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层住宅项目bim全建模及碰撞模拟(附件)【字数:21550】
摘 要本设计主要是进行某高层住宅项目全专业BIM模型的创建及碰撞检查,漫游动画。工程为盐城市响水县经济开发区清华春景花园居民集中安置区项目中的5号楼以及A地块一期地下车库,其中5号住宅楼地下2层,地上18层,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地下车库建筑规模为大型,是框架结构。本项目涉及专业有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通过熟悉图纸,学习各专业识图知识,运用Revit软件完成本项目全专业BIM模型的绘制,使用Navisworks软件进行碰撞检查并出具碰撞报告,对碰撞处进行模型优化,深化设计。 最后利用Twinmotion等软件制作全景漫游,展示各专业模型的交互情况,通过协同设计来体现BIM在设计阶段的应用价值。本文将详细介绍利用BIM技术从各专业模型创建到后期碰撞模拟的过程,记录模型绘制过程中所遇到的各项难点及解决办法,并对利用BIM技术协同设计进行归纳总结。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行业背景 1
1.2选题的缘由 2
1.3课题目标 2
第二章 项目概况及有关说明 3
2.1项目概况 3
2.2建模规范 4
2.3有关说明 5
第三章 模型的创建 7
3.1Revit软件介绍 7
3.2前期准备工作 7
3.3结构专业 9
3.4建筑专业 11
3.5暖通专业 15
3.6电气专业 16
3.7给排水专业 18
3.8建模难点及解决办法 19
第四章 碰撞检查 24
4.1Navisworks软件介绍 24
4.2碰撞检测 24
4.3审阅与测量 26
4.4导出报告 27
第五章 深化设计 28
5.1管综优化原则 28
5.2管综优化方案 28
5.3深化设计总结 32
第六章 渲染漫游 34
6.1渲染软件介绍 34
6.2效果图及全景漫游 34
结束语 37
致 谢 38
参考文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9
附录 40
第一章 绪论
1.1行业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建筑业已步入计算机辅助技术引入和普及的阶段。CAD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设计师手工绘图和修改易出现错误的弊端,同时也不再需要将各专业图纸进行重叠式对图,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设计效率,很长一段时间,建筑设计企业最终所交付的设计成果都是依托于2D图纸。然而,二维设计技术终究是有局限性的,它就连建筑最基本的几何形态都无法直观的表现出来,对于许多非专业人士来讲,想要看懂设计图纸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三维设计技术应运而生。虽然三维设计相比二维只是增加了一个维度,但它不存在任何几何表达障碍,能够精准、直观地表达出建筑的几何特征,使平面的图形信息在空间里以三维模型的形式呈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已不满足仅仅只是浏览建筑的造型外观,更多的诸如材质属性、物理特征、力学参数、厂商信息等数据被集成到了3D模型中,使建筑模型被赋予了各种建筑信息数据,3D模型由此升级成为BIM模型。
所谓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中文全称为建筑信息模型,在笔者看来,它并不仅仅只是一个承载着多个建筑信息数据的模型,而是作为一项技术,贯穿着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它可以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共享,解决建筑企业多年来存在的信息隔阂问题,大大提高了业主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能力,从而很明显地提高工程建筑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生产效率,这就是为什么是“Modeling”而不是“Model”的原因。
BIM作为一项技术贯穿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四个阶段。
在规划阶段,BIM能够帮助业主在项目决策阶段做出市场收益最大化的工作,帮助业主了解建筑的造型以及真实环境下的视线可见性等关键信息,此外还能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整个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模拟计算,在保证建筑物功能和性能的同时,帮助业主从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来考虑建造成本和能耗成本。
在设计阶段,BIM技术让建筑设计从二维走向了三维,使建筑师们不再受限于如何使用传统的二维图纸来表达一个空间的三维复杂形态,从而极大地拓展了三维复杂形态的可实施性。BIM的出现也使设计修改更容易,只要对项目做出修改,由此产生的所有结果都会在整个项目中自动协调,各个视图中的平、立、剖面图自动修改。建筑信息模型提供的自动协调更改功能可以消除协调错误,提高工作整体质量,使得设计团队创建关键的项目交付文件更加省时省力,不会出现平、立、剖面不一致的错误。
在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将BIM模型和计划进度进行数据集成,实现了BIM基于时间维度的4D应用。由于建设项目的投入不是一次性到位的,而是根据项目建设的计划和进度逐步到位的,因此,BIM结合施工计划和工程量造价,就可实现5D应用:实现建筑业“零库存”施工,最大程度发挥业主的资金效益。以BIM模型和3D施工图代替传统二维图纸指导现场施工,可以避免现场人员由于图纸误读引起的施工出错。此外,结合激光扫描、RFID和互联网等技术对BIM模型进行指导、记录、跟踪和分析,不仅能避免施工中的重大失误,也为项目运营维护准备了准确、直观的BIM数据库。
在运营行阶段,BIM可同步提供有关建筑使用情况或性能、入住人员与容量、建筑已用时间以及建筑财务方面的信息。BIM可提供数字更新记录,并改善搬迁规划与管理,提高建筑运营过程中的收益与成本管理水平。
1.2选题的缘由
BIM使建筑、结构、给排水、空调、电气等各个专业基于同一个模型进行工作,从而使真正意义上的三维集成协同设计成为可能。在二维图纸时代,各个设备专业的管道综合是一个繁琐费时的工作,做得不好甚至引起施工中的反复变更。而BIM技术将整个设计整合到一个共享的建筑信息模型中,结构与设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冲突会直观的显现出来,工程师可在三维模型中随意查看,且能准确查看可能存在问题的地方,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设计,从而极大的避免施工中的浪费,这就是BIM技术最最吸引笔者的地方。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行业背景 1
1.2选题的缘由 2
1.3课题目标 2
第二章 项目概况及有关说明 3
2.1项目概况 3
2.2建模规范 4
2.3有关说明 5
第三章 模型的创建 7
3.1Revit软件介绍 7
3.2前期准备工作 7
3.3结构专业 9
3.4建筑专业 11
3.5暖通专业 15
3.6电气专业 16
3.7给排水专业 18
3.8建模难点及解决办法 19
第四章 碰撞检查 24
4.1Navisworks软件介绍 24
4.2碰撞检测 24
4.3审阅与测量 26
4.4导出报告 27
第五章 深化设计 28
5.1管综优化原则 28
5.2管综优化方案 28
5.3深化设计总结 32
第六章 渲染漫游 34
6.1渲染软件介绍 34
6.2效果图及全景漫游 34
结束语 37
致 谢 38
参考文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9
附录 40
第一章 绪论
1.1行业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建筑业已步入计算机辅助技术引入和普及的阶段。CAD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设计师手工绘图和修改易出现错误的弊端,同时也不再需要将各专业图纸进行重叠式对图,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设计效率,很长一段时间,建筑设计企业最终所交付的设计成果都是依托于2D图纸。然而,二维设计技术终究是有局限性的,它就连建筑最基本的几何形态都无法直观的表现出来,对于许多非专业人士来讲,想要看懂设计图纸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三维设计技术应运而生。虽然三维设计相比二维只是增加了一个维度,但它不存在任何几何表达障碍,能够精准、直观地表达出建筑的几何特征,使平面的图形信息在空间里以三维模型的形式呈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已不满足仅仅只是浏览建筑的造型外观,更多的诸如材质属性、物理特征、力学参数、厂商信息等数据被集成到了3D模型中,使建筑模型被赋予了各种建筑信息数据,3D模型由此升级成为BIM模型。
所谓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中文全称为建筑信息模型,在笔者看来,它并不仅仅只是一个承载着多个建筑信息数据的模型,而是作为一项技术,贯穿着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它可以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共享,解决建筑企业多年来存在的信息隔阂问题,大大提高了业主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能力,从而很明显地提高工程建筑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生产效率,这就是为什么是“Modeling”而不是“Model”的原因。
BIM作为一项技术贯穿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四个阶段。
在规划阶段,BIM能够帮助业主在项目决策阶段做出市场收益最大化的工作,帮助业主了解建筑的造型以及真实环境下的视线可见性等关键信息,此外还能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整个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模拟计算,在保证建筑物功能和性能的同时,帮助业主从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来考虑建造成本和能耗成本。
在设计阶段,BIM技术让建筑设计从二维走向了三维,使建筑师们不再受限于如何使用传统的二维图纸来表达一个空间的三维复杂形态,从而极大地拓展了三维复杂形态的可实施性。BIM的出现也使设计修改更容易,只要对项目做出修改,由此产生的所有结果都会在整个项目中自动协调,各个视图中的平、立、剖面图自动修改。建筑信息模型提供的自动协调更改功能可以消除协调错误,提高工作整体质量,使得设计团队创建关键的项目交付文件更加省时省力,不会出现平、立、剖面不一致的错误。
在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将BIM模型和计划进度进行数据集成,实现了BIM基于时间维度的4D应用。由于建设项目的投入不是一次性到位的,而是根据项目建设的计划和进度逐步到位的,因此,BIM结合施工计划和工程量造价,就可实现5D应用:实现建筑业“零库存”施工,最大程度发挥业主的资金效益。以BIM模型和3D施工图代替传统二维图纸指导现场施工,可以避免现场人员由于图纸误读引起的施工出错。此外,结合激光扫描、RFID和互联网等技术对BIM模型进行指导、记录、跟踪和分析,不仅能避免施工中的重大失误,也为项目运营维护准备了准确、直观的BIM数据库。
在运营行阶段,BIM可同步提供有关建筑使用情况或性能、入住人员与容量、建筑已用时间以及建筑财务方面的信息。BIM可提供数字更新记录,并改善搬迁规划与管理,提高建筑运营过程中的收益与成本管理水平。
1.2选题的缘由
BIM使建筑、结构、给排水、空调、电气等各个专业基于同一个模型进行工作,从而使真正意义上的三维集成协同设计成为可能。在二维图纸时代,各个设备专业的管道综合是一个繁琐费时的工作,做得不好甚至引起施工中的反复变更。而BIM技术将整个设计整合到一个共享的建筑信息模型中,结构与设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冲突会直观的显现出来,工程师可在三维模型中随意查看,且能准确查看可能存在问题的地方,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设计,从而极大的避免施工中的浪费,这就是BIM技术最最吸引笔者的地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zgc/tmgc/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