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壳的加工与工艺过程
目录
引言 1
一、 电机壳右端盖的三维建模 2
(一) 电机壳右端盖的结构分析 2
(二) 电机壳右端盖的UG模型 2
二、 电机壳的加工工艺设计 3
(一) 电机壳右端盖的加工内容及加工要求分析 3
(二) 电机壳右端盖加工工艺路线的设计 4
(三) 电机壳右端盖铣削加工设备选择 5
(四) 电机壳右端盖加工的装夹方案选择 7
(五) 电机壳右端盖加工刀具的选择 7
三、 电机壳右端盖的加工程序编制 8
(一) 电机壳右端盖加工几何体的设置 8
(二) 电机壳右端盖上表面铣削程序的编制 10
(三) 电机壳右端盖轮廓铣削程序的编制 11
(四) 电机壳右端盖型腔铣削程序的编制 12
(五) 电机壳右端盖打孔的程序编制 13
(六) 电机壳右端盖反身装夹轮廓铣削程序的编制 15
(七) 电机壳右端盖反身装夹型腔铣削程序的编制 16
四、 电机壳右端盖加工 17
(一) 电机壳右端盖的仿真加工 17
(二) 电机壳右端盖的实际加工 17
总结 20
参考文献 21
谢辞 22
引言
电机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用来驱动各种用途的生产机械。目前,电机与电力拖系统发展越来越快,电机的发展向着大型化,微型化,新原理。而电机壳作为保护和支撑电机在内正常工作的重要部分,其发展也是越来越快速。
本文对某企业的一款CRH380B客室座椅发动机电机壳的右端盖进行研究,通过对该电机壳右端盖的加工工艺和仿真加工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优化加工工艺和加工程序,对于提高发动机的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也可为同类电机壳的制造提供借鉴。
电机壳右端盖的三维建模
电机壳右端盖的结构分析
该电机壳右端盖为盘盖类零件,该端盖主要有型腔,凸台,通孔,柱形沉孔,倒角组成,因为是电动机外壳,所以外形轮廓精度要求不高。实体外形如图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图11实体外形图
电机壳右端盖的UG模型
由于该零件已有模型体,但模拟加工是在NX11.0软件上进行的。需要设置毛坯,加工尺寸,安排工艺,因此需要将模型体导入到UG。
打开软件,将模型体导入,然后设置包容体 如图12。
图12设置包容体
为了加工时的装夹方便,也为了能够加工出零件,加工的包容体要有装夹的地方,画草图,然后拉伸 如图13所示。
图13预留装夹部位
最后将零件三维模型以外的所有体都隐藏,当模拟加工需要使用时再显示出来,最后电机壳右端盖三维建模如图14
图14三维模型
电机壳的加工工艺设计
电机壳右端盖的加工内容及加工要求分析
本文所研究的CRH380B客室座椅发动机电机壳的右端盖是一款专门设计的壳体整体零件,包括多个通孔、沉头孔、柱形沉孔,是客室座椅发动机电机壳的核心部分。该电机壳电机壳右端盖的结构较复杂,电机壳加工要求较多,主要有凸台、型腔、细小沉头孔、圆角等特征。电机壳的主要加工难点在于加工的孔较小、分布较广,加工为保证效率与质量,要换用较多刀具,圆角与倒角较多,这些位置在加工时容易产生干涉,同时特征间的同轴度要求较高,零件的主要加工内容如表21所示。电机壳右端盖材料为6061 T6,加工性能较好。
表21 加工内容表
内容
位置
上表面
整个零件上表面铣削
轮廓
零件整个外形铣出
型腔
零件正面型腔铣削
孔
零件正面沉头孔、通孔、柱形沉孔的加工
反面轮廓
零件反装夹后的凸台轮廓铣削
反面型腔
零件反装夹凸台中型腔的铣削
反面孔
零件反面孔的加工
电机壳右端盖加工工艺路线的设计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电机壳的加工工艺流程已经基本成熟,电机壳的加工流程如图21所示。
图21 电机壳右端盖的加工流程
根据CRH380B客室座椅发动机电机壳的右端盖的结构特点和加工要求,设计电机壳右端盖的加工工艺路线为:
备料:6061 T6,尺寸200*100*80。
电机壳端盖上表面铣削:电机壳端盖加工时,首先把表面铣削出来。电机壳右端盖加工过程的尺寸要求如图22所示。
图22 零件图
电机壳端盖轮廓铣削:铣削第一次装夹的电机壳端盖,要保证外轮廓各个圆弧的大小。
电机壳端盖型腔的铣削:电机壳右端盖的型腔是由多个圆形腔组成的,不但要保证圆弧尺寸,更要保证型腔内曲面不变形。
电机壳端盖正面孔的加工:该电机壳端盖具有很多深度不一定通孔、沉头孔、柱形沉孔,加工时一定要分清,并且因由于孔直径太小,加工困难,所以加工时要及时确认刀的运行轨迹,注意避免断刀和碰撞。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mjsk/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