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镜记者现场报道语流失畅问题分析(附件)
摘 要出镜记者是电视节目现场报道中最为重要的信息载体,所以出镜记者的业务能力,比如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发挥能力、顾全大局能力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一档节目的播出质量和传播效果,甚至是记者和节目的可信度。而且,观众最直观感受到的无非就是记者的口语表达是否顺畅自然。 在我们当今看到的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语流失畅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节目效果大打折扣,本文将对出镜记者的语流失畅问题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主要包括语流的前后脱节、语流的超时停顿、语流的无效重复、口头禅以及记者的口误等。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等进行对语流失畅问题的分析。造成出镜记者语流失畅的原因总结为三点 1.前期准备不足、知识储备薄弱。 2.言语知觉迟钝、言语敏感度低。 3.突发事件的影响。针对这些原因本文总结出一对一的规避策略 1.提高综合能力、增加知识储备。2.强化言语知觉、提高言语敏感度。3.训练即兴思维、积累实战经验。提高出镜记者的业务技能,增强有声语言的理论研究,从而让出镜记者和现场报道节目有更好的发展。
目 录
绪论1(一)选题意义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
(三)研究方法2
一、语流失畅现象概说3
(一)语流失畅的界定3
(二)出境记者现场报道语流失畅现象3
二、出镜记者现场报道语流失畅原因5
(一)前期准备不足 知识储备薄弱5
(二)言语知觉迟钝 言语敏感度低5
(三)突发事件的影响6
三、出镜记者现场报道语流失畅的分类8
(一)前后脱节8
(二)超时停顿8
(三)无效重复9
(四)口误9
(五)口头禅10
四、出镜记者语流失畅的规避策略11
(一) 提高综合能力 增加知识储备11
(二) 强化言语知觉 提高言语敏感度12
(三)训练即兴思维 积累实战经验12
结语14
参考文献15
附录16
致谢17
绪 论
(一)选题意义
出镜记者是现场报道节目中新闻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事实与观众之间的连接者、传达者,所以出镜记者的语言表达直接会影响一档节目的播出水准。在我们实际看到的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语流失畅的现象时有发生,会严重影响节目的播出效果。所以想通过本文研究出镜记者在节目中的语流失畅问题以及语流顺畅的提升策略,提高出镜记者的业务水平。
理论上希望能够针对出镜记者现场报道中的语流失畅问题做出详细的分析分类,以及达到语流顺畅的提升策略,丰富出镜记者的理论素养,对出镜记者的工作指明新的努力方向。同时希望理论可以丰富实践,对出镜记者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引导和帮助作用,提高出镜记者的工作能力。
(二)研究现状
关于出镜记者的研究有宋晓阳的《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指南》,文中提到的仅仅是现场报道时的一些方法和技巧;王诗文的《出镜记者》讲的是记者风格以及素养等方面的问题;戴丽君的《浅谈出镜记者在电视现场报道中的作用》、华晔的文章《浅谈出镜记者的采访、报道与表达》、翟延峰的硕士论文《我国电视新闻中出境记者素养研究》都是对出镜记者职业素养的研究。大部分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没有重点拎出语流失畅这一问题来进行深度的分析和探究。
关于出镜记者语言表达的研究主要有史加辉的《出镜记者语言规范问题研究》和佟占军、陈冰凌发表的《论出镜记者的语言功力》两本书,但也只是对语言表达技巧方面的研究,没有对语流失畅这一问题下大工夫,文中并没有着重强调和叙述。但是文章指出“在现场报道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电视新闻报道的今天,出镜记者提高自己的语言功力是当务之急”。
关于出镜记者现场报道语流失畅现象研究这一方面还很薄弱,研究最细致的是姜燕的《即兴口语表达》一书以及宋延宏的硕士论文《出镜记者语流失畅问题研究》, 分析了造成语流失畅的原因以及语流失畅表现形式和语流顺畅提升策略; 其他著作论文提到语流失畅现象的很少并且只是泛泛而谈,本文将细致深入的分析出镜记者现场报道语流失畅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中国知网搜集大量相关文献以及书目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
描述性研究法:对已经发生的事实案例进行解释说明;
个案分析法:对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中的发生的语流失畅的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经验总结法:在对具体案例的深入分析中吸取经验,总结应对策略。
语流失畅现象概说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是当今新闻节目的重头戏,在一档节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档成功的现场报道,能够让受众最直接、准确的感受新闻现场、了解新闻事实,这就需要出镜记者具备扎实的职业素养,而受众最直观感受到的便是记者进行新闻报道时语言的流畅性。而当我们去认真分析研究新闻现场报道时,不难发现,出镜记者报道时语流失畅问题时有发生,甚至形成了一种现象,严重影响节目的播出效果以及记者本身的业务水平。那么,我们如何去界定出镜记者的语流失畅呢?理解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对出镜记者的语流失畅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从而提出规避策略,降低出镜记者语流失畅问题的发生率,让节目效果不受影响。
目 录
绪论1(一)选题意义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
(三)研究方法2
一、语流失畅现象概说3
(一)语流失畅的界定3
(二)出境记者现场报道语流失畅现象3
二、出镜记者现场报道语流失畅原因5
(一)前期准备不足 知识储备薄弱5
(二)言语知觉迟钝 言语敏感度低5
(三)突发事件的影响6
三、出镜记者现场报道语流失畅的分类8
(一)前后脱节8
(二)超时停顿8
(三)无效重复9
(四)口误9
(五)口头禅10
四、出镜记者语流失畅的规避策略11
(一) 提高综合能力 增加知识储备11
(二) 强化言语知觉 提高言语敏感度12
(三)训练即兴思维 积累实战经验12
结语14
参考文献15
附录16
致谢17
绪 论
(一)选题意义
出镜记者是现场报道节目中新闻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事实与观众之间的连接者、传达者,所以出镜记者的语言表达直接会影响一档节目的播出水准。在我们实际看到的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语流失畅的现象时有发生,会严重影响节目的播出效果。所以想通过本文研究出镜记者在节目中的语流失畅问题以及语流顺畅的提升策略,提高出镜记者的业务水平。
理论上希望能够针对出镜记者现场报道中的语流失畅问题做出详细的分析分类,以及达到语流顺畅的提升策略,丰富出镜记者的理论素养,对出镜记者的工作指明新的努力方向。同时希望理论可以丰富实践,对出镜记者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引导和帮助作用,提高出镜记者的工作能力。
(二)研究现状
关于出镜记者的研究有宋晓阳的《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指南》,文中提到的仅仅是现场报道时的一些方法和技巧;王诗文的《出镜记者》讲的是记者风格以及素养等方面的问题;戴丽君的《浅谈出镜记者在电视现场报道中的作用》、华晔的文章《浅谈出镜记者的采访、报道与表达》、翟延峰的硕士论文《我国电视新闻中出境记者素养研究》都是对出镜记者职业素养的研究。大部分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没有重点拎出语流失畅这一问题来进行深度的分析和探究。
关于出镜记者语言表达的研究主要有史加辉的《出镜记者语言规范问题研究》和佟占军、陈冰凌发表的《论出镜记者的语言功力》两本书,但也只是对语言表达技巧方面的研究,没有对语流失畅这一问题下大工夫,文中并没有着重强调和叙述。但是文章指出“在现场报道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电视新闻报道的今天,出镜记者提高自己的语言功力是当务之急”。
关于出镜记者现场报道语流失畅现象研究这一方面还很薄弱,研究最细致的是姜燕的《即兴口语表达》一书以及宋延宏的硕士论文《出镜记者语流失畅问题研究》, 分析了造成语流失畅的原因以及语流失畅表现形式和语流顺畅提升策略; 其他著作论文提到语流失畅现象的很少并且只是泛泛而谈,本文将细致深入的分析出镜记者现场报道语流失畅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中国知网搜集大量相关文献以及书目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
描述性研究法:对已经发生的事实案例进行解释说明;
个案分析法:对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中的发生的语流失畅的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经验总结法:在对具体案例的深入分析中吸取经验,总结应对策略。
语流失畅现象概说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是当今新闻节目的重头戏,在一档节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档成功的现场报道,能够让受众最直接、准确的感受新闻现场、了解新闻事实,这就需要出镜记者具备扎实的职业素养,而受众最直观感受到的便是记者进行新闻报道时语言的流畅性。而当我们去认真分析研究新闻现场报道时,不难发现,出镜记者报道时语流失畅问题时有发生,甚至形成了一种现象,严重影响节目的播出效果以及记者本身的业务水平。那么,我们如何去界定出镜记者的语流失畅呢?理解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对出镜记者的语流失畅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从而提出规避策略,降低出镜记者语流失畅问题的发生率,让节目效果不受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c/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