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内部的本土意象营造研究以市为例

本文针对公共建筑内部的本土意象营造进行研究,通过文献整理、现场调研、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引入本土意象的概念,对本土意象的元素进行分类,选取与意象营造关联较多的公共建筑内部设计要素,探究如何将本土意象元素和公共建筑内部设计要素创造性的结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七类意象营造的具体手法,希望达到将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有机结合,以及唤起人们生活情愫和文化意识的目标。最后通过对苏州这个具有较强的意象可识别性和较好的意象连续性的城市的意象研究,形成对苏州本土意象清晰完整的认识,分析苏州公共建筑中的本

农村土地整治的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以市为例

农村土地整治是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农村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措施。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提出了土地整治并予以实施。十多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整治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及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农村的发展,各地纷纷开展了美丽乡村的一系列建设活动。农村土地整治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工程措施之一。它既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完善农业生产设施条件、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

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作为一切发展的载体,土地是人类发展最基本的要素,因而土地利用变化最能反映发展的本质。想要了解生态环境在发展中的变化,从生态的角度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是最有效的途径。本文以时间为维度,以生态为研究角度,尝试通过对人为影响主导的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发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间接影响,最终为可持续发展在土地方面的实行提供可行的建议。本文选取江苏省洪泽区作为研究区域,选取该区域2009至2015年7年的研究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运用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对该区域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动态的分析。

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与评价(附件)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结构变化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重要,因此受到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与其相关土地利用研究由来已久,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又使得城市土地利用研究成为其中的重要领域与热点。本文通过研究泰州市土地利用结构构成发展变化与现状,旨在了解城市土地利用中特点与不足。同时本文借助指标体系对泰州市土地利用构成进行分析评价,结合当地居民看法得出泰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发展的优劣,并概括出一些值得其他相似城市借鉴学习的发展方法。最后,本文指出在土地利用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转型将是土地利

地统计分析的市商品住宅价格分布差异分析

有关房屋价格的研究一直是学者关注的重点。其中,房价与地理空间位置有着紧密的联系,城市内部不同区位的房价水平不同,价格的区域差异明显,房屋价格空间分布格局也就成为了城市地理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利用地统计学中的一些分析方法,包括趋势面分析、空间自相关性分析来探讨南京市房价的分布趋势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进行克里格插值计算并绘制南京市房价分布的专题地图。研究发现,南京市房价空间分布呈现单中心格局,以主城区为中心,并向四周递减;另外,南京市商品住宅价格存在着较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即同等价位的房价存在相互

城中村改造与流动人口城市融入郑州市陈寨的实证研究

城中村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向乡村蔓延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的地理和社会现象,是大量流动人口在城市的临时落脚点和生活圈。郑州作为人口大省--河南的省会,有着丰富的机会和区位优势,吸引着大量的流动人口来郑州工作和生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政府及相关建设管理部门加大了对城中村的改造力度。而随之相伴发生的,是大量流动人口面对居住地的丧失而进行的再迁移。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不可避免地将受到城中村改造的影响。本文选取陈寨这一郑州现存的最大的城中村为调研地点,以陈寨的改造为背景,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该地区的流动人口进

城区空气质量变化研究

III现如今,城市空气质量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也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能源消耗量的不断增加,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当前,越来越多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城市空气质量的评价和相关的研究工作应当受到人们重视。本文选取PM10、SO2和NO2这三种污染物,基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通过计算2006-2015年各项环境空气污染物的负荷系数,确定各年南京城区空气中的首要和次要污染物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与时空差异分析

人居环境随着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等变化愈发复杂,面临的挑战也愈发严峻。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优劣及其演变趋势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从城市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角度出发,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环境4个为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构建了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在2005年、2010 年和2015年各时间断面的人居环境质量特征和时空差异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005年、2010年和20

城市多规合一实现机制初探来自的经验

我国城市空间规划体系的规划种类较为丰富,由于不同规划目标、工作职责、编制重点的不同以及多规之间法理差异等,导致在规划组织上经常出现各自委托、各自编制、各自实施的“规划分治”现象,为了解决规划内容重叠,协调不周,管理分割和指引混乱等问题,“多规合一”是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关注的新方向。本文在梳理“多规合一”概念的基础上,从基础理论探索、实施方法研究和实践经验等三个方面对“多规合一”的国内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并对“多规合一”的内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多规合一”重在规划机构的统筹与数据平台的共享。梳理江苏省三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现状分析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快速提升,随之而来的生活垃圾铺天盖地,各种各样。二十世纪末期我国有将近700个城市,在短短三年时间内,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从1.6亿吨增加到了2亿吨,更严重的是它正在以8%的增速在每年增加,加上我国60亿吨的垃圾累积量,有超过二分之一的城市被垃圾包围[1]。而传统的垃圾回收方式已经慢慢的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垃圾问题渐渐变成了影响我国稳定前进的拦路虎。因此,做好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处理,使生活垃圾向着低产量,低危害,高利用率的方向发展,既满足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又满

城市竞争力时空演变研究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从整个城市体系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城市活力充分激发的同时, 城市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城市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本论文拟以江苏省的8个主要城市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并对8个城市在选定年份内的数据进行计算和排序。而后对各城市竞争力的得分和水平、影响要素及其时空演变进行评价和分析,对江苏省城市竞争力拥有微观和宏观的把握,找出现有的同时科学预测未来的各城市的竞争力发展趋势和变化,对城市发展给予建议。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