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统计管理系统(源码)
教学工作是高校教师的基本任务,教学工作量是衡量和考评教师教学工作重要指标之一,也是高校教师年度考核、津贴计算、职称评定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传统人工管理核算教学工作量的方式繁琐且易错,因此开发高效和智能的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管理系统尤为必要。本系统深度挖掘教师教学管理信息,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实行工作量分类统计考核,包括理论、实验和项目工作量。针对主要用户划分为教师和管理员两个角色管理模块,实现文件导入初始化、工作量的计算、分配、批次添加和数据汇总导出等主要功能,同时维护课程和教师的基本信息,结合实际需求实现教务活动的流程化管理。本系统利用ASP.NET、JQuery、Ajax、JavaScript技术,以SQL Server2008数据库管理工具来存储网站中的数据信息,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10开发环境中建立一个基于B/S模式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的教务信息管理。关键词 教学工作量,教务信息管理,ASP.NET,B/S模式目 录
1 引言 1
1.1 开发背景 1
1.2 开发目的和意义 1
1.3 研究现状 2
2 需求分析 3
2.1 功能需求 3
2.2 可行性分析 6
3 总体设计 7
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7
3.2 数据库设计 8
3.3 系统类的设计 11
4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16
4.1 功能结构设计 16
4.2 教师前台模块设计 18
4.3 管理员后台模块设计 23
4.4 系统设计要点 35
5 系统测试 37
5.1 测试计划 38
5.2 测试用例 39
结 论 42
致 谢 43
参 考 文 献 44
1 引言
1.1 开发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变革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人们获取、交流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面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5.2 测试用例 39
结 论 42
致 谢 43
参 考 文 献 44
1 引言
1.1 开发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变革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人们获取、交流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面对庞大的数据信息,传统的人工信息管理模式再也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工统计模式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也显得格格不入。因此,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管理的新模式应运而生[2]。
科技带给人类社会深刻变革、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让高校教务信息管理工作面临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挑战和机遇。作为高校教务管理的中心工作,教师的教学评估显得尤为重要,而在教师从事的教学工作中,往往通过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工作来体现教师的教学数量与质量,教师工作量的计算、统计和分析是高校教师年度考核、津贴计算、职称评定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统计教师工作量,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3],也是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4]。然而,传统管理模式是基于手工的方法,在数据回顾和评估结果时十分困难,产生的数据也不可避免地包含了一些人为或统计因素造成的错误[5],这为相关管理人员带来不必要的工作负担甚至导致教师绩效评估受影响。同时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信息量迅速增长并且呈现多样化、分布化、动态化,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规模和复杂性也逐渐增加,已经很难达到在预算范围、规定时间内完成开发所需的质量[6]。所以,如何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建立并实现网络化、智能化、高效率的信息管理已经成为必然趋势[7]。
1.2 开发目的和意义
为了实现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信息管理的办公无纸化、自动化,利用高速发展的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开发本系统,对工作量信息进行计算和统计,以取代常规的人工统计教学工作量的信息统计模式。以此提高教学工作量评定结果的科学性、正确性、公正性[9]。
教师工作量信息涵盖的内容较广,包括教师、课程性质、人数系数、讲课学时、课程系数、批次、实验系数等多方面的要素,仅凭人工处理则将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计算繁杂,重复的核对审核也加重了人工工作量。通过开发本系统可为教师提供教学工作量评定结果的查询和核对功能,这为调动教学积极性提供很好的帮助,同时也为相关人员减轻了工作负担,提升了教学信息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相比于传统的手工统计教学工作量的信息管理模式,利用开发计算机应用程序实现工作量的管理工作,具有许多优点:工作量信息查找便捷快速、信息精准度高、系统存储量大、计算统计速度快等。这些对于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也使高校教务信息管理工作往规范化、现代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10]。
高校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可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实行工作量分类统计考核,建立以体现学校岗位绩效和贡献大小为核心的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激励与约束机制,扩大二级学院的办学自主权,充分调动二级学院、管理服务部门和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教师评定职称、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教师教学工作量的统计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和地位,非常值得每一位教师重视。所以能准确地获取、计算和汇总教师的工作量信息,是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以及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的关键举措。
1.3 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本课题的信息化和网络化进程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他们的管理方法是与教务管理系统密切联系的,是面向整体的教务管理系统,并扮演重要的角色。校园数据信息集中存储在局域网的数据库中,它将各个环节整合、统筹成一体,全局考虑,以提高校园信息管理效率,加强校园院系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流通。通过多年的实践运行和更新升级,国外关于本课题的发展模式已经比较完善和流畅。
国内各高校的校园信息化管理略晚于国外,但是这几年发展迅猛,主要有两种模式进行教学管理。一种是面向高校二级学院单个部门独立的信息管理,多数为单机版,功能单一不灵活,在教学信息管理通常能够实现简单的检索、打印以及统计等操作。这些系统软件不能很好的实现数据共享,并且多数软件格式不统一,在现如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却不能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进行数据共享和交换,并且容易出现数据出错遗失等问题。另一种模式是面向高校一级学院和二级学院等多个职能部门的信息管理,其将教师工作量的统计纳入教务管理系统,通过专用的Web服务以及数据库服务,进行综合教务管理[11]。
尽管国外对关于本课题的研究已经十分成熟和稳定,但是由于国内外高校因校园组织机构、相关政策、管理办法等因素的不同,不能一昧的照搬照抄国外的系统模式,而是要在积极引进的基础之上,充分结合我国高校实际的教学管理模式,开发出实用高效的管理系统,并且在实践运行中不断升级完善。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为各大院校定制的教务管理系统,例如本校的正方教务管理系统,其中就包括教师教学信息管理,教务处根据每学期教师的教学信息生成工作量统计表发放至各二级学院,再由二级学院的教务管理员对教学工作量进行统计核算。因此,对于高校下属的二级学院来说,仍缺乏行之有效的信息化管理
1 引言 1
1.1 开发背景 1
1.2 开发目的和意义 1
1.3 研究现状 2
2 需求分析 3
2.1 功能需求 3
2.2 可行性分析 6
3 总体设计 7
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7
3.2 数据库设计 8
3.3 系统类的设计 11
4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16
4.1 功能结构设计 16
4.2 教师前台模块设计 18
4.3 管理员后台模块设计 23
4.4 系统设计要点 35
5 系统测试 37
5.1 测试计划 38
5.2 测试用例 39
结 论 42
致 谢 43
参 考 文 献 44
1 引言
1.1 开发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变革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人们获取、交流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面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5.2 测试用例 39
结 论 42
致 谢 43
参 考 文 献 44
1 引言
1.1 开发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变革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人们获取、交流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面对庞大的数据信息,传统的人工信息管理模式再也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工统计模式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也显得格格不入。因此,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管理的新模式应运而生[2]。
科技带给人类社会深刻变革、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让高校教务信息管理工作面临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挑战和机遇。作为高校教务管理的中心工作,教师的教学评估显得尤为重要,而在教师从事的教学工作中,往往通过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工作来体现教师的教学数量与质量,教师工作量的计算、统计和分析是高校教师年度考核、津贴计算、职称评定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统计教师工作量,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3],也是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4]。然而,传统管理模式是基于手工的方法,在数据回顾和评估结果时十分困难,产生的数据也不可避免地包含了一些人为或统计因素造成的错误[5],这为相关管理人员带来不必要的工作负担甚至导致教师绩效评估受影响。同时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信息量迅速增长并且呈现多样化、分布化、动态化,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规模和复杂性也逐渐增加,已经很难达到在预算范围、规定时间内完成开发所需的质量[6]。所以,如何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建立并实现网络化、智能化、高效率的信息管理已经成为必然趋势[7]。
1.2 开发目的和意义
为了实现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信息管理的办公无纸化、自动化,利用高速发展的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开发本系统,对工作量信息进行计算和统计,以取代常规的人工统计教学工作量的信息统计模式。以此提高教学工作量评定结果的科学性、正确性、公正性[9]。
教师工作量信息涵盖的内容较广,包括教师、课程性质、人数系数、讲课学时、课程系数、批次、实验系数等多方面的要素,仅凭人工处理则将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计算繁杂,重复的核对审核也加重了人工工作量。通过开发本系统可为教师提供教学工作量评定结果的查询和核对功能,这为调动教学积极性提供很好的帮助,同时也为相关人员减轻了工作负担,提升了教学信息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相比于传统的手工统计教学工作量的信息管理模式,利用开发计算机应用程序实现工作量的管理工作,具有许多优点:工作量信息查找便捷快速、信息精准度高、系统存储量大、计算统计速度快等。这些对于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也使高校教务信息管理工作往规范化、现代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10]。
高校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可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实行工作量分类统计考核,建立以体现学校岗位绩效和贡献大小为核心的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激励与约束机制,扩大二级学院的办学自主权,充分调动二级学院、管理服务部门和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教师评定职称、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教师教学工作量的统计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和地位,非常值得每一位教师重视。所以能准确地获取、计算和汇总教师的工作量信息,是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以及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的关键举措。
1.3 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本课题的信息化和网络化进程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他们的管理方法是与教务管理系统密切联系的,是面向整体的教务管理系统,并扮演重要的角色。校园数据信息集中存储在局域网的数据库中,它将各个环节整合、统筹成一体,全局考虑,以提高校园信息管理效率,加强校园院系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流通。通过多年的实践运行和更新升级,国外关于本课题的发展模式已经比较完善和流畅。
国内各高校的校园信息化管理略晚于国外,但是这几年发展迅猛,主要有两种模式进行教学管理。一种是面向高校二级学院单个部门独立的信息管理,多数为单机版,功能单一不灵活,在教学信息管理通常能够实现简单的检索、打印以及统计等操作。这些系统软件不能很好的实现数据共享,并且多数软件格式不统一,在现如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却不能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进行数据共享和交换,并且容易出现数据出错遗失等问题。另一种模式是面向高校一级学院和二级学院等多个职能部门的信息管理,其将教师工作量的统计纳入教务管理系统,通过专用的Web服务以及数据库服务,进行综合教务管理[11]。
尽管国外对关于本课题的研究已经十分成熟和稳定,但是由于国内外高校因校园组织机构、相关政策、管理办法等因素的不同,不能一昧的照搬照抄国外的系统模式,而是要在积极引进的基础之上,充分结合我国高校实际的教学管理模式,开发出实用高效的管理系统,并且在实践运行中不断升级完善。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为各大院校定制的教务管理系统,例如本校的正方教务管理系统,其中就包括教师教学信息管理,教务处根据每学期教师的教学信息生成工作量统计表发放至各二级学院,再由二级学院的教务管理员对教学工作量进行统计核算。因此,对于高校下属的二级学院来说,仍缺乏行之有效的信息化管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jsjkxyjs/2788.html