音主持风格,它既包括播音主持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阶级风格、节目和稿件的风格,也包括播音员与主持人的风格,以及播音员、主持人在长期的播音主持实践中所展现出来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因为播音员、主持人是创作风格的焦点和核心,所以,这里的播音主持风格也正是播音员、主持人的风格。
播音稿件创作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上都体现着播音员与主持人的播音风格,这种创作风格以整体美的形式通过播音主持作品展现出来。播音主持创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不同、生活经历的不同、以及专业素养的不同,都使得他们有着不同的审美追求,创作者在遵循它的一般规律的同时,对稿件进行二度创作。就比如,许多电视观众都认为,赵忠祥对“动物世界”的解说颇具特色,这与他独特的感受分不开。他认为,播“动物世界”时,要将自己置身其中,想象成是它们其中的一员,将自己和它们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切实的以它们的感受发声。赵忠祥正是由于发挥这样特殊的想象与感受,才使得他的解说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人特征。
目 录
前 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2
一、 播音风格和《新闻联播》概述 3
(一)播音风格概述 3
(二)《新闻联播》栏目概述 4
二、《新闻联播》四代播音员的播音风格分析 6
(一)赵忠祥、李娟时期的播音风格分析 6
(二) 罗京、李瑞英时期的播音风格分析 7
(三)康辉、海霞时期的播音风格分析 8
(四)刚强、欧阳夏丹时期的播音风格分析 9
三、播音风格结合时代特征使得播音主持的生涯更长久 10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前 言
(一)研究背景
每一种艺术风格的形成,都与它所处的时代有着紧密的联系,创作者对于艺术作品的二度创作也都有着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必然性。我们身边所接触到的每一种艺术都是时代的产物,而播音主持艺术便是这万千艺术形式中的一种语言艺术。
《新闻联播》作为中国境内观众最多的新闻节目,以作为党的传声筒为己任,发展至今,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话语结构和播音特色。但是,随着社会的转型、媒介内容的膨胀和受众的需求变化,也使得《新闻联播》播音员的播音风格在不同时期里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新闻联播》1978年正式开播,自开播以来,节目共经历了四代播音员,本文以赵忠祥、李娟;罗京、李瑞英;康辉、海霞;刚强、欧阳夏丹为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浅析这四代播音员新闻播报风格的不同,以及产生不同变化的原因等,总结特点为在以后的播音播报中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受众的需求。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不光有《新闻联播》作为我国中央电视台专门的新闻栏目,世界上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国家的新闻节目。社会环境的不同以及栏目属性的不同使得各个国家的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播音风格也各有不同,比如美国CBS的杂志性新闻节目《六十分钟》,因为节目设置的原因,整档节目不设固定的主持人,主持人和记者并无区别,可以相互替代,这就使得他们的主持人,形成了代入式思考与转述式的播报风格,个性化十足。节目主持人不断更替,从著名记者主播迈克华莱士到丹拉瑟、安德森库珀,每个主持人都极具个人特色,比如迈克华莱士,他辛辣的主持风格和毫不避讳在节目中以抽烟的形象示人都彰显着其鲜明的个性。但是,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在网络上搜集资料发现,国外对于“播音风格”之类的研究少之又少,相比国内,国外没有播音主持专业的此类学科,他们的主持人大都出于新闻学专业或其他学科,并无科班出身一说,对于主持风格来说他们彰显的更多的是个人风格。
转眼到国内,姚喜双教授在《播音主持概论》中提到,播音主持艺术最早是在苏联出现,苏联也是最早提到“播音风格”一词的。并且,书中对于播音风格的特征、构成要素以及播音主持风格的成因都做了详细叙述。除此之外,业内虽然对于播音员播音风格、《新闻联播》播音员的变化早有阐述,但以时间为线索研究《新闻联播》四代播音员播音风格变化的相对来说较少。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分析,能够更直接清晰的展现《新闻联播》从开始至今,播音员播音风格变化的方面和体现,也激励督促未来的播音员、主持人能够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更好的服务于受众。希望通过本次的研究,总结经验,为自己在以后的新闻播报工作中提供良好的借鉴依据。并且,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和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
一、播音风格和《新闻联播》概述
(一)播音风格概述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风格”一词的解释,由于他们所处时代的不同,国家的不同,学科的不同,以及职业的不同等,使得人们对它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诠释。瑞士语言学家巴里认为“风格是说话者个人语言感情的表达特点”,把风格限定在了语言的范围。在我国,“风格”这一词最早于晋朝出现。当时将“风格”用来评析文章、进行文学批评的是刘勰的《文新雕龙》。刘勰在文章中说:“及陆机断议,亦有峰颖,而腴词弗剪,颇累文骨;亦各有美,风格存焉。”[]之后到了唐朝时期,唐朝时期文学艺术蓬勃发展,风格成熟的艺术家和作家逐渐多了起来,谈论风格的人也随之增加,风格的理论研究也日渐精细,风格这一词得到广泛应用,以至扩大到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
广播电视的产生与发展,促进了播音主持艺术这一艺术形式的产生,尽管其历史只有几十年,但当播音主持艺术一出现时,“播音风格”这个词就随之出现了。最早出现播音艺术的是苏联,并且,苏联也是最早提到播音风格的。在我国,1940年人民广播的诞生,形成了我国广播形自身独具特色的风格。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表扬播音员时点出了人民广播播音风格“爱憎分明”的内核。到1961年1月26日,梅益提到,由于人们要求和爱好的不同,所以对播音员提出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播音员不能老是保持一种腔调,必须根据不同的稿件和内容采取不同的播法。除此之外,他还提到,播音需要有更多的表现形式,播音风格也应该更加的多样化。在此以后,“风格”一词在播音界得到广泛应用。
播音主持风格,它既包括播音主持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阶级风格、节目和稿件的风格,也包括播音员与主持人的风格,以及播音员、主持人在长期的播音主持实践中所展现出来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因为播音员、主持人是创作风格的焦点和核心,所以,这里的播音主持风格也正是播音员、主持人的风格。
播音稿件创作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上都体现着播音员与主持人的播音风格,这种创作风格以整体美的形式通过播音主持作品展现出来。播音主持创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不同、生活经历的不同、以及专业素养的不同,都使得他们有着不同的审美追求,创作者在遵循它的一般规律的同时,对稿件进行二度创作。就比如,许多电视观众都认为,赵忠祥对“动物世界”的解说颇具特色,这与他独特的感受分不开。他认为,播“动物世界”时,要将自己置身其中,想象成是它们其中的一员,将自己和它们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切实的以它们的感受发声。赵忠祥正是由于发挥这样特殊的想象与感受,才使得他的解说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人特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c/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