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工地扬尘监测与量化标准研究【字数:14148】
摘 要目前,国外对于施工扬尘的监测与防治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体系。而我国在扬尘管控上起步较晚,对于扬尘的监测与量化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施工现场对于扬尘污染,仅仅停留在监测或者简单的防治阶段,监测的方法较为简单,覆盖面比较单一,缺乏数字化、信息化监测手段,在量化上也缺乏统一的标准。现有的扬尘监测技术存在着局限性,往往只适用于定点监测,监测的范围比较笼统不利于实时数据收集。而图像识别技术能有效弥补传统监测方法的不足,通过视频监控系统、便携式图像采集装置和航拍无人机采集现场扬尘画面,将采集的图像画面用计算机进行对比分析,量化扬尘的污染状况,进行扬尘的实时监测。通过整合相关资料,我将施工扬尘的产生分为三个阶段土方施工阶段、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室内装饰施工阶段,并根据这三个阶段扬尘的产生原因和施工特点,运用光散射监测法配合图像识别技术,对施工扬尘进行全方位监测,并提出与之配套的扬尘浓度量化标准。整个扬尘监测系统以计算机为核心,通过光散射监测仪和图像采集设备收集现场扬尘数据,经计算机系统分析量化后,将扬尘的污染情况反馈给现场管理中心,通知现场相关人员针对扬尘污染浓度较高的区域进行降尘。希望通过本文给未来施工扬尘管控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为保护城市大气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希望各方能注重对施工人员的健康保护。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国内研究现状 2
1.2.2国外研究现状 3
1.2.3国内外现状对比 3
1.3研究目标和内容 3
1.3.1研究目标 3
1.3.2研究内容 4
第二章 扬尘监测方法研究现状 5
2.1扬尘浓度测量方法 5
2.2监测指标与监测点要求 7
2.3本章小结 7
第三章 施工阶段扬尘监测方案 9
3.1监测方案概述 9
3.2施工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监测方案 10
3.2.1施工阶段划分 10
3.2.2土方施工监测方案 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2.3主体结构施工监测方案 12
3.2.4室内装饰阶段监测方案 14
3.3本章小结 16
第四章 扬尘量化标准 17
4.1扬尘监测量化标准概述 17
4.2光散射法量化标准 17
4.3图像识别量化标准 18
4.4本章小结 20
第五章 扬尘防治 21
5.1扬尘防治的措施 21
5.2三大阶段的扬尘防治措施 21
5.3本章小结 23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24
6.1总结 24
6.2展望 24
结束语 25
致 谢 26
参考文献 27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随着21世纪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建设已经具备一定规模。但是,这几十年粗放式发展带来的影响也逐渐暴露出来,扬尘、雾霾、水土流失等一些问题尤其突出,住建部与环保部也多次发文要求整治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正式发布了职业健康全球行动计划。近年来,国内也重视起对工人生产活动中的健康问题,随着《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我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职业健康法规文件[1]。近来,肺尘病走进大家的视野,此症是因吸入的尘埃,堆积于肺内,影响空气的交换,而逐渐发展的疾病。过去以矿工最容易罹患,此外营建类工作者也容易罹患,或者工作场所与事务上与喷砂表面处理、岩石压碎及钻孔、混凝土、隧道工程、水泥或沥青的制造等相关者也容易罹患。
建筑行业接触到扬尘的主要阶段是土方施工阶段、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和室内装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是农民工,在施工过程中对自身的保护缺乏意识。而他们因为长期处于此行业,患职业病的几率远高于其他人。同时施工工地的扬尘还会威胁到工地周边地区人群的健康,土石方和一些建筑材料、废料在运输过程中也容易造成污染,既影响城市环境,也对居民健康造成危害。
针对扬尘危害,很多施工单位也有一些应对措施,通常采用洒水、沙土覆盖、路面硬化和设置围挡等措施,来减少扬尘的排放。在管理层方面,国家也颁布了相关的工程施工规范、法规及标准,如2003年出台了《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 ,其中对施工过程中的扬尘污染和限值都有明确的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在2017年3月13日印发了《建筑工地施工扬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其中明确规定了工作目标、主要工作和相关要求。但是这些文件在实际执行中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一些问题。虽然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严厉的检查能有效降低扬尘污染的危害,但是很多时候企业和监管部门的工作还是不到位,职业健康和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存在。
1.1.2研究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工人职业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建筑工地、矿井、货堆码头成为肺尘病的危险地带。同时城市的大气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尤其是冬季,由于大气颗粒物污染造成的航班延误、高速关闭新闻屡见不鲜,市民呼吸道感染造成的医院爆满的状况也时常发生。针对目前国内大气颗粒物污染情况污染严重,住建部与环保部门多次下文要求治理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问题,并把扬尘问题列入对项目综合评价的重要一项。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的主要扬尘监测方法,寻求一种使用现代化技术的扬尘监测方法,对施工扬尘进行全方位监测。帮助施工单位控制施工过程中粉尘对颗粒物的污染,减少对人体健康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破坏。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对粉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粉尘的分布及运动规律;2、粉尘形成机理;3、粉尘测量;4、粉尘危害的研究[2]。对于扬尘的研究起始于煤矿行业,其中冯国瑞,廖琪,胜勇曾对煤矿巷道爆破过程中的粉尘分布进行过数值模拟实验,他们基于欧拉法对离散粒子项进行了研究。采用拉格朗日法对连续气相进行了研究。通过采用气固两相模型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
(1)在地下巷道前缘发现明显的带带状涡中心涡区。工作面周围和壁面附近的气流速度明显高于涡流中心。气流场沿巷道逐渐减弱,最终趋于稳定。
(2)在爆破过程中,粗颗粒迅速实现自然沉降。中等大小的粉尘颗粒沿地板上部移动,在落地前被排出。细粉尘颗粒在巷道空气中长期漂浮。
(3)在爆破过程中,位于粉尘组前端的高浓度PM2.5区域没有迅速稀释。但地下巷道后端PM2.5颗粒逐渐被稀释。这些颗粒总体上呈细密相间的分布状态。与PM5相比,PM2.5排放难度较大,容易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国内研究现状 2
1.2.2国外研究现状 3
1.2.3国内外现状对比 3
1.3研究目标和内容 3
1.3.1研究目标 3
1.3.2研究内容 4
第二章 扬尘监测方法研究现状 5
2.1扬尘浓度测量方法 5
2.2监测指标与监测点要求 7
2.3本章小结 7
第三章 施工阶段扬尘监测方案 9
3.1监测方案概述 9
3.2施工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监测方案 10
3.2.1施工阶段划分 10
3.2.2土方施工监测方案 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2.3主体结构施工监测方案 12
3.2.4室内装饰阶段监测方案 14
3.3本章小结 16
第四章 扬尘量化标准 17
4.1扬尘监测量化标准概述 17
4.2光散射法量化标准 17
4.3图像识别量化标准 18
4.4本章小结 20
第五章 扬尘防治 21
5.1扬尘防治的措施 21
5.2三大阶段的扬尘防治措施 21
5.3本章小结 23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24
6.1总结 24
6.2展望 24
结束语 25
致 谢 26
参考文献 27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随着21世纪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建设已经具备一定规模。但是,这几十年粗放式发展带来的影响也逐渐暴露出来,扬尘、雾霾、水土流失等一些问题尤其突出,住建部与环保部也多次发文要求整治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正式发布了职业健康全球行动计划。近年来,国内也重视起对工人生产活动中的健康问题,随着《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我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职业健康法规文件[1]。近来,肺尘病走进大家的视野,此症是因吸入的尘埃,堆积于肺内,影响空气的交换,而逐渐发展的疾病。过去以矿工最容易罹患,此外营建类工作者也容易罹患,或者工作场所与事务上与喷砂表面处理、岩石压碎及钻孔、混凝土、隧道工程、水泥或沥青的制造等相关者也容易罹患。
建筑行业接触到扬尘的主要阶段是土方施工阶段、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和室内装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是农民工,在施工过程中对自身的保护缺乏意识。而他们因为长期处于此行业,患职业病的几率远高于其他人。同时施工工地的扬尘还会威胁到工地周边地区人群的健康,土石方和一些建筑材料、废料在运输过程中也容易造成污染,既影响城市环境,也对居民健康造成危害。
针对扬尘危害,很多施工单位也有一些应对措施,通常采用洒水、沙土覆盖、路面硬化和设置围挡等措施,来减少扬尘的排放。在管理层方面,国家也颁布了相关的工程施工规范、法规及标准,如2003年出台了《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 ,其中对施工过程中的扬尘污染和限值都有明确的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在2017年3月13日印发了《建筑工地施工扬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其中明确规定了工作目标、主要工作和相关要求。但是这些文件在实际执行中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一些问题。虽然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严厉的检查能有效降低扬尘污染的危害,但是很多时候企业和监管部门的工作还是不到位,职业健康和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存在。
1.1.2研究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工人职业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建筑工地、矿井、货堆码头成为肺尘病的危险地带。同时城市的大气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尤其是冬季,由于大气颗粒物污染造成的航班延误、高速关闭新闻屡见不鲜,市民呼吸道感染造成的医院爆满的状况也时常发生。针对目前国内大气颗粒物污染情况污染严重,住建部与环保部门多次下文要求治理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问题,并把扬尘问题列入对项目综合评价的重要一项。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的主要扬尘监测方法,寻求一种使用现代化技术的扬尘监测方法,对施工扬尘进行全方位监测。帮助施工单位控制施工过程中粉尘对颗粒物的污染,减少对人体健康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破坏。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对粉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粉尘的分布及运动规律;2、粉尘形成机理;3、粉尘测量;4、粉尘危害的研究[2]。对于扬尘的研究起始于煤矿行业,其中冯国瑞,廖琪,胜勇曾对煤矿巷道爆破过程中的粉尘分布进行过数值模拟实验,他们基于欧拉法对离散粒子项进行了研究。采用拉格朗日法对连续气相进行了研究。通过采用气固两相模型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
(1)在地下巷道前缘发现明显的带带状涡中心涡区。工作面周围和壁面附近的气流速度明显高于涡流中心。气流场沿巷道逐渐减弱,最终趋于稳定。
(2)在爆破过程中,粗颗粒迅速实现自然沉降。中等大小的粉尘颗粒沿地板上部移动,在落地前被排出。细粉尘颗粒在巷道空气中长期漂浮。
(3)在爆破过程中,位于粉尘组前端的高浓度PM2.5区域没有迅速稀释。但地下巷道后端PM2.5颗粒逐渐被稀释。这些颗粒总体上呈细密相间的分布状态。与PM5相比,PM2.5排放难度较大,容易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tmgc/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